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宫中要如何帮衬哥哥呢?
孙太后陷入沉思。
回到乾清宫,朱祁钰生闷气。
本来是让孙太后当提线木偶的,结果木偶不听话,要造反了!
钱王妃流产,流出了一支一万五千人的兵丁!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朕寝食难安啊。
“皇爷,征了兵又能如何?”
冯孝暗戳戳道:“军饷、军粮、军械都在皇爷手中,皇爷还怕一支只有空头名号的军队?”
朱祁钰目光一亮:“接着说。”
“皇爷,九门提督府只有一万来人,要扩大到四个军,并不容易。”
“皇爷交代保定侯便是,先招募其他三军。”
“征兵可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啊。”
“等其他三军招满,再征会昌侯的军队。”
“届时,就算不能更换总兵,也能从钱粮上做手脚,拖慢他的征召速度,再不济,不发放军械,莫说一万五千人,就是一百五十万人,又能如何?”
“拖着拖着,就什么都拖没了。”
冯孝怪笑起来。
对呀!
孙太后不是想要军队吗?
给她!
她以为军营是一天建成的吗?
给朕一个月时间,天下诸王就是朕的掌中物,到时候,还不是一句话,就更换总兵?
至于会昌侯?
他能封,也能削!
世券有什么用呢?
“传旨,九门提督府设四军,定难军、先登军、玄戈军、神策军。”
“过兴为定难军总兵;”
“孙继宗为先登军总兵;”
“曹泰和杨俊为玄戈军左右总兵;”
“于康和杨珍为神策军左右总兵。”
朱祁钰又从乾清宫里挑出来四个太监,进入四军,又从文臣中挑四个入四军参赞军务。
“奴婢这就去传旨!”冯孝匆匆出宫。
朱祁钰目光阴了又阴:“加封常德为长公主,薛厦继承阳武侯爵位,封薛氏为孟定郡主。”
冯孝暗暗吃惊,没想到皇帝真是大手笔啊。
为了拉拢孙太后,付出太大了。
朱祁钰心情一点都不好:“去催诸王,去催项忠,朕要快些看到朕的叔伯兄弟们!”
等朕处置了天下诸王,再好好跟你算账,孙氏!
“奴婢遵旨!”
朱祁钰让人打扇子,消消暑。
然后除了外袍,开始锻炼。
练得满身臭汗,才去洗澡,然后安枕。
五月初四。
早朝上。
“诸卿,河南备操军已经拔营,动身前往京城。”
“朕已经下旨,令陈豫率军去山东,接替于谦。”
“项忠已经在反军的路上,朕令其不入京师,直接乘船去山东!”
朱祁钰笑道:“诸卿,天下诸王皆已入京,朕今日在乾清宫设下家宴,诸卿都要参加啊!”
还有几个王在路上,今晚都能到京。
等了快一个月了,终于都来了!
“臣等谢陛下隆恩!”群臣跪拜。
朱祁钰拍拍手:“呈上来!”
这时,两个太监抱着一个花盆,慢慢进入奉天殿。
群臣登时皱眉,如植物茎如甘蔗,翠绿细长的叶子,结出金皇的棒状果实。
“这、这……”
群臣目瞪口呆:“这不是陛下梦中之物吗?”
皇帝的那个梦,说了三遍了。
都以为皇帝信口开河,没想到真有这种植物?
胡目光一闪,皇帝倒是会神化自己,用一株提前知道的植物,就当做仙人指路,有些幼稚了。
一株好看的植物罢了,真是耐寒、高产的作物?
别说笑了。
但百官叩拜,山呼万岁。
心里都很不屑,皇帝没用谶语,已经算不错的了。
“诸卿,这是广州市舶司太监刘玉,呈上来的植物。”
“朕初看之时,以为是仙人指路。”
“但是。”
“朕也不知道,这东西是否耐寒、高产,朕也一无所知。”
“也许,这只是太监为了博取朕欢心,制造出来的罢了。”
“所以呀,朕打算请懂农事的大臣,帮忙培育一番,做一做实验。”
朱祁钰直言不讳。
但眼眸中十分激动,这就是玉米啊!
绝对错不了的!
可有植物,如何培育呢?
他是一窍不通。
而且,他现在也怀疑,后世在亚寒带种植的玉米,是经过改良的?
“陛下,微臣对农事颇有兴趣,不如让微臣带回家去,慢慢研究。”薛希琏出班。
“这……”朱祁钰不放心他。
胡却点点头:“薛公熟知农事,若连薛公都解决不了的难题,怕是朝野上下,无人能种植此植物了。”
“那便交给你吧。”
朱祁钰停顿一下道:“朕已经让市舶司,联络懂得种植此物的夷人,令其入京。”
“对了,此物朕叫它御米,诸卿意下如何?”
“御米?”胡写一个“玉”。
但朱祁钰却亲笔写下御米,御用之米,意味着珍贵。
胡看完了然,登时皱眉,皇帝难道真的认为,此御米是仙人指路?
就不担心,一旦梦境是假,他的名声会受到影响吗?
皇帝好像还真不在乎。
“薛卿,这御米朕就交给你了。”
朱祁钰站起来:“乾清宫准备好了御宴,诸卿晚上必须到,朕要和诸卿痛饮几杯,也让天下诸王看看,朝堂上是否众正盈朝,其乐融融!”
求订阅!
(本章完)
第143章 坐在周王身上,抡鞭子抽天下诸王!
乾清宫。
音乐悠扬,轻歌曼舞。
数十位亲王、辈分高的郡王,坐在正座上,周围由重臣陪同。
而辈分小的郡王,则在殿外。
太监宫女在殿内外穿梭。
有趣的是,近支亲王坐在上位,远支的亲王按辈分排序,阁部重臣全都作陪。
大热的天,一个个都穿着冕服,浑身都是汗水。
坐在上首的朱祁钰,看着这些亲戚,脸上挂着笑容。
“诸卿,今天虽不是家宴,但也没有外人,这些朝臣都是朕的肱骨重臣,大家无须拘束,都放开玩!”
朱祁钰举起酒杯,杯中水一饮而尽。
“谢陛下!”郑王朱瞻最识趣。
他第一个来,又是皇帝的亲叔叔,给足了皇帝面子。
朱祁钰微微颔首,示意他落座。
气氛有些沉闷。
但诸王都放不开,坐在上首的郑王朱瞻、荆王朱祁镐、淮王朱祁铨、赵王朱祁。
依次坐着二十余位亲王。
胡坐在上首作陪,张凤、王伟等人依次陪同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