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474节

  如果宣德朝就涨了俸禄,景泰初年国朝就会崩溃,被财政彻底压垮了,如今的景泰帝就是亡国之君了。

  正因为没涨俸禄,才扛过了景泰初年的北京保卫战。

  也扛过了景泰八年的动乱。

  不得不佩服三杨的智慧。

  “老太傅请起!”朱祁钰也是昏了头了,怎么会犯这种错误呢?

  难道先帝不比他政治手腕高?

  三杨不比他厉害?

  明明府库堆积如山,为什么就是不涨俸禄呢?

  就是因为要考虑穷困的时候该怎么过呀。

  过日子不可能永远富裕的。

  居安思危,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

  朱祁钰却看得更深,他把自己的性命,系在胡的身上,偏偏胡自绝于天下。

  他在躲避!

  躲避朕的生命之托。

  念及至此,朱祁钰眼眸一阴。

  “老太傅为国为民,朕受教。”

  朱祁钰道:“不过,虽然老太傅说不能涨俸禄,确实有道理,但朕想着,该设一个养廉银。”

  “老太傅莫劝,朕心里有数。”

  “这养廉银,不是现银,是皇家商行的一成股份。”

  “朕把所有利润拿出一成来,每年都是有多有少,然后按照天下官员的官职划分,第二年发前一年的银子,直到人死为止,这笔银子便不再发放。”

  “是多是少,算是朕的一点心意。”

  “不过,朕以为,皇家商行的未来前景极佳。”

  “一成利润,可能就是上百万两银子,所以呀,你们每个人都能分到一笔比较可观的银子。”

  朱祁钰不想高薪养廉。

  胡说得对,那是扯淡,给了高薪也没用,该伸手还会伸手。

  他给这银子,其实是在调动官员的积极性。

  专心为朝堂搞钱。

  “臣等谢陛下天恩!”朝臣磕头。

  “朕还有一句话要说,大明恢复汉人衣冠,名字以两个字为贵。”

  “但现在呀,两个字的名字,太难起了,重名的实在太多了。”

  “就朝堂上,有两个曹泰,朕都傻傻分不清楚。”

  “而且,朝臣之中,名字都是前人叫了几百次的了,和历史人物重名的太多了,听着毫无特色。”

  “不如改叫三个字的,看看朕,也叫三个字的,难道就不尊贵了?”

  “两个字重复,三个字起码能够分辨得明白。”

  “干脆,诸卿带头,该自家孩子起三个字的名字,叫着初期别扭,过段日子就习惯了,起码不重名。”

  “朕这么说,诸卿能理解吗?”

  朱祁钰实在头疼。

  明朝人的起名能力,差得一笔。

  看看勋臣的名字,看上去全都平平无奇,一点都不霸气,而且重名率百分之百。

  两个字的,也就这么多了。

  “老臣支持陛下。”

  胡叩拜在地:“汉人以两个字为贵,如今也到了该变的时候了。”

  “唐宋时期,三个字的名字不也比比皆是,三个字就不尊贵了?”

  “老臣回家便给长孙改名,改成三个字的名字。”

  诸卿叩拜:“微臣愿意做天下人表率!”

  不止皇帝头疼。

  处置政务的阁部重臣,全都头疼啊。

  放眼望去,全是重名,这还是文官呢,再看看没文化的勋臣,起的那叫一个敷衍。

  祖宗的名字,也拿来重复叫。

  有的担心冲撞了自己的祖宗,干脆用别人家祖宗的名字,用着用着,快互为祖宗了。

  “好,诸卿带头,天下人也就跟进了。”

  朱祁钰心满意足地笑道:“朕和诸卿配合,天衣无缝也。”

  求订阅!

  (本章完)

第158章 天降骑兵,畏威而不怀德!红薯 土豆竟近在咫尺!

  “市舶司又买入半船的御米,朕打算交给诸卿,用心培植、繁育。”

  “朕打算在农业局下,设农业科研所,专门用来培育、繁殖、推广新作物。”

  “诸卿意下如何?”

  朝臣对御米将信将疑。

  但皇帝说的那个奇怪的梦里,御米是人民生活的主要粮食来源。

  “陛下,农业乃国之根本,设农业科研所倒也无妨。”

  叶盛出班,道:“但是,臣以为不应该仅限于发展新作物,也该培育旧作物,令作物高产,并请农业局编纂农书,令天下百姓按照书中的方法耕作。”

  “叶卿说得不错,农业局要一边研究,一边编纂成书,传播天下。”

  朱祁钰颔首:“可农业局郎中尚且空悬,这农业科研所的郎中就先让薛卿兼着吧,等物色到合适的人选,再调入中枢。”

  其实,他比较看好余子俊。

  余子俊是景泰二年的进士,如今在福建做户部员外郎,清廉而有才干。

  前段日子,朱祁钰看了他的京察考核,全是上等。

  对此人报以厚望。

  他在余子俊递上来的奏章里,写了对他的期许之情。

  有意调他入京,结果余子俊却拒绝了皇帝的美意,想在地方熬足了资历,再进入中枢。

  他在奏章回复中写道:福建流匪众多、毛贼如雨,陛下当派军屯驻福州,震慑宵小,而据逃窜之民交代,澎湖巡检司土壤肥沃,一年两至三熟,他请求皇帝复设澎湖巡检司,收复澎湖。

  信中写了很多,言之有物,可见他在福建是真的扎根于民间。

  朱祁钰也想收复澎湖巡检司,奈何近海被海盗封锁,就算是把人送上去,也是孤悬在外,这是不负责任。

  不如等大明海军强大起来,再行收复澎湖,设澎湖为宝州。

  “诸卿,谁对农作物有研究、有兴趣的,去宫里领一株御米,回家养殖。”

  朱祁钰站起来:“御米培育成功者,赐银符一枚!”

  “不管有几个人培育成功,朕一并赐下银符!”

  有利益才能使人进步。

  别谈感情,伤钱。

  下了朝。

  朱祁钰返回乾清宫,路上冯孝递上来于谦的奏章。

  “果然,鞑靼就是想占便宜的!”

  朱祁钰冷笑:“这满都鲁也敢狮子大开口,要在京峰口开马市,每年要购入鞑靼十万匹良马。”

  “马市,不就是变相的岁币嘛!”

  “一匹马要一百两银子,还都是被.阉.割过的驽马。”

  “大明马场培育出来的良马,价格在五十两左右,经过上百年繁衍,大明早已不缺马了。”

  “为什么还要花双倍的价钱,从塞外买马呢?”

  “不就是给人家岁币嘛。”

  “宣德朝因为用马市控制漠北贸易,结果瓦剌人掀桌子了,派兵攻打大明,才有了土木堡之败。”

  “现在鞑靼刚统一,立刻就来敲诈大明。”

  “不就是把大明当成软柿子嘛!”

  “朕的大明就这么弱吗?”

  朱祁钰下了御辇,气哼哼地进了乾清宫:“冯孝、怀恩,你们怎么看?”

  怀恩看了冯孝一眼,没敢先说话。

  “皇爷,奴婢以为应该直接答应。”

  冯孝笑道:“皇爷,当务之急是令鞑靼退兵,只要鞑靼退兵,于太保就能兵进辽东,击退喀喇沁部,是板上钉钉的事。”

  “到时候,咱们干脆不认账。”

  “看看鞑靼还敢不敢打过来!”

  “没有喀喇沁部牵制辽东镇,他鞑靼就算十几万精兵,大明也不怕他!”

  “若大明将军力堆积在蓟州镇,他们敢来,咱们就能留下鞑靼,让鞑靼再次分崩离析!”

  冯孝说得霸气。

  但这是事实。

  大明精锐分散在各地,导致不能攥成一个拳头,果断出击。

  只要击垮了喀喇沁部,辽东镇、蓟州镇连成一体,又有于谦的京营坐镇、统率,鞑靼根本不是对手。

  朱祁钰看向怀恩。

  怀恩尴尬了,他想说的,都被冯孝抢先了。

首节上一节47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