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86节

  他们最多也就影响一下黑龙江,乌里雅苏台,或是西域,至于说南方,鞭长莫及的。

  只是,法美两国虽在上海有驻军,但由于他们在东亚没有殖民地,没办法向上海增兵。

  所以,他们在上海的驻军满打满算也就几百人,拱卫一下租界尚可,想要和英国人一样直接出兵干涉满清的内战,显然是做不到的。

  而荷兰和西班牙就更别说了,他们现在连租界都没有。

  能出售给满清一批军火,或是帮满清组织一支雇佣兵,就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事情。

  而他们所组织起来的雇佣兵,现在也是被划归给了泰勒指挥。

  自然他们也就不需要来参与这场会议了!

  两江总督怡良最先开口说道。

  “前线传回来的最新消息,太平府已经丢了,唐贼正在继续向江宁挺进。”

  “诸位都议一议吧,我大清接下来该如何应对?”

  在问这话的时候,怡良心中满是凝重。

  他的话音落下,一旁的英军指挥官泰勒开口说道。

  “总督大人,在我看来现在我军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后撤,通过继续拉长叛军的补给线。”

  “然后想办法掐断叛军补给线,削弱叛军实力,寻求战机。”

  “而不是贸然在江宁与叛军进行决战!”

  “这并非一个明智的选择。”

  泰勒从军事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但是,怡良闻言之后,却是果断摇头道。

  “不行,绝对不能撤。”

  “我大清刚刚才收复江宁,绝不能再让江宁被唐贼占了去。”

  “否则,天下必将再度震动!”

  从军事角度上来看,清军撤出江宁,避唐军锋芒,择机再战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怡良作为两江总督,以及奉命督师清军主力的钦差大臣,他做事却不能光算军事账,还得将政治方面的因素给考虑进去。

  从政治层面来说,现如今的江宁对清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但这座南天第一城,这座前明朱元璋的起家之地被唐军所取,那清廷在政治层面上必将输的一塌糊涂。

  要知道,当年太平天国在攻占江宁前,也不过只是一支流贼罢了。

  清廷上下都没太将其当回事。

  可是,在太平天国攻占江宁之后,其却是一举从一支流贼,变成了天下反清势力之魁首。

  为了夺回江宁,清廷连在南方不断扩张的大唐都顾不上,而是集中全力来围剿太平军。

  仅仅只占据一座城的太平军,所吸引的仇恨甚至比在两广湖南不断攻城拔寨的唐军更大。

  可见江宁究竟有多重要!

  这还是太平军只占了一座江宁城的前提下。

  一但江宁被已经占据了数省之地的唐军拿下,整个江南,甚至是整个南方都必然会望风归附。

  那可就真的是南国天变了。

  到时候,大清别说是平贼了,只怕是连江山社稷都得丢个干净。

  所以,无论如何,不管付出怎么样的代价,怡良都必须守住江宁城。

  一旁的英国公使阿礼国也是开口说道。

  “总督阁下,恕我直言,死守江宁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但怡良的态度依旧强硬,只是摇摇头道。

  “江宁必须守住,这是我大清向贵国全面开放通商,以及配合贵国对唐贼作战的必要条件。”

  

  “没的商量!”

  见怡良如此表态,阿礼国和泰勒对视一眼,都有些无奈。

  但最终阿礼国还是开口说道。

  “好吧总督大人,我们会全力支持您的。”

  一直坐在一边没有发言的僧格林沁闻言,开口请战道。

  “总督大人,本王请战。”

  “世人都言唐贼之兵勇悍不可敌,但本王偏偏不信。”

  “本王愿领兵出击,力挫唐贼前锋,振奋我大清各部士气!”

  僧格林沁之所以有底气主动请战,便是因为他所部乃是以骑兵为主。

  而来犯的唐军却只是以步兵为主。

  机动性是肯定比不过僧格林沁所部的骑兵。

  所以,僧格林沁才有底气想要主动带兵出击,凭借其部骑兵的机动性优势,试一试唐军的深浅。

  僧格林沁此言一出,让大殿内原本有些沉凝的气氛重新变得活跃,一道道目光看向了怡良。

  似乎是在等待怡良的决策。

  清军众将现在或多或少都患有恐唐症,在这样的情况下,僧格林沁的主动请战可谓是极大的振奋了清军之士气。

  怡良心中也是泛起了思索。

  以清军现在之士气,若是同唐军交手,那大概率是要输的。

  可若是僧格林沁率部能给唐军前锋一个迎头痛击,便能极大的振奋清军士气。

  如此一来,则江宁战事的胜负便在两可之间了!

  深吸一口气,怡良开口吩咐道。

  “僧王既然请战,自是可以。”

  “只是,僧王还当切记,此次出击乃是以试探唐贼深浅为主要目的。”

  “若实在事不可为,当以保存实力为要,切勿浪战!”

  现在的江南清军无法承受僧格林沁所部一战溃败的下场。

  一但僧格林沁主动出击战败,那江宁之战清军这边便更难打了……

  僧格林沁闻言,当即点头表示自己明白。

  但心中却没当回事。

  语罢,怡良又转头对其他人说道。

  “除此之外,我军各部立即着手江宁城西大胜关一带布防,准备迎敌。”

  大胜关乃是江宁城的西大门,是唐军继续东进的必经之处。

  清军若想阻击唐军东进,以大胜关为战场就是他们当前最好的选择。

  怡良迅速做出军事安排,清军诸将纷纷领命。

  就连英军指挥官泰勒也是表示大英的海军会在长江江面上,为清军提供火力掩护。

  ……

  僧格林沁纵马离开江宁将军府。

  然后一路纵马行至江宁城内的校场。

  点齐兵马,便带着他自己所部的骑兵往江宁城西而去。

  准备要迎击唐军前锋!

  而与此同时,唐军前锋也是迅速推进至了江宁镇一带。

  刘永福举起望远镜,已经能够望到远处江宁城的轮廓。

  在夕阳的照耀下,周长数十里的江宁巨城被染成了一座血城,仿佛一头浑身染血的巨大凶兽一般,趴伏在天地之间,俯瞰长江南北。

  如此壮观的一幕,令刘永福忍不住心神激荡,胸中仿佛有热血在涌动。

  只要能打下江宁,那南方很快便可以传檄而定。

  大唐便是真的要成事了!

  如此的话,他的开国功臣的荣华富贵,也就要坐实了。

  如此好消息,如何能令刘永福不感到激动?

第232章 惨胜也是胜?

  刘永福的舅舅是梧州天地会的头目之一,在大唐自广西东征,攻取梧州的战事中,刘永福跟着他舅舅一起归顺了大唐。

  其在归顺大唐之后,便留在了军中,参与了好几场大战,屡立战功。

  一路从一个大头兵一路晋升为了团长。

  且他在团长位置上所积攒的功劳和履历均已经足够,只等再立下些功劳,便可更进一步。

  甚至是直接垮几级,从团长升为旅长也不是没有可能。

  在刘永福看来,此次大军东征,其部担任大军前锋的任务,便是他苦等许久的升职良机。

  忽然,刘永福脸上的表情一凝,握着望远镜的手不由自主的用力,青筋暴起。

  但旋即他脸上的神情便变为喜色,然后说道。

  “快,立即派快马去向上峰报告,江宁的清军主动出击了!”

  “请求上面速派援兵前来增援!”

  在望远镜的视野中,刘永福看到了僧格林沁率军出动的一幕。

  眼见清军骑兵奔自己而来,见惯了风浪的刘永福并不慌乱,十分镇定的指挥自己麾下的兵马准备列阵迎敌。

  很快,随着军中令旗摇曳,唐军集结列出了一个密集阵列,准备迎敌。

  虽然现在的唐军很少使用密集阵列了。

  但那是因为密集阵列在很多战场形势中都不适用,而非他们用不了。

  而当下这种面对敌军的骑兵冲击的形势,唐军想要阻击敌军骑兵,那么让步兵列成密集阵列迎敌,以求可以打出最大的火力密度,那就是最好的选择。

  受益于以往军中严格的队列训练,唐军士卒在旗号和鼓令的指挥下,很容易便完成了阵列调整。

  一支支黑洞洞的枪口瞄准向了前方。

  而与此同时,两挺加装在炮车上进行移动的转管机枪,以及相应的野战火炮,火箭弹发射架也是纷纷被架设起来,瞄准前方准备开火。

首节上一节286/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