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登基,成了美帝群主 第128节

  说起这,徐云妙就满眼幽怨了,朱厚照这个政策,导致他们亏了很多钱。

  尤其是大明银行现在压着他们给人兑换,搞假兑换也不行了。

  他们不得不变卖产业,加紧催收印子钱……

  总之,很亏。

  “周围的银子,都在往金陵汇聚?”

  “不可能吧,我们金陵那么缺银子么……呃……”

  徐云妙这描述,让黄宝、郑纪等人再次愕然了,但很快想到宝钞这么疯狂升值,有人用白银买宝钞,银子可不就那么缺了吗。

  好一个各地银子往金陵汇聚!

  克利夫兰的描述再次应验!

  朱厚照仿佛看到了金陵像是一个漩涡,疯狂吸纳周围,乃至全国的银子汇聚。

  只要宝钞的价值……一升再升,那些人势必疯一样用银子购买宝钞,而他印宝钞,又不需要成本。

  好厉害的金融权力!

  朱厚照对金融威力体验得更深了。

  “好吧,这情况朕已经知晓了。徐云妙,你可知道,朕叫你来有何目的?”

  朱厚照直接打断了郑纪他们的想象,这东西让他们吃透了可不好,给他们一点甜头即可。

  “民女不知。”

  徐云妙狐疑了。

  “其实也很简单!我大明银行不是要正式取代钱庄了吗?你既然有管理钱庄的经验,这大明第一银行,朕就交给你了!”

  “你负责暗地里运营,黄宝、郑纪他们在表面上负责。你和金陵十二金钗负责监督银子走向,每天银行出多少银子,进多少银子,直接和朕汇报!”

  朱厚照爽快的布置了任务,准备扶持魏国公府当大明最大的财团和钱袋子。

  “啊?陛下,大明银行取代钱庄?这……我们金陵十二金钗负责?”

  “这……”

  徐云妙一时间都遭受了两次打击,第一个是现在才知道大明银行要取代钱庄,第二个,就有些难以置信,朱厚照让他们掌管大明第一银行。

  她暂时理解不过来。

  “你还不知道我们大明银行取代钱庄的事情?”朱厚照意外了。

  “民女不,不知。”徐云妙完全无法掩饰震撼。

  “呵呵,那下去后黄宝他们告诉你……”

  “今天的情况就这样……总统,你和黄宝他们全权负责银行事务,朕可以许诺再追加五百万宝钞,郑纪你那边户部也加五千石粮食。”

  “通知他们,五天后,朕会在太祖忌辰之时,让藩王们烧宝钞。宝钞使用期限,就截止到太祖正式忌辰之日。”

  “同时,加紧打击假钞!抓住犯事者,直接抄家和正法!”

  朱厚照没工夫管徐云妙懂不懂了,他现在就是要给宝钞再加一把火,看看宝钞到底能升值到多少,到底有多疯狂!

  “是!”

  朱佑他们接下了任务。

  “徐云妙,你可懂?”

  看着还呆呆的徐云妙,朱厚照又笑了。

  “民,民女接旨……”

  看着朱佑他们都正式接旨了,徐云妙也只能压下心头的好奇,接下这个不明所以的差事。

  “好,你们退下吧!”

  “是!”

  徐云妙带着满腔疑惑和朱佑他们退下了,刚离开御书房,他们就看到工部尚书被叫进去了。

  但徐云妙可没功夫在意这么多了,连忙找黄宝询问有关事情,然后就顺理成章的知道了金陵大朝会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当时她就被震撼在原地。

  ……

  二更,八千字!

  (本章完)

149.第149章 朱厚照:大明也要有铁路!钢铁一天十万斤!朕许你入阁!

  149.

  “臣叩见陛下。”

  御书房,工部尚书李善揣测不安的拜见朱厚照。

  “李善,可否知道朕把你单独叫来的目的?”

  看着案台上的资料,朱厚照这才打量李善,六十岁的普通老头。

  这个李善,是成化十四年进士,历任金陵监察御史、京城监察御史,后来弹劾他两位舅舅,被调去河南当巡察御史,黄河决堤的时候,他立过功。然后又专任湖北、山东,修过黄河平过乱,又还当了几年四川布政主官,招抚了四川番夷,算是立过功的人,就在去年,朱厚照有过印象,内阁提他成为南京工部尚书,严格起来,他也算内阁的人。

  不过是少见的实干派。

  “臣不知。”李善老实回答。

  “好吧,朕把你叫来,主要是为了下西洋的事情。朕已经查阅过金陵工部这边的资料,发现工部已经不造船……现在,你有几分把握,让工部造船的水平,恢复到太宗时期。三宝太监的船队,多久能打造得出来。”

  朱厚照自然已经是调查过金陵这边的航海家底。

  可惜,几十年没有出海后,工部管理的造船部门也衰落了。

  船更是只剩下一些老旧的船,别说恢复郑和时期的出海规模了,就算是组建一只像样的船队,已经够呛。

  “咳咳,陛下……这,其实工部也能造船,好多人已经前去泉州、福州等地谋生活了。想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最快三年,最慢五年,还要朝廷给足足够的钱。”

  李善有些尴尬,朱厚照问起的这个,他倒是门清。

  金陵这边虽然也有漕运,但怎么说呢,没有泉州福州等地赚钱吧。

  甚至……自从朱瞻基勒令停止下西洋的时候,工部造船部门不行了。

  郑和留下的船队,这种国有资产也经历了一些巧合流失了。反正,他们除了修缮水师的船,就基本上没有经营这个业务了。

  自然,朱厚照要是想,还是可以的,把那些熟练工人再从各地市舶司叫回来就是……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是造船很耗钱。

  “三五年……”

  朱厚照直接不想了,他倒是能等,可是想到人家西班牙葡萄牙早就纵横四海了,他怎么等得了。

  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他两条腿走路,既然他们暂时无力官方组织,那就让民间来……

  或者直接吸引世界各地的过来,拖延那些国家发现黄金的脚步。

  这也只能是一个缓兵之计。

  “行吧,先暂时召集人手,重新建立造船部门,钱的问题,先不用担心。”

  “另外,你也想个法子,无论骗也好,哄也罢,最好收编民间的船队来给朕用用也行。”

  朱厚照只能如此安排,同时也不可避免产生一丝侥幸心理……太宗他们就不能直接给一支船队吗?印钞机就给了,没给船队,怎么当世界印钞机?

  “是。”

  李善默默领命,同时也有些无可奈何,他也想变一只船队来。

  他们工部……的确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成绩,都需要时间慢慢磨,可等过了这段时间,入阁的事情,猴年马月了。至于说骗、哄,怎么骗,人家民间有船队,也不是傻子,凭什么要借给你用?

  他觉得朱厚照画饼,但想想也知道……

  皇帝显然也知道这种画饼不切实际,也没有在朝堂上说出来,反而私底下给他面子。

  “还有第二件事,钢铁……”

  李善以为就这样结束了,朱厚照又说起了第二件事:“李善,朕记得我们大明当年一年的铁产量,大约有一千万到两千万斤吧。”

  “是的,陛下。”

  李善回过神来,赶紧回应:“近些年一些工匠又改进了一些技艺,我们的钢产量和铁产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努力一点,可以做到一年两千万斤。”

  这的确是他们工部的成绩,也算是大明重要的财政来源。

  毕竟,多余的铁可以制造农具等等卖给百姓,大明也依旧盐铁专营。

  只不过比起盐这种必需品而言,农具菜刀铁锅这些,需求量不是很大。

  更大一部分是用在战士们的盔甲武器上去,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一年两千万斤,那李善,你们工部有办法做到,让我们大明的钢铁产量,一年再翻个五倍,达到一亿斤吗?”

  想想美利坚的钢铁都多到用来铺路,当铁路了,大明这点铁,自己用都才勉强,还能铺路,朱厚照是无法想象这里面有多大的差距,也不敢提要求,大明的铁先破亿了再说。

  “嗯?一年一亿斤?五倍……”李善愕然的看着朱厚照,以为自己听错了。

  “陛下,这……这无法做到啊!除非在增加矿场,增加矿工,增加目前五倍的投入量,可能才行吧!”

  “还有,陛下,当前我们的铁够用了啊。”

  李善直接就反驳了,不是他们不想增产,而是……已经够用,再加上,增产五倍,那要多大的投入和动员?李善已经不敢计算了。

  “够用吗?”

  其实朱厚照也不知道,弄那么多铁来干什么,还真多了用来铺路不成?

  大明的确够用了。

  但美利坚都能做到,他们大明也必须要做到,至少也要达到人家一半吧。

  “是啊,陛下我们的铁的确够用了。再增加铁的产量……无非也就是拿来打造更多的农具,铁具……还有,就算用在军队上,最多再翻一倍,也完全他们够用了,难道陛下想普通士兵也穿铠甲吗?”李善的眼界也自然在这里了。

  “这,先不说产量问题。”

  “就是,先抛开够用问题。”

  朱厚照一时间也没有要更多铁的理由,反而暂且搁置,直接道:“我们万一哪一天,铁不够用了怎么办?李善,你有没有想过,两汉时期,朝廷一年的铁产量多少?唐朝、宋朝时期,朝廷的铁是多少?我们……大明的铁,应该超过历朝历代的铁了吧,这里面,是什么原因?”

  科学技术!

  朱厚照其实是想要说的这个问题。

  当前最能代表的大明科学技术的,应该是铁。

  大明火铳就完全是铁造的,就是因为好像有了更多的铁,才有了神机营。

  而汉、唐没有听说过火铳,也好像是他们铁制造兵器盔甲都不够了,哪有多余的铁来搞火铳?

  因此,铁的产量发展,朱厚照感觉可能有科学技术的影子。

  这点自然要重视。

首节上一节128/34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