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58节

  再帮我点点新书收藏,追读一下,感谢大佬们~

  (本章完)

第428章 老皇帝隐藏得最深的一面:终极伪装

  朱厚从杭州出来,直达上海。

  说到上海。

  就得先说崇明岛了,崇明岛是沙子冲击出来的几个岛屿,在一千年前才出现的。

  之所以叫崇明岛,是从宋朝开始叫的,以前叫崇明沙,是由四到五个沙堆组成的小岛。

  景泰十二年,松江府改为上海府,将崇明沙改为崇明岛,是苏州府挪到了上海府里。

  并且在景泰十三年开始填岛,将三座沙岛,填成了一座大岛。

  耗时十五年,崇明岛正式亮相,在景泰二十八年时,开始迁人过去居住,并成为直属上海的岛屿。

  不止崇明岛在填海,上海也在往东填海。

  景泰三十年时,朝廷第一次斥资一个亿,建设新上海,并将南直隶的经济中心东移,移去了上海。

  尤其随着海运取代了河运,海贸成为大明支柱产业时,上海就意味着会成为大明最重要的赋税基地。

  股市规范化后,上海又成为金融中心。

  虽然这个中心,和真正的金融中心有着显著区别。

  因为大明不是资本完全自由的地方,就意味着不可能出现金融中心,大明曾想将崇明岛打造成自由贸易中心。

  而随着新京的崛起,转而将崇明的金融中心转移去了新京。

  但随着新京升级为京师之后,金融又不可能绝对自由了,只能往其他地区转移。

  即便金融中心转移了,上海也能凭借底蕴,还是大明金融中心,主要是上市敲钟的地方。

  作为全世界唯一可以上市的城市,自然就云集了世界所有大型企业,很多藩国的总公司,都设在上海。

  就凭这一点,上海就会屹立不倒。

  景泰朝的上海,已经将整个上海府扩进去了,户籍人口4700万人,常住人口达到了6400万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经济、金融、规模第一的城市!

  世界第一,就是上海!

  整座城市给朱厚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挤、贵。

  腿儿着永远走不完。

  走哪全是人,拥挤不堪。

  买什么都贵,价格高得令人发指。

  而上海贡献的赋税,是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的总和。

  上海,一地贡献的经济总量,仅略低于北方所有省份相加,不包括北直隶。

  这数字足够恐怖了。

  一府之力,超过整个北方。

  朝廷对上海也是好得不得了,作为一座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朝廷把有历史的东西都往上海搬。

  中枢仿制南宋皇宫,在上海建了一座,又仿照南宋街道,建了一座小临安。

  就因为这事,杭州跟朝廷闹了很多年。

  最后朝廷在杭州市临安县建了一个缩小版的,多少有些东施效颦的意思,游客都认为南宋首都建在上海呢。

  上海建设之初,就以国际大都市的标准来建的。

  而且,先建的是外城。

  核心地块反而是后来建的新城,这就是工部的先见之明了,刚开始建设之初,就知道这座城市会崛起。

  所以,上海的外城,反而是古香古色的明代风格,内城却是一座超级国际大都市,完全是现代风格,遍地都是没有电梯的高楼大厦。

  反正外观看起来,绝对唬人。

  住着的百姓一个个叫苦连天。

  不过,大明第一部电梯,在景泰六十四年时研发出来,目前正在实际实验中,预计十年内量产。

  全国住高层的百姓约有五亿人,现在都翘首以盼,什么时候能有所谓的电梯呀,爬楼太累了。

  内城修建的高层,真不是为了给人住的,单纯地为了彰显国际大都市的范儿。

  最开始,修建高层的目的,一是彰显国际范儿,二是给公司做办公室用的。

  后来奸商发现高层省地皮,就开始盖高层卖给老百姓的,老百姓贪便宜就买了。

  这种风气就蔓延全国,搞得很多百姓为了贪便宜买了高层。

  所以,基本上高层只在一个城市的核心地块,外城反而没有高层,可百姓们一是贪便宜,二是觉得位置好,以后能升值,反而忽略了爬楼的困难。

  就这样,高层建筑这些年也涨不起价格来。

  毕竟换谁看房子,爬了二十层都得吐血,还买个屁啊。

  可高层最好的是位置,全都在市中心,并且距离公司特别近,这才维持高房价。

  不过,前几年有人在高层里开外卖、开公司之类的,租金超级便宜,刚开始都以为捡漏了呢,可开一个月就腿就跑断了,天天上下楼真的考验膝盖。

  等到晚上,上海全城亮起了霓虹灯,顿时大城市感觉拉满。

  全世界,只有上海一座城市,能够在晚上用得起霓虹灯,北京、南京都不行,两京是政治中心,不能铺张浪费,会带不好的头。

  其他城市想浪费也浪费不起呀。

  上海土豪最多。

  一人贡献一块钱,就够上海点亮一年的霓虹灯了。

  上海是通电最早的地区,电费也最贵,一度电要三元钱,上海土豪,天天亮灯玩,有钱。

  大明有五家总电力公司,下辖省电力公司-府电力公司,全国只有上海电力公司是盈利的。

  其他地区,都是亏本的。

  包括两京。

  土豪没有上海多呀,人家土豪电灯玩,一度电三元钱啊,在人均工资两千的年代,人家点着玩。

  全球一百强企业,二十四小时不关灯,主打的一个豪横。

  这年头,谁能用得起电的,都是土豪,能通宵通电的都是大公司,彰显一个公司的雄厚财力。

  就连紫禁城,也只是用的地方电灯,不用的地方,熄灯,太贵了呀。

  上海是座不夜城。

  别的城市不夜城是煤油灯不夜城,上海是电灯不夜城。

  上海卖电灯的店铺全球最多,修理灯泡的店铺也是全球最多,足见上海豪横。

  拥有六千多万人口的巨型城市啊,这些年还在不停虹吸北方人口,如果朝廷再不投资建设北方,未来上海人口可能超过一个亿。

  北方呢,就剩下几个亿老年人口,年轻人口挤到南方来了。

  江南,本就拥有天然优势。

  像景泰八年之前,大明总人口估计在一个亿左右,有六千万人挤在江南。

  可以说江南太富饶,也可以说是发展严重不均衡导致的。

  即便今天,江南仍旧是大明人口最集中的地区。

  老皇帝想拆分浙江成六个省,何尝不想将整个江南拆分成多个省呢。

  旁边的苏州府,又是一个超级大府,即便这些年苏州被上海吸血,但还是一个超级大都市。

  苏州人口在3000万以上,常住人口则在4100万左右。

  毕竟苏州夹在上海和南京之间,又和杭州接壤,位置得天独厚,但也会被三市吸血。

  也就苏州血厚,不然早就被吸光了。

  为了平衡苏州人口,朝廷将世界最大的纺织厂放在苏州,这才稳住苏州的血条,苏州才没被吸崩。

  朝廷还极力发展苏州旅游,发展苏州建筑,全方位发展苏州。

  恰恰因为朝廷的支持,不停输血,苏州才勉强维持住不衰退的势头,但也不衰退而已,想上升没门。

  江南最倒霉的是常州。

  常州,在景泰四十年前,还是个大府,可到了景泰六十年之后,人口从顶峰四千万,暴跌到了2700万人。

  主要是人口全部被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给吸走了。

  朝廷极力稳住苏州,却顾不得常州了。

  资源就这么点,苏州吃一口,常州就吃不到多少了,三大城市吸不到苏州人,就吸常州人。

  常州就从超级大城市,退化了超级城市。

  这两年常州摆烂了,你们随便吸,我们搞慢生活,搞慢节奏。

  地处江南最卷的地区,常州忽然慢下来,搞慢生活,我卷不过你,那我不卷了,我用舒适生活吸引你们城市里的人,来我们这定居,在们城市赚钱,来我们这消费,完美。

  常州这主意打得极好。

  上海、杭州、南京全是高房价地区。

  常州则在维持房价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小区档次,提高绿化率,提高物业水平,降低物价水平,让所有人觉得生活舒服。

  这就造成了,这两年有人回流常州。

  江对岸的扬州一看,也跟着常州学。

  扬州还是一个府,因为扬州太大了,没法变成一个市,人口也支撑不起来。

  失去运河之后的扬州,迅速衰落,到现在扬州府仅有四千万人口,曾经辉煌数百年的京唐大运河,如今只是一个旅游景观。

  扬州的辉煌直接腰斩。

  不过,朝廷给了扬州大批福利政策,将扬州建设成工业城市,铁路城市,并在扬州成立很多轻工业工厂,扶持扬州。

  这也是扬州府还能维持四千万人口的原因。

  但扬州被吸得也吐血。

  巅峰时期,扬州府人口超过六千万,但都被吸走了,朝廷只维持苏州不被吸死,维持不了常州和扬州,他俩最倒霉,距离三市最近,被吸得最厉害。

  见常州人口回流,扬州府的优势比常州更大。

  常州府就是一个城市。

  扬州府可不是呀,有很多城市,南通、泰州、高邮、江都全是大城市,人口都在千万左右。

  因为扬州府被四个城市瓜分了。

  扬州府却可以随便腰斩一个城市的房价,比如把南通房价打下来,吸引上海人来南通居住,看看上海还怎么吸我扬州府的人口。

首节上一节1658/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