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25节

  “第十,是胡。”

  “胡对景泰盛世而言,功劳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可他对朕而言,功劳就非常大了。”

  “所以,朕将他排在第十名。”

  朱祁钰继续道:“第十一,是寇深。”

  “寇深和原杰经营西北,不止西北不乱,还开疆拓土,此二人居功至伟。”

  “所以,原杰该排第十二。”

  朱祁钰给了寇深和原杰极高的评价:“军略上,他二人不如韩雍、项忠,但在稳定地方、怀柔诸部的政治方面,极为杰出,为西北开疆拓土提供了重要基础。”

  “老四,你没见过这两个人。”

  “寇深是个很可爱的老头,说话很幽默,原杰则不苟言笑,此二人相得益彰,在政务上较为针锋相对,私下里私交甚好。”

  “寇深先死,不久之后原杰便也去了。”

  “他俩至死,都没有返回中枢,扎根西北,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西北,朕将他俩葬在西北,全了他们的理想,建庙祭祀他们的功绩,让后人祭奠他们。”

  “第十三,张凤。”

  “说实话,张凤的能力一般,他是土木堡之变后,被赶鸭子上架的。”

  “但他勤勤恳恳做事,只因死的过早,导致名声不显。”

  “可是,在景泰朝早期,户部全靠他左支右绌,是他给盛世垫造了基石。”

  “张凤病逝在南京,死得特别早,朕当时骂老天爷啊,为什么让朕失去了臂膀。”

  “第十四,叶盛。”

  “叶盛继承了张凤的事业,经营国朝财库,盛世之初,皆靠他苦心经营。”

  “而且,叶盛是朕的死忠。”

  “朕极为相信他。”

  “第十五,林聪。”

  “林聪其人,以刚直著称,可其人并非是真刚直,他督抚河南,入阁后,为直臣张目。”

  “他其实胆子很小的,几次被朕吓得尿裤子。”

  “可是,朕让他做朕的魏征,他咬着牙也在做,哪怕可能被朕杀死,他义无反顾。”

  朱见漭也没想到,林聪是这样的人。

  他不知道林聪的黑历史。

  “第十六,是李实。”

  “李实,可谓是景泰朝第一左都御史。”

  “后面无人超过他的功绩。”

  “他不是林聪那样装的敢说真话,他是真的敢说真话,他巡视地方,地方官员畏惧如虎。”

  “李实若在,天下不会贪腐至此。”

  “第十七,刘健。”

  “刘健排名这么高,没想到吧?”

  “他任首辅十几年,四海承平,并无大错误,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了。”

  “别忘了,大明执掌整个世界呀,政务难度可想而知。”

  “刘健却处理得井井有条。”

  “李东阳,才高八斗,却不如他。”

  “第十八,李秉。”

  “李秉,你不会忘记了吧?年富打你第一狠,第二狠的就是他。”

  “可惜,李秉死得早啊,不然他的排名要超过韩雍的。”

  “收复漠北之功,于谦第一,李秉第二,王恕第三。”

  李秉值得这么高的评价。

  只是李秉回朝之后,功劳不显,被世人遗忘而已。

  “第十九,是陈文。”

  “陈文不是朕的人,他是正统皇帝的人,但朕依旧用他,他继承胡,执掌吏部,过渡了景泰朝最关键的时期,多亏了他。”

  “且处事还算公平,虽有私心,起码吏治做的还算可以。”

  “他对朕十分谄媚,民间皆骂他,其实他是给朕背锅。”

  朱祁钰道:“第二十,是李东阳。”

  “李东阳,房谋杜断,我景泰朝是李谋刘断。”

  “李东阳你最是熟悉,他的功劳也无需赘言。”

  “而且,他还活着,未来排名还会往前走的。”

  “第二十一,马文升。”

  “马文升本不该排这么远的,以他的能力,进入前十五没有问题,可马文升回到朝廷后,私心甚重,朕不喜他。”

  “第二十二,余子俊。”

  “余子俊的能力,在于慧眼识珠,其他方面能力反而没那么显著,可他是一个很好的执行者。”

  “朝中事情交给他做,朕都很放心。”

  “第二十三,王恕。”

  “按照功劳来算,王恕是超不过王、王复的,可是他活得久啊,朕看他再活三十年都不是问题。”

  朱见漭吃了一惊,王恕能过百岁?

  “二十四,王。”

  “朕评价过他,不多说了。”

  “第二十五,王复。”

  “王复排这么远,朕自己都没想到,王复能力很强,却属于万金油一样的臣子,让他督抚一方,他能做的漂漂亮亮,让他做布政使,也能做的好,让他入阁,他做得也不错。”

  “可是,他什么都能做,却什么都不拔尖。”

  “军政文诗,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通,也是绝了。”

  朱祁钰道:“第二十六,岳正。”

  “岳正和王复一样,中规中矩,哪方面都不突出,却什么都会。”

  “第二十七,刘广衡。”

  “刘广衡输在年纪大上,不不然能更进一步。”

  “你对他没有印象。”

  “他早年因督抚辽东有功,被朕调回京师的。”

  “之后一直在京师佐政,后来被调去督抚山西,却死在山西。”

  “二十八,彭时。”

  “彭时不是朕的人,朕却高抬贵手,饶了他的性命,他勤勤恳恳的用一生来回报朕。”

  “二十九,周。”

  “大明法制,俞士悦和周居功至伟。”

  “周执掌大理寺期间,鲜有冤案,民间皆说他是周青天。”

  “其实朕很讨厌这个名号。”

  “百姓推崇这青天大老爷,恰恰说明民间政治昏暗,百姓痛恨,所以才崇拜周青天。”

  “如果世间皆如朕所想这般,哪里还需要周青天呢?”

  朱祁钰苦笑:“说远了,说回来。”

  “第三十,俞士悦。”

  “俞士悦不该排这么高的,可他却健全了法制,重新修订的景泰版大明律,他居功至伟。”

  “就暂且排这么高吧。”

  “第三十一,吕原。”

  “吕原,是景泰朝最容易忽略的人,但朕将事务交给他的时候,朕会非常放心。”

  “这是吕原的能力,且吕原在朝时,朕非常放心。”

  “三十二,张敷华。”

  “张敷华的能力,朕始终认为,强于谢迁,他是能做首辅的,可是他为了朕,自杀而死,朕亏欠他啊。”

  朱祁钰叹息:“三十三,萧维祯。”

  “你对萧维祯的印象很淡吧,朕对他印象也不好,纵然有私心,但也算可靠。”

  朱祁钰笑道:“三十四,何文渊。”

  “那老头子七十多了,被朕逼着去督抚地方,但那老头子心性非常好,愣是活到了九十多。”

  “而且,地方被他治理得还算不错。”

  “这个名次,对他来说实至名归。”

  “三十五,薛。”

  “薛的成绩,主要在学宫上面,反而理政能力,他显得很一般,并不让朕十分满意。”

  “可他毕竟是理学大家,排在这个名次,可以了。”

  朱祁钰对薛的印象很淡了。

  但他的学说,在景泰朝却是显学,因为皇帝喜欢。

  “三十六,马瑾。”

  “马瑾此人,你并不知道,因为他死的太早了。”

  “朕当年派重臣督抚地方的时候,马瑾、韩雍、项忠,是朕认为最有成就的三个人。”

  “马瑾排在他们两个之前。”

  朱祁钰道:“可见马瑾的惊艳。”

  “甚至,若论各省督抚,不要马后炮地看,就看当时的能力划分,朕始终认为,朱英第一,李秉第二,马瑾第三。”

  “当时他们的资历都差不多。”

首节上一节1725/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