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38节

  法场四周簇拥着一众围观看热闹的百姓。

  人群中,卖糖葫芦,糖人,花生瓜子等小吃的不在少数。

  在一道道目光的注视下,曾国藩,曾国荃,曾国葆,曾国华等曾家人被五花大绑的押到了法场上。

  监斩官开始着人验明正身,准备行刑。

  原本,咸丰给曾国藩定罪是本人斩首,家眷流放,而非族灭。

  但是在李奕遣人将一封他写给曾国藩道谢的亲笔信送到了京城,并花钱找了个愣头青御史,直接将这封亲笔信在清廷的大朝会给捅了出来。

  这封亲笔信中,李奕语气十分诚恳的感谢了曾国藩让出长沙。

  并与曾国藩约定,会配合曾国藩养寇自重,想办法将八旗的影响力给驱逐,把江南变成汉人的江南,然后大家集天下汉人之力,共灭满清。

  这封书信算是戳到了咸丰的肺管子,咸丰怒急之下,压根没有分辨此事是真是假,直接宣判了曾国藩族灭。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法场上的曾家人之所以能这么全乎,蔡炳文是出了大力的。

  在长沙沦陷后,曾国藩和胡林翼、蔡炳文等北逃岳州,曾家老小也是在那时候被接到了岳州。

  后来曾国藩被押送入京问罪,曾家老小依旧留在岳州。

  等朝廷要抄曾家的消息传来,蔡炳文当即翻脸无情,命人围了曾府,然后将人全部拿下,押送往了京城。

  伴随着监斩官的一声令下,刀光闪过,脑袋抛飞,热血飞洒。

  法场旁的一间酒楼中,肃顺,祁藻,何汝霖等都将目光收回,齐齐叹了口气。

  肃顺举杯遥敬法场方向,然后将杯中酒水泼到了地板上,语气中满是忧虑的说道。

  “涤生这一死,南方各省的人心只怕是要动摇了……”

  肃顺虽说姓爱新觉罗,可他却是满清朝中少有的亲汉派。

  他完全能够意识到曾国藩被族灭之后,将会带来多大的影响。

  一旁的祁藻、何汝霖等人见此,也是忍不住叹息。

  “涤生当真是可惜了。”

  “是啊,湖南之败,非战之罪也……”

  “这下平贼局势只怕是又不知道要如何发展了。”

  “幸而长毛贼内乱,给了江南江北大营一个喘息之机,否则,朝廷只怕是要难做了。”

  “……”

  众人不断议论,对江南局势都是忧心忡忡。

  ……

  紫禁城,养心殿。

  肃顺穿着官服,戴着顶戴,挂着朝珠,在几名小太监的随从下,迈步向着养心殿而去。

  他的脚步略显匆忙,似乎是有什么急事。

  很快,肃顺便来到了养心殿外。

  但还不等他上前去求见,便被安德海给挡了驾。

  “现在皇上不方便接见外臣,还请肃顺大人稍候。”

  肃顺闻言,忍不住蹙眉,但终究还是没敢强闯养心殿,只能是在殿外静静等候。

  冬日的寒风呼啸,天空中开始逐渐飘起了雪花,肃顺的官帽上很快就积了一层薄薄的白雪。

  映衬的他的红顶子越发鲜红!

第193章 鬼子六:这国我卖定了!

  肃顺在寒风中等候了许久,终于等到了咸丰的接见。

  在安德海的领路下,肃顺走进了养心殿,一阵热气扑面而来。

  养心殿内烧着地龙,暖烘烘的,和外界的冰天雪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只是,肃顺才刚进养心殿,脸上的表情就忍不住微微变换。

  养心殿内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鸦片燃烧后遗留下来的臭味。

  哪怕是殿内燃着檀香,这股味道都压不下去。

  肃顺不由自主的蹙眉。

  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皇上不会也和底下的八旗子弟一样,染上鸦片烟瘾了吧?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见肃顺走进养心殿,懒洋洋躺在床榻上眼睛半睁不睁,享受着烟瘾过后的余韵的咸丰开口询问道。

  “肃顺啊,你今日入宫求见,可是有什么事情?”

  肃顺闻言,先是下跪磕头行礼,然后说道。

  “回皇上的话,奴才今日前来,是有几件要事需报于皇上知晓。”

  咸丰神情恹恹的点点头,示意肃顺讲来。

  肃顺见此,开口说道。

  “启禀皇上,奴才今日要禀报的一共是五件要事。”

  “一为奴才接到江南那边传来的奏报,长毛贼和唐贼之间近来频繁的有信使来往。”

  “根据可靠消息,长毛和唐贼已经结盟,准备共同对付我大清。”

  咸丰闻言,脸上懒洋洋的神情瞬间尽去,整个人也是从刚刚抽完大烟的迷糊中反应了过来,恢复了精神。

  语气中满是凝重的询问道。

  “此言当真?”

  肃顺点头道。

  “回皇上的话,这是粘杆处在江宁和广州的密探传回来的消息,应当不会有假。”

  咸丰整个人脸上的神情都开始变得凝重。

  片刻之后,他开口询问道。

  “除此之外,还有呢?”

  他准备先听肃顺说完所有的事情,再行斟酌接下来该怎么办。

  肃顺闻言,接着汇报道。

  “回皇上的话,第二件事也是江南那边传来的消息。”

  “吉尔杭阿和上海的洋人联络上了,洋人同意向我大清出售洋枪洋炮,甚至是出兵助我大清平叛。”

  “但是,洋人要求我大清对他们开放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沿海州府为通商口岸,并允许他们在通商口岸划定租界,买房置地。”

  “并且,那些洋人的要价很高,一杆洋枪要价五十两白银,洋炮的售价更是动辄上千两。”

  “而洋人的雇佣兵也很是昂贵,一个洋枪兵就要五十两的月饷。”

  咸丰闻言,神情愈发沉凝。

  肃顺继续说道。

  “第三件事是景山炮厂那边已经雇佣了一批洋人炮匠,并开始着手铸造新炮。”

  “相信很快就可以铸造出一批合用的新炮,可用于平贼。”

  “第四件事则是山东方向传来的,僧王在率军进剿捻匪时不幸败了一场,我大清在山东方向的战局颇为不利。”

  “僧王向朝中求援,希望朝中能够派兵增援山东。”

  “第五件事是四川方面传来的急报,长毛贼的翼王石达开在攻陷重庆之后,再度向成都用兵。”

  “四川总督耿正值和四川巡抚徐文亮率军迎击,大败,成都沦陷。”

  “现在他们已经率军退往保宁府一带,希望朝廷能发兵入川,增援四川战事。”

  听着这一连串的坏消息,咸丰终于忍不住了。

  砰的一声巨响,他将自己手中的暖炉给扔了出去,暖炉砸在地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里面装着的木炭直接掉了出来,滚到了肃顺的脚边。

  “该死!”

  “这天下局势怎会变成这样!”

  肃顺见此,忙不迭的跪下磕头请罪道。

  “奴才无能,不能给皇上分忧,还请皇上降罪!”

  咸丰深吸一口气,强行按捺住了心中不知道是愤怒还是无助的情绪,开口说道。

  “肃顺,你现在就去为朕传恭亲王,祁尚书等军机处重臣前来养心殿议事。”

  “哎,眼看着年关将近,今年这个年,只怕是过不好咯!”

  肃顺闻言,再次磕了个头,然后起身告退。

  没让咸丰等多长时间,肃顺便将军机处的众位臣公都给请到了养心殿。

  在几人都给咸丰磕头行礼之后,咸丰这才开口说道。

  “肃顺,将你刚刚汇报给朕的那些要事再讲一遍。”

  肃顺点头应下,然后开始讲述了起来。

  在肃顺讲完之后,咸丰语气中满是感怀的说道。

  “如今之大清,真乃国事多艰。”

  “诸位卿家都说说吧,我大清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天下局势?”

  咸丰话语落下,恭亲王奕最先开口说道。

  “启奏皇上,臣弟以为我大清或许可以答应那些洋人的要求。”

  “若能得洋人相助,则我大清便可以尽快平定江南的长毛贼,然后再集中主力,去对付唐贼,以求尽快平定南方的叛乱。”

  在奕看来,只要能平定南方汉人的叛乱,卖国也没什么。

  这国他还就卖定了!

  咸丰蹙眉道。

  “若向洋人开放通商口岸,那是否会影响我大清地方的安定?”

  奕强忍住吐槽的欲望,苦口婆心的开口说道。

  “皇上多虑了,现如今,对我大清而言,洋人不过是芥藓之疾,汉人才是心腹大患。”

首节上一节238/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