抄完家,粮食是我的,钱是我的,就连你们的命也是我的!
还有就是,即便今年补种的一季冬小麦能活,能补充一部分粮食缺口。
但赈灾不是光有粮食就行,算上烧火用的木材煤炭等燃料,算上药材,衣物等各类生活物资,锄头铁锹等恢复生产所需的物资。
再算上重修黄河大堤所需的花费……
一个亿肯定打不住,最少也得两三个亿。
这么大一笔数字,看的李奕直眼晕。
这也就是幸亏大唐刚打完江南之战,拿下了江南这个钱袋子,且还抄没了杭州八旗以及福州八旗的家底子,极大了充实了国库。
否则的话,大唐恐怕都掏不起这笔钱。
但即便如此,这么大一笔款子掏出来,李奕也感觉肉疼。
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并不发达,物资极度匮乏,很多时候,你有钱也搞不到物资。
九百万人……
这个缺口实在是太大了!
这里面最重要的问题,还是缺粮。
思索一阵之后,李奕转头对李鸿章说道。
“再传孤之诏命,发电报给外交司和商业司。”
“命他们着手联络英法等各国的在华商人,以及朝鲜,日本,越南,暹罗,柬埔寨等各国,以及马尼拉和巴达维亚,印度等列强殖民地。”
“从各地不限量的收购粮食!”
“有多少,我大唐要多少!”
第306章 难民与逃荒
在思索许久之后,李奕还是决定通过扩大粮食进口份额的方法,来解决当前的这个九百万人的大缺口。
要知道,这个时代中国的粮食供给本就不算富裕,哪怕是寻常年景,饿肚子的人都不在少数。
而这次受到黄河决口的水灾波及的地区,属于华北平原。
这地方,本来就是中国北方的粮食主产区之一。
可是,现在的情况却是,粮食主产区减产,甚至是干脆绝收。
明面上的粮食缺口只有九百万,可实际上,这个数字翻一倍也是有可能的。
李奕想要补齐这么大的缺口,靠省是省不出来的,从各产粮省份调运,也不够。
只能是向外购粮。
现在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大唐和英法各国都刚签署完和约,打通了商道,能够大批量向外购粮。
否则的话,大唐如今将要面临的局势,只怕是会比眼前更加危险。
李鸿章闻言,当即应下道。
“微臣遵命!”
语罢,李奕又接着吩咐道。
“对了,再拍一封电报给监察司的杜顺,让监察司方面尽快组织一批人手来灾区,负责监察赈灾工作。”
“现如今,赈灾工作本就紧张,朝廷各项支出花钱如流水。”
“谁要是敢在这个时候发国难财,必须得揪出来,决不轻饶。”
李鸿章再次应下。
李奕接着说道。
“对了,当前曹州方面最近局势较为紧张,孤这边事务繁忙,实在抽不出空来。”
“便由渐甫你代孤跑一趟曹州,主持赈灾的同时,与太平军方面接触一下吧。”
在清军炸开黄河大堤之后,石达开便借道山西,从北直隶撤兵了。
但他撤的只是北直隶的兵,河南这边却并没有撤走。
石达开遣派自己的老丈人黄玉昆,以及军中大将陈昀坐镇开封,控制地方的同时,也在着手赈灾。
虽然满清不做人,但石达开还是要脸的。
他既然不愿放弃开封,自然会着手赈灾,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城外的灾民饿死。
而这次大唐在控制曹州之后,前锋距离开封府便不远了。
双方临近之下,最近已经起了好几起摩擦。
虽未大打出手,但关系却有些紧张。
所以,李奕准备要派人往曹州一趟,坐镇赈灾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代表他和石达开那边接触一下,双方达成共识。
虽然李奕现在暂且已经放弃了要招降石达开的想法,但他却不想在当下这个关头,同石达开所部爆发冲突。
李鸿章闻言,再次抱拳说道。
“王上放心,微臣保证完成任务。”
现在的李鸿章心中很是激动,他终于被任官了!
自从他李鸿章和吕贤基等人在庐州一起归降大唐以来,他便被李奕收拢到了身边,安排在秘书处中任职。
虽然由于秘书的身份,朝中官员见他李鸿章都是客客气气的,哪怕是参谋部和内政部的各司司长,对他李鸿章都是笑脸相迎。
但是,这秘书的身份,说好听点是李奕的心腹亲信,可说难听点,那不就是宠臣佞臣吗?
李鸿章心中是有抱负的,他可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空有地位,但没什么实权的秘书。
这下好了,李奕终于给他任官,终于给了他一个一展抱负的机会,李鸿章怎么可能不激动?
至于说赈灾的事情不好做?
李鸿章表示无所谓。
好做的事情办好了只是本分,可不好做的事情要是也能办好,那可是能在李奕眼中大大加分的。
李奕点点头,然后摆手示意李鸿章退下。
而他则是继续处理起了公文。
……
山东,曲阜!
曲阜位于兖州,距离黄河故道并没有多远,也属于被黄河决口事件波及到的灾区之一。
只不过,和那些在滔滔河水之下,干脆化为泽国的地方比起来,曲阜这里属于轻灾区。
但也正因为如此,大量求活的灾民向着曲阜涌来。
而由于大量灾民的涌入,很快便使得曲阜周围变得乱糟糟的。
宋康年拉着自己的儿子侄女儿,跟着逃难的人潮,步履蹒跚的向着难民营的方向而去。
空气中隐隐飘来的米香,让宋家三人忍不住吞咽口水。
“爹,我饿!”
小儿子宋学文轻轻拽了拽宋康年的袖子,可怜巴巴的说道。
长期的饥饿之下,宋学文身体瘦削的好似只剩下一把骨头,但脑袋却是例外的大。
看起来像是个大头娃娃!
侄女宋诗虽然没说话,但脸上的神情却是清楚无比的说明,她也饿了。
宋康年苦笑一声,因为他的肚子也在咕噜噜的叫唤,忍不住一阵头晕眼花。
长期的饥饿,使得他的身体虚弱的厉害,原本身强力壮,能举百斤石锁耍的虎虎生风的他,如今瘦的仿佛一阵风过来就能吹倒。
宋康年深吸一口气,打起精神来,将儿子侄女拉了一把拽到身边,目光警惕的环视四周,瞪大眼睛将那些饿狼般的目光逼退,然后说道。
“快了快了,再忍忍。”
“听说前面衍圣公家在给灾民施粥,咱们到了曲阜,就能有口饭吃了。”
宋家原本家境还算优渥,家中有二三百亩良田,兄弟三人。
虽这几年的年景不算好,但一家人的温饱却还是能顾得住的。
甚至,还能供宋康年读书练武,备考武举。
在这个时代,这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小地主家庭。
但是,当黄河决口,滔滔黄河水直接卷没了宋家的土地宅子,卷没了宋家的存粮,积蓄。
为了活命,宋康年只能带上一家人开始逃难。
这一路上,他的爹娘饿死,大兄失足落水淹死,二兄为了和人抢夺一只田鼠而被打死,妻子染了瘟疫,为了不连累他们,自杀吊死在了路边的一棵枣树上……
直到如今,宋家一大家子,便只剩宋康年和他的儿子侄女了。
也就是宋康年为了考武举,这些年来练了一幅好身手,这才能在难民中护住自己的儿子和侄女,否则的话,两个孩子只怕已经进了他人腹中。
如今这大乱的年景,吃人的事情,实在是屡见不鲜。
其实不是没人打主意,想和宋康年易子而食。
在那人看来,宋康年宝贝自己儿子很正常,但他身边不是还跟着一个赔钱货吗?
这年头女娃娃不值钱!
大家换来吃吃,填饱肚子方是要紧事!
但此人非但被宋康年拒绝,还被他给打了一顿。
宋康年的这个侄女是他二哥唯一的骨肉,而他二哥当初是为了救他,才在打斗中被人用棍子打中脑袋不治身亡的。
他二哥死了这才没多久,宋康年岂能拿二哥唯一的骨肉去易子而食?
他宁愿自己饿死,也得为二哥保住这唯一的一条血脉。
宋康年等人跟着人潮,来到了曲阜城外。
他们太阳便看到了远处的曲阜城。
以及曲阜城外连片的难民营,难民营内,炊烟不断升空而起。
空气中弥漫着米香味越来越浓!
很快,他们一行人便来到了难民营外。
但却是没能进去,反而是被堵在了营门口。
几个身穿皂衣,戴着瓜皮帽,腰间别着棍棒的家丁护卫站在难民营的大门口,神态倨傲的大喊。
“排队!都他娘的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