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895节

  “至于刑部。”朱祁钰想裁撤掉。

  “陛下,刑部不能裁撤啊!”俞士悦哭泣。

  朱祁钰瞥了他一眼:“提刑按察司并入刑部,刑部内部的清吏司革除……”

  “陛下,刑部不能革除清吏司呀!”

  胡苦笑:“陛下,提刑按察司管的是天下刑事,而刑部在中枢极为重要。”

  其实,从太祖立刑部之初,刑部的权限被一直削减。

  到现在,和大理寺职能分辨不清。

  三法司成为了权力倾轧的地方。

  所以朱祁钰一直看俞士悦不顺眼,就这样的软弱尚书,有什么用?

  朱祁钰摆摆手:“老太傅,天下究竟有多少案子呀?不过葫芦官判葫芦案而已,哪个案子判明白了?”

  “刑部做了什么?大理寺做了什么?”

  “朕对刑部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刑部必须大改!”

  “不破不立。”

  “刑部清吏司和提刑按察司合并,职能统一。”

  “设一个立法司,负责修订律法,大明法也要重新修订,增加新的条例,定期十年,大修一次,三年小修一次。”

  “再从律法中,分出详细的法令,如刑法、民法、军事法等等。”

  “修了大明法,就要按照大明法去办,全国上下,都要按照法令办事!”

  修订分支律法,可就过于新潮了。

  朝臣都不懂。

  大明法已经很完善了,何必要重新立法呢?

  “从天下遴选出精通律法的人才,担任刑部右侍郎,担任立法司的主官。”

  “再根据大明立国以来,乃至唐宋元的判例,修订更详细的法令。”

  “儒皮法骨,这根法骨,朕要重新用起来。”

  朱祁钰对立法司很期待。

  “内阁的陆瑜是个人才,尤善法律,令其去担任刑部右侍郎,负责精修律法。”

  朱祁钰考校陆瑜很久了。

  阁臣没有反对,因为陆瑜确实精通律法。

  “再设一个刑事决策司,天下命案最终判决,由刑部决定。”

  “以后刑部有三个司,提刑按察司、立法司、刑事决策司,三司由右侍郎担任主官,再在三司下设局。”

  “再设一个鸣冤所,允准百姓来刑部鸣冤。”

  “同时,刑部年年派人去民间查访,是否有冤案,若发现及时查办更改,并处置办案的官员,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不必姑息!”

  朱祁钰把刑部,当成最高法来用。

  “以后刑部,不负责具体案件。”

  “具体案件由大理寺审理,但最后决断,有罪无罪,当递交给刑部,盖最后大印,方能生效。”

  “寇深不在京中,张固和龚永吉也不在,大理寺寺卿空悬,调刑部右侍郎周担任大理寺寺卿。”

  “调山东布政使李赞,入京担任大理寺左少卿;侍讲学士周洪谟,担任大理寺左少卿。”

  “调左春坊左赞善刘俊、左春坊司直郎李泰、左春坊清纪郎高诚、鲍相入大理寺,担任右少卿。”

  “大理寺再多设一个统吏司,天下皂吏,归大理寺管辖,由大理寺右少卿管。”

  这是权力明确。

  大理寺负责审案、判案,而刑部做最高决策。

  大理寺统率皂吏,其实是掌握警.察之责。

  “都察院职能不变,负责监督刑部、大理寺、以及天下百官。”

  “和监察司、军纪司,并列为五法司。”

  胡皱眉:“陛下,这军纪司为何而设?”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监察司的划分,诸卿没有异议吧?”

  “都察院和监察司的权责也要分开。”

  朱祁钰暂时没回答:“二者都有监督纠察之责,但都察院执掌宪台,权力更大。”

  “监察司,主要任务是监察大理寺,大理寺行事刑罚权,要在监察司监管范围内。”

  “一是监管立法、执法。”

  “二是肃贪,监察司可组建监察局,负责肃贪天下官员。”

  “都察院御史发现情况后,呈交给监察司,由监察司负责肃贪,清肃官场风气。”

  监察司做检察部门。

  同时,给了都察院另一个行驶职权的途径。

  都察院必须禀报给皇帝,由皇帝派刑部、大理寺等协查,需要漫长的过程。

  但皇帝选择放权,放权给监察司,让监察司出面,直接肃贪。

  “陛下的意思是,让五法司互相监督、互相协助,协同办案?”朝臣明白了。

  但明初时,太祖皇帝设三法司,导致三法司互相推诿,一度三法司走向崩溃。

  朱祁钰设五法司,很有可能造成明初的景象。

  “五法司职责明确,不可相互推诿,相互推诿者,一概免职流放。”朱祁钰加了一条。

  “那就说说这军纪司。”

  “朕打算在军中,推行一套独有的制度。”

  “军纪司负责纠察军纪、军规、核定功劳等等;”

  “军吏司负责遴选军中吏员,给军吏一个上升的通道;”

  “再设步兵司、骑兵司、水兵司,再设一个建造局、夜不收局、墩台局等等。”

  “军纪司听命于军机处,为朕直管。”

  “其余各司,归入兵部。”

  皇帝这是把军权攥在手心里。

  “兵部新列入四司。”

  朝臣明白了,军纪司就是军中特务机构,是悬在兵部上的一把刀。

  “陛下,讲武堂可否并入兵部?”孙原贞问。

  “不可。”

  朱祁钰断然拒绝:“朕有别的安排,但兵部可设一个新学堂,朕不设限制。”

  “取消行人司,改为侍卫司,负责宫中侍卫,隶属于军机处。”

  “五军都督府,职能不变,都督入军机处担任军机大臣。”

  “如今漕运重要。”

  “朕打算设转运司,下辖漕运司、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和驿递。”

  话音方落。

  王躬身道:“陛下,漕运、盐课,驿递都是重中之重,不应设在一司之下。”

  朝臣都点头:“陛下,当单独立司,不应互相挟制!”

  “那就设一转运司,将都转运盐使司和漕运司合并到一起,负责转运。”

  “再设驿递司,和盐课提举司并列。”

  “诸卿意下如何?”

  朝臣点头。

  “裁撤王府长史司,归于宗人府即可。”

  “将军府内官职取消,不设官职。”

  “再就是教育了。”

  “设教育司,国子监、讲武堂,天下学社,俱归教育司管,教育司下可设一个经厂,负责刊刻。”

  “翰林院地位不变,增设一个藏书局、一个修史局,再设一个经厂,负责刊刻。”

  “诸卿,中枢吏治,这么改,意下如何?”

  朝臣倒是没有太多意见。

  只是增设了几个司,行政成本提高。

  但好处多多。

  全都提高了权力。

  “地方也要改一改。”

  朱祁钰斟酌着道:“督抚是朕设的,但等天下犁平之后,自然会撤销,归于原点。”

  “原来地方布政使、都指挥使、提刑使三司掌管权力。”

  “但实际上,权力归于巡抚和镇守太监。”

  “反正三司已经成了空架子,不如就彻底改了得了。”

  话不能乱说呀陛下。

  巡抚只是临时设的而已,没有具体官位呀。

  群臣刚要劝。

  朱祁钰摆摆手:“以后各省设巡抚,负责行政和司法,布政使、提刑的权力归于巡抚。”

  “巡抚由中枢指派,德才兼备者当之。”

  “每个省固定一个巡抚,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增设一位副巡抚。”

  “倘若遇到战争,巡抚可加授军事大权,则晋为督抚,都督和巡抚的合称。”

  “宫中指派镇守太监,但镇守太监不参与行政、军事,只负责监督,呈报中枢,得圣旨方能调兵。”

  “都察院、监察司定期派出巡按使,巡视天下。”

首节上一节895/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