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859节

  他们是最好的练兵对象。

  被杨信、李震练兵用;被任礼练兵用;被宋杰、宋伟练兵用;现在又被范广、于康练兵用。

  甚至讲武堂,上实践课,学生都带兵去剿匪。

  “不。”

  “这样做,就掉入人家圈套了。”

  朱祁钰幽幽道:“京师各方势力角力,可谓风雨飘摇。”

  “京营和九门提督府的兵,一定不能离开京师。”

  “又入冬了,强令兵卒练兵,怕是会引起反弹呀。”

  耿九畴也在思索。

  于谦、范广、于康、陈友、曹义、毛忠、高礼、王符等众将在京师拱卫,中枢是无虞的。

  怀庆府只是小乱。

  可如何能从小乱中,抓住对方的尾巴,利用敌人呢?

  “陛下,不如咱们舍了怀庆府,放任战火烧到京畿来。”

  “一来,清洗掉那些不忠于大明之人,将其充塞去边塞,填充西北热河人口。”

  “二来,京畿压力就缓解了。”

  耿九畴用京畿当诱饵,坐视叛军做大。

  然后派兵灭掉,消耗掉人口。

  “绝不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焚毁容易,再建太难了!”

  朱祁钰都怀疑他是奸细,怎么能想出这么蠢的办法呢?

  怀庆府的叛乱,估计是因为银子过境引起的,只要杀一批人,再流放一批,也就压下来了。

  叛乱控制在怀庆府,甚至武陟一地,才是最好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耿九畴咀嚼这句话。

  “杂书上看的,朕不知道是谁说的。”朱祁钰又语出惊人了。

  这句话是张居正说的,后来那谁给发扬光大了。

  “叛乱必须快速扑灭,俘虏全部充塞西北去,甘、宁缺人,大量填充便是。”

  朱祁钰却道:“朕在考虑,如何能捏住敌人的鼻子,让他们为朕所用?”

  关键敌人是谁都不知道,怎么捏鼻子呀?

  “对了,安南使臣可到京中了?”朱祁钰问。

  安南使臣乘坐的是广东市舶司的船支,和刘震海的信一起入京的。

  “已经到京了。”

  “萧维祯走了,谁在担任鸿胪寺寺卿呀?”朱祁钰问。

  “回陛下,是原鸿胪寺左少卿齐政。”

  朱祁钰点点头,算认可齐政的能力:“太常寺呢?年初时蒋守约告病,卧床不起,如今可还能主事?”

  明朝接待外宾归太常寺管。

  而外交归鸿胪寺管。

  “回陛下,蒋寺卿身体已然好了,但还是习少卿辅佐。”耿九畴回禀。

  朱祁钰点头:“告诉齐政和蒋守约,好好招待他们。”

  “陛下,可否需要阁部派人协同?”耿九畴问皇帝的重视程度。

  “没必要,区区小国使者而已。”

  “齐政和蒋守约招待他,已经是超格了。”

  “也不必举行大朝会了,朕懒得见他们。”

  “以后小国使者,都是这个规格接待,除非特殊情况,朕会特殊诏见他们的,否则都不必见了。”

  朱祁钰打发走耿九畴。

  京师嘲讽皇帝的声音,越来越多。

  报纸卖得火热,各种小诗,层出不穷,可满足了吃瓜群众。

  而初来北直隶的黎,已被京师的繁荣迷昏了眼睛,出使大明时,就知道大明之繁华。

  贫穷限制了他的想象力。

  在他心里以为的繁华,也比河内繁华一点点而已。

  甚至,也许还不如安南旧都顺化呢。

  结果,当船支越过武汉时,整个人都懵逼了,天下怎么会有如此雄伟的城池呢。

  而武汉还是刚刚建设,是皇帝钦命,在湖北建一座巨城,在原城池上进行大扩建,沟通南北,虎踞荆楚。

  越过开封时,开封虽古旧,但旧都的繁华,仍然不是河内、顺化比得了的。

  本以为一路的震惊已经足够了。

  但进入京师时。

  第一反应就是大!大得离谱!

  城外还在修缮新城,等新城修完,京师扩大四倍有余,庞大的大明都城。

  车水马龙,人流拥挤,根本就别拿什么河内比了,河内最多是顺天府的宛平县。

  黎真的是乱花渐入迷人眼。

  京师是座不夜城。

  皇帝钦命,坊市不设关市时间,夜市要比白天更加繁华。

  虽然已经到了寒冬腊月,但寒冷仍然阻挡不住京师人的阔绰,白天泡在会馆里,晚上去夜市把酒言欢。

  黎最大的感触:就是人多!人富!人傲!

  大明京师的人,好似比整个安南的人都多!

  而且个个身着锦袍,眉宇间挂着倨傲,看着他,仿佛在看乡下土包子一样。

  他还发现一个奇怪的衣服,是用羊毛做的,短衣坎袖,看着像胡人的衣服,穿在里面,用来保暖的。

  但在京师卖得特别好,一衣难求。

  虽然达官显贵不太喜欢。

  但却是中层百姓的最爱。

  有些走夫贩卒,都以穿上毛衣为荣,据说在乡下,一件中等毛衣当聘礼,就能换个媳妇。

  黎也买了一件穿,发现扎得慌。

  但售价太便宜了。

  有人说这是陛下的恩典,让百姓有衣服穿,看得出来,民间百姓是极为崇拜当今皇帝的。

  黎在京师逛了几天。

  还参加了几场文会。

  他也是说汉语的,也自幼读诗书,也能舞文弄墨。

  但文会写的诗,好似在诽谤当今圣上!

  把他吓尿了,急匆匆告辞,再也不敢参加诗会了。

  让他奇怪的是,皇帝胸襟如此广阔?

  民间诗篇讽刺他,他真当没发生过?

  白天在京师晃悠,晚上下榻四夷馆。

  四夷馆是归太常寺管的。

  四夷馆最早设立之初,是翻译部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接待外宾下榻的旅店了,太常寺提督馆事。

  黎最不满意的就是四夷馆,居住环境太差,四处漏风,每天奉上的饭菜,让人难以下咽。

  而四夷馆是归太常寺少卿习嘉言管的。

  偏偏这个习嘉言,精通回回文,每日泡在回回馆里,钻研回回文。

  上次被皇帝叱骂后,就把心收回来,钻研学问,反而被皇帝经常表彰。

  至于黎下榻之事,他根本就不管。

  黎派人去找太常寺寺卿,认为大明没有用王子的礼节接待他,这是对安南的蔑视。

  安南的使臣据理力争,把蒋守约弄得脑袋疼。

  蒋守约在钻研文。

  他和习嘉言一样,知道自己能力不佳,想在朝堂中站稳脚跟,就得有独当一面的技能。

  刚巧,他博览群书,颇有语言天赋,就开始研究外文,多有所得,尤其在文研究上,无出其右。

  “阮先生,这就是大明招待外使的礼节呀,没错的。”

  蒋守约抹了把脸。

  安南使者阮敏说话嘴巴漏风,喷满脸唾沫星子。

  “这怎么能是招待王子的礼节呢?”

  阮敏也是大明通,认为蒋守约骗他:“蒋寺卿,我们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待大朝会上,本官可要向皇帝陛下申诉的!”

  “打住!”

  蒋守约被吵的心烦,脸色阴沉下来:“这是陛下年前修订的礼节,以此设为常态,这是陛下的意思。”

  他不好意思说是新订的,就推说订立一年了。

  瓦剌、鞑靼使臣也是这个待遇。

  “怎么可能?大明圣天子心胸宽广,乃是天降圣人,怎么能降我朝礼节呢?”阮敏当然不信。

  “不是降安南的礼节,所有异族王子的礼节,都是这样的。”

  蒋守约下了逐客令:“此事你们去和鸿胪寺扯皮吧,本官还有要事,恕不远送。”

  “你这是什么态度!”

  阮敏急了,这分明是推诿,一定是因为自己没有送礼,遭到了太常寺的报复。

首节上一节859/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