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那边快开打了,这点几乎是所有欧洲国家的共识。
而沙俄之所以敢对着英法两国呜呜渣渣,自然不是因为尼古拉一世傻逼了。
而是因为神圣同盟的存在,让他相信普鲁士和奥地利会站在自己这一边。
可结果嘛,就众所周知了!
奥地利的背刺,普鲁士的作壁上观,彻底葬送了沙俄在克里米亚方面的扩张计划。
帕麦斯顿闻言,开口说道。
“尊敬的女王陛下,大英这次是组织联军进行远征,而不是独自远征,大英本土其实不需要调动太多的兵力。”
“最多一个师的陆军,外加一支远征舰队就足够了!”
“并不会影响到本土备战的大局!”
“再者说了,克里米亚现在还没正式开火,只要法国不去继续拱火,那沙俄也不会冒然动手,克里米亚原本紧张的局势很快就可以降温。”
维多利亚蹙眉道。
“详细说说!”
帕麦斯顿继续说道。
“大英可以从本土调一个师参战,法国那边也差不多,也调一个师参战肯定没问题。”
“而荷兰,西班牙,葡萄牙三国加起来,调一个师的兵力肯定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加起来就是近两万余人的联军!”
“而除此之外,荷兰,西班牙他们在巴达维亚和马尼拉就有着相当数量的驻军,以及舰队。”
“再加上大英能从印度殖民地调集的部队,很容易就能凑几万人的联军出来。”
“并且,还不会影响到克里米亚的备战。”
如果是让英国独自派一支数万人的军队进行远征东方,确实是挺困难的。
但如果是让各国组成联军进行远征,那问题就不大了。
一支几万人的部队,大英得咬咬牙才能派出去。
可要是几千人,那就无所谓了。
堂堂日不落帝国不至于这么点牌面都没有。
更重要的是,这次大英准备拉上的几个国家,都是传统的海军强国。
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都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海上霸主。
而法国海军的实力更是仅在英国之下。
一但这些国家联合起来进行跨海远征,所能爆发的力量一定是十分惊人的。
维多利亚闻言,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然后说道。
“既然是要组织一次远征,那不妨搞大一些,把奥地利,普鲁士,萨丁王国,美利坚等国都给拉上。”
“整合整个欧洲的力量,再来一次十字军东征。”
“争取在解决叛军之后,将那个古老的东方帝国彻底打垮,让古老的东方帝国的市场,彻底向欧洲打开。”
维多利亚之所以这么做,除去想要通过组织联军,显示英国的欧洲乃至世界仲裁者的地位之外。
更多的还是为了借着这次远征,以及远征后所能获取的东方利益,将普鲁士,奥地利这两个神圣同盟国家给拉到自己的战船上来。
借此来使得普鲁士和奥地利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站在英国这一边,共同对抗沙俄。
把这场对东方的远征,当做是克里米亚正式开战的序曲!
现在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神圣同盟国家可都还没就克里米亚局势表态呢。
英国也怕他们会选择站到沙俄那边去,以至于克里米亚局势横生枝节。
萨丁王国也是英国目前主要拉拢的对象之一。
而美利坚,则是单纯的爹准备带着儿子玩,给儿子整点生活费。
嗯,这时候的英美关系还没有颠倒过来,美国这个逆子还没篡位,英国依旧是美国的亲爹。
斯坦利和帕麦斯顿闻言,当即齐齐下拜道。
“女王陛下英明!”
随着女王的拍板决定。
英国公使被杀,香港这个大英在远东的明珠被东方的一支叛军夺走的消息也是开始传开。
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剑桥,朴茨茅斯……
各地的报纸上这则消息都开始见报。
英国开始借着报纸煽动舆论,为大英的远征东方做舆论铺垫。
群情汹涌之下,甚至有民众自发上街游行,要求议院和内阁对此做出严正应对,组织军队远征东方,对远东的那只叛军进行军事惩戒,扬大英国威。
随着时间的流逝,议院经过数次讨论之后,组织军队远征东方的事情终于被敲定下来。
第175章 长子降生
紧接着,英国报纸上的内容开始变成了这次远征的意义。
有关组建新十字军,发动远征,为上帝而战的相关报道开始登上报纸的版面。
并且,这些消息还在不断向着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传去。
很明显,英国这是在为拉法国等国下水而做舆论铺垫。
与此同时,一批批外交官也是从伦敦出发,前往巴黎,阿姆斯特丹,马德里,柏林,维也纳,里斯本等地。
准备游说各国各自派出军队,组成联军,共同发动远征。
令英国没想到的是,就在他们为了组织联军而派遣外交官员不断奔走的时候。
梵蒂冈的教皇竟站出来发话了!
“主的荣光必将降临东方,覆盖全世界,东方的那支异端应该被剿灭,那个自称是上帝之子的家伙是个恶魔,他就应该上火刑架。”
“上帝子民们!勇敢的为了上帝而战吧!”
“十字军万岁!”
很明显,教皇之所以发话,他针对的其实不是大唐,而是太平天国。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原因也很简单,太平天国的拜上帝教的教义被人送到了梵蒂冈。
然后,教廷上下便怒了!
这特么也叫信上帝?
这尼玛是要做他们教廷的爹啊!
如果是平常时候,教廷大概率也就忍了。
毕竟俗话说的好,上帝又能有几个师?
但是,谁叫现在英国有要组织联军,远征东方的打算呢?
既然如此,那教皇也不介意随手帮英国一把。
这年头教廷在欧洲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至于说太平天国和大唐压根不是一回事?
这么说吧,谁也没规定联军在灭掉大唐之后,不能再去打太平天国不是?
历史上,英法列强之所以决定要帮清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梵蒂冈的教廷在里面可是没少使劲儿。
真以为教廷愿意承认洪秀全啊?
那还不是因为吵架吵不过吗?
而在教廷看来,既然吵架吵不过,那干脆就动手好了。
很符合欧洲老流氓的调性!
而随着教皇发话,没多长时间,一股远征东方,传播上帝荣光的风便开始在欧洲刮了起来。
甚至就连隐隐被整个欧洲孤立的沙俄,都有想掺进去一脚,占占便宜的想法。
但被英国给直接拒绝了。
笑死,人家大英发动远征,便是为了预演克里米亚战争。
借此将奥地利,普鲁士,萨丁王国等国家拉上英国的战船,以便他们以后在克里米亚对沙俄开战。
这要是被沙俄也给掺和进来,还预演个屁啊?
英国:看到前面那座炮台了吗?把他想象成沙俄的炮台,给老子冲啊!
法国:冲啊!
奥地利:冲啊!
萨丁王国:冲啊!
沙俄:???
这像什么话?
而这,也使得原本紧张至极的克里米亚局势,隐隐有了降温的趋势。
嗯,克里米亚那边的局势虽然紧张,但毕竟还没有真的开火。
距离历史上克里米亚战争开打的时间,尚还有小一年。
现在各方的争端大多也都还在嘴皮子上。
在英法将注意力转移到东方的前提下,克里米亚降温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
大唐昭武元年八月初,从唐军开始北伐算起,时间仅仅过去了四个月。
整个湖南全境都被大唐纳入了治下。
随即,李奕在长沙亲自宣布湖南科举准备开科。
这次科举,李奕再次降低了考试难度,每科的录取名额也是都增加了一部分。
而代价则是,士子考过科举之后,所授官职的品阶有所降低。
从正七品起步降低到了正八品品。
入仕的起点也从县令之类的主官,变成了佐贰官。
对此,湖南上下倒是并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
因为,虽然授官的品阶降低了,可授予的官位数量却是增加了。
这对很多人来说,其实都能算是一件好事,让很多原本考不中科举的人,也能混个佐贰官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