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72节

  戚继光那么大的功劳,死得那么憋屈。

  听着都寒心。

  傻子才为你效力呢。

  所以,一听说皇帝要处死张居正,整个朝堂沸腾,普遍认为,不应该处死张居正。

  但有一个人,非常同意处死张居正,就是徐阶!

  徐阶重回中枢了!

  因为他也是太子朱常治的老师,张居正去首辅位后,就由徐阶来处置全局。

  启用徐阶,隆庆帝其实并不同意,但当时他在做手术,没法主政。

  隆庆帝想把高拱请出来,用高拱干死张居正。

  可惜,名场面没来。

  在狱中的张居正,各种消息传入他的耳朵里,他嗤笑两声。

  他在狱中待遇很好,毕竟是当朝首辅,只是私德问题而已,他没有贪污公款,也没有收受贿赂。

  以他所在的高位,搞钱实在太容易了,他毫无兴趣。

  “我张居正前半生,奉献给了大明。”

  “最好杀死我张居正。”

  “不然,等我张居正再掌权时,就不是今天这样了!”

  “我张居正也要变一变,为自己而活了。”

  张居正没去想自己的死活。

  因为这不是他能左右得了的。

  他生活照常,只不过处置政务变成了读书,他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他甚至在构思一本小说,趁着有时间,便开始动笔,起个笔名,叫兰陵笑笑生吧。

  千古第一奇书,即将诞生了。

  张居正案,吵了整整一年,张居正全家下狱。

  中枢混乱,导致大明攻克世界的步伐被迫停止,而且丢掉了很多地盘,大明国内也开始进行反战游行,要求停止战争,恢复生活。

  而隆庆帝彻底撕下伪装,就是要张居正去死。

  朝中以太子为首,极力反对处死张居正,普遍认为张居正功大于过,最多贬谪,绝不能处死!

  只是贬谪,或者说是带薪休假,待遇什么都正常发,避避风头,过几年等隆庆帝死了再上来。

  大明朝堂混乱,各大藩国重新取得战争的处置权。

  因为隆庆帝陆续将戚继光、俞大猷、徐光启、李成梁等人抓捕起来,导致明军在世界战场上溃不成军。

  大明好不容易得到的战果,在一年时间内,溃退千里,全都吐出来了。

  隆庆帝的声望降至冰点。

  好在朝中以太子为首,极力保全张居正、戚继光等人,让他们心中微暖。

  民间普遍舆论认为,张居正、戚继光于国有大功,不该如此对待功臣,看看世祖皇帝如何对待功臣的?

  张居正私德有亏,戚继光并没有?应该先释放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并恢复爵位。

  隆庆帝就是不听。

  这严重影响了大明对外扩张的脚步,让辛辛苦苦打了十七年的世界大战,变成了一颗苦果,自己吞下去了。

  国内被消耗到了极致,就剩下一口气,结果没从战果当中恢复元气,且消耗了国家底蕴。

  后世普遍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张居正罢相,是隆庆帝将胜利的果实拱手让人,让大明正式走向衰落。

  现代帝国,不该有皇帝!

  民间居然冒出这样的声音。

  而且,这种声音越来越大,充斥整个宫中,隆庆帝吓得养心殿半步不敢出,害怕重蹈嘉靖帝的覆辙。

  隆庆二十三年初,战战兢兢的隆庆帝病重。

  他在病榻之上,要求太子处死张居正,让张居正给他陪葬。

  朱常治把他的圣旨当成放屁。

  这也是景泰朝之后,大明皇帝的圣旨第一次变成废纸,没人听。

  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超级大烂摊子。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明是胜利者,且节节胜利,在世界上取得了极大的战果。

  却在收割胜利果实的时候,被隆庆帝横插一杠子,导致胜利果实拱手让人。

  在未来的和谈大会上,大明变成了失败的侵略者,无法得到该有的好处。

  摆在大明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压榨国内,继续战争;第二条路是认栽,快速结束战争,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

  朱常治登基了,年号万历。

  给他爹上个穆宗,谥号,庄。

  同时,放出张居正,请张居正再任内阁首辅,可是一向霸权的张居正,却拒绝了,直言想远离政治。

  朱常治知道,这是伤了功臣的心了。

  他留不住张居正,就加封张居正为太师,也是大明朝罕见的活着的太师。

  戚继光、俞大猷、徐光启等人对朝廷也万分失望。

  他们从来没和张居正站在一起过,他们始终都是忠诚皇帝的人啊。

  可隆庆帝却查都不查,直接将他们打为同党,让他们蹲了两年大牢,本该得到的战果,拱手让人。

  若非胡宗宪等人勉励支撑,怕是连东亚的土地都被抢走了呢。

  戚继光也心灰意冷,打算弃官归乡。

  朝中很多官员,都对朝廷失望,上疏请辞。

  万历帝刚上来,就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

  国外战果丢失,国内能臣离去。

  徐阶垂垂老矣,已然无法主持朝政了,万历帝将高拱请出来,让高拱秉政。

  万历帝野心勃勃,和他怕死的爹不一样,他不怕被人弄死,他怕自己无法发出声音,而憋死。

  他想做一个英雄,轰轰烈烈的死。

  这也是这些年他支持张居正的原因,因为张居正的决定,是正确的,大明在他的指导之下,在一条正确的路上疾行,才有了隆庆中兴。

  他认为,那是他爹软弱。

  若他爹能低下头来,和张居正一同开创盛世,世界大战,可能是大明统一世界的战争。

  的确,他爹权柄不大,那也是他自己送出去的,等到摘胜利果实的时候,他出来反悔了,他爹做的不地道,大明没这样的皇帝。

  所以上了一个穆字,宣示着朝臣对他的愤怒。

  我们的功劳,你说抢走就抢走?凭什么!

  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万历皇帝,也是大明第十二个皇帝。

  张居正不愿意在朝堂之上,而是回家做起了小说家,兰陵笑笑生的笔名用得不错。

  他知道自己不会死,大明没有杀功臣的先例。

  于谦功高盖主到那般地步,还得到景泰帝的极致信任,而且景泰帝有明谕,大明没有功高盖主之罪,有功必赏,取得什么样的功绩,就赏多大的权柄,大明有异姓王!

  之后的皇帝,也一直在禀行这套理念。

  张居正把世界大战扩大化,就是为了给自己足够的战功,等于有了免死金牌。

  他不是戚继光那样的理想主义者。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

  这次沉下去,是为了更好的复起。

  如果万历帝登基他就再次跃居朝堂,民间只会骂他太贱,而且这个时候给万历皇帝擦屁股,他得不到任何好处。

  现在世界局势又变了,大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权力分配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而大明国力倾覆,国民生活直线暴跌,未来会进入严重通缩时代,在这个时代上当首辅的,就是活靶子,人见人骂,倒霉死了。

  所以,张居正选择避其锋芒。

  他的同窗好友万历皇帝,是个狡诈而又多疑的人,他继任皇位后,一定不会让他张居正独掌朝纲,一定还会启用他的政敌高拱,来制衡他。

  这个时候他出山,会让自己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名声,毁于一旦,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所以,他要等,等待一个必须由他出面,且能力挽狂澜的机会。

  从他入狱的那一刻,原来的理想主义者张居正已经死了,他余生要为自己而活,彻底黑化成了功利主义者!

  大明不是一定要有皇帝制吗?

  那我就来改变皇帝制!

  他是个勇士,一个试图改变制度的勇士。

  而戚继光,辞官归乡,主要是对朝堂的不信任,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和他一样的理想主义者是徐光启。

  也受到了张居正案的波及,而影响到了仕途。

  徐光启开启了暴走观测生涯,天文学家徐光启上线了。

  戚继光则回家著书立说,纪效新书要出世了。

  万历二年,世界大战终于告一段落。

  在巴黎举办和会,全世界所有国家出席,参与重新分配世界。

  对于那些灭了国祚的藩国,将不予重新立国。

  大明对于吞并的整个东亚,如沈国、息国、国和虞国,都不肯吐出来,还有夏威夷,大明宣誓主权。

  除此之外,其他地方,大明将逐步退兵。

  而大明必须承认,二战之后的所有领土范围,也就是说要承认,各国吞并的新领土。

  这样一来,世界上的小国基本被灭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二十几个大国。

  世界诡异地被整合起来。

  巴黎和会上,明使严厉要求各藩国恢复原有宗藩体系,依旧奉大明为主,所有向大明宣战的国家,必须承认战败,并支付赔款。

  这话可引起了各国的激烈反对,大不了就再打。

  整个和会,持续了整整一年半。

  最终多国达成一致,大明建立Z26峰会,由世界26个大国组成,大明必须承认各国独立主权,国与国之间平等,且不许干涉其他国家内政。

  各国承认大明的现有领土。

首节上一节1772/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