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68节

  朱厚从京师直接去热河。

  热河,被北直隶吸得很惨。

  中枢统计过热河人口,热河应该有1.1亿人,其实户籍人口仅有6000万,常住人口4700万。

  和热河省的面积,完全背道而驰。

  热河非常广袤,作为大明的牧场,这里可不穷,热河的物价,不比京师低,因为这边人有钱。

  大明牛奶、肉制品的品牌,基本都来自热河,其次来自东北,西北的牌子最少。

  因为,热河是宫中制定的肉食进宫地区,是贡品。

  其他地区的肉食可没这个待遇。

  所以热河最富。

  大明在热河八府种植了庞大的森林,治理京师风沙,就先治理热河的风沙,再治理蒙古高原上的风沙。

  从景泰十六年时,热河实行十年禁牧十年解禁的轮值政策。

  禁牧,不是不允许养了,而是禁止去野地放牧,就是野牧不允许,家里圈养是允许的,牧场是正常的。

  这期间,朝廷会大规模种植树木,种植牧草。

  人工育养土地。

  朝廷每年都会投入上千万元,治理热河的荒漠化,保护热河水土。

  这几年,热河已经重现生机。

  热河还是旅游省份,享受蒙古包,吃蒙古美食,骑马、赛马、摔跤等等项目。

  草原旅游做的最好的就是热河省。

  景泰四十三年,老皇帝在承德建造了一处避暑山庄,表面上说是皇家园林,其实皇家没人来。

  景泰五十一年时,就对外开放了。

  变成了旅游胜地。

  热河还从西方搬了座博物馆来,给热河增加文化气息。

  景泰五十四年,朝廷又在丰宁建了一座,大明最大的藏书馆,馆藏皇家藏书。

  皇家藏书馆,一共有六座,一座在京师紫禁城里,一座在南京紫禁城,一座在汴京,一座在长安,一座在丰宁,一座在长春。

  皇家所有图书,都会抄录一份,藏在藏书馆里。

  而皇家藏书馆,是对外开放的,开放时间极为严格,并且书籍不外借,只允许抄录。

  所以,六座藏书馆,每天人满为患。

  来自天南海北的读书人,都会去皇家藏书馆抄书。

  之所以选丰宁,因为老皇帝曾想将热河省治,挪到丰宁去。

  和其他大城市相比,丰宁就显得很不起眼了。

  这座只有二百万人口的小城,每天却有上万人涌进来,钻进藏书馆里,借阅藏书。

  皇家所有藏书,都会抄录六份,存放在六地。

  皇家究竟有多少本藏书,有统计的约有七亿本,需要几千个房间陈列贮存。

  而且,每年还在以上几十万本的速度收录。

  丰宁藏书馆,是由十二栋高楼组成的藏书馆,已经成为丰宁地标建筑。

  其实,京师人口转移,主要就是往白洋淀、承德、丰宁、沈阳这几个地方转移人口。

  朱厚在丰宁略作停留,便向东去辽宁了。

  辽宁,距离京师这么近,却是没有被京师严重吸血的省份。

  截止到景泰六十七年,辽宁人口1.7亿,常住人口也在1.5亿左右。

  而沈阳,号称东北第一大都市,人口在3700万左右。

  之所以没被吸,有两点因素。

  朝廷曾经在辽宁挑出一个座城市,建城佛都,天下虔诚信仰人士,会来佛都朝拜。

  第二,则是朝廷的政策倾斜。

  工业化开始之后,朝廷有意将东北六省建设成重工业基地,作为京畿的两翼之地,朝廷如何重视都不为过。

  到达沈阳,朱厚详细了解之后才知道。

  不是辽宁没被吸,而是辽宁有吉黑人口补充,所以看似没被吸,其实还是被吸走了很多。

  就像沈阳,三十年前都是说沈阳方言的人,近两年,都是说吉林、黑龙江方言的,人口数量没变,人换了。

  而北直隶,明显多了很多说东北话的人。

  看东北,不能只看一省。

  辽宁还繁华,看看吉林和黑龙江就知道了,两省人口净流出。

  吉林净人口1.1亿,常住人口却只有九千万。

  黑龙江净人口1.9亿,常住人口却只有1.4亿。

  这统计并不准确。

  因为统计的时候,有的人还没去打工呢,就被统计进入常住人口了。

  人是流动的,统计出来的都是大概数字。

  辽宁布政使说,东北人口流失极为严重。

  老皇帝对东北,是极为重视的。

  黑吉两省的粮食,供养整个北方的粮食,是朝廷的重中之重。

  景泰四十年之后,老皇帝将东北三省建成了重工业基地,这些年,每年都在持续不断的投资。

  可是,东北就是起不来。

  原因很多,投资不过山海关,胡子的后代,人凶人刁不好相处,吏治腐败,官僚主义等等。

  但这些都不是核心因素。

  归根结底,是气候因素。

  冬天漫长,夏天短暂。

  为什么老皇帝选东北当重工业基地呢?

  因为产矿,因为产粮。

  就近建厂而已。

  可东北,受限于气候因素,到了冬天万里冰封,大半年不开化,没法作业,等于干五个月休七个月。

  有些工厂,宁愿将资源运出来,在山东干,都不想在东北干。

  如果东北气温提升五度。

  那么就完全不一样了。

  东北地区夏季延长两个月,冬季缩短两个月,冬季气温上升五度,那么就变成河北的温度了,那可就充满优势了。

  为什么工厂都集中去了南方,因为工作时间长啊。

  东北变成了河北温度,工作时间就能延长了,不用工作半年休半年,那样工厂是亏钱的。

  朝廷投资的国企,是不计成本,也不计利益的。

  这是国家战略布局。

  可资本是要赚钱的,解决了气候问题,才能来东北投资。

  所以,加高北方山脉,东北人民是非常支持的。

  苦寒之地,谁也不爱呆。

  没有人天生是懒虫,没人天生是混子,只要有工作干,有好日子过,谁都愿意当好人。

  东北也是全世界同纬度最冷的地区,像美洲的加大拿地区,比东北暖和多了,维度比东北还高。

  所以加高北方山脉,东北人拍手称快。

  整个东北,人口过三千万的城市,只有三座,沈阳、哈尔滨、汉城。

  人口过两千万的城市,则有五座,长春、大连、平壤、釜山、海参崴。

  人口过千万的就多了,其中最厉害的就是大庆。

  景泰五十七年,发现的大庆石油,朝廷本意是不开采,可探索后发现储量巨大。

  终究在景泰六十一年,朝廷舍不得资源闲置,就开始开采大庆石油。

  大庆从一个地图上都没有的城市,一夜之间建造成功,然后年年云集人口,到了景泰六十七年,已经成为一座千万人口级别的城市。

  而且,在千万人口城市里面,第一富裕的。

  朱厚要去看看大连。

  大连这座城市,是老五朱见沪亲手建造起来的,当时他被派去督抚辽宁。

  他用三年时间,把大连建造起来,并建造成为东北最繁华的城市,乃至北方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可是,等到两湾填平,大连不再沿海,这座城市必将没落下去。

  这两年大连知府就打着情怀牌,吸引无数游客来渤海湾城市旅行,以后就看不到了,看一眼少一眼。

  每天吸引的游客数量,严重拖慢施工进度。

  这一点中枢并不管,反而是支持的。

  赚钱嘛,其他的事往后放一放。

  整个渤海湾城市,每天都有几千部照相机,昼夜不停的拍摄,将这些绝版照片永远封存起来。

  未来会建设几座博物馆,吸引游客。

  朱厚也来凑凑这热闹,却发现看到的都是人的后脑勺,啥也看不到,游客也太多了吧。

  (本章完)

第431章 以万物为刍狗,权斗不看苍生

  渤海湾旅游,主打的是情怀。

  这些年,百姓都富裕了,渤海湾沿线城市百姓对海洋的记忆,肯定是深入基因的。

  当海洋要被填充,家乡大变样,肯定能吸引一批批游客回乡记录童年的记忆。

  情怀牌,永远不过时。

  尤其对那些过过苦日子的老一辈,他们珍惜现在的甜,更珍惜苦难时光。

首节上一节1668/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