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和义,有时候真的不能兼得。
“你觉得孟州如何?”朱祁钰看得出来,舒良很看重孟州,不然不会冒着被责怪的风险,为孟州说话。
“奴婢很看好孟州!”
朱祁钰颔首:“那便降级为丁,你先带着吧。”
“皇爷,这、这岂不与国法相悖?”舒良难以置信,皇爷居然也回护了孟州。
这孟州是何其幸运啊,被皇爷回护。
“孟州要死,但人呢,会假死托生!”
朱祁钰目光闪烁:“舒良,朕再问你一遍,这个孟州,可信吗?”
“奴婢不敢为他担保,但此人行事极有江湖气,奴婢认为是可以信任的!”
“好,让他假死托生,换个身份,替朕走一趟宣镇!”
朱祁钰一直想知道宣镇的真实情况。
但厂卫都废了,如今刚构建起框架,京外的厂卫都不足以取信。
这个孟州,倒是可以用一用。
重点是,他和于谦、张等勋贵,没有利害关系,他是辽东出身。
“奴婢替孟州谢皇爷天恩!”舒良叩拜。
朱祁钰摆摆手:“未必是什么天恩,也许现在死了,比在宣镇被人玩死,更痛快。”
“你去问问他,他若想去,朕便饶了他,办好了差事,朕让他重回东厂。”
“皇爷,晚死肯定比早死强呀,孟州一定愿意的。”舒良笑了起来。
“那个周城,真是个小人啊,孟州之前提拔他来着,事后居然报复孟州,倒也是个人才。”
朱祁钰冷笑。
“奴婢想赐死他,此等小人,留之何意?”舒良道。
“他和孟州倒是天生相克,先留着,让他在诏狱里多吃些苦头,让他恨孟州。”
朱祁钰嘴角泛起冰冷的笑容:“倘若孟州不可靠,就把他放出去,咬死孟州,若孟州真是有情有义之人,便处决了他,让孟州痛快。”
“奴婢遵旨!”
舒良看得出来,皇爷并不信任孟州,担心孟州反叛。
“那个范青可用,有脑子,做事却瞻前顾后的,没什么决断能力,也就没什么野心,此人又有能力,是把好刀子,放心当狗用吧。”
朱祁钰提点舒良:“那个张永年,杀了吧,和商贾勾连的人,都该死!”
“奴婢遵旨!”
朱祁钰又勉励舒良一番,才打发他离开。
又处理一些奏章。
右副都御使王暹上了一道奏疏。
由内阁呈上来的。
“本府递年进春,例该大兴、宛平二县造办,除芒神、土牛外,每春牛一座,用花一朵,珍珠72颗,金脚一根,重1.3两;金牌一个,重2钱;镀金金银丝5两,翠叶12个,共治银40两……”
这奏疏朱祁钰看得一头雾水。
这都什么事啊?
他诏来尹直,让尹直给他念。
“两县地方连年灾伤,民窘尤甚,前花朵,合无照礼部勘合,内事理造办便宜……”
朱祁钰听着,好像是要银子的!
大兴、宛平两县,确实遭灾严重。
“启禀陛下,此乃都御史请陛下废止迎春之陋习!”尹直明白啊。
每年迎春,立春的前一天,由顺天府府尹率众到春场,将春牛、句芒神抬回衙门,又带着春牛游街,任人鞭打,叫打春。
但这个费用,却是由二县承担的。
县里没有钱,就得由两县的百姓承担。
所以,王暹上奏,趁着迎春之日尚未到来,朝堂废止迎春陋习,节省浪费,怜惜民力。
朱祁钰才明白过来,这写的什么破奏章啊,还得让朕猜!
关键连个标点符号都没有,朕连断句都没断明白!
问题是尹直来念,朕都不明白,里面压根就没写迎春陋习啊!
以后这种故弄玄虚的奏章,统统打回去,抄写一万遍!
尹直见皇帝面露不愉,低下头不敢吱声。
其实,这奏疏每年都会上,皇帝也下旨申斥过,却年年也不得更改。
王暹旧事重提,是想给陛下做太祖的机会呀!
“呵呵!”
朱祁钰倏地笑了。
这是胡的手笔,用难题来为难朕来了。
“传旨顺天府尹,今年不迎春,若各地有人迎春,加重民间负担,便将迎春之人,绑起来,游街,由民众鞭打,此为打狗!”
朱祁钰撇嘴冷笑,这种难题能难得倒朕?
“凡被打狗者,一律开革,永不录用!”朱祁钰又加了一句。
尹直瞪大眼眸,这、这能行吗?
“由内阁传旨天下。”
“陛下,可否需要润色?”尹直觉得这话说得太露骨了。
“不必,就原话传,若有人听不懂人话,朕就派他去阎王殿,学学鬼话去!”
朱祁钰撇嘴冷笑:“内阁还有什么奏疏呈上来啊?”
胡想温水煮青蛙?
那朕正好借机针砭时弊,改革朝局!
宣镇还没打完仗,等战事降息,朕就派厂卫、缇骑,巡视全国,朕的触角,可不满足仅仅京畿一地。
53章被屏蔽了,要修改,明天看看能剩下多少了,没看的同学,痛苦了!
(本章完)
第104章 掀起你的盖头来!纺织 刊刻皆可设厂!
“再把向宫中进春的攀附之举,也给取消了,朕不要那些虚的!”
除了各府打春外,还要向宫中进春,需要缎木、火焰宝珠、银珠、翠花、纱灯等等,这些支出,也要均摊在老百姓头上。
“启禀陛下,废除迎春陋习乃善政也。”
尹直咬了咬牙,跪在地上:“敢问陛下,从流民中征兵,军户是否分田?”
土地,是一个极敏感的词汇。
这里面牵扯太多人的利益,朱祁钰都不敢随便触碰。
“你有何见解?”朱祁钰问。
尹直犹豫半晌,从袖兜里拿出一本奏章,双手高捧,跪在地上。
冯孝呈上来,朱祁钰皱眉。
“王畿四方之本,今天下百姓固多穷困,而北直隶尤甚。”
“其所征赋税,比之南方虽稍宽,缘土地所产亦自贫薄,且密迩京师,路多冲要,中间外夷朝贡,往来络绎,接递夫役及砍柴、抬柴、养马、京班皂隶、水马二站诸徭役最为繁剧。”
“近年有无籍之徒将小民产业捏作抛荒空闲,投献勋戚之家,或强夺私室认为己业,或奏请公朝改为庄田,有司官吏明知产业已无,仍旧科派……使百姓流离道路嗟怨。”
“你写的?”朱祁钰合上奏章,陷入思索。
这尹直,究竟是胡的人,还是想借机投靠于朕呢?
奏章里,俱是针砭京畿之弊政,赋税多样又严苛,劳役过多,不惜民力,土地兼并厉害等等老生常谈的话题。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京畿百姓生活苦呀。
“启禀陛下,是微臣所写。”尹直以额点地,唯恐陛下震怒。
盖因圣君皆是大好喜功之辈,所谓盛世,不过粉饰出来的罢了,自古至今,真正盛世有几何?
他担心陛下生气之下,将他一脚踢去地方,永远失去进入中枢的机会。
“写的不错,但还不甚完全,也不够细致。”
朱祁钰看不出喜怒:“朕交给你个任务,将苛捐杂税列出个条陈,呈上来给朕看,朕在大朝会上宣读。”
“可减免者,朕酌情减免;不能减免者,也尽量减少经手之官,尽量收到中枢,怜惜民力,让其生齿繁衍。”
尹直知道自己赌对了!
内阁递上来这篇奏疏,他就明白了内阁深意。皇帝想做圣君,内阁助力皇帝做圣君,那么他只有变成贤臣,才能扶摇而上。
“微臣遵旨!”他小心翼翼吐出一口浊气,机会近在眼前,抓住了,就一步登天。
朱祁钰把奏章还给他:“尹直,准备得很好,这些东西是朕想看的。”
“朕绝非因言获罪之君,更非好大喜功之辈,汝当勉励之,你便做朕的机要文书吧。”
“微臣谢主隆恩!”尹直叩拜。
他可不像王直、李贤等扭扭捏捏,直接认主。
盖因他没有忸怩的资格,他只是个小小的翰林,翰林院如他这般的莘莘学子,如过江之鲫。
挥退了尹直,朱祁钰闭目冥思。
胡等文官改变了策略,想用长篇累牍累死他,进春一事,不过投石问路。
后面还有更多的难题,让朕头疼呢。
不过也好,解决了问题,大明才能强大起来,朕才能横扫漠北。
继续批阅奏疏。
“没有标点符号,看着真头疼。”朱祁钰不知道,这年代有没有标点符号。
“冯孝,去街上找几本杂书,取回来朕看。”
“回皇爷,经厂也印些杂书,奴婢去取些过来。”冯孝回禀。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