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64节

  江苏面积狭小,就自己填,能填多大填多大,争取再填一个江苏出来。

  朝鲜也往西填,争取早日和江苏接壤。

  朱厚从徐州乘车去江西。

  说到江西,就一定要说鄱阳湖。

  作为大明最重要的内陆湖之一,从景泰四十五年之后,就开始退耕还湖,并引水扩容。

  湖上的岛屿,则开发用作旅游。

  江西最拿得出手的两样东西,鄱阳湖和景德镇。

  每年会吸引三千万游客,来鄱阳湖旅游。

  而在景泰五十五年,朝廷颁布圣旨,开始鄱阳湖为期三十年的禁捕。

  并且人工养殖鱼苗,撒入湖中,恢复生态。

  沿岸的渔民,则发放一部分补贴,朝廷鼓励他们转型做水产养殖,野生鱼禁捕,人工饲养鱼类则朝廷非常支持,还拨了些款项,大力支持。

  从景泰五十五年后,天下所有湖河,都陆续进入禁捕期。

  比如长江,就在景泰五十八年时,开始十年禁捕,于景泰六十八年恢复正常。

  以后就是十年解封,十年禁捕。

  禁捕期间,朝廷负责出资恢复生态。

  大明并没有严厉保护野生动物,但会定期禁捕,过了期限就会重新解封。

  这两年,鄱阳湖生态基本恢复,湖中鱼类超级多,还发生了鳄鱼攻击旅客事件。

  有人呼吁解封鄱阳湖。

  朝廷却置之不理,但已经开始控制鳄鱼的数量了,作为顶级猎食者,绝对不能灭绝,一旦灭绝,其他生物就会泛滥。

  朱厚在鄱阳湖呆了三天,这边是真的舒服,物价低廉,房价低廉,什么都便宜,就是人少,穷。

  年轻人都跑去上南杭了。

  鄱阳湖四周城市还算好呢,其他城市更惨。

  江西除了鄱阳湖,就只有景德镇能留住人口了。

  世界不管怎么变,瓷器都是刚需品,烧瓷工人永远不缺。

  景德镇早已升级为市,户籍人口九百万,常住人口在1100万左右,是江西最大的城市。

  江西也是惨,江南吸一波,武汉再吸一波,直接缺氧了。

  从江西出来,朱厚就准备回京了。

  最后一站,河南。

  因为云南临时戒严,他没法进去,山东则在作业,十分混乱,广东和广西并不顺路,最后一站就是河南了。

  从江西乘坐专列,穿过武汉,进入河南。

  天下腹心之地河南,总人口2.98亿,全世界人口最多的省份,没有之一。

  但也是人口净流出最厉害的省份。

  夹在北直隶、山东、武汉、江苏中间,他还能有好?

  河南人优先去北直隶打工,其次是江苏,最后才是武汉和山东。

  腹心之地,常住人口居然只有1.7亿人。

  1.3亿人净流出,天下省份之最。

  朝廷想发展河南都没用,人家的心就不在家乡,谁让人家有地理优势呢,去哪都近,哪赚得多我们去哪。

  河南布政使天天上疏哭诉,我们做的都这么好了,人还是往外流。

  做的再好,也不如天子脚下。

  天子脚下,也不如挣钱多的地方。

  朱厚来了河南,都不知道去哪,好玩的地方太多,好吃的东西太多,明明人口净流出最多的省份,偏偏还哪哪都是人。

  河南所有城市,全是旅游城市,你敢信?

  龙旗牌汽车,就在河南制造的。

  大明有五大造车厂,吉林、河南、陕西、上海、广东。

  从河南,就回到北直隶了。

  北直隶,将大名府划给了河南,又成立了河北省,北直隶就剩下北京和天津了。

  小小的北直隶,却云聚着7000万人口,常住人口达到可怕的1.7亿。

  如此庞大的人口,别说交通了,连喝水都是问题,这两年引水工程加快速度。

  因为河北要优先给北直隶供水,导致河北百姓喝不到水。

  河北的水得靠辽河支撑着,辽宁不够的水靠松花江支撑。

  河北人口也不少,也在1亿上下,常住人口就没有这么多了,只有6000万人。

  北直隶的发电厂,就建在河北,给京师供电。

  勒拿河引水工程加快速度,预计十年内,河北和北直隶能喝到勒拿河的水。

  大明首都,北京城,常住人口在6200万以上。

  是大明第二大城市。

  第一大城市还是上海。

  北京,叫北京也不合时宜了,以后要改为中京、圣京、龙京之类的了,因为大明要在热河建北京城。

  十京制之下,很多城市的名字都要改。

  北京屈居第二,因为北京把北直隶拆分成几个城市,如果合在一起,人口1.7亿,哪个城市比得了?

  之所以拆分城市,连喝水都困难,谈什么幸福感啊。

  还供热,还交通呢。

  通电都费劲。

  堂堂大明雄都,挤成这样,也太可怕了。

  景泰六十五年,中枢决定,将国企外迁,迁去河北、河南、辽宁,人口外移。

  并且,严格限制户籍,北直隶不允许随便进人了。

  再进来京师生态就崩了。

  等勒拿河引水工程之后,再看看情况吧。

  进入京师,的确能感受到极致的繁华,但这种繁华也让人喘不上气来,极致压抑的繁华,实在太拥挤了。

  八排车道,上班时间能挤两个小时,谁懂啊。

  这还站着交警指挥交通呢,骑得还是自行车呢。

  道路是年年扩,年年不够用。

  道路是年年修,条条堵。

  谁懂啊。

  去年朱见漭都想迁都,离开这,太挤了。

  天津也这么挤,天津人口在4000万以上,又是一座超级大都市。

  现在天津靠海,排污不是问题。

  等到渤海湾填充完毕,渤海省诞生了,排污都是问题,1.7亿人产生的生活垃圾都没法处理。

  景泰六十六年,朝廷就提出,必须缓解北直隶交通,必须疏散北直隶人口,这么多人口挤在一座小城市里,早晚挤出事。

  所以,今年年初,就有一百多家国企,迁出京师,在河北落户,可人口没走多少。

  深层逻辑很简单,因为人多,生意好做,做点小生意都往这挤,人越多生意越好做,就越挤越多。

  哪怕迁走了国企,还是人满为患。

  因为进来的人多呀。

  总不能限制,北直隶不允许迁入人口吧,那还发展不发展了?

  只能将在热河建都的事情提上日程。

  朝廷刚开始决定,在锡林浩特建都,叫上京。

  本来朝廷是想选择在赤峰,就是辽上京的原址上建都的,可是,这里距离京师太近了,缺乏政治意义。

  也有朝臣认为,去杭爱山上建,问题是,北方加高之后,蒙古高原能有什么用?

  还是在热河省建。

  可是,钦天监派人去看了之后,认为这里不是龙兴之地,一路往北考察,认为和林有龙气,应该在和林建都。

  和林本身就是蒙古帝国的首都,后世叫乌兰巴托。

  朱见漭说是一派胡言。

  可工部人员去考察,认为锡林浩特生态脆弱,确实不适合建都,还是蒙古高原上的和林合适。

  上京是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反而不大。

  热河省本就是京师遮蔽之用,如果再建都的话,位置重合,起不到建都的政治作用。

  应该再往北建都,而和林有天子气,又曾经是蒙古帝国的首都,建都非常合适,在此建都能够统辖整个北方。

  经过大半年的讨论考察后,最后还是选择在和林建都,改和林为上京。

  在和林建都的话,就没法将京师的产业转移去和林了,一是没有海运,二是天气寒冷,不适合发展工商业。

  那么上京存在的意义,仅限于政治意义了。

  起不到转移人口的作用,那么何时建设上京都可以了,反而不着急。

  对于外迁人口,朝廷是比较着急的,朱见漭还下了死命令,景泰七十年之前,必须将人口降到一个亿,并且逐年下降,绝不能增加了。

  朱厚入京的时候。

  刚巧老皇帝正在手术。

  经过太医院太医,以及全世界专家的会诊,决定由几个行业内最顶尖的医生给老皇帝手术。

  手术时间是景泰六十七年,八月初三。

  手术地点就在宫中,由专业人员搭建一座专业的无菌手术室,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手术过程中,所有朝臣都等在宫门口,等待结果。

  只有朱见漭阴沉着脸。

  朱厚刚巧入京。

首节上一节166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