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从金田起义开始 第176节

  “左先生可以理解为满清的军机处,或前明的内阁。”

  “若左先生愿为孤效劳,那这秘书处的首任处长就是先生了。”

  左宗棠闻言,有些不淡定了,直接瞪大了眼睛。

  心中生出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他知道,既然李奕特意命人将他从“湘阴”请来,那肯定是看重他的。

  但没想到,能看重到此等地步!

  秘书处处长,按照李奕自己的说法,那可就是满清的军机处领班,或是前明的内阁首辅啊!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对他左宗棠而言,不吝于是一步登天!

  这种被人看重,愿意托付信任的感觉,真的很好。

  深吸一口气,左宗棠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一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开口说道。

  “大王如此看重,左某敢不从命?”

  “左某愿为大王,为大唐效劳!”

  李奕闻言,哈哈大笑道。

  “哈哈哈,好啊,好啊!”

  “孤能得左先生相辅,可谓如虎添翼也!”

  语罢,李奕将目光转向一旁一言不发的郭嵩焘,开口说道。

  “还望郭先生也能为来孤身边相佐,孤当不吝重用。”

  郭嵩焘见左宗棠都投了,心中也是不免动摇,眼见李奕再次劝降自己,还是开口矜持道。

  “我为湖南团练使曾国藩曾大人的幕僚,深受曾大人信重,岂可随意另投东主?”

  “我若如此不忠不义,大王恐也不敢用我吧?”

  李奕闻言,却是摇摇头说道。

  “深受重用?我看不见得。”

  “他曾国藩为清妖的湖南团练大臣,想必是有向清廷举荐官员的权力的,若他真的看重郭先生,又岂会让郭先生还是一介白身?”

  “为郭先生举荐一个官身很难吗?”

  “嘴上说着信重,可实际上却一点表现都没有,如此贪婪吝啬,刻薄寡恩之人,郭先生何必为他效劳?”

  “良臣择主而事,良禽择木而栖,以郭先生的才干,去不会得到重用?何必在他曾国藩这一颗树上吊死?”

  李奕的话直指郭嵩焘内心。

  虽然郭嵩焘也知道,自己刚刚投效曾国藩,曾国藩不给自己举荐官职也是正常的。

  但是,人在琢磨事情的时候,往往不会往客观了想,而是会不由自主的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琢磨。

  同样是看重,看看李奕给他的条件是什么?

  直接进秘书处担任要职,要是在大清那边,可就算是直入军机了。

  可曾国藩给他的呢?

  却只是空有一个幕僚的名头,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

  两者之间的差距何等之大?

  就怕货比货啊!

  郭嵩焘闻言,深吸一口气道。

  “若是我投效,大王当真能信得过我?不怕我只是假意投效,心怀二心?”

  李奕笑着摇头道。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么点魄力孤还是有的。”

  当然了,这是不可能的。

  李奕也就嘴上说说而已。

  该防备肯定还是要防备的!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会让两人接触什么机密,就当做普通秘书来用就行。

  等他们的忠诚得到验证,再重用他们也不迟。

  还有就是,军情处的人在绑左宗棠的家人的时候,也是顺带手把郭嵩焘的家人也给一起搬来了。

  两人的家眷现在都还在李奕手上呢,李奕也是真不太担心两人会有二心。

  郭嵩焘闻言,深吸一口气,然后下拜道。

  “在下也愿为大唐,为大王效劳。”

  李奕闻言,脸上的笑容愈发开怀,伸手将两人往王府内迎去道。

  “哈哈,两位先生能做出如此明智的选择,孤心怀甚尉啊。”

  “快,两位先生里面请。”

  “孤为两位先生设宴接风。”

  “两位先生的家眷也一起来吧,接风洗尘也压压惊。”

  “这一路南下,只怕不易,苦了两位先生了。”

  两人闻言,却是并没有立即答应下来,而是开口说道。

  “还请王上先命人为我二人剪辫!”

  既然李奕如此看重他们,他们自然也得交一个投名状。

  脑袋后面的这根猪尾巴,就是他们的投名状。

  以我大清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习性,这辫子一剪,他们也就算是断了自己的退路。

  李奕闻言,脸上的笑容越发明显,点头道。

  “好好好!”

  “既然两位先生如此说了,那也别找别人了,孤亲自来吧!”

  “来人啊,为孤取剪刀来。”

  两人闻言,不免有些感动。

  李奕亲自为他们剪辫,这就相当于是李奕亲自为他们做见证,于以往告别。

  将来在大唐的体系之中,谁也不能拿他们的过往说事。

  否则就是在打李奕的脸!

  如此厚待,岂能不让他们感动?

第151章 洪时间管理大师秀全

  第151章 洪时间管理大师秀全

  很快,便有人为李奕送来了一把剪刀。

  李奕亲自上前,为左郭两人剪了辫子,随着脑后的辫子落地,两人顿觉一阵松快。

  仿佛心中卸下了一道无形的枷锁……

  随后,一行人走进了王府,李奕命人置办宴席,为左郭两人接风。

  宴席上,李奕再次熟练的用起了自己的画饼技能。

  为左郭两人描绘大唐将来的美好蓝图。

  “孤于广西起兵反清,从来都不是为了我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为了这天下苍生,为了华夏文明可以延续下去,不至于断绝在清妖手上。”

  “十几年前的那一战想必两位先生也是知道的,就因为那些害人的鸦片,英夷竟对我华夏宣战。”

  “区区两三万人跨海远征,就能连夺我华夏沿海要地,迫使清妖签下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

  “我华夏神州何曾受到过此等委屈?竟被人口土地不过我华夏一省之地的区区英夷给欺负到头顶,真可谓国耻也。”

  “可清妖呢?面对欺上门来的英夷,他们战败投降也就算了。”

  “打不过暂且投降,卧薪尝胆,以求将来雪耻也无可厚非?”

  “但满清在投降后做了些什么?”

  “竟还是不思进取,防汉胜于防洋,意图继续这样混日子,难不成他们以为条约一签,就万事大吉了吗?”

  “岂不闻,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

  “他们有没有想过,万一英夷再次来犯,我华夏该当如何?”

  “继续割地赔款?”

  “如此,我华夏国体何存?国威何在?”

  说到这里,李奕是真的气愤。

  他对满清是真的一千个一万个的看不上,明明鸦片战争都吃了大亏,怎么就还不思进去呢?

  李奕继续说道。

  “两位先生可知英夷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做了些什么吗?他们凭借自己的坚船利炮,征服了美洲和澳洲,然后,几乎杀绝了当地的土著。”

  “他们征服了非洲,然后将非洲的土著当做货物一般,在全世界范围内售卖。”

  “他们征服了印度,将印度人当做牲口,当做奴隶来使用。”

  “凭心而论,万一英夷有朝一日,尽起大军要来征服我华夏,就凭烂到骨子里的满清能挡得住吗?”

  “难不成我汉家百姓也要像美洲和澳洲的土著一样几乎被杀绝种?像非洲的土著一样,被当成货物贩卖?还是像印度的土著一样,做英夷的奴隶?”

  “哦,我忘了,这清妖和英夷也没甚区别,都是侵略者。”

  “或许在满清高层看来,我等汉人既然能给他们旗人做奴才,那头顶再多一个洋主子也无可厚非吧?”

  “反正,只要他们旗人的荣华富贵不受影响即可!”

  “呵呵,如此情况,我等汉家儿郎不奋起反抗还待如何?难不成要在满清的统治下,一步一步走向亡国灭种吗?”

  “孤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人将来在旗人和洋人面前卑躬屈膝,做奴才!”

  “所以,孤起兵了!”

  “孤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重整河山,恢复汉家衣冠。”

  “孤要扫除积弊,平均地权,让天下人人都能吃饱饭,穿暖衣,有病可以治,有书可以读,实现先贤天下大同的理念。”

  “孤要让我华夏可以击败英夷,傲视全球,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

首节上一节176/62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