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723节

  “于谦临死前,也是这样叮嘱朕的,他担心朕老年昏聩,担心盛世会随着他离去,世间再无一人敢劝谏于朕,所以他在临死前,写了一封血书给朕。”

  朱祁钰让老四打开抽屉,拿出一个木匣子,木匣子里用锦绣包裹的纸张。

  朱见漭拿出来,真是用血写的,如今血迹暗红,很多字迹都看不清了。

  “这是于谦的血,写的。”

  “于冕说,他父亲咬破了六根手指,才写完这封信的。”

  “老年人,血液流速慢,以他的地位,可以用别人的血的,可他不愿意,要用自己的血才显得真诚。”

  “这封血书,现在看不清字迹了。”

  “他是规劝朕,让朕做好这盛世帝王,莫要学晚年的唐太宗、唐玄宗。”

  “你可知,在景泰朝早期,胡和于谦,是两个唯一能劝住朕的人。”

  “他们二人合体,能制衡皇权。”

  “那时朕如魔星杀神,杀得满朝人头滚滚,是以天下恐惧,朝臣惊恐。”

  朱祁钰缓缓道:“随着胡去世,于谦不止是定海神针,还是朕的魏征,是唯一能拽住朕前进的枷锁。”

  “所以,他担心,自己死后,无人能拉拽住朕。”

  “大明完全根据朕的意愿去走。”

  “担心朕将大明带入巅峰,再带入谷底。”

  “安史之乱的前车之鉴,让人不得不防。”

  “所以才上了这封血书。”

  朱祁钰看着字迹模糊的血书,笑道:“于谦啊,朕没辜负你的一番苦心,景泰七十年了,大明还在顶峰,且不会落入谷底。”

  “这是朕的大明,也是你的大明,是全体明人的大明!”

  朱见漭能感受到,老皇帝对于谦的情感,十分复杂,从防备到依仗,从叫板到相依为命,两个人相爱相杀的一生,让老爷子憧憬过去。

  “爹,师父他老人家若能看见景泰七十年的繁荣大明,必能含笑九泉。”

  朱祁钰点点头:“等朕下去时,亲口告诉他,他的血书屁用没有,没有他,朕照样让大明的旌旗飘扬世界!”

  朱见漭翻个白眼。

  “说到于谦,就得说李贤了。”

  朱祁钰问:“你对李贤,还剩下多少印象?”

  朱见漭摇摇头:“几乎没什么印象了,只记得年师打我时,他经常语出惊人,处处嘲讽儿子,儿子小时候最讨厌他了,但长大了反而没多少印象。”

  朱祁钰哈哈大笑:“朕最看不透的第三个人,就是李贤。”

  “说到李贤,就要先说年富。”

  “年富是朕提拔上来的,可谓是朕的死忠。”

  “荡清湖北匪乱,平定苗乱,皆是年富之功。”

  “论督抚一方的能力,朱英第一,年富第二,韩雍第三。”

  “朱英做了两个地方的督抚,先做山东督抚,后做交趾督抚,论督抚之功,他属第一。”

  “可最先当上首辅的,却是年富。”

  “年富是所有皇子的老师,你对他印象极深吧?从小打你到大,忘不掉吧?”

  提及年富,朱见漭是又爱又恨。

  那个老头,动不动就一顿猛捶,李贤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和耿九畴就在旁边煽风点火,然后自己不打,让年富揍他们。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反而是最快乐的。

  “年富给首辅开了个好头。”

  “他鞠躬尽瘁,猝死于任上,让后来的首辅,不再人浮于事,而是愿意勤恳地做事。”

  “这是年富的功劳。”

  “可年富过于贪权,他在任期间,将六部权柄往内阁里扒拉,若非朕阻拦,怕是六部都要成为空架子了。”

  “作为皇子的老师,年富是非常称职的。”

  “朕一直以为,他是忧劳成疾,若非当你们的老师,不至于早死。”

  朱祁钰道:“你对年富的印象极深,可朕对他的印象,除了那一口血之外,再没有其他印象了。”

  我有印象啊,那老头天天打我,印象太深刻了。

  不过,他必须得感谢年富。

  严师出高徒。

  皇子们这么优秀,和年富等一干朝臣老师的严格,离不开的。

  若老皇帝对皇子优容,限制老师,不允许责罚我家孩子,反而皇子们不会成材。

  朱祁钰四十一个儿子,个个优秀。

  主要原因,就是教育的好。

  朝臣老师打的好。

  满朝公卿都给皇子们当过老师,谁都打过皇子。

  千锤万练,才造就人才。

  朱见漭得感谢那些打他们的老师,不打不成材。

  “而李贤,给朕最大的印象,就是看不透。”

  “李贤此人,没你看的那么简单。”

  “若朕所料不错的话,他是正统帝的人,却在景泰朝如沐春风,他的女儿又嫁给了当代文宣王,偏偏此人屹立不倒,可见其人多厉害。”

  朱祁钰道:“朕把他打发去督抚辽宁,他也不怨不骂,在任上,让辽宁恢复生机,且蒸蒸日上。”

  “因功调入内阁,他在内阁里,能把你交给他的所有事情,都完美的处理好,让你挑不出他的错来。”

  “朕看他不顺眼,处处挑他的毛病,却一直抓不到把柄。”

  “他每日工作结束,都会去市集上坐坐,京师里发生的很多事,顺天府管不到的地方,都是他报到中枢上来的。”

  “你说他弄权吧,他却为不少百姓伸张正义。”

  “你说他背叛朕吧,夺门之变中,却站在朕这边。”

  “你说他死忠于朕吧,又处处为正统帝求情。”

  “你说他是忠臣吧,他家里田亩过万,还给他儿子科举舞弊。”

  “这样一个怪物。”

  “朕看了他几十年,都没看透他。”

  朱祁钰表示无奈:“和年富不一样,年富只是贪权,却无比坚定的支持朕。”

  “李贤,看似支持朕,实际又未必。”

  “看不透啊。”

  朱见漭长大秉政的时候,李贤已经开始养老了,很少说话,所以他对李贤印象不深。

  而能给老皇帝留下极深印象的人,恰恰说明是治世能臣。

  今天太少了,忽然收尾,打乱了全书节奏

  明天补,明天多更,实在抱歉,依旧是日万到完结的,番外可能还有两到三张,不然写不完,视情况而定吧,我太难了

  太抱歉了,明天多更

  (本章完)

第447章 盘点景泰朝,文臣武将排名(上)

  “李贤其人,私心甚重。”

  “偏偏,朕还离不开他,胡临终前,就指定他来秉政。“

  朱祁钰道:“朕明明很讨厌他,却还得捏着鼻子用他,而他任内阁首辅,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不说,且很多事都不用烦朕,他都能处理得很漂亮。”

  “当时朝中党争激烈,李贤却能巧妙地处理党争,让这些党争不至于影响天下运转。”

  “这是他的能力,其他人无可取代。”

  “刘健、李东阳也做不到。”

  “他是朕见过的,处理朝局最完美的人。”

  “对上位者而言,处置朝政水平,臣子们的水平都差不多,但能让朝中的烦心事不影响朕,且能化解朝中党争,理想当推第一。”

  “刘健和李东阳经常争吵,需要谢迁在中间弥合。”

  “景泰朝后期需要铁三角。”

  “李贤执掌内阁期间则不需要其他人弥合,他就能做好所有工作。”

  朱祁钰道:“有他执掌内阁,朕非常放心。”

  “他任首辅期间,是朕最轻松的几年。”

  “朝中诸事不用事事问朕,他就能全权做主,且都让朕心满意足。”

  “可他本人私心太重,而且很很多势力勾勾搭搭,过于圆滑,谁都不得罪,朕不喜欢他。”

  朱祁钰目光阴冷:“所以,朕经常找他的碴,让他难受,同时,重用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收拾他,哈哈,他还得磕头感谢朕。”

  “他和孔氏有姻亲,朕就用他剪除孔氏羽翼。”

  “晚年时,他写了很多书籍,也算是理学宗师,想配享孔庙,朕就赐他配享太庙,要随祀朕,不许惊扰孔圣人他老人家。”

  “对付这种私心重,且能力足够的臣子,就得让他不舒服。”

  说着说着,朱祁钰笑了起来:“不过,李贤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忍,朕打他骂他,他都能忍着,且做事不露破绽。”

  “朕监听李贤三十余年,从未听到他嘴里,说出一句怨怼朕的话。”

  “就这份忍耐力,朕服了。”

  “老四,这臣子呀,要用他的能力,不看忠心。”

  “那李贤、姚夔、商辂、彭时等在夺门之变时,都没站在朕这边,乃至王文、何文渊、萧维祯等人,也随波逐流。”

  “可朕还是重用他们。”

  “因为他们有能力,有充足的政治磨练。”

  “用他们,能国泰民安。”

  “皇帝,首先要看自己的椅子,再看个人感官,不管你讨厌谁,只要他有用,你就要用。”

  朱祁钰道:“李贤之后,当首辅的人很多,姚夔、朱英、王、王复、叶盛等等,却都没有李贤让朕舒服。”

首节上一节172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