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22节

  “这地方的天气,在外面走几趟都被晒黑了,他们怎么那么白呢?”

  “这地方不大,妖风不小呀。”

  朱厚哈哈大笑。

  外面听到千岁爷爽朗的笑声,以为圣心大悦呢。

  朱厚必须得坐轿子,黄包车没有遮挡,万一被刺杀,无处躲藏。

  “千岁,奴婢派人去找百姓问问?”

  “别白忙了,找不到的,咱们的套路都被摸透了,估计这几条街上,一个真百姓都没有,什么都问不出来。”

  朱厚笑道:“也乐得轻松,好好睡一觉,明天再说。”

  晚上,朱厚饿了,让人出去买点晚餐。

  酒店里都是准备好的,但朱厚不想吃,想吃点民间烟火气。

  等东西买回来。

  他用手一摸就乐了:“这东西估计从另一个地方做出来的,然后送到你买的店里,最后送到这里来,有四十分钟了,中间加热过。”

  “这不就说明,店面的原主人不在,咱们去买,他们就得从别的地方买,再马不停蹄地送过来嘛。”近侍可不敢直接给朱厚吃,要经过几轮试毒。

  在东乡呆了三天,看到的都是假脸假笑。

  无论去哪,都是安排好的,没意思。

  朱厚离开东乡第三天,又派人悄悄潜入东乡,走访了两天,才追上大队伍。

  他身边的侍卫,是朝廷随时派过来的,不定期轮换,还是随机轮换,这些侍卫有藩国抽调的,有的是宫中侍卫,还有各边军出身的也有本地卫所的,都是随机抽调。

  等轮值时,他们会收到朝廷的封赏,然后就各回各家,任务内容保密。

  如果朱厚身边一直是一批护卫,很有可能会被腐化,一方面是难以看到地方真貌,另一方面则是安危无法保证。

  只有身边的太监和宫女、太医、带刀侍卫,以及几个心腹,是恒定的,其他人都是随机轮换。

  有的边军都不知道要执行什么任务,到了驻地,才被告知任务内容,任务时间也是随机的,全看中枢怎么调配。

  此时,朱厚正在巴州。

  东乡情况汇总到他手里。

  “难怪不敢让孤看看真相呢。”朱厚嗤笑。

  大明是基建狂魔,基建是考察地方官员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朝廷每年都会拿出一大笔钱,投入地方基础建设。

  东乡这地方就不一样。

  每年的建设,都是投资在几条固定道路上,几乎年年修,而有问题的道路,当做看不见。

  先不说从中捞了多少钱。

  就说百姓上下班,方不方便啊?动不动就修路封路,一年两年的修,道路两边的店铺全都倒闭,百姓不得不便宜抛售房屋。

  然后呢,这里的官员节节攀升。

  因为道路修的好啊。

  只要上面来检查,就会发现,这道路修得全国第一好。

  废话,本来就是一条好路,在上面镶钻,能不好吗?

  监察史是瞎吗?还是御史是瞎的?

  是怎么检查的?

  朝廷为什么会年年都批复呢?不知道修的是同一条路吗?

  地方有办法呀,换街道名字,检查的人是发现不了的,上面批条子的人,一口气批几百个城市的条子,谁会一条条街去查呢?

  至于监察史和御史,都收钱了呗。

  官员年年考评为极优,最高一等,然后呢,这条道路成为全国样板道路,让天下人来学。

  学他们就修一条路吗?

  还是学他们欺上瞒下?

  “池浅王八多。”朱厚目光阴鸷:“发报吧。”

  这大明,就被这些人给搞烂了。

  一个城市的资源啊,全都集中在几条路上了,就靠这几条路,官位节节攀升。

  大家有样学样,谁还会好好治理地方呢?

  那些无人整修的道路,有的已经泥泞难走了,有的因为人满为患,天天出车祸,有的更是被私搭滥建,导致通行不畅,什么问题都有,偏偏没人管。

  反正只要盯着这几条路,就准保升官,谁会看其他地方啊?

  只要不造反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别添麻烦的百姓,就是好百姓。

  “监察司、都察院、北镇抚司、西厂都烂透了!”

  朱厚幽幽一叹:“一丘之貉啊,真是就只骗老朱家的人啊。”

  巴州也没好到哪里去。

  遍地是烂尾楼,一进城就看见一个小区一个小区的烂尾。

  墙上还有没有擦干净的状告横幅呢,都是说本地县衙不作为,烂尾楼不管。

  一看就知道,擦了几十遍了,都没弄干净。

  估计知道朱厚会来巴州,提前就开始清除痕迹,把那些告状的都驱散。

  结果还没搞干净,真有意思。

  “全都是欺上瞒下啊。”

  朱厚摇摇头:“都不用查了,看看这城市多少烂尾楼就知道,这地方烂透了。”

  可能找到一个地方没烂的吗?

  像重庆那样的大城市,不过是繁华盖住了地狱罢了,那样的城市,都是一半天堂,一半地狱,早晚地狱会吞噬天堂的。

  像这种小城市是瞒不住的,一眼望到底,怎么瞒?

  反而在这种城市,才能看见一个王朝灭亡的先兆。

  只是,以前派下来的监察史、御史、厂卫、侍卫全都被买通了,根本就不会回去说实话。

  反正像老朱家这几个人,是不会来到这种小城市的,一辈子都不会的。

  所以呀,想怎么骗就怎么骗呗。

  这个世界,大家都在绞尽脑汁地骗老皇帝,只要糊弄过去他了,就剩下狂欢了,升官发财,两样都要。

  以前朱见淇不顶事,等着看朱见漭,会怎么做吧。

  朱厚还是诏来本地县官询问。

  “都是那些该死的地产商。”

  “他们就是诈骗犯!”

  知县委屈道:“他们根本没有开发一座小区的实力,靠贷款、靠借款开发,只要有个风吹草动,资金链就会断了,一座好好的小区,也就烂尾了。”

  “那买房的百姓怎么办?”朱厚问。

  “能有啥办法?只能抓人判刑,老百姓自认倒霉呗。”

  知县道:“微臣也想给百姓房子住呀,问题是开发商欠了一屁股债,这房子还都是纠纷呢,房本是谁都不知道,总不能让县衙掏钱给顶账吧?关键顶的还不是一家的账,天天要账的有几十家,都搞不清楚是怎么抵押的?”

  “那百姓吃亏就得认?”朱厚不满他这个态度。

  “千岁,您说得轻巧,吃亏的百姓怎么会认呢?天天来告啊,搞得我们都不敢露面。”

  知县道:“您说说,这是开发商造的孽,让县衙怎么办?而且人已经抓了,他的钱都挥霍了,就剩下烂命一条,你说处死吧,钱谁还?让他活着吧,老百姓恨啊,连带着把我们这些官员也恨上了。”

  “说我们无能,行,确实无能,但不能堵我们家里去吧,让我们家里也鸡飞狗跳,不得安生,这又不是我们的错?”

  这确实是个死结。

  “如果是一处两处烂尾也就罢了,这么多烂尾楼,都是开发商的责任?”朱厚懒得听他的牢骚。

  “千岁,您不知道,咱们县一共就三个开发商,三个都抓起来了,所以全县总共烂尾了4700栋楼。”

  “这么大一座县城,才三个开发商?”朱厚不信,可调查来的账目确实是这样。

  “都是你们本地的开发商?”

  知县点头:“殿下,这里面的问题,微臣可不知道,是大上一任知县在任时候的事了。”

  “那他人呢?”朱厚问。

  “斩首了呀。”

  又是段无头公案。

  “这是景泰五十八年的事,当时可谓是轰动全国呀。”

  “景泰五十九年,陛下亲自下旨,诛杀犯官及家属,及涉案人员二百余人,全部死刑,全家流放勒拿省,终生不许回内地。”

  杀得好!

  朱厚心里振奋:“然后呢?”

  “陛下将抄家所得,全部拿出来投入烂尾楼中,朝廷又拨了一些款项,让百姓能住上房子。”

  “嗯?那房子呢?”朱厚纳闷。

  “楼塌了!”

  知县道:“入住第七天,就塌了一栋楼,砸死了七百多人,从那之后,这大一片楼房就彻底烂尾了。”

  朱厚明白了,老皇帝被套路了,那个被诛杀的知县只是个替死鬼而已,为了掩盖更多的罪行,他们把楼搞塌了,将所有罪责推到了老皇帝头上。

  “然后呢?”

  “千岁,没有然后了呀。”知县道。

  “陛下会不管?”朱厚不信。

  “陛下能怎么管?如果重新盖楼,得多少钱啊?再说了,这钱也不该陛下出呀!如果陛下出了这笔钱,岂不让天下地产商都钻这空子?岂不变成了陛下养着天下人了吗?”

  知县道:“不过,景泰五十九年,陛下震怒,将斩首的人犯拖出来,凌迟,所有家属,凌迟!整个巴州官员,全部凌迟!”

  “保宁府知府,凌迟;保宁府分管巴州官员,全部凌迟!重庆省布政使,斩首;巡按使,斩首;按察使,斩首;镇守太监,凌迟;分管保宁府官员,全部斩首!”

  “所有涉案官员,家族财货充公,直系家人流放勒拿省,九族不许参加科举、不许从政、不许经商。”

  “当时将整个重庆朝堂,杀得人心惶惶。”

  “而在朝堂内,保举官员、调查官员、考功郎中、清吏司官员等诸多官员,或贬谪或斩首,据说处死了几十个人,贬谪了一百多人,流放了一百多人。”

  朱厚这回见识到了,老皇帝杀人是真不眨眼。

  “可就算杀再多的人,也没法补偿百姓的损失啊。”知县道。

首节上一节1622/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