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六十年时,中枢实在看不下去了。
管制了舞台剧。
差点把舞台剧给干没了。
观众嚷嚷着中枢瞎管,舞台剧演员骂中枢不懂装懂,戏剧演员索性不去舞台剧上客串了。
太子恼怒之下,差点让舞台剧彻底消失。
幸好此事传到老皇帝耳朵里,解除管制,让舞台剧从业者注重剧本,可以对小说进行二创,有好剧本才有好舞台剧,舞台剧导演要承担其责任来,不能让资方、演员瞎改剧本,要尊重导演和编剧,尊重专业。
舞台剧被老皇帝保下来了。
但也一蹶不振了。
因为很多从业者担心,等太子御极后,舞台剧怕是被第一个报复,以后日子更好不过,还不如趁机转行。
老皇帝对舞台剧的经验,舞台剧没吸收,反而被戏剧舞台吸收了。
戏剧舞台将流行的小说全都搬上了戏剧。
搞得戏剧和舞台剧融合,进一步挤压舞台剧生存空间。
景泰六十三年,老皇帝斥资十亿,投资文娱行业,支持文化曲艺行业,全面发展。
但是,朝廷却悄悄地开始对文娱的内容进行了深层次管制。
老皇帝并不知道,他那十亿非但没促进文娱大繁荣,反而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管制。
景泰六十五年初,无比繁荣的文体行业,莫名其妙进入了寒冬。
在深宫中的老皇帝尚且不知道,他构想中的第三条腿,无声中断折,仅靠房地产和股市是支撑不住大明的。
需要四条腿走路,老皇帝正在苦苦创造四条腿。
大明沃土几万里,如此庞大的疆域,必定是要分裂的。
老苏都分裂了,他才拥有沃土几千里呀?大面积北面冻土,精华也就在七八百万,都照样分裂。
大明全是温热带沃土啊,精华领土一千五百万以上。
以为都是明人,就不会分裂了?
那历朝历代灭亡一个王朝的,是外人吗?
曹丕是异族?还是朱温是异族?还是太祖是异族?
是人就有野心,谁不想当皇帝呀。
老皇帝为何要极端开放?
他不知道管制好吗?他不知道皇位稳定好吗?
但能吗?
如果区区一个小国,你想怎么管就怎么管,这样一个无比庞大的大明,老皇帝做到这个份上,不满意的人还那么多呢!
再英明的皇帝,也无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的。
一定会有野心家,一定会有造反,什么都会有的。
这些年为何没有?
因为发展的脚步,让人暂时抛弃了野心,一心奔钱,一心奔发展,所以造反很少。
可是,发展终究要落入窠臼的,终究要陷入停滞的,老皇帝终究会死的!
太子能做好这样一个掌握庞大疆域的合格皇帝吗?
做不到的!
他居然还要进行管制,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
再说了,大明如此繁荣开放,如此自由发展,不好吗?不这样,如何让各族融合成汉族?变成统一的大明?
如果不让天下人说话,你怎知百姓需要什么?
若皇帝说出一句何不食肉糜?
那是皇帝傻吗?
不,是制度的悲哀啊。
皇帝脱离民间太久,是要出事的。
中枢什么都不知道,有错不改,改了又犯,是会出事的啊。
这位子,不是你坐下了,就一呼百应的。
下面都是人!
都是心怀叵测的人啊。
皇帝坐在位置上,如果看到的都是笑脸,那么天下就完了!距离亡国不远了!
只有民间谩骂,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才要解决问题。
只有广开言路,才知道大明未来的路往哪走,才能让真正有能力的人跃居朝堂之上。
为何太祖皇帝杀了那么多人,却保留都察院啊!
为何景泰帝如此霸权,却不断提升都察院的地位呀!
因为皇帝要听下面的声音的!
皇帝可以不治理天下,可以用有能力的臣子治理天下,但不能不听下面的声音!
有能力的臣子是哪来?是从下面杀出来的,他们是从民间出来的。
不是谁开了上帝视角挑出来的。
就说二十几岁的王守仁,在老皇帝身边最多算个秘书,让他去当一省督抚,他能干得了吗?
人才是磨砺出来的,是要从万千优秀者当中杀出来的,那才是真人才。
李东阳从小就被老皇帝挖掘,可他照样是凭真才实学干上来的,老皇帝非但没帮助过他,反而会处处给他增加难度,最终李东阳给他一张完美的答卷。
所以,到现在李东阳秉政,老皇帝非常放心。
也不是绝对放心。
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全都是老皇帝的眼睛。
老皇帝确实没去过民间。
但他每年都会派出去无数近臣、侍卫、太监去民间暗访,还会穿插着派都察院、监察司、军纪司、厂卫的人随机暗访,还会二次走访。
景泰五十年时,老皇帝改了都察院和监察司,御史和监察史,每个县城设一个办事处,任期两年,两年随机轮调。
就是说,皇帝把眼睛,放在地方。
两年轮调,就是担心御史和监察史被地方腐蚀掉。
像宫中派出来的侍卫,没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派,会派去哪里,连老皇帝都不知道,可能心血来潮,就派人去西域调查,或者去交趾暗访。
选的人,也都是随机的。
在宫中侍奉的人,不知道谁就会接到秘密任务,星夜出城,中间不许和任何人联系。
能在宫中侍奉的,都是权贵族子。
他们被地方用金钱腐蚀的概率不大,反而会被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而桎梏。
所以,老皇帝会派西厂的人盯着他们。
这几年西厂愈发不得用,老皇帝就派影子的人悄悄尾随。
甚至,还会在他们身边埋钉子,随时监督。
为了证明消息真实,他会派人去核对,再根据地方呈上来的塘报,进行详细筛选核对。
老皇帝极尽权术,就是要看看地方的真实情况。
他可以不管,但不能被蒙蔽!
一个皇帝说出来何不食肉糜,多么悲凉啊。
不是他傻,而是制度有问题!是欺上瞒下的后果呀!
太子现在不让民间发声了。
近两年还会有人反抗,想要朝廷广开言路。
可反抗几年之后,发现反抗无效时,天下人就会失望了,就会对朝堂发生怨怼了。
这种仇恨的种子,会让这个庞大的国家走向分裂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的确,十年二十年没有问题,大明底子足够厚,可三十年五十年呢?人心寒了,捂不暖了。
何况如此庞大的疆域,全是富饶之土,合久必分啊!
所以,老皇帝不止要自己派人去听下面的声音,还要让下面的人说!
还是那句话,他可以不管,但不能不知道!
这个天下的所有事,皇帝必须全都知道,这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可太子听不进去啊。
他就算能强制恢复景泰六十年前的情形,那又如何呢?他八十七岁了,还能活几年啊?
太子登基后,不还是走回去了嘛。
朱祁钰坐在养心殿内,千言万语化作一声叹息,当年若非唐皇后提前生产,皇子序列确定,哪来的后世千年之祸啊。
为了给太子擦屁股。
他效仿金国,进行政务公开。
景泰六十五年,正月十六,朝廷发布年报,公开大明财政收入,以及全年朝廷的预算。
这份年报,是去年创办的新报纸。
未来,会作为中枢政务公开的年报。
第一版共印一亿份,结果刚发售,十分钟内抢购一空,连报纸局都懵了,这玩意还能赚钱?
报纸上,写着:景泰六十四年,财政总收入22.7亿元,具体收入明细全部在列。
总支出24.9亿元,详细支出明细。
支出大头是建设支出,其次是军费支出。
每项收支都非常详细,数字精确到最后一位元。
全国百姓看个新鲜,看完之后,纷纷惊叹,我的国原来这么富啊。
正常报纸只有两大张。
财报则有二十九张,厚厚一本。
除了景泰六十四年的详细收支外,还有国企收支、银行收支、国家重点投资项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