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距离大明最发达地区最近的省份,属于非常非常尴尬,福建人只能苦笑着说一说自己的历史,泉州曾经多么辉煌。
在明朝之前,泉州是天下最繁荣的港口,没有之一。
衰落的原因,和大明海禁有直接关系。
也和迁都有直接关系。
南宋时期,都城就在杭州,距离最近的泉州,肯定是沾了距离的福利。
到了元朝,元朝是有海运的,泉州并没有衰落。
进入大明之后,海禁让泉州衰落,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迁都去了北京,造就了运河的崛起,泉州距离京师实在太远了,再加上广州的崛起,广州全方位替代了泉州。
因为,大明对倭国的贸易,因为倭寇和倭国战乱的原因,为零,甚至取消了对倭贸易。
贸易主要是对欧洲、西亚、中亚、南亚。
广州的位置有优势,要比泉州更近,更优越。
所以,广州崛起,泉州没落。
景泰朝开海后,老皇帝投资亿万在泉州,想把泉州打造成东方第二大港。
却在景泰四十四年的时候,确定失败了。
以前大明就是一个陆地国家,稀缺港口,现在的大明,是海洋国家,港口有多是,泉州在地理上非常偏,无论去哪都远。
尤其吕宋、婆罗洲三省、马六甲省的崛起,比泉州更加优越,就算政策扶持,泉州也干不过人家。
至于对美太贸易,从日本、朝鲜、琉球、吕宋出发不香吗?
再不济从宝州府出发,为什么要发展泉州呀?
所以,泉州没发展起来。
导致福建全省的经济重心,也都放在宝州府了,泉州也放弃了。
朱厚登岛,感受到了极致的繁华。
朝廷对宝州府并不吝啬,福建的发展重心也在这里,发展得很好。
福建总人口才1.2亿,宝州府独占四千万。
朱厚挑几座大城市好好走一走。
说回中枢。
刚过了年,到了景泰六十七年。
朱祁钰就病了。
正月就病倒了,一个来月了,还不见好。
朱见漭亲自侍奉汤药。
“老四,改革的事你可考虑清楚了?”朱祁钰比去年更加苍老了,八十九岁了,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最长寿的了。
可是,随着医学革命的发展,不活个120岁,都不正常。
尤其现代医学的高速发展。
只要有钱,就能让人痛苦地活着。
朱祁钰凭自己的意志力,就能活到将近九十,再用上科技,能活个130岁,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科技哪里敢给皇帝用啊。
“爹,前朝的事您就别操心了。”朱见漭叹息,深化改革,真的难啊。
满朝文武,几乎都在反对。
肃清可以,深化改革不行。
喊口号可以,真改不行。
这种肃清,不就是换一波人嘛,换汤不换药,过几年又恢复到原样了,下次可不会这么顺利了。
他其实也而不想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烂摊子,可改革却真的难。
“朕不操心不行啊,你若有事,江山如何延续啊。”
朱祁钰撑开眼皮子:“你爹我熬不了太久了,唯一不放心的就是,是朕教错了你,不该让你动刀子的。”
“爹,儿子心中有数。”朱见漭不想刺激他。
待老皇帝安睡后。
他才离开养心殿,回到东宫处置政务,随着老皇帝病倒,他的心情也不好,仿佛支柱倒了。
老皇帝确实没什么用了,却是所有人心中的精神支柱,包括他朱见漭。
仿佛老爷子在,他就有底气。
如今支柱摇摇欲晃,他心里也难受。
太医说了,老皇帝油尽灯枯了,怕是熬不过今年了。
最近状态越来越差,已经不太能走路了,被人扶着走几步腿就疼得厉害,身上很多地方都疼,要吃镇痛药才行。
只是头脑还算清晰,思维没糊涂。
朱见漭吐出一口浊气:“去把李东阳宣来。”
李东阳一听太子单独宣诏,他都打了个哆嗦,又要改革啊?
迟疑地进入东宫。
“交趾布政使又上疏,拆分交趾。”
“孤看势在必行了,不要再拖沓了,直接拆分交趾,拆分成交趾省和林邑省。”
“还有,婆罗洲的京师,也选好了。”
“在两河相交的地区,这里地形不太好,和东面的沧海省不接壤,但也无妨,距离沧海省直线距离二百公里左右,要么划进去几个县,也就接壤了,要么直接通一条专列,钱花了就花了。”
朱见漭道:“名字孤都想好了,就炎京。”
“炎海、炎京、炎黄子孙。”李东阳松了口气,只要谈政事就好。
“让工部尽快去规划,然后囤积木材,开始建城。”
“前几年木材便宜。”
“这几年全球木材被砍伐殆尽,木材价格疯涨,婆罗洲种植的树木不要乱动,看看有没有可以放的森林,实在没有就出国去买。”
大明虽然在砍伐森林,也在种植树木。
对于种植的树木,是要到念头才能发放砍伐牌照的。
正常是五十年才能发放牌照。
可是,去年就发放了一批,很多树木被砍伐,今年开春,北京就刮起了沙尘暴,整个北方都有沙尘暴。
这几年因为内地水土保护非常好,沙尘暴已经很少见了。
大明在整个蒙古高原上种满了树,而且还在人工的加高蒙古高原,用蒙古高原来抵挡来自北冰洋的寒流进入内地。
去年因为砍伐森林,新种的小树无法挡住飓风,就发生了沙尘暴。
内阁今年就没发放砍伐牌照。
这就导致木材价格又涨了,国际木价都在疯涨。
“木材,可以从北欧进口一批,北欧缺钱,肯定愿意卖。”
李东阳道:“砖石则就地取材,再增修几座关城,毕竟建都于此,不修关城如何拱卫?”
朱见漭看着地图,微微凝眉:“现代战争,还需要守关城吗?”
“殿下,任何时代的战争,都需要防守的,防守就需要关城。”李东阳很固执。
朱见漭并没有犟这件事:“婆罗洲的官场,就这样轻轻放下吗?”
“殿下,老臣并非怜悯他们,而是担心婆罗洲会脱离大明而去。”
李东阳道:“本地官员,和本地人关系复杂,每个地方都是自成天地。”
“大明统治地方,也要靠这些人。”
“不像其他地方,军队开过去,该杀的杀,该流放的流放,也就解决了。”
“婆罗洲距离内地太远了,距离交趾是近,可交趾才怀柔多少年啊,朝廷还担心交趾脱离大明呢。”
“大明在婆罗洲附近驻军最多。”
“就是担心婆罗洲造反呀。”
朱见漭有些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今天孤算了一笔账,架设海底电话线,应该花费11亿,实际花费是23亿,这笔钱不用问就有鬼,哼。”
“孤让东厂查了一下,轻轻一查,就查到了聚窟省。”
“这么多钱,说贪就贪了,还赶在这个风口上,是不是在挑衅孤呢?挑衅中枢呢?他们要干什么啊!”
“宾之,孤有些按耐不住了,眼看着贪污犯近在眼前,却抓不到,孤难受!”
朱见漭目光凌厉:“孤想一意孤行一次,你觉得如何?”
李东阳清楚,朱见漭下定决心的事,就一定会做的,任何人都阻止不了。
(本章完)
新书《大明泰昌:朕就是千古圣君》求支持
~
万历四十三年,大明史上最悲催的皇太子朱常洛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误杀万历皇帝!
千夫所指,孤立无援。
该如何洗脱弑君杀父的嫌疑?该如何掌控晚明朝堂拿回皇权?该如何对付崛起于白山黑水的女真?该如何给积重难返的明王朝续命?
距离萨尔浒之战还有四年,距离小冰河高峰期还有十二年,距离明亡还有二十九年!
现代人面对晚明复杂至极的朝政、一毛不拔的勋贵、士商融合的地方,别无他法,只能动刀子了……
爹爹莫急,孩儿李自成请求出战,孩儿张献忠不比李自成差,孩儿吴三桂最会守城了!
看见泰昌帝满意的神色,朱由校和朱由检对视一眼,父皇的皇位该不会传给义子吧?
本书又名《大明泰昌:开局误杀万历》、《朕的大明还有救》、《陛下,求求了,别杀了!》、《朱常洛和他的义子们》
新书书名、封面和老书是镜像,全是一个格式的。
点我作家头像,直接点进去就能看到了,或者搜索书名,章节感言里不能发链接!
求收藏~求追读~
等我今天发新章节时候,我加入作家的话里,就能直接点进去推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