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皇只能哭泣。
法国百姓却敲锣打鼓,变成明人实在太幸福了,以后说话不用被管制了吧!
谁再当法国人谁就是狗!
寿国改为法国了,汪汪汪!
法皇狮子大开口,跟寿国索要大批好处,朱佑肯定不同意呀,剩下的就是两国扯皮。
与此同时,大元再次主持会议,切分德国的会议。
德国应该属于大家的,而非赵王自己的。
朱佑气得跳脚。
德国是我一国在打,凭什么让你们进来分口汤喝?想得美!
朱佑不理大元。
他没想到,德皇这么能忍,愣是不调兵回来,不管赵国占领多少个城市,如何烧杀掳掠,他都不管,当做不知道。
赵军补给是没有问题的,打下来的地区能给他提供足够的补给。
可他毕竟是赵国皇帝,国内是需要他坐镇的,他长时间孤军深入,会让国内民众疑心的,当初鲁王就是这样没的,他可不能重蹈覆辙。
本以为此战速战速决,最多三个月内,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奈何德皇不上钩。
得换个办法了。
赵王头疼的同时,德皇更头疼,坏消息天天都有,整个德国腹地,都是赵军的跑马场。
而赵军并不搞屠杀,反而在招募移民,吸纳士兵,赵军从万人队,军力扩张到了十万人。
不过,战斗力直线下降。
军力未必越多越好。
这一点朱佑非常明白,可人在异国他乡,每日都有德国人来投奔,如果他非要拒绝,恐怕死的就是他了。
现在比的是耐心,看谁先忍不住。
视线返回国内。
禅让风波已经过去,朱见漭还是太子,他爹还是皇帝。
时间却已经步入景泰六十八年尾声。
十月初八。
有蒙人来京师献宝,自称是元顺帝的后代,传国玉玺就在他手里。
传国玉玺现世,传得满城风雨。
朝廷也震动了。
传国玉玺的消息是先从蒙古省传出来的,又从宁夏传出来的,中枢派了几波人去接玉玺。
朝廷也在讨论,玉玺真假,众说纷纭。
不过,已经派人去查验了。
今日,是献玉玺的日子。
久不露面的朱祁钰,今日穿得极为正式,坐在奉天殿之上。
他内心也比较激动,那是传国玉玺呀。
关于传国玉玺的传说很多,有的说是随后唐李从珂自焚没了,有的说是被掳去金国了,有的说在大元朝手里,当初也先继大汗位的时候,据传言说传国玉玺在他手上。
可朝廷派人去问了,也先也展示自己的玺,并没有传国玉玺。
这五十多年来,大明拿下了整个漠北,一直苦苦寻觅传国玉玺的踪迹。
却在今天,一个牧民却说传国玉玺在他手上,朝廷派人去保护,想要查验,却遭到拒绝。
他只说必须亲手献给陛下。
当然了,这是官面说辞,他不让查就不查喽?真当皇帝命大,不怕荆轲刺秦王吗?
根据礼部官员回禀,确实是玉玺,但真假暂时难以确定。
见过玉玺的老人都死了。
只能从古文献当中寻找线索,中枢临时组建了玉玺研究协会,还原了传国玉玺。
朝廷派三万大军,拱卫这人入京。
入京之后,传国玉玺就经过多番鉴定,已经确定,这就是失传已久的传国玉玺!
朱祁钰却觉得,这传国玉玺非彼传国玉玺。
因为传国玉玺的故事十分跌宕起伏。
传国玉玺,起源于和氏璧,秦始皇将其雕刻为传国玉玺,刘邦建立西汉,才正式确立传国玉玺的历史地位,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
新莽时期,王政君摔玉玺,摔断了一个角,用黄金补齐的。
从刘玄传到刘秀手里,在东汉皇帝手中代代相传,直到东汉末年,董卓焚毁洛阳,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来这枚传国玉玺到了袁术手里,袁术凭此称帝。
而袁术死后,这枚玉玺就回到了汉献帝手里,也就回到了曹魏手里。
曹魏到西晋,八王之乱后,西晋被前赵所灭,玉玺也就到了前赵皇帝刘聪手里。
前赵分裂,玉玺就到了石勒手里,石勒在玉玺上加了‘天命石氏’这四个字。
石勒被冉闵所灭,玉玺就到了冉闵手里。
冉闵为得到东晋帮助,被东晋官员骗走,玉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东晋皇帝手里。
东晋灭亡后,就到了刘裕手里,南朝宋齐梁陈,玉玺一直在南朝传。
杨坚灭陈后,也就得到了传国玉玺。
隋朝二代而亡,隋炀帝死在江都,传国玉玺就到了宇文化及手里,而宇文化及被瓦岗军打败后北逃,被窦建德得到,窦建德为了得到突厥人支持,就将传国玉玺送给了突厥人。
直到李靖扫北,唐太宗时期,才将传国玉玺迎了回来。
直到唐末,朱温灭唐,玉玺到了朱温手里,李存勖灭后梁,玉玺就又到了李存勖的手里。
后唐灭亡的时候,后唐末帝李从珂,直接带着玉玺,在皇城当中自焚而死。
就这样,传国玉玺就消失了。
至于传国玉玺到底是葬身火海了,还是被人偷着藏起来了,此事就不得而知了。
直到北宋哲宗当权期间,知道从哪冒出来一个农夫,忽然拿着一枚传国玉玺前来献宝,说是在自己家农田里发现的。
传国玉玺,又忽然出现了。
从后唐灭亡到宋哲宗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所以当时也没人见过真正的玉玺长什么样。最后还是所谓的十三位大学士,根据各种古籍进行考古,确定这枚玉玺就是传国玉玺。
不过,这枚玉玺,史学界普遍认为是假的,是宋哲宗伪造的,因为北宋皇帝是赵光义的后代,不具备正统性,所以制造的假玉玺出来,证明正统性。
之所以确定是假的,也是有依据的。
这枚玉玺在北宋只传了二十多年之后,便赶上了那场著名的靖康耻。靖康之变结束后,这枚传国玉玺,也随着徽钦二帝一起,被金国带去了北方。
有意思的是,后来金国人并没有对这枚玉玺大肆宣扬。有这枚玉玺在手,金国完全可以以此来声称,自己才是中原正统,但奇怪的是,金国从来没这么干过。
而后来的历史上,这枚玉玺在金国这边,也完全失踪了。反倒是南宋这边,还是时常有点消息。
金国可一直以中华正朔自居,如果真的玉玺,他们早就拿出来用了,并没有用,而是彻底消失了。
南宋也有这枚玉玺的消息,有这样的记载:赵构建立南宋之后,这枚玉玺也就随着南宋的皇位,一直往下传。直到南宋末年,崖山海战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一起跳海的时候,也把传国玉玺带在了身上。所以,这枚传国玉玺,便和小皇帝一起掉到海里了。
按理说,传国玉玺到此应该结束了。
并没有。
到了元朝,据说忽必烈去世的时候,元大都的市场上,忽然出现了一枚传国玉玺。此后,当时的权臣伯颜,便将其买了回来。
后来,伯颜把之前元朝灭掉的所有国家所得的玉玺,都集中在一起,将其全部磨平,重新制成私人印章,发给了当时的元朝大臣。
这就比较扯淡了,元朝可是正朔啊,怎么可能毁掉了传国玉玺呢,就算毁掉,也能佐证是一枚假玉玺,所以毁掉就毁掉了。
到了大明朝,朝廷经常会去漠北索要传国玉玺,对方只说没有,景泰朝占领了整个漠北领土,照样没找到传国玉玺。
所以,朱祁钰才认为,此玉玺非彼玉玺。
最大的可能,这是元朝权臣伯颜伪造的那枚,连宋哲宗伪造的都不是。
看看历史背景就知道了,忽必烈晚年,伯颜买下传国玉玺,并且毁掉了,不就说明元朝正朔有问题吗,这是一场权力斗争,核心根本就不在玉玺。
所以说,伯颜一定是伪造了一枚传国玉玺,元朝到底用没用过真的传国玉玺都两说。
牧民献上来的,估计就是这枚。
至于朝廷官员所谓的佐证,无非是拍皇帝马屁而已,反正没人见过真玉玺。
连宋哲宗都能伪造,景泰朝为什么不能伪造出来一枚?
可千万不能伪造啊。
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科技就能鉴定玉石年份,到时候鉴定玉玺才三百年,到时候他朱祁钰岂不被笑掉大牙?
所以,他宁愿不要,要就要真的。
他丢不起那个人!
在献礼仪式之前,他可告诉过协会官员,千万别戏耍朕,朕要的是后唐丢掉的那颗玉玺,不是伪造的玉玺。
可礼部官员认为这就是真玉玺。
传国玉玺现世,朱见漭也十分激动,那颗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拥有最特殊含义的东西,如今现世,证明皇权无上正统。
献礼仪式开始。
蒙古牧民捧着个木匣子,走进奉天殿,有画师和照相师全程拍照。
朱见漭代接。
盒子半开,露出玉玺半个头,捧上龙案之上。
朱祁钰亲手捧出来。
最近几天,他也做足了功课,看着这玉玺,坏了一个角,用黄金修补,曹丕、石勒都在传国玉玺上刻过字。
一般无二。
他需要一个手电筒和放大镜,看看是不是嘎嘎开门。
“你献宝有功,朕本该赐你爵位的,可大明的爵位,非战功不可轻授,而你又非进士出身,朕就此你一世富贵吧。”
朱祁钰让人鉴定,看看这玉玺,究竟有没有两千年!
万一,在玉玺上发现电动打磨的痕迹,那可就有意思了,就是上周的。
朝臣为了修补和他的关系,搞出来一个传国玉玺哄他开心,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所以他真怀疑这玩意是上周的。
那献宝就不是献宝了,而是献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