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613节

  “你知道朕喜欢用佛兵。”

  “佛兵的战斗力你也看到了,不弱于索伦人。”

  “四百万佛兵,能不能灭了大明?”

  朱见漭神情一凛。

  思索几分钟道:“若乌斯成为吐蕃,儿子亲自领兵,也没把握打下那块地盘。”

  别说朱见漭了,就是天下最能打的皇帝李世民,也拿吐蕃没辙。

  看看乌斯的地形就知道了,仰攻乌斯,别做梦了,仰攻一千多米的山脉都是做梦呢。

  看看贵州打土司多难就知道了。

  乌斯,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啊,连呼吸都困难,你想打仗?别做梦了。

  关键这地方极为封闭,人家要是不想打,你找一辈子都找不到他们。

  人家想打了,下山就打你。

  这个鬼地方,绝对是噩梦。

  “若是防守的话,儿臣也没有绝对把握,但能保证腹地不丢,仅此而已。”

  朱见漭能说出这么没志气的话,说明实在没办法。

  朱祁钰却点点头:“你再看看地图。”

  “爹,您当初拆分四川和重庆,就是在遏制乌斯?”朱见漭发现他爹多么有先见之明。

  其实从经济角度看,当初拆分四川和重庆,就是败笔。

  如果四川和重庆集合整个四川盆地,这地方经济实力,一点不比沿海地区差。

  可是,老皇帝却拆分了四川,四川以成都沿线划分两省,向西吞并了乌斯东部和青海南部,成为一个多是山脉、高原、戈壁的穷省。

  可从军事角度来看,让人拍案叫绝。

  老皇帝无声之间,瓦解了乌斯的军事武装,正因此,韩雍控制下的四川,不断侵袭雪山,才最终才有了仰攻之胜,才第一次将官员派上雪山去,才正式掌控这片地盘,才最终撤宣慰司,设为省。

  即便现在,四川和重庆也没有合并。

  有人说老皇帝喜欢增加省,来增加自己的勋功章。

  然而,等乌斯气温高两度之后,等当年那个让盛唐惶惶不可终日的吐蕃卷土重来的时候,他们才会知道,老皇帝当年的拆分,多么有先见之明。

  四川,有一大块雪山。

  老皇帝占据整个乌斯地区,比后世大得多,但老皇帝并没有将整个乌斯放在一个省。

  而是拆分成了五个省,乌斯省占据最多,大理、四川、青海、西域,全都占了一块。

  “若非朝臣拦着,朕就将乌斯拆分成乌斯省和朵思省了。”

  朱祁钰嗤笑:“不过,朕拆分云南时,将云南和大理分开设省时,就从乌斯划过来一块,雅鲁藏布江,是三省交汇之地。”

  “只要在大理、四川、青海、西域布置好重兵,乌斯就算暖三度,照样脱离不了大明。”

  “陛下圣明!”朱见漭拜伏在地。

  朱祁钰让他起来:“朕近来读吐蕃史,发现吐蕃的崛起,和松赞干布和论钦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呀,贤明皇帝和有能力的臣子组合,才能让一个国家鼎盛。”

  “老四,朕让回去好好看看吐蕃史。”

  “儿臣遵旨。”朱见漭神情肃然。

  大唐对吐蕃战争中屡屡战败,和武则天不停扫荡朝堂有直接关系,导致盛唐能征善战的将军越来越少。

  大唐政治混乱,也让吐蕃占据先机。

  最后吐蕃自断臂膀,处死了论钦陵,也导致了吐蕃王朝的衰落。

  所以,有一个肯相信臣子的君主有多么重要。

  “青海的事,你回去好好想想。”

  “咱们上不了高原的。”

  “修了铁路也无用,修好了,也能破坏掉。”

  “只要人有野心,总有办法造反的。”

  “该怎么控制高原,是你的难题了,朕点到为止。”

  朱祁钰让他退下了。

  青海,是腹心之地,如果永远一片荒凉,会影响大明进一步发展的,如果将青海变成第二个陕西,这颗明珠就是大明腾飞的最大裨益。

  以前乌斯,只是一个边陲省份,战略省份而已。

  随着可能气温升高,这块十分封闭的地区,极有可能第一个独立出大明,必须得防患于未然。

  加强联姻没用,战争不会因为小恩小惠而停止。

  得想办法完全控制这块高原。

  而用好了乌斯,乌斯会成为大明一个富裕省份,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朱见漭看完吐蕃史,宫门落钥之前,将朝臣宣来。

  “老臣去过欧洲。”

  刘大夏第一个开口:“同样纬度下,欧洲是比大明温暖的。”

  “加高西伯利亚的山脉,大明腹地温度提升是必然,乌斯温度肯定水涨船高。”

  “可出现吐蕃之乱,老臣认为不可能。”

  “吐蕃崛起,存在着巨大的偶然因素。”

  “换老臣是唐朝人,老臣也想不到,气候因素会促成一个霸主国出现。”

  “吐蕃顺利建国,恰逢是唐朝对外征战的时间,吐蕃是占了唐朝无暇他顾的便宜,在唐朝击败吐谷浑之后,捡便宜吞掉了吐谷浑,才奠定了大国基础。”

  “之后每次崛起,都和唐朝的政治息息相关。”

  “若没有武周乱政,也就没有吐蕃崛起,没有安史之乱,吐蕃早就被大唐给灭了。”

  “所以,吐蕃崛起具有极强的偶然因素。”

  “大明则不一样。”

  “我大明是统一的大帝国,国富民强,而且,乌斯是大明内地,汉通婚比较频繁,民间交往极多。”

  “就算乌斯想分裂,我大明养了乌斯一百多年,乌斯汉化五十余年,难道就没有一个忠贞之士吗?”

  “还有,中华江的开凿,和天路建设,我大明战兵可随时登上高原。”

  “大唐时期的吐蕃,是独立国家,大明的乌斯,是大明的一个省,他分裂那叫造反,没有法统的。”

  “还有一点。”

  “吐蕃强盛时,黄教并没有普及整个高原,现在乌斯上下,都是黄教徒。”

  “大明是完全信仰自由,支持各种信仰,甚至您,老臣,都算是黄教徒。”

  “咱们同根同源,为什么要分裂呢?”

  “还有就是工业化进程。”

  “现在百姓都奔着钱使劲,都想过上好日子,不想打打杀杀了。”

  “明军在奥斯曼战争中处处遇阻,就是明军战斗力下降的原因,因为不想打仗了。”

  “所以老臣觉得,乌斯没有大患。”

  刘大夏是这样认为的。

  “马尚书,您怎么看?”朱见漭还是想问问这样的老帅。

  马文升还在沉思,片刻才道:“若老臣领兵,打不上雪山。”

  “孤也没这个能力。”朱见漭老实道。

  “大明打不上去,人家却能打下来,如何不会造反呢?”

  马文升道:“那样的天时地利,必然会叛乱不断的。”

  “现在没有野心,随着气温升高,新农耕文明出现了,野心就来了。”

  “该防患于未然。”

  “刘大人的意思也有道理,没有大患,但小患不断。”

  马文升道:“那么庞大的高原,一旦有人造反,消息需要多长时间才会传到中枢来呢?”

  “可以架电话线。”刘健道。

  马文升却摇头:“人家造反了,就会切断电话线的,必须通过人工传递才行。”

  “如果重重堵截,一个月都未必能传过来。”

  “太子,若您领兵,一个月内,在无朝廷干涉的情况下,能打下多少地盘?”

  朱见漭嘿嘿而笑:“孤能把整个乌斯打下来,但不会来袭扰大明,而是会去打印度,吃下印度,再吃中亚,最后吃青海和西域!再调过头来吃大明!”

  他伸出两根手指:“两年,孤就能做到。”

  马文升微微凝眉:“而两年,朝廷出兵剿灭,能剿灭掉吗?”

  “嘿,孤都跑去印度了,你怎么剿灭孤啊?”朱见漭笑道。

  刘健插话道:“就是说,一旦发生叛乱,整个乌斯就丢了。”

  “没错!”

  马文升道:“小叛乱,也会引发大叛乱的,任何人都有野心,谁都想做皇帝,必须要防。”

  “怎么防呢?”朱见漭问。

  刘健开口:“如果替换汉民上去呢?”

  “更不行,汉民就没有野心了吗?哼,反而汉民最容易造反。”马文升冷笑。

  读书人最反动。

  一直没开口的李东阳缓缓道:“派重兵守住要塞,一旦造反,立刻剿灭。”

  “无诏出兵吗?那造反的会不会是朝廷的官员呢?”马文升反问他。

  李东阳语塞。

  无诏出兵是重罪。

  任何将领,无论何时,必须等朝廷圣旨到了才能出兵,除非朝廷授予了出兵权,否则将领是没有这个权力的。

  “这地方是个烫手山芋啊,以前一直冰封,反而是好事。”谢迁苦笑。

  “是啊,春暖花开,却要诞生一块绝地。”

  王鏊喃喃道:“陛下填海舍不得用石头,高原上石头那么多,把险要地势给炸掉,变成石头用来填海,将天堑变通途,如何?”

首节上一节161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