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84节

  二则是李奕想见一见李鸿章,见一见这个清末名臣,见一见这个号称东方俾斯麦的家伙究竟有多大能耐。

  嗯,李奕的集邮癖又犯了。

  李奕话音落下,他身边的通信兵抱拳离去,传达李奕的命令去了。

  而与此同时,伴随着一阵轰隆隆的巨响声,安庆城墙上被炸出一个缺口。

  唐军的攻城部队顺着缺口,浩浩荡荡的王安庆城内冲去。

  不一会儿,安庆城头的清军旗帜便被降了下来。

  取而代之的则是一面面赤色的唐字大旗。

  大旗迎风猎猎,红色的旗面仿佛被鲜血染红的一般。

第230章 和春:这个就叫战略转进!

  安庆城的战事落幕,李奕留下一小部分兵马镇守安庆,护持大军粮道。

  而他则是亲率唐军主力继续沿着长江东进,向着江南的方向杀去。

  随着唐军东征,在太平天国覆灭之后,好不容易安稳了一段时间的江南地区,再次被战争的阴云所笼罩。

  ……

  而与此同时,张国梁也是率军过了铜陵,挺进至了池州,距离安庆前线不足百里。

  就在张国梁下令清军于池州暂且休整之时,安庆和庐州方面的噩耗接连传到了他的手上。

  军帐之内,张国梁脸色沉着的翻看着军报。

  而在他的面前,和春,向继雄,邓绍良等人各自落座,脸上的表情也俱是凝重。

  张国梁深吸一口气,将手中的战报合上,然后说道。

  “最新消息,安庆和庐州都丢了,唐贼主力在拿下安庆之后继续东征,距池州已是近在咫尺。”

  “诸将都议一议吧,我部接下来该如何是好?”

  张国梁话音落下,和春忍不住询问道。

  “张提督,安庆丢了尚且算是预料之中,可庐州是怎么回事?”

  “唐贼难不成在主力东下的同时,还派遣偏师去攻庐州了?”

  在和春看来,唐军现在将主力汇聚在长江沿线,摆明是想效仿之前的太平军,顺江东下,攻取江南。

  在这样的前提下,又怎么会分兵去攻取庐州呢?

  和春对此不能理解。

  张国梁闻言,张了张嘴说道。

  “和大人有所不知,攻下庐州的并非唐贼主力,而是被唐贼招安了的捻匪。”

  闻言和春更困惑了。

  “捻匪?捻匪是怎么攻下庐州的?”

  在和春的固有印象中,捻军就只是一群流寇而已。

  骑兵多,机动性或许不错。

  但攻坚能力却是极差!

  他不认为一群捻匪有能力攻下庐州坚城。

  张国梁闻言,差点忍不住直接骂出来。

  但他想到福济满人的身份,最终还是收敛了自己的怒意,欲言又止的将手中的军报递给了和春,然后说道。

  “和大人自己看吧!”

  和春神情略显疑虑,但还是接过军报翻阅了起来。

  然后,下一个瞬间和春脸上的疑虑便被怒容给完全取代。

  “该死!该死!”

  “福济误国,福济误国啊!”

  “还有这赵瑜铭,吕贤基,李鸿章,也统统都是奸贼,一群贪生怕死的奸贼,竟敢背叛大清,本官咒他们不得好死!”

  和春愤怒的大吼的同时,也是终于明白刚刚张国梁为何欲言又止了。

  这福济是真尼玛不是个东西。

  但张国梁一个汉人,开口骂福济这个满人却又实在不合适。

  骂完之后,和春的怒气才稍有收敛。

  但他还是询问道。

  “安庆和庐州都丢了,安徽方面只怕是无法对唐贼的东征再造成阻碍。”

  “我等接下来是继续坚守池州抵挡唐贼,还是尽快撤兵回江宁,还当早做决断。”

  刚刚才骂完福济,和春现在也是有了想要跑路的心思。

  唐贼主力东下,黄石矶和安庆加起来都没抗住一日,池州只怕是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在和春看来,他们若继续留在池州,那估计也没办法挡住唐军太长时间。

  如此一来,他们留在池州岂不就是白白牺牲了吗?

  所以,和春想跑路了。

  不过,在和春看来,自己的跑路和福济的跑路是不同的。

  福济是贪生怕死,弃城而逃。

  可他却是准备要带着大军一起逃。

  嗯,这个就叫做战略转进,保存实力,和弃城而逃自然是不一样的。

  张国梁闻言,稍稍点头说道。

  “我等此次西进,本就是为了增援安庆而来的。”

  “可既然现在安庆丢了,那我等便也无需继续西进增援了。”

  “撤回江南同大军主力汇合备战,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张国梁同样也生出了跑路的心思。

  在他看来唐军此次乃是主力东下,而他们却只是大清的一支偏师,打起来非但占不到便宜,还容易被唐军给各个击破。

  既然如此,撤回江南,保存实力和大军主力汇合,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两人下意识将目光向着向继雄和邓绍良等人看去。

  似乎是在询问他们的表态。

  向继雄微微颔首道。

  “提督大人,钦差大人英明。”

  “对如今的我军来说,撤兵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邓绍良也是随之附和。

  张国梁点头说道。

  “传令全军,在池州休整一夜,然后顺江东下,撤回江南,不得有误。”

  江南大营众将闻言,纷纷打千儿应是。

  和春等人告退出去,前去筹备撤兵事宜。

  而张国梁也是埋首书案,准备写一封军报,向江南方面汇报一下当前安徽的具体战况。

  让江南方面的怡良和僧格林沁等人做好迎接唐军东下的准备……

  就在张国梁埋首书案书写军报之际,外边进来一名亲兵汇报道。

  “启禀军门,营外有人自称是您的故人,前来求见。”

  张国梁闻言,放下了手中的毛笔,然后抬头询问道。

  “是吗?我在安徽还有故人?本提督自己怎么不知道?”

  “来人可有说他姓甚名谁?是何来历?”

  亲兵闻言,点点头说道。

  “回军门的话,其人自称是广东高要的大头羊……”

  张国梁闻言,忍不住蹙眉。

  张国梁是广东高要人,其在被清廷招安前,原名张嘉祥,外号便是大头羊。

  尼玛,当面报他小号是吧?

  不过,在听闻此言之后,张国梁也是确定了,来人应该真的是自己的旧识。

  否则的话,大头羊这个外号可没多少人知道。

  蹙眉一阵,张国梁开口说道。

  “将人带进来吧!”

  亲兵闻言应了一声,然后告退出去。

  不多时,他便将一个长相富态的中年人带进了张国梁的军帐。

  当然,不是罗大纲。

  罗大纲虽然和张国梁曾有交情,但他现在毕竟是大唐参谋部的高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他还是懂得。

  他即便再怎么头铁,也不至于自己冒险跑来劝降张国梁。

  这不叫勇敢,这叫煞笔。

  万一他被张国梁杀了或是扣下,影响都实在是太大了。

  派个使者,带着罗大纲的亲笔信前来劝降便已足够。

  在来人进入军帐之后,张国梁锵的抽出自己的佩刀,将佩刀横在面前的案几上,冷声询问道。

  “尔是何人?为何自称本提督之故人?”

  “本提督可不记得自己有你这么一个故人!”

  张国梁在听闻此人报出他曾经的外号之后,本以为真的是自己的故人。

  但一见面他便发现,屁的故人,自己根本不认识对方。

  意识到被耍了的张国梁有些愤怒,心中生出了杀意。

  只是,面对杀气腾腾的张国梁,王守的心理素质却是很好,他丝毫不慌,只是拱拱手笑着说道。

  “张提督莫要动怒。”

首节上一节284/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