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51节

  作为大明第三大教,信徒约有7.2亿人,孟加拉省就有2亿人。

  伊教,是蒙古带入中原的,西域、中亚的伊教,也是蒙古人带去的,伊教第一次大面积传播,和蒙古息息相关。

  在景泰八年之前,大明伊教徒主要集中在回族,信仰的人并不多。

  那时候皇帝还不信。

  可是,随着大明征服越来越多的地区,伊教徒数量陡增,皇帝也成为了虔诚的信徒。

  整个皇族也都信了。

  而朝廷并不干涉信仰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支持信仰的,认为信仰会劝人向善。

  朝廷一般什么都不太管,唯一干涉的是,经书!

  经书的修订和颁发,必须经过宗录司,如果没有宗录司的盖章,是坚决不允许印发的,一经发现,书写者死罪、刊印者死罪、传播者流放。

  六教经书,扉页必然有大明地图,第一句话都是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信仰之前,是明人,要有国、要有君、要有祖宗,然后才是信仰。

  其实,这和伊教和基教的原信条都是相悖的,两教的立宗之本是信仰,然后才是其他。

  但在大明不允许。

  先是世俗人,才是红尘客。

  除此之外,大明没有任何限制,甚至皇帝都是六教忠实信徒,真的忠实,宫中的中正殿,就改做六庙。

  前几年老皇帝还经常邀请六教大宗师入宫讲经呢。

  这几年老皇帝身体愈发不好,六教大宗师轮流入宫值守,给老皇帝讲经祈福。

  无论是废太子,还是现太子,也都是虔诚的六教信徒。

  所以,孟加拉省的百姓压根就没觉得自己哪里不妥,老皇帝都信呢,我们信难道不对吗?

  大明百姓也没觉得不对劲,想吃纯牛羊肉的,大家都去清真买肉,见惯了伊教徒,没觉得哪里不一样。

  而修订后的经书,各教都没发现异样,毕竟谁也没见过原经书,见过的人都死了,现在都是景泰六十六年了呀。

  转眼间,就到了景泰六十七年。

  景泰六十七年,朱厚年长了一岁,老皇帝又老了一岁。

  而本该最热闹的正月,今年却格外冷清,因为正月里还在肃清基层官员,还在抓人。

  这种抓人,搞得民间都很冷清。

  尤其是大酒店大饭店,今年都赚不到钱。

  因为平时来消费的都不是老百姓,每年来消费的那些人都被抓了,在拷打呢,谁能出来吃饭呀?

  这种开大餐饮都抱怨朝廷,却不知他们也快进去了。

  而经济是个多比诺骨牌,当上层出了事,大餐饮不行了,中级餐饮也会受到影响,然后就一连串的让整个产业链都不行了,都遇到寒冬了。

  按理说小餐饮影响不大吧?

  不会的,影响很大。

  这是一条链,上游影响中游,中游影响下游,上游崩盘,下游也会遇冷,冷着冷着就崩盘了。

  而这,就是泡沫。

  想想,官员贪的是谁的钱?

  朝廷的钱,朝廷的钱是哪来的呢?老百姓纳的赋税。

  然后贪官在民间消费,让大餐饮赚钱,大餐饮的从业者呢,去中级餐饮消费,中级餐饮的从业者呢去小餐饮消费。

  其他行业也是这样。

  可归根结底,是左手倒右手,没有创造实际价值。

  反而呢,朝廷的钱亏损了,这个亏损谁来买单?

  老百姓买单啊。

  老百姓亏了赋税,还要买单亏损,等于花了两份钱,可不止就花这点啊。

  再想,钱去哪了?

  贪官家呢,他们会只在国内消费吗?不会的呀,会出国消费呀,钱被挥霍了,进入别人口袋里,还得百姓买单。

  老百姓看似没直接掏钱,可手里的钱不值钱了呀。

  所以,这就是泡沫。

  良性经济,是大餐饮养中餐饮,中餐饮养小餐饮,而这条链上的钱,是干净钱,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这里面还会有一个深层逻辑。

  朝廷拨款给地方,是用来建设地方的,这笔钱被贪了,但要做账吧,就需要把钱从银行借出来,到市面上滚一圈,才能做账。

  这里面,就涉及到了银行的钱,出来一遍,回去一遍,造出了一次泡沫。

  这笔钱,又在市面上滚一圈,又造就了一次泡沫。

  最终回到了银行,银行再做账,又造就了一次泡沫。

  贪官的钱呢,需要进市场,正规渠道走不了的,就要走非法渠道,不管什么渠道,肯定要进入市场上洗的,这个过程,又造就了一次泡沫。

  然后钱从贪官手里又进入市场,又产生了一次泡沫。

  而朝廷投的钱呢,是不是需要回本啊?

  贪官会利用这个回本的时间差,再从朝廷借,从银行借,他们肯定不会掏自己的钱,这个过程里还会造成相应的金钱在市场里无效流通,不知道要吹几次泡沫呢。

  而这些泡沫加起来,对市场的损害是巨大的。

  因为泡沫,最终是谁来买单?

  谁交赋税谁买单。

  谁有存款谁买单。

  因为经济发展好啊,朝廷得印钱啊,这钱印一遍,水就出两次,因为经济好是假象,就出一遍水了,印钱出第二遍水。

  这些水,就无形中造成了货币贬值,最后还是老百姓买单。

  看似是造就了一时经济繁荣。

  其实是坑惨了整个产业链,这种虚假繁荣,只会让一个行业去死,顺便掏空了老百姓的钱包。

  这样钱流动,不可能没有赢家的,因为钱是客观存在的呀。

  赢家是谁?

  大餐饮,银行从业者。

  谁能做大餐饮呢?肯定不是老百姓,他们本来就有钱,做了大餐饮稳赚不赔,有钱就会更有钱。

  银行为何收益呢?

  因为不管钱怎么流通,银行都是重要参与者。

  可银行不代表是朝廷啊,就算银行是公有的,朝廷也是连毛都收不到。

  因为银行从业者会想方设法的钻空子。

  等于说,这样虚假繁荣,又造就了一批其他行业的腐败。

  朝廷和百姓,双亏。

  其实朝廷按理说是能在产业链中盈利的,可是,得看看这个产业链谁在操盘啊,这种操盘的人,会变成赋税上缴给朝廷吗?世界上有这种傻子吗?

  归根结底,不管怎么着,都是肥了权贵。

  所以说,虚假繁荣,对权贵有利,他们发现有利可图后,会不断吹泡沫,让泡沫越来越大,赚得越来越多。

  最后发现搞实体来钱太慢了,吹资本啊,吹资本起来才会越滚越大。

  因为他们两头吃啊。

  无论行业崩盘与否,他们钱到手了,可以转行,也可以继续吹下一个行业去。

  烂摊子谁来收拾?老百姓忍着,朝廷慢慢收拾,最后越收拾越烂,干脆切掉这个行业,从头再来。

  那么老百姓的损失呢?

  跟朝廷何干?随便抓几个人,完了。

  这就是泡沫的逻辑。

  (本章完)

第426章 凤麟省沧海省聚窟省吕宋省篇:人口红线

  朱厚从孟加拉省出来,乘坐海船去婆罗洲。

  婆罗洲,是世界第三大岛,排在他之上的是格陵兰岛和新几内亚岛,前者常年冰封,后者则是宋国。

  对于婆罗洲,朝廷是最担心分裂的一个大岛。

  整个岛上,生存着6亿人口。

  作为世界上热带雨林第二多的地区,第一是亚马孙热带雨林,第二就是婆罗洲热带雨林了。

  到了景泰六十六年,热带雨林基本上被破坏得差不多了。

  全都成了橡胶园和胡椒种植园,大明的香料,基本都产自婆罗洲。

  岛中间的湿地,全都变成了水稻种植区。

  大明对于土地向来是不浪费的,能种的全种上,不能种的想办法种上。

  过度开垦,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首先,就是野生动物大面积灭绝,因为热带雨林的无序砍伐,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导致批量珍贵的野生动物灭绝掉。

  从景泰四十年开始,朝廷就组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但效果并不显著,救助的野生动物并不多,主要是大明不禁止狩猎。

  大明没办法禁止狩猎的,一旦禁止狩猎,像婆罗洲、百越、吕宋、东北这些地区,经常有野生动物伤人的案件,就说漠北的狼,朝廷每年都花钱买狼皮,还是灭不净。

  婆罗洲就别说了,哪年没有人被野生动物咬死的呀,被鳄鱼咬死的都常见。

  大明只是在内地几个省禁止捕猎,像贵州、云南、广西、百越八省。婆罗洲三省、吕宋、东北两省、勒拿、叶尼塞、捕鱼儿海这几个省,都是允许捕猎的。

  第二,过度开垦耕地,导致土地荒漠化,土地肥力急速退化。

  第三,自然灾害频发,前几年还没这样,这两年年年都刮沙尘暴,赤道上刮沙尘暴听都没听说过,但婆罗洲真的有,像台风、飓风之类的灾害越来越多。

  去年还闹了旱灾和蝗灾,连内地都见不到蝗灾了,因为杀虫剂原因,婆罗洲却闹起了蝗灾。

  因为过度开垦,婆罗洲人口红线在2亿左右,如今却生存着六亿人。

  大明其实早就进入人口红线了。

  只是经济的扩张,需要人口,所以朝廷一直在鼓励生育。

  而且,朝廷还有一个野心,就是想视线粮食自给自足。

首节上一节1651/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