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93节

  同样是历史级别的大帝,朱祁钰晚年就没作妖,这是朱祁钰最大的优点。

  “若看功绩呢?”

  “那肯定第五该排汉武帝。”朱佑斩钉截铁道。

  就是说,第五是汉光武帝,第六才是汉武帝。

  “继续排。”

  “孙儿以为,第六是汉武帝,第七是唐玄宗,第八是宋太祖,第九是隋文帝,第十是元世祖。”

  这小子可挺敢排!

  “元世祖不如唐玄宗吗?”朱祁钰问。

  “煌煌盛唐,在唐玄宗手中绽放,为千古佳话。”

  “元世祖再厉害,却是站在祖宗的肩膀之上,所以孙儿将他排在后面,但又排在本朝太宗的前面。”

  朱佑的意思是,元世祖和明太宗是一样的人。

  功绩够高,但不够惊艳。

  其实,忽必烈也是先祖太耀眼,导致他再厉害,也总被人忽略,有点像是刘邦,不过刘邦是臣子太耀眼。

  “接着说。”

  “第十一明太宗,第十二武则天,第十三宋武帝,第十四汉文帝,第十五魏武帝,第十六唐高宗,第十七宋仁宗,第十八后周世宗,第十九汉宣帝,第二十北魏孝文帝。”

  朱祁钰其实对后面的人物不感兴趣。

  聊了一会之后,便让太孙退下了。

  朱佑有点失望,老爷子看来禅让之心已经定了,他不愿再多坐几年皇位了,只想隐居后宫安享晚年了。

  那他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他老爹登上帝位,肯定会折磨死他的。

  然而,祖孙间的对话传到市井上去,传得沸沸扬扬。

  民间比较一致的认为,汉武帝一定能进前五,汉光武帝应该排在第六。

  前五的人选,倒是得到普遍认可。

  秦始皇、唐太宗、朱祁钰、明太祖、汉武帝。

  但是,位次争议性非常大。

  有的人把唐太宗排在第一位,有的人将朱祁钰排在第一位,似乎就没人把明太祖和汉武帝排在第一位上。

  看得出来这两位都不得人心。

  甚至有人把汉光武帝排第一去了,主打的晚年仁善。

  这也反映了民间对朱祁钰的期待,朱祁钰晚年就很像汉光武帝,是个仁善长者,所以天下人都爱他。

  朱祁钰最近几天,天天都在看报纸,越看越满意,身体也跟着大好了,人逢喜事精神爽。

  尤其是把他排在第一的报纸,他看了很多遍。

  之后,越来越多的媒体,把朱祁钰排在了第一位上。

  名次逐渐变成了,朱祁钰,唐太宗,秦始皇,明太祖,汉武帝。

  朱祁钰在宫里看得越多,宫外报纸就越泛滥。

  即便有的人,将名次稍微更换一下,变成朱祁钰、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汉武帝,也无妨。

  反正朱祁钰肯定是牢牢霸榜第一。

  正在封禅的朱见漭,也看到了报纸,不禁嘴角抽搐,这老爷子现在心思都在身后名上,肯定是真心不想当皇帝了。

  那就添一把火,只要今年让孤登基,孤就让你坐上千古第一帝的位置又有何难?

  朱见漭笃定了朱祁钰禅让之心已定。

  朱厚则在视察青海。

  青海比较惨,人口只有1300万人,常住人口则只有四百多万人。

  主要是青海禁牧,为保护水土而禁牧,还在青海生存的,一般都是矿工和雇工,朝廷准备垫高青海的土壤,让青海变成棉花种植基地,富饶起来。

  青海矿产比较丰富,填海用的石头,基本都从青海挖掘。

  所以,常住人口基本都是给朝廷打工的。

  流失的人口,一般都跑去长安了。

  还有一些去江南打工了。

  其实,青海并不是特别缺水,主要是地形和气候,限制了青海的发展。

  等到北方加高后,青海气温上升,这块广袤地区会变得不一样的。

  朱厚在视察中,也看到了报纸,原来老爷子这么在意身后名呀,千古第一帝,着实霸气。

  千古皇帝排名的风潮,也吹到了藩国去。

  很多藩国皇帝都理直气壮的认为,景泰帝就是千古第一帝。

  视线来到西欧。

  朱佑樘收到了老皇帝的回信,信中老皇帝含糊其辞,只是解答了他第一封信件的疑惑,至于之后的信件内容,老皇帝绝口不提。

  很显然,老皇帝看不到他的其他信件,这次能回信,肯定是因为朱见漭离开了京师,老皇帝才看到了几封信件,才偷偷回信的。

  “皇爷爷竟这般艰难,唉。”

  朱佑樘心中叹息,一代大帝晚年竟也落得这般境地,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可不能学皇爷爷,皇爷爷就是对儿孙太好了,才养出来这些白眼狼。

  做皇帝,必须要心狠,他可不想当哄堂大笑。

  “希腊之事,怕是皇爷爷做不了主了。”

  朱佑樘满脸阴鸷:“四叔对孤可有很大的看法呢,尤其在孤帮了商王之后,他肯定不愿意将希腊给我。”

  “哼,你的儿子太贪婪了,一个波兰还喂不饱你们,想要德国,哼,德法是孤的盘中餐!”

  “欧洲这块地方,第一个楔进来的是我父王!”

  “这片江山基业只能由我楚王这一脉来继承!”

  “这是皇爷爷当年说好的,想变?你算个什么东西啊四叔!”

  朱佑樘向来和老四不对付,因为老四一脉,封了四个王,在这一点上,老皇帝就一点都不公平。

  不过,作为儿孙,不敢埋怨老皇帝,那么就将气儿往朱见漭身上撒。

  商鲁战争,大元虽然没旗帜鲜明的支持商国,其实鲁国的情报,全是大元提供的。

  隋国和商国和谈,也是他朱佑樘一手促成的。

  朱佑樘没得到什么好处,却见不得别人好。

  所谓的欧联体,维京人已经被赶进冻土森林里去了,除了抢掠,他们什么都干不了,摆在他们面前的路,要么出来投降,要么躲在森林里挨冻。

  捷克斯洛伐克,也被蔡国、齐国、赵国打得够呛。

  巴尔干半岛上的诸多国家,也都被大元吞并了,正在消化之中。

  英国和荷兰半死不活了。

  法德尚能勉强维持,但他们却被大明藩国包围,等到奥斯曼彻底崩溃,大明就会抽出手来,对付这两个国家。

  现在,德国已经闭关锁国了。

  因为大批大批德国人,往藩国跑。

  德国被迫关闭出入境,可还是挡不住德国人跑路,德国首选移民的地方,就是丹麦。

  丹麦是大明的冀国,皇帝是朱佑,陈王第二子。

  朱佑立国之后,国内移民比较少,导致很多维京人、德国人、法国人,都往丹麦跑。

  丹麦人口眨眼就突破了一百万,汉人却只有五万人。

  丹麦移民只有一条限制,会说汉话,懂汉文,经过一轮考试,达到及格线,就允许入境,获得户籍。

  这对德法百姓来说太容易了。

  随着大明强势占领世界之后,汉文已经逐渐影响欧洲,欧洲陆陆续续全在说汉语行汉文,但那时候只是初级汉化。

  当时,汉化最彻底的就是希腊。

  欧联体成立后,就开始停止汉化了。

  随着奥斯曼战争,奥斯曼大败之后,德法就开始去汉化。

  不过,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大明潜移默化汉化欧洲,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历史。

  大明完胜奥斯曼之后,奥斯曼吐出来太多领土,导致国家一蹶不振,仅靠地形尚且和明军周旋,但被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德法百姓都不是傻子,天下谁最强大家当然清楚了,人都有慕强心理的,自然就不学自己的文化了,开始全面学习汉语。

  近两年,德国开始全面禁止使用汉文。

  甚至推出,用汉文者诛族的法律。

  可民间百姓会说德语的人很少,又害怕被杀头,就开始用代号说话,用摩斯电码说话。

  因为汉语全是违禁词,不让我们说,我们就说摩斯电码。

  再看看德国报纸,全是摩斯电码。

  搞得德皇都看不懂,这是什么呀?

  民间百姓却看得明白呀。

  摩斯电码通译过来,还是汉文。

  德皇一怒之下,严禁地方使用摩斯电码,用摩斯电码和汉文同罪。

  好长一段时间,德国都没有报纸。

  因为没法写呀。

  写报纸那人都不会说德语,看报纸的更不会了,索性就不出版了呗,饿死就忍着呗。

  偶尔有几个会说的,有个屁用啊,读者听不懂。

  民间总有聪明人士,玩梗吧,咱们说反话!

  但不能说汉语,玩梗也不允许呀。

  民间只能保持沉默,用眼神交流,上面不让我们说话,说话就犯法,那我们就不说话。

  德国人心态也好,换做暴躁明人,早就冲上去把德皇撕碎了。

  但德国人能忍啊。

  别说不允许用汉语,就是被异族统治,他们也不觉得是问题,也会老老实实跪下的。

  只要不砍他们的头,他们就能永远忍下去,天生忍者。

  就算砍头,只要不砍到我,我就不会造反。

首节上一节169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