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滴答滴!嘀嘀嘀!
冯子材拔出了自己的腰刀,一跃冲出了战壕,迎着挺着刺刀杀上来的英军,带人发起了反冲锋,大喝道。
“弟兄们,随我杀啊!”
“杀英夷了!”
“……”
语罢,冯子材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
在他身后,是一名名手持大刀长矛的光复军士兵。
光复军虽然在历次战斗中,缴获了不少清军的鸟枪。
但由于清军鸟枪那糟糕的质量,所以,光复军需要对缴获的武器进行一遍甄选,选出质量较优的,然后才能用于装备军队。
这也就使得,光复军的武器装备一直处于一个较为短缺的状态。
给部队装备一定量的冷兵器,用于填补军队的武器缺口,也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怎么说呢,虽然大刀长矛是冷兵器,但上了战场,肯定比清军那用不了几次就要炸膛的鸟枪靠谱的多。
下一瞬间,双方便对撞然后混战在了一起。
大刀长矛对上了刺刀的火枪。
冯子材一马当先,手中的腰刀荡开了英军士兵刺向他的刺刀,然后顺手抹向了对方的脖颈。
噗呲一声,鲜血飚射。
身手敏捷的他躲开喷射而出的鲜血,手中的腰刀重重的劈向了另一名英军的胸膛,一下子钢刀没入胸膛,杀死了这名英军士兵。
眼见自家团长大发神威,连杀数个英夷,光复军上下士气为之一振。
纷纷奋力同英夷拼杀了起来!
这些被派出来试探光复军深浅的印度士兵在拼杀中逐渐不支,开始败退,遗尸满地。
英军虽然以刺刀冲锋闻名于世,但其实英军的刺刀冲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邪乎。
就拿鸦片战争来举例,明面上看起来,清军和英军在排枪对射的阶段还能僵持,而英军一刺刀冲锋,清军就垮了。
显得英军的刺刀冲锋好像相当凶猛。
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英军在发起刺刀冲锋前,往往已经用火炮和火箭弹招呼了清军不知道多少轮了。
在这个过程中,清军一直处于被压制的状态,随着伤亡不断攀升,士气一直在哗哗的往下掉。
英军往往是在清军即将被火炮和火箭弹打的即将崩溃之际,顺势发起的刺刀冲锋。
然后,清军可不就是一冲就垮了吗?
这种情况下的清军别说面对的是英军了,哪怕是遇到一群流民,照样也能给他冲垮。
也就是说,英军的刺刀冲锋对清军来说,其实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可以说这根稻草很重要,但你不能说之前压陆续在骆驼身上的其他重物不重要。
没有其他重物给骆驼压到临界值,一根稻草不可能的压的死骆驼。
同样的道理,如果英军不能在刺刀冲锋前,用炮击和火箭弹将清军压制到临界值。
那么,他们的刺刀冲锋也很难冲垮清军。
可现在战场上的情况,被压制的却并非英军的敌人,而是英军自己。
光复军在发起冲锋前,用炮击,手榴弹,外加排枪齐射,将英军压制到了崩溃的边缘。
然后光复军这边再一冲锋,英军可不就被冲垮了吗?
……
英军指挥官何伯看着战场上的局势,神情为之一凝,心中满是不敢置信。
“叛军是怎么回事?我怎么感觉我们面对的并非一支古老东方的军队,而是一支欧洲的军队。”
火力压制,排枪,然后刺刀冲锋。
这个套路英军可实在是太熟悉了!
“上校阁下,我们该怎么办?”
爱德森来到何伯身边,开口询问道。
很显然,他也被如今战场上的一幕给震惊到了。
何伯深吸一口气,没有任何的犹豫说道。
“让火箭连瞄准战场和我军第十营纠缠在一起的叛军,打几轮齐射。”
“在火箭弹齐射结束后,让第十一营和第十二营继续从正面发起攻势,力求借着叛军被我军的火箭弹打垮的时机,攻入叛军的阵地。”
爱德森闻言,当即便传令去了。
……
很快,战场上的局势再度变化。
英军那边再次动用了火箭弹,咻咻的火箭弹破空声响起。
一发发火箭弹划破空气,向着正在追击英军溃兵的光复军射去。
火箭弹落地,爆炸的隆隆声响起。
好些个光复军士卒和英军溃兵一起被火箭弹爆炸所产生的火光和冲击波淹没。
瞬间,战场为之一滞。
冯子材也是被冲击波给掀倒在地。
幸而他离得炸点比较远,这才只是被冲击波掀倒,而没什么大事。
他一脸懵逼的从地上爬起来,眼前一阵天摇地晃,他奋力甩了甩头,这才让自己恢复清醒。
旋即大喝道。
“撤退!”
“全军撤退,撤回我军战壕……”
冯子材是真没想到,英军的指挥官竟然丝毫不在意己方士兵的死活,将他们连同英军溃兵一起炸。
若是早知道这一点,他是绝对不会冒然带人追敌的。
怎么说呢,这其实很正常,如果战场上正在被追杀的是正儿八经的英国白人士兵,那何伯在下令开火前可能还会有所犹豫。
但是,谁叫第一波被派上战场试探光复军虚实的,几乎全部都是印度士兵。
高高在上的英国人,又怎么会将印度人的生命放在心上?
呼喊声中,追击的光复军开始后撤。
在这个过程中,英军那边咻咻的火箭弹破空声几乎没怎么停过。
爆炸声不断的响起,光复军上下被炸的人仰马翻,付出了相当大的伤亡。
而与此同时,又有两营英军在火箭弹和炮击的掩护下冲了上来。
想要撵着后撤的光复军直接冲入光复军的阵地之中。
冯子材所部刚刚仓惶撤回阵地,便又要迎敌,措手不及之下,只能继续后撤。
一路被英军撵着撤回到了后方的第二道防线之中,才在己方袍泽的掩护下稳住了阵线,没再继续后撤,和英军的进攻部队继续鏖战了起来。
……
快马一路奔驰来到广州城下,直入光复军大营。
此时的广州城下,也是正在激战。
王安,赵祥两部押着梧州之战完成整编的清军战俘,正在和出城的广州清军激战。
在英军与光复军开战的同时,广州城内的清军也是没闲着。
穆特恩果断亲自带兵出城,想要策应英军作战。
只是可惜,光复军那边对此早有预案,安排了人手阻击。
双方在广州城外爆发了激战,枪炮声隆隆,死伤枕集……
“报大都督,珠江方向,我军水战战况不利……”
通信兵来到李奕面前,抱拳汇报,将水战的具体战况告知了李奕。
“还请大都督速做决断!”
李奕听完通信兵的叙述,摸着下巴沉思了起来,然后说道。
“既然英军不上当,那我军的火箭弹也就别藏着掖着了,放开了打吧!”
“传令给方海洋所部,让他们使用火箭弹主动出击,尽快击退英军舰队,为李盛他们全歼英军步兵创造有利条件。”
现在如今的战场上,珠江上的英军舰队和英军陆战部队遥相呼应,英军的陆战部队如果战败,只要往珠江边一跑,在舰队舰炮的掩护下便能从容撤退。
光复军拿他们也没什么好办法!
也就是说,光复军若想全歼英军的陆战部队,那么击退英军的舰队,就是必要前提。
李奕本来的打算是要将英军的舰队引入陷阱,将其全歼,断掉英军陆战部队的后路。
然后再在陆战陆战中歼灭英军的陆战部队,将来犯的英军各个击破,全部歼灭的。
但既然现在英军舰队不上钩,那光复军也就只能是先着手全歼英军陆战部队了。
想着这些,李奕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知道,此战若光复军不能重创甚至全歼英军舰队。
那么,接下来这支英军舰队,或许会为他带来不小的麻烦。
……
很快,李奕的军令便被光复军的通信兵用快马传递到了前线。
方海洋在得到命令之后,可谓相当的振奋。
当即下令己方水师准备出击。
随着他的军令下达,一条条舢板船出现在了珠江江面上。
每条舢板船上都架设着火箭弹发射架。
浩浩荡荡的向着珠江下游杀去。
刚刚英夷的舰队凭借火箭弹嚣张了那么长时间,现如今,也该他们反击了。
……
另一边,冯子材所部正在率军与英军鏖战。
忽然,后方传来一阵鸣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