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363节

  “诸位卿家都说说吧,我大清该如何应对当前的困局?”

  在问话的时候,奕脸上的表情是肉眼可见的凝重。

  现如今的他已经隐隐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弄死咸丰的。

  否则的话,如今的天下局势,也至于让他来接盘。

  现如今的大清,实在是一副烂摊子。

  奕当初还吐槽咸丰是个废物,好好的天下被他弄成那副模样。

  但当他真正接手大局时才意识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满清在咸丰手上时,不断的丢城失地。

  可如今到了他手上,却也没好到哪里去,甚至局势越发严峻了。

  奕的话音落下,胜保站出来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以为对当前的我大清来说,最为要紧的还是直隶方面的战事。”

  “我大清必须得想办法击退进犯直隶的长毛,并收复河南。”

  

  “否则,京城危矣!”

  “至于说江南战局和草原上各部的叛乱,在奴才看来,则是可以先放一放。”

  奕闻言,也是点头说道。

  “此言,不错。”

  现如今满清缺乏两线作战的能力。

  为了保险起见,先集中主力,歼灭威胁更大的长毛,自是应有之义。

  奕是能看明白这一点的!

  虽然从长远来看,无疑是战局了整个南方膏腴之地的大唐对满清的威胁更大。

  但是,满清如果渡不过当前的这个坎儿,只怕是没有长远可言的。

  而草原上的叛乱也是同样的道理。

  满清连江南的膏腴之地都顾不上,就更别说是塞外苦寒的草原了。

  除非蒙古人南下打草谷打到了京城,否则,满清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分兵去草原上和蒙古人玩儿捉迷藏。

  现在的满清,早已不复当年了!

  利弊斟酌之下,先打石达开所部的太平军,确实是满清当前最好的选择。

  桂良尚有些认不清形势,蹙眉询问道。

  “那江南那边怎么办?”

  “福州八旗陷于贼手,浙江局势危急,杭州八旗也是岌岌可危。”

  “若大清再不做些什么,整个江南便都要丢了。”

  文祥开口反驳。

  “桂良大人,依下官来看,江南局势已然无法挽回。”

  “如今我大清更该在意的,乃是河南方面的长毛贼。”

  “若我大清能够剿灭长毛,再集中主力南下同唐贼决战,或许仍有中兴之望。”

  “可若是我们在剿灭长毛之前,就冒然分兵南下,以至于长毛趁虚而入,进逼京城,那才是真的一切都完了!”

  宝开口附议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皇上,以奴才来看,我大清不妨暂且和南边的唐贼讲和。”

  “借此来稳住唐贼,为我大清剿灭长毛争取时间。”

  “否则的话,奴才担心唐贼在攻取江南后,会选择顺势北上,威胁两淮,山东……”

  奕闻言,脸上露出一个若有所思的表情。

  片刻之后,他开口拍板决定道。

  “和谈,倒也是个主意。”

  “以我大清当前之局势,稳住唐贼,专心与长毛决战,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又沉吟一阵,奕开口说道。

  “除此之外,朕以为天下局势纷乱至厮,我大清当年汉人不得出关的祖宗旧制已经不合时宜。”

  “朕有意废除柳条边,组织汉民北上辽东,开发辽东之地,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奕话音落下,清廷众大臣都是忍不住面露思索。

  他们都已经听出了奕话中的深意。

  中原这块宝地我大清怕是呆不住了,准备准备润回关外吧。

  奕之所以要组织汉民开发辽东,摆明了就是为大清将来退守关外做铺垫。

  现如今的辽东,可不是明末的辽东。

  自从满清入关之后,为了保住自家的龙兴之地,多尔衮下令设柳条边,禁止汉人出关。

  再加上满清入关前对关外汉民的大规模屠杀,以及满清入关时是倾巢而出,几乎将关外人口给打包入关。

  以至于,在满清入关后关外几乎变成了一片白地。

  这也就使得,在明末时候已经有数百万人定局的辽东,在清末闯关东发生之前的这两百年时间里,直接又退化回了白山黑水的原始状态。

  除去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几座省府城市,以及周边旗庄有一定人烟之外,剩下的地方几乎都是一片荒芜。

  若不进行开发,一片荒芜的白山黑水,光靠渔猎可养不起现如今这个庞大的满清朝廷。

  再者说了,以现在八旗的糜烂,他们还有没有在白山黑水间进行渔猎的能力,也不好说。

  奕现在是真的很想吐槽多尔衮!

  你踏马设柳条边真鸡毛多余!

第295章 御驾亲征!

  多尔衮当年之所以要设柳条边,归根结底是为了防止汉人出关开发辽东,为大清的将来留一条退路。

  以便将来大清有朝一日在中原待不住了,可以效仿蒙元,退出关外割据一方,做一个北清,继续延续社稷。

  但问题是,汉人不出关,旗人也都入了关,关外可就变成一片白地了。

  关外苦寒,土地想开垦很难。

  但想荒废,却很简单,只要没人打理,万顷良田也是说荒废就荒废。

  多尔衮想的很简单,如果关内待不住,那大清就退往关外。

  为了避免关外的土地被汉人侵占,自然不能让汉人出关。

  但他却是不想想,一但关外荒废了,难道大清退出关外后,要让八旗子弟自己开荒种地吗?

  就算是八旗子弟退出关外后,一眨眼全部进化成刚入关时候的八旗子弟,可开荒总得时间吧?

  少说也得几年时间,才能把一块生地给养成熟地。

  在开荒完成之前,光靠渔猎可养不起百万八旗!

  有朝一日大清即便真要退出关外,那肯定也得让汉民先出关开荒,然后大清才能动身。

  所以,奕才忍不住想吐槽多尔衮的柳条边政策。

  是真踏马多余!

  和人沾边的事情,多尔衮这狗东西是真的一点都不做啊!

  满清军机处的众臣闻言,纷纷下拜道。

  “吾皇圣明!”

  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开发辽东之事,不知诸位卿家谁愿出关主持?”

  奕话音落下,桂两站出来说道。

  “启奏皇上,奴才愿往!”

  奕见此,稍稍思索一阵,然后点头道。

  “可!”

  “既然卿家请命,那此事便交由卿家来全权负责!”

  “朕赐卿家一把遏必隆刀,可先斩后奏,若有人阻碍开发辽东事宜,卿家可凭刀杀之。”

  “还有,户部方面尽快准备一笔款子,用于开发辽东。”

  之所以选择桂良去主持开发关外,奕自然不是闭着眼睛乱选的。

  而是因为桂良作为奕的老丈人,算是奕真正的亲信,铁杆心腹。

  像是经营关外退路的大事,也只有交给亲信去做,奕才能放心的下。

  此事敲定,奕又接着说道。

  “还有,关于直隶方面的战事,朕准备御驾亲征!”

  “孤要亲率领我大清的八旗新军,前往大名府迎战长毛。”

  “定要一战破敌,收复我河南失地!”

  奕知道,在他下令要开发辽东之后,满清内部不免会因为皇帝准备跑路而人心惶惶。

  到时候,前线军心必然动荡!

  一但军心动荡,那清军同太平军的决战还不等开战,估计就得先输一半。

  如果奕不想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么,御驾亲征就是他当前最好的选择!

  一但他奕御驾亲征,大胜太平军,那么,接下来他奕的威望将会膨胀到一个相当夸张的程度。

  如此一来,他奕的皇位也就算是真正的坐稳了!

  至于说打了败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逃呗!

  连皇帝御驾亲征都打不过,留给满清的唯一一个选择,也就只有跑路了。

  一众军机大臣听闻奕要御驾亲征,纷纷面色大变,开口劝阻。

首节上一节363/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