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89节

  男人们甚至都不敢在白天出门,生怕被曾剃头给拉了夫子,去战场上当炮灰。

  之所以曾国藩会被长沙百姓叫做曾剃头,这个说法其实是从军中先传出来的。

  说的还是曾国藩杀降的事情,老虎岭一役后,军中都言曾国藩杀人如剃头。

  然后,传的传的就成了曾剃头。

  江忠源与江忠济两兄弟所率的楚勇准备自长沙出发。

  然后绕行宝庆府,永州府,直趋衡阳,截击唐军粮道。

  临行前,曾国藩特意放下手中的事务,亲自前来为江家两兄弟送行。

  长沙城外,曾国藩与江忠源执手相望,表情郑重的开口说道。

  “将军此行,事关重大!”

  “若将军能断贼兵粮道,则长沙战局便还有挽回的希望,湖南危局可解,天下局势也将重回于大清有利的一方。”

  “若将军不能断贼兵粮道,则长沙危矣,湖南危矣,大清危矣!”

  “如今,长沙安危,湖南安危,乃至天下安危,便都交托于将军之手了。”

  江忠源深吸一口气,同样意识到了任务的艰巨,点头说道。

  “曾大人放心,末将明白!”

  “此战若不能取胜,末将愿提头来见!”

  曾国藩拍了拍江忠源的肩膀,然后说道。

  “将军保重。”

  “今日本官亲自为将军送行,来日,本官希望能亲自为将军庆功。”

  江忠源用力点头。

  “末将定得胜而归,不叫曾大人失望。”

  语罢,江忠源抱拳行了一礼,然后带兵离去。

  曾国藩站在原地,望着江忠源率军离去的背影,眼神无比复杂。

  天下局势纷扰至此,他是真的感受到了一股浓浓的无力感。

  难不成,大清真的已经走到将要亡国这个地步了吗?

  曾国藩不信!

  都说胡无百年之运,但大清既然能挺过百年的那道坎,这次绝对也可以。

  “曾大人,该去巡视军营了!”

  塔齐布的声音将曾国藩从沉思中唤醒。

  曾国藩回过神来,点头道。

  “走吧,营内视察去。”

  语罢,他便示意塔齐布在前带路,前往长沙城外的湘勇大营视察。

  此时的湘勇依旧采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法,长沙城外的大营,被他们修建成了乌龟壳。

  湘勇在长沙城外的大营主要是两个部分,一部驻扎于岳麓山占据制高点,一部驻扎于跳马镇。

  两座湘勇大营与长沙城形成一个三角形,三者互为犄角,相互策应。

  用于抵御来自唐军的威胁!

  并且,清军于岳麓山上布置了炮台,设置了层层深沟壁垒,准备居高临下展开射击。

  又于跳马镇深挖战壕,多布陷阱,多置火药,存储了大量的军械武器。

  曾国藩几乎将长沙城防给打造的如同铁桶一般!

第160章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曾国藩带队于长沙城外的湘勇大营内视察,并对各处工事做出指示。

  “这里的壕沟再加深和加宽一些!圆木再加用沙袋固一下。”

  “还有这里,炮台外多布置几道壕沟和陷阱,多备些沙袋用于防炮。”

  “不要嫌麻烦,现在多流一点汗,将来就能少流一点血,马虎不得!”

  “……”

  曾国藩不断做着指示,湘军诸将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自从唐军用上沙袋工事防炮之后,这样的战法便迅速在中华大地上传播了开来。

  曾国藩也不介意这是贼兵的战法,果断借鉴,然后拿来就用。

  在使用前,曾国藩还曾调用火炮轰击沙袋工事,试验沙袋工事的防炮击效果。

  事实证明,确实相当不错。

  曾国藩不由得惊叹,唐贼的那个伪唐王在军事上还真是一个天才。

  只可惜,不为我大清所用!

  曾国藩继续巡视,带人踱步到了炮台附近,看着眼前炮台内的寥寥几门火炮,曾国藩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此战我军的火炮还是少了些,否则定可给来犯的唐贼当头棒喝。”

  长沙作为省城,自然是有城防炮的。

  但是,清廷出于限制汉人武力的思量,自其开国伊始,便开始严格控制地方军队的火炮数量和口径。

  以至于,长沙的几门城防炮都是些小炮轻炮,最大也不过几百斤,非但没有大口径的红衣大炮,数量也是没有多少。

  这些小炮轻炮要面对唐军的炮群,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曾国藩心里感觉一阵无力,但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因为贼兵已即将杀至长沙,他不管是上书请求从京城调运,还是自己铸造,都已经来不及了。

  就在这时候,远处奔来一匹快马。

  “报!报!”

  “启禀曾大人,贼兵,贼兵已过回龙塘,正在向长沙杀来!”

  马背上的骑士翻身下马,在曾国藩面前下拜,然后手指指着南方唐军杀来的方向,语气有些惊惧的说道。

  曾国藩闻言,也是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然后说道。

  “快!”

  “传令全军,贼兵将至,全体备战!”

  “……”

  随着曾国藩的军令下达,长沙城外的湘勇大营内的湘勇全部都忙活了起来。

  一部部兵马开始在各自将官的指挥下准备战事。

  天空中,乌云低垂,似乎要压盖下来。

  仿佛在预示着长沙城的命运!

  ……

  曾国藩在众将的簇拥下登上了一座望用的高台。

  他抬眸远望,只见地平线今天出现了一道烟尘。

  黑压压的唐军稳步向前推进,像是一块灰黑色的巨型地毯在大地上铺展开来。

  一股子肃杀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隐约间,还能到一阵哗哗的脚步声,无数人喊着号子,整齐抬腿迈步,场景无比惊人。

  火枪被背在肩上,枪口上的刺刀斜指天空,不知何时乌云散去,阳光照耀在大地上,刺刀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寒光。

  曾国藩放下了手中老旧的单筒望远镜,一张老脸上满是凝重。

  他之前虽未曾和唐军交过手,只是听闻过唐军枪炮犀利的传闻。

  如今一见,虽唐军的枪炮还未领教,可光是观其队列,就可知唐军确实是一支精锐之师。

  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精锐不一定都能走好队列,但能走好队列的却一定都是精锐。

  因为,走队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能反应一支军队的训练程度和纪律性、组织度的外在表现。

  而这三点便是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下限的重要衡量标准。

  一支军队如果能走好队列,战斗力上限不好说,可下限却绝对是有保障的。

  曾国藩看着地平线上出现的唐军,脸色越发沉凝。

  “黑云压城啊!”

  曾国藩有些感慨的说道。

  不知为何,他忽的想起了那首古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现在的他只希望湘勇的甲光,能够破开大兵压境的唐军所带来的乌云。

  为国势日渐倾颓的大清带来一丝希望的光!

  一旁的骆秉章忍不住感叹道。

  “唐贼之兵,果真精锐,不愧是曾击败过洋人的强兵……”

  骆秉章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默,心中凄惶。

  众人不由得心下一凛,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

  是啊,他们将要面对的可是一支曾经击败过洋人的军队。

  连洋人都败了,更何况是他们?

  骆秉章见此,自知失言,赶忙往回找补道。

  “击败过洋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我大清当年若非顾及战事规模扩大会影响到民生,只要坚持打下去,也一定能击败洋人的。”

  曾国藩闻言,也是开口附和道。

  “骆巡抚所言不错。”

  “再者说了,要知道,当初我大清可是败在洋人的精锐远征军手上的,可唐贼所击败的,却不过只是一支洋人驻扎地方的鱼腩部队。”

  “两者岂可相提并论?”

  “就像是我大清一般,击败一支绿营和击败一支索伦兵,都能被叫做是击败了大清兵。”

  “但这两者是一回事吗?”

  曾国藩开始偷换概念。

首节上一节189/75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