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203节

  “诸位可还有人记得孔圣人的教诲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轻易毁伤的道理可还明白?”

  郭嵩焘知道文人好面子,所以,便用面子来挤兑他们,希望他们能够在羞愧之下,做出正确的选择。

  骆秉章闻言,一张脸顿时青一阵红一阵,他想反驳郭嵩焘,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毕竟,满清的剃发易服和大兴文字狱可都是事实。

  语罢,郭嵩焘也是转身离去,不再多言,准备给骆秉章等人一个考虑思量的时间。

  对于劝降之事,并不急于一时。

  ……

  长沙之战结束后,唐军上下并没有歇着。

  李奕一边命人继续往北打,争取一口气攻克湘阴岳州等重镇,拿下洞庭湖,兵临长江。

  一边则是亲自动身带人准备去登岳麓山视察。

  名动天下的岳麓书院就在岳麓山脚,李奕既然来了长沙,自然不会错过。

  视察岳麓书院,登岳麓山,自然也就是应有之意。

  当李奕抵达岳麓山下时,岳麓书院当代山长丁善庆带着书院上下诸多教习和学生,来到书院门口相迎。

  去年太平军攻占长沙时,由于太平军灭孔驱儒,焚书毁庙,一副要将儒家赶尽杀绝的态度,所以丁善庆曾经组织学生进行了抵抗。

  给太平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于是,等太平军攻占长沙后,出于报复的心理,干脆一把火将岳麓书院烧成了一片白地,就连书院中的各类藏书和古籍也是都被付之一炬。

  现在的这座岳麓书院,其实是在战后由书院的诸多学子共同捐资出钱所重建的,现在还没能完工,

  其实,这次唐军来攻打长沙,丁善庆同样准备抵抗。

  但是,在唐军顺利攻占长沙,且李奕展现出一副求贤若渴,重视人才的态度之后。

  丁善庆为了防止岳麓书院再遭兵祸,这才选择了投降。

第168章 东方版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第168章 东方版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嗯,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李奕打算要在湖南再办一次科举,给湖南士子们发官帽子。

  自然,丁善庆也就降了。

  毕竟他一个致仕的老头,没必要再为了大清而把自己全家搭进去不是?

  再说了,这湖南眼瞅着大清是保不住了。

  可他老丁头的儿孙们可还得当官呢。

  至于说这个官究竟是大唐的还是大清的,那就无所谓了。

  所以,在李奕面前,这位岳麓书院的现任山长态度摆的很是端正。

  “老朽岳麓书院山长丁善庆,携书院诸教习学子,拜见王上!”

  丁善庆快步走到李奕面前,弯腰深深一揖,在他身后,岳麓书院的众教习学子也是有样学样。

  李奕闻言,伸手将丁善庆扶起,然后说道。

  “快快免礼!”

  “丁公之贤名,孤素有耳闻,如今一见,果真不凡,颇有名士之风。”

  “不知丁公可愿重新出仕,为我大唐所用?”

  见了丁善庆,李奕礼贤下士的老毛病又犯了,忍不住开口招揽。

  丁善庆闻言,连忙摆手拒绝。

  “多谢王上美意,老朽如今年事已高,黄土埋半截儿了,在书院治学办学,造福家乡便好,就不再出仕了。”

  说话时,丁善庆心中不免感慨,人人都说李奕这位唐王礼贤下士,求贤如渴。

  如今一看,果不其然,连自己这个老头他都不准备放过。

  李奕闻言,哈哈一笑,也就没有强求,而是继续说道。

  “丁先生既不愿入仕无妨,可这岳麓书院上下如此多的俊才,丁先生还当为孤举荐一二。”

  岳麓书院的学生是不是俊才李奕不知道。

  但他知道,这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户地主士绅,自己如果能将岳麓书院的学生都给收下,那湖南也就定下一半了。

  至于说分田之事怎么办?

  当然是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了?

  用官帽子来换取士绅支持分田,就是李奕现在的思路。

  在他看来,那些大地主或许会因为利益而坚决抵抗,但中小地主却不至于和大唐不共戴天。

  大多数的中小地主家里也就几百亩地,大唐这边给了他们二百亩额度,二百亩以下是不需要分田的。

  要是通过科举做了大唐的官,还能再加二百亩的额度。

  这对很多中小地主来说,已经足够了。

  而李奕要的也正是拉拢住这些中小地主。

  那些大地主李奕是无所谓的。

  失去了数量众多的中小地主的支持之后,光靠大地主们掀不起什么风浪。

  丁善庆闻言,忙不迭的应声道。

  “王上所言甚是。”

  “岳麓书院上下皆愿为大唐出仕。”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说道。

  “很好。”

  “有劳丁山长带路,带着孤在岳麓书院里好好转转。”

  丁善庆应了一声,然后在前面带路。

  李奕跟着丁善庆进了岳麓书院,前后参观了书院的斋堂,圣庙,御书馆,文昌阁等建筑,频频点头。

  在书院中转了一圈,李奕对丁善庆说道。

  “当今之世界局势,我中华大地外有西洋列强虎视眈眈,内有满清鞑子祸乱天下,可谓千年唯有之大变局也。”

  “以当今之世界局势,岳麓书院若继续只教授儒学,只怕是不行的,迟早将要落伍。”

  “孤以为,岳麓书院可以适当增加学院规模,加设算学,西学,科技等不同学科。”

  “孤可以拨一笔款子来,专用于书院的修缮与扩建,以及聘请教习,招募学生等。”

  丁善庆闻言,先是一愣神,旋即便反应了过来,开口说道。

  “王上英明。”

  虽然他对李奕的说法不敢苟同。

  但却也明白花钱的就是大爷这个朴素的道理。

  既然李奕放话要拨款资助岳麓书院的重建工作,那么他自然不会反对李奕的要求。

  既然李奕要加设学科,那就加呗!

  李奕微微颔首,然后继续在岳麓书院内巡视,慰问岳麓书院的学生,并亲自旁听了一堂课。

  对于知识,李奕向来是尊重的。

  在做完这些之后,李奕踏上了回程的道路。

  回程的路上,李奕坐在马车内,伴随着车马粼粼,回想着自己今日在岳麓书院中的见闻。

  说句心里话,岳麓书院的教学水平是不错的,教习们讲课讲的深入浅出。

  即便是自己这个半桶水,也能听明白教习讲授的内容。

  但问题是,李奕虽然能听懂,但却对岳麓书院教学的内容不敢苟同。

  程朱理学所带来的思想禁锢,实在是太可怕了……

  自两宋程朱理学盛行以来,整个中华文化都愈发趋于保守,失去了进取之心,甚至是发生了两亡天下的大祸。

  在这样的文化的熏陶下,李奕想要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光靠工业革命和分田解放生产力肯定是不行的。

  除去这些之外,李奕认为此时的中国其实更需要的是思想上的解放。

  而在思想解放这方面,李奕并不想照搬西方。

  因为,在这个时代,老子踏马是天朝上国的思想钢印依旧深入人心。

  李奕想要学习西方的科技,经济,军事等先进方面还好说。

  胡服骑射,不外如是。

  中国人从来不吝于向异族学习他们的先进之处。

  但李奕如果想照搬西方文化,用西方文化来取代中国文化,对中国进行思想解放,那必然会引发全社会层面的反扑。

  太平天国是怎么灭亡的?

  还不就是因为他们搞歪门邪道,然后引起了全社会层面的反扑吗?

  大家信祖宗信的好好的,你拿着刀枪就要逼着大家信劳什子西洋上帝,那不是扯犊子吗?

  谁能接受?

  接受不了怎么办?

  那就只好麻烦太平天国去死了。

  这个时空的中国人还没经历过历史上的百年沉沦,虽然鸦片战争在英夷手上吃了点小亏,但李奕在广州之战中,已经把这个场子给找回来了。

  现如今,几乎是所有的中国人都是发自内心的认为,洋人也就是在经世之学上有所成就而已,文化思想方面则是不值一提。

  所谓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

  除非让中国再来一次历史上的百年沉沦,否则,全盘照搬西化绝对行不通。

  没人能接受!

  而这,对李奕来说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他穿越了,还让中国来一次百年沉沦,那他岂不是白穿越了吗?

  所以,李奕必须得想办法整出来点新花样才行。

  忽然,李奕脸上的表情一动,有了想法。

  既然西方有文艺复兴来解放思想,那自己不妨也来一个东方版的文艺复兴百家争鸣计划!

  法治思想可以参考法家,发展科技可以参考墨家,外交有纵横家,农业发展有农家,商业方面也有陶朱公的流派可以参考,民贵君轻的思想可以参考孟子,仁爱可以参考孔子,就连神神叨叨的都有黄老道家和佛家……

首节上一节203/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