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还有四个多亿呢!
这还不是极限。
印度人口极限是30亿!
若按照景泰前那么养人,印度人口极限是50亿!
以前印度人压根就不会种地,明人来了,才精耕细作的,块块地都是宝地。
人家不种地,从来没闹过饥荒。
大明呢,天天精耕细作,年年闹饥荒,年年吃不饱饭。
人比人得死啊。
但是,恶劣的生存环境恰恰造就了明人的勤劳、朴实、肯吃苦、集体、奉献的优良精神。
明人能够在民族安危的时刻挺身而出,舍生取义。
明人能够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舍己为人的奉献。
这是印度人不具备的。
因为太富饶了。
躺着就能吃饱,还干个屁活啊,讲个屁精神啊,都吃饱了该干啥干啥去吧。
宁国人,明显比伊国人、隋国人懒惰,这是朱佑榷来宁国第二天的真实感受。
这里的服务业,服务水平真的很烂。
干什么都有气无力的。
说话也颐指气使的,语气很狂,仿佛看不起外乡人,哦,这个外乡人是大明,那看不起你们就对了。
肚子吃得饱,底气足,眼界高,瞧不起人。
这就是幸福的烦恼。
朱见淮可不是懒惰的人,他和他爹一样,日日看奏疏,死死攥着皇权。
民间风气堕落,他不止一次叱骂。
可叱骂也没用。
百姓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危机意识。
他改国号为秦,不就是想参与争霸嘛,奈何国民不给力,只想躺平。
朱见淮鼓励百姓生育,只要人口足够多,早晚会卷起来的。
为了让民间卷起来。
朱见淮开始大搞建设,许国搞基建,宁国就搞房地产。
宁国是藩国里,房地产搞得最好的国家。
在宁国,随处可见的都是高楼大厦,宁国很重视市容市貌,注重城市形象。
朱见淮第一个提出,现代CBD的概念,建立核心商业区,建设坐标建筑,一定要高。
人看见高的东西,会自然而然生出崇拜、恐惧、跪下的感觉。
朱见淮要建世界最高楼。
景泰五十五年,新德里出现了世界第一座,超过百米的建筑,世界第一高楼,层高74米,楼顶加装了一根高达30米的避雷针。
这种避雷针式建筑,可让人恶心死了。
摆明了为了争第一高嘛,高度不够用避雷针凑。
而在景泰五十七年,新德里又出现了第一高楼,层高81米,又加装了一根37米长的避雷针。
楼房确实够高,但加个避雷针是什么鬼?
据住在顶层的居民说,天天晚上能听见避雷针晃动的声音,听得心惊肉跳。
新德里每年都会诞生世界第一高楼。
问题是人家能卖出去呀。
建立CBD,就真是商业区,建大高楼卖给百姓,就真能卖出去。
像许国、晋国都在学,结果学了个寂寞。
好似就宁国人是能买房,人家瞧不起大明是有原因的。
别的藩国百姓,全都去大明买房,就宁国人不去,全都在国内买房投资。
很多藩国使团都来学习。
还真都学不来,其他藩国百姓向往大明,宁国人瞧不起大明,大明还吃不饱饭呢吧?茶叶蛋就别说了,肯定吃不起。
所以人家房子卖得好。
最想搞房地产的魏国,为了学习房地产销售技巧,决然决定将喀布尔送给宁国。
宁国才不要呢。
大明也想把乌斯一大块烂地,送给宁国。
朱见淮是死也不要。
中枢就死也不批他秦王封号。
两国就这样僵着。
乌斯没法送,大明最想甩掉兴都库什山脉,因为宁国最富,就想送给宁国,但宁国不要这块飞地。
倒是对乌斯一大块地盘感兴趣,问题是许国不同意呀。
这块许国还等着大明给治理好了,他接盘呢。
这块地方就是克什祢尔,外加喜马偕尔邦,老大一片了。
大明都想甩掉。
因为翻越喜马拉雅山治理这块地盘,实在太耗钱了,不如直接赐给藩国。
问题是一点油水都没有,治理难度巨大。
许国必须要拿到手的,因为这里是他们东边的战略纵深。
但现在朱见浙还不要,让大明给养着,你治理好了我再要,就当爹心疼儿子了。
宁国想要这,大明也想给,但许国是死也不同意。
一旦划给宁国,许宁两国就会开战。
老皇帝的意思是,一人一半,分了完事。
两国还都想占大明便宜呢,想让大明帮忙养着,养肥了我们再收。
拿不到这块地,喀布尔送给宁国,宁国也吃不进去嘴。
等着吧,一旦老皇帝死了,朱见淇绝对不会白给的。
宁国虽然是一个内陆国家,但他们有港口。
从大明借的。
租借合同是无限期,只要宁国皇帝姓朱,就永远免费租借给宁国,合同是景泰三十五年签的。
这也是没法给宁国改封号的原因。
若改了秦国,就全部都要重签,这就容易出现漏洞。
港口在孟加拉地区,大明还租借给他一条专用道,直接坐火车就能运回宁国。
火车线,也是宁国修的第一条火车线。
这几年,宁国也陆续修通了国境内所有铁路,并对铁路沿线进行驻兵,在恒河口上建立多个军事要塞,防范晋国。
还得说一件事,宁国养活近四亿人口,还是粮食出口国呢。
而他出口对象,主要是南印的徐王朱见漓。
宁国有四千万印度人,这些人信仰印度教,和许国一样,印教逐渐成为宁国在主体大教。
按理说,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可佛教在印度居然灭种了。
反而明人成了天下最多的信佛地。
印教也好,非常适合统治。
但是,这会把人变成傻子的。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全世界都在喊开启民智,像大明能高速发展,就是全民奋斗带来的,上下通道畅通,百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大明建设添砖加瓦。
而这,老皇帝还嫌弃上下通道不通,上层固化呢。
统治者向来都是喜欢愚民的。
只有景泰帝,反其道而行之,结果景泰帝被捧上了神坛,哪个藩国百姓不念着老皇帝的好。
所以,印教必须淘汰出历史了。
非要愚民的话,宁国就会落后于诸国,最后被晋国和许国吞并,成为别人的盘中餐。
想保持独立,就得开启民智,让全民参与进来发展的浪潮中。
宁王是反对印教的。
这是诸多教派中,朝廷唯一反对的教派。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
这也是宁国不将土著女子算在汉人口中的原因,因为她们都信印教啊,放进来,她们的男人能不信吗?
朝廷这么管制,民间信的还多呢。
印度这块地方很神奇。
你怎么奴役他们,他们都不在意,反而都是乐天派,一天乐乐呵呵的,甚至杀他们都行,但不能不让他们信。
不让信,就得反抗,必须造反。
剩下的印度人,可以说都是有功的,根治河流、道路铺设用的奴隶,就是他们,活下来的都是有功的。
总不能把有功人也都杀光了吧?
宁国是控制他们的生育率,来控制外族人口。
朱见淮也坏,占领北印之后,开始给宁国创造历史,根据本地的神话传说,把宁国变成神的使者。
这些年,不停神化汉人。
而这,汉人成了高种姓群体,自动进入了印教……
朱见淮知道后都懵逼了。
这些人是这么自虐吗?
以前是混血白人,在这里当人上人,现在是汉人进来当人上人,关键人家是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