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来看地图。”
“一旦河套丢掉,最多损失宁夏,甘陕还在手中,守住内长城即可。”
“可一旦把河套划归陕西,卫所是设在长城外呢?还是长城内呢?”
“无论设在哪,都吃力不讨好。”
王认为。
这话说服了胡:“老臣认为可行。”
于谦则走到地图前:“西面,收回西宁卫,沿着西海(青海湖)构建防御。”
“整个西面便有所依托。”
“再令甘肃镇北进,沿着沙漠构建防线,用沙漠阻挡来自北面的强敌。”
“南面,让朵甘割让一块地方,把北黄河北岸全部交给我大明管理。”
“如此一来,整个甘肃也就如铁桶一般。”
“陛下想繁荣陕甘宁,则没有后顾之忧。”
于谦缓缓说完。
朝臣皆围着地图看,缓缓颔首。
“敢问陛下,陛下想以几年为期,拆分陕甘宁?”耿九畴跪下问。
“三到五年吧,太快肯定不行,先囤积建城的木料,一点点建城,主要以建城、建造棱堡、移民为主。”
这话让朝臣松了口气。
皇帝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冷静的。
“陛下,恐怕五年未必能成型。”
于谦认真道:“您来看,我军难免最好将岷州扩大到岷山东簏,连结松潘卫,这样一来,南北都能沟通上,不需要从朵思都司借路了。”
“临洮府需要往西、往南推几百里,最好能依托到南黄河。”
“西面则要重新控制西宁卫,西宁卫已经荒废多年了,重整旗鼓需要时间。”
“东西南北,全部需要建城。”
“而且西北荒芜,建城十分困难。”
“还需要移民等等杂事。”
“微臣以为,起码需要十年时间。”
于谦认真道。
朱祁钰颔首:“用十年积蓄西北,三年就能重开西域,二十年后,整个西域尽是我大明疆土!”
“十年就十年!”
“朕等得!”
朝臣尽皆跪下:“陛下圣明!”
“传旨,令寇深为宁、甘总督,原杰为宁夏巡抚,刘广衡出京任陕西督抚。”
朱祁钰决定,调刘广衡出京,督抚陕西。
下了朝。
朱祁钰在养心殿,诏见陶鲁、欧镗、段元琰。
段元琰是段思娥的儿子,名字是路上起的,他没有大名,就叫伢子。
名字是算命先生给起的。
“你就是方瑛屡屡向朕举荐的陶鲁?”朱祁钰寒着脸。
陶鲁打了个激灵,赶紧磕头:“回禀陛下,家翁提携小子,乃是为了小子能面君,非小子之才。”
这回答有点意思。
朱祁钰故意吓他:“那是欺君之罪啊,他方瑛不知道吗?”
“皆是学生立功心切,想在陛下面前表现,所以才求家翁力荐学生,求陛下饶命!”陶鲁瑟瑟发抖。
他实在搞不懂,皇帝为什么对他喊打喊杀的。
求订阅!
(本章完)
第207章 明军雄起,截断秃巴思部!放大皇帝的疑心病!
过了良久。
竟传来皇帝的大笑声:“好你个陶鲁啊,倒是伶牙俐齿,不怪能深入敌营,忽悠敌酋,拿下古零覃氏!”
陶鲁吓得身体发软。
“深入敌营的少年郎,怎么还被朕吓到了?”朱祁钰打趣他。
“陛下龙胆虎威,如真龙在世,学生不过肉眼凡胎,在陛下面前,自然恐惧非常。”
陶鲁是会拍马屁的,其实后背全透了。
朱祁钰哈哈大笑。
“欧镗、段元琰,尔等父母皆是名将!”
“都起来。”
“赐座。”
陶鲁是能坐在养心殿里,最年轻的一个。
但他可不敢坐。
只是屁股稍微沾了个边。
欧镗还好一点,段元琰不停哆嗦。
他只是个小土司的儿子,立下功劳的还是母亲,路上他已经得知,大明没有女将军,他母亲就显得很尴尬了。
“段元琰,你娘是个好将军啊。”
朱祁钰看到他紧张,轻声道:“朕打算晋她做都指挥同知,虽是妇人,却有穆桂英、梁红玉、李三娘等先例,大明也可有女将军,你当好好向母亲学习。”
段元琰没没想到,皇帝竟对母亲有如此高的评价。
他从小受母亲教导,懂汉语,看过戏曲,知道穆桂英,但不知道梁红玉是谁。
但是,读过书的陶鲁却满脸讶异,他知道梁红玉和李三娘,但穆桂英是谁?
穆桂英是嘉靖年间的汇编小说里的人物。
现在是景泰朝,还是冷门戏曲里存在。
倒是梁红玉和李三娘,是响当当的人物。
梁红玉是韩世忠的妾室,韩世忠是历史级别的名将。
李三娘是李渊的三女儿,娘子关就是以她命名。
“小子拜谢陛下天恩!”段元琰感激磕头。
“欧信有封爵之资,欧镗,入了讲武堂,可不准给你爹丢脸。”朱祁钰朝着欧镗笑道。
欧镗赶紧跪下保证。
朱祁钰对此三人寄予厚望,尤其是陶鲁。
“朕考考你们,今日早朝上,朕决定拆分西北为陕甘宁山四省,朕想重开西域,尔等有何建议?”
欧镗和段元琰满脸懵逼,我们都没去过西北,哪里知道西北要如何繁荣啊?
陶鲁在路上也做足了功课,但没做过西北的功课啊,还是被皇帝的问题问到了。
“敢问陛下,学生可否看一下地图。”
陶鲁绞尽脑汁,但脑海里对西北没什么印象。
十分尴尬。
养心殿的墙壁上,还是没拆分的地图,很快就要重新涂鸦绘画。
冯孝告诉陶鲁,新划分的边界。
陶鲁咬咬牙,跪下:“回禀陛下,学生以为可移民陕西,先繁荣陕西,求陛下重建长安!”
朱祁钰眼睛一亮:“仔细说来。”
“我大明占据河套之后,陕西就成为完全内陆省份,不再和敌人接壤,变得十分安全。”
“所以西北的核心,将会从形胜之地太原,移到西北明珠,长安。”
“而长安,位处关中之中央,虽然疲敝多年,但只要上下一心,重建长安指日可待。”
“长安建成,便可以长安为中心,向西寥廓河西,过吐鲁番,征服西域。”
陶鲁看似说了很多,其实就一句话,建设长安。
看得出来,这道题把他难住了。
“言简意赅的说。”朱祁钰不喜欢听废话。
“陛下,其一兴建长安,重建关中要塞。”
“其二,多多移民,振兴关中商业。”
“其三,关中疲敝,承受不住太多人口,所以要保护水土,也要重开路上丝绸之路。”
陶鲁说得算老生常谈。
朱祁钰对陶鲁的战略眼光略有不满。
“陶鲁,关中之弊,在于人心。”朱祁钰也不为难他,毕竟是个孩子。
陶鲁知道,皇帝对他的答案不满。
“你没去过关中,也没看到多少资料。”
“不知道也很正常。”
“历经辽金蒙元,关中已经是色目人、胡人的天下了,早已经不是汉唐时代的关中了。”
“所以朕说,要治理关中,首在治心。”
“只有让关中人,从内心里认同大明,认同自己是汉人,而非回回,真心愿意为大明抛头颅洒热血,那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
朱祁钰展颜:“起来吧,你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见解,已然不错了。”
“进了讲武堂,要戒骄戒躁。”
“你在郁林,可谓人中龙凤,但在京中,天下英才齐聚于此,你仍想出类拔萃,便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