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44节

  西岸还有四个多亿呢!

  这还不是极限。

  印度人口极限是30亿!

  若按照景泰前那么养人,印度人口极限是50亿!

  以前印度人压根就不会种地,明人来了,才精耕细作的,块块地都是宝地。

  人家不种地,从来没闹过饥荒。

  大明呢,天天精耕细作,年年闹饥荒,年年吃不饱饭。

  人比人得死啊。

  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恰恰造就了明人的勤劳、朴实、肯吃苦、集体、奉献的优良精神。

  明人能够在民族安危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明人能够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舍己为人的奉献。

  这是印度人不具备的。

  因为太富饶了。

  躺着就能吃饱,还干个屁活啊,讲个屁精神啊,都吃饱了该干啥干啥去吧。

  宁国人,明显比伊国人、隋国人懒惰,这是朱佑榷来宁国第二天的真实感受。

  这里的服务业,服务水平真的很烂。

  干什么都有气无力的。

  说话也颐指气使的,语气很狂,仿佛看不起外乡人,哦,这个外乡人是大明,那看不起你们就对了。

  肚子吃得饱,底气足,眼界高,瞧不起人。

  这就是幸福的烦恼。

  朱见淮可不是懒惰的人,他和他爹一样,日日看奏疏,死死攥着皇权。

  民间风气堕落,他不止一次叱骂。

  可叱骂也没用。

  百姓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危机意识。

  他改国号为秦,不就是想参与争霸嘛,奈何国民不给力,只想躺平。

  朱见淮鼓励百姓生育,只要人口足够多,早晚会卷起来的。

  为了让民间卷起来。

  朱见淮开始大搞建设,许国搞基建,宁国就搞房地产。

  宁国是藩国里,房地产搞得最好的国家。

  在宁国,随处可见的都是高楼大厦,宁国很重视市容市貌,注重城市形象。

  朱见淮第一个提出,现代CBD的概念,建立核心商业区,建设坐标建筑,一定要高。

  人看见高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生出崇拜、恐惧、跪下的感觉。

  朱见淮要建世界最高楼。

  景泰五十五年,新德里出现了世界第一座,超过百米的建筑,世界第一高楼,层高74米,楼顶加装了一根高达30米的避雷针。

  这种避雷针式建筑,可让人恶心死了。

  摆明了为了争第一高嘛,高度不够用避雷针凑。

  而在景泰五十七年,新德里又出现了第一高楼,层高81米,又加装了一根37米长的避雷针。

  楼房确实够高,但加个避雷针是什么鬼?

  据住在顶层的居民说,天天晚上能听见避雷针晃动的声音,听得心惊肉跳。

  新德里每年都会诞生世界第一高楼。

  问题是人家能卖出去呀。

  建立CBD,就真是商业区,建大高楼卖给百姓,就真能卖出去。

  像许国、晋国都在学,结果学了个寂寞。

  好似就宁国人是能买房,人家瞧不起大明是有原因的。

  别的藩国百姓,全都去大明买房,就宁国人不去,全都在国内买房投资。

  很多藩国使团都来学习。

  还真都学不来,其他藩国百姓向往大明,宁国人瞧不起大明,大明还吃不饱饭呢吧?茶叶蛋就别说了,肯定吃不起。

  所以人家房子卖得好。

  最想搞房地产的魏国,为了学习房地产销售技巧,决然决定将喀布尔送给宁国。

  宁国才不要呢。

  大明也想把乌斯一大块烂地,送给宁国。

  朱见淮是死也不要。

  中枢就死也不批他秦王封号。

  两国就这样僵着。

  乌斯没法送,大明最想甩掉兴都库什山脉,因为宁国最富,就想送给宁国,但宁国不要这块飞地。

  倒是对乌斯一大块地盘感兴趣,问题是许国不同意呀。

  这块许国还等着大明给治理好了,他接盘呢。

  这块地方就是克什祢尔,外加喜马偕尔邦,老大一片了。

  大明都想甩掉。

  因为翻越喜马拉雅山治理这块地盘,实在太耗钱了,不如直接赐给藩国。

  问题是一点油水都没有,治理难度巨大。

  许国必须要拿到手的,因为这里是他们东边的战略纵深。

  但现在朱见浙还不要,让大明给养着,你治理好了我再要,就当爹心疼儿子了。

  宁国想要这,大明也想给,但许国是死也不同意。

  一旦划给宁国,许宁两国就会开战。

  老皇帝的意思是,一人一半,分了完事。

  两国还都想占大明便宜呢,想让大明帮忙养着,养肥了我们再收。

  拿不到这块地,喀布尔送给宁国,宁国也吃不进去嘴。

  等着吧,一旦老皇帝死了,朱见淇绝对不会白给的。

  宁国虽然是一个内陆国家,但他们有港口。

  从大明借的。

  租借合同是无限期,只要宁国皇帝姓朱,就永远免费租借给宁国,合同是景泰三十五年签的。

  这也是没法给宁国改封号的原因。

  若改了秦国,就全部都要重签,这就容易出现漏洞。

  港口在孟加拉地区,大明还租借给他一条专用道,直接坐火车就能运回宁国。

  火车线,也是宁国修的第一条火车线。

  这几年,宁国也陆续修通了国境内所有铁路,并对铁路沿线进行驻兵,在恒河口上建立多个军事要塞,防范晋国。

  还得说一件事,宁国养活近四亿人口,还是粮食出口国呢。

  而他出口对象,主要是南印的徐王朱见漓。

  宁国有四千万印度人,这些人信仰印度教,和许国一样,印教逐渐成为宁国在主体大教。

  按理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佛教在印度居然灭种了。

  反而明人成了天下最多的信佛地。

  印教也好,非常适合统治。

  但是,这会把人变成傻子的。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喊开启民智,像大明能高速发展,就是全民奋斗带来的,上下通道畅通,百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

  而这,老皇帝还嫌弃上下通道不通,上层固化呢。

  统治者向来都是喜欢愚民的。

  只有景泰帝,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景泰帝被捧上了神坛,哪个藩国百姓不念着老皇帝的好。

  所以,印教必须淘汰出历史了。

  非要愚民的话,宁国就会落后于诸国,最后被晋国和许国吞并,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想保持独立,就得开启民智,让全民参与进来发展的浪潮中。

  宁王是反对印教的。

  这是诸多教派中,朝廷唯一反对的教派。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这也是宁国不将土著女子算在汉人口中的原因,因为她们都信印教啊,放进来,她们的男人能不信吗?

  朝廷这么管制,民间信的还多呢。

  印度这块地方很神奇。

  你怎么奴役他们,他们都不在意,反而都是乐天派,一天乐乐呵呵的,甚至杀他们都行,但不能不让他们信。

  不让信,就得反抗,必须造反。

  剩下的印度人,可以说都是有功的,根治河流、道路铺设用的奴隶,就是他们,活下来的都是有功的。

  总不能把有功人也都杀光了吧?

  宁国是控制他们的生育率,来控制外族人口。

  朱见淮也坏,占领北印之后,开始给宁国创造历史,根据本地的神话传说,把宁国变成神的使者。

  这些年,不停神化汉人。

  而这,汉人成了高种姓群体,自动进入了印教……

  朱见淮知道后都懵逼了。

  这些人是这么自虐吗?

  以前是混血白人,在这里当人上人,现在是汉人进来当人上人,关键人家是认可的。

首节上一节154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