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33节

  有病去治病,治好了又得病,再治再得,离不开医院了。

  病是永远不会好的。

  患者们自己去比较。

  才知道,中医院是慢,是庸医多,但只要找对医生能治病,准能治好,而且没有后遗症。

  不用一趟一趟跑医院了,治好了就是好彻底了。

  不会像新医学那样,按下葫芦浮起瓢,治好这里搞坏那里,然后像糊裱匠似的,哪里有病治哪里。

  新医学治病,中医治人。

  看看太医院就知道,新医学是皇帝一力倡导的,可他很少扎针,每日都用中医调理,很少使用西医。

  倒是于谦晚年得了阑尾炎,新医学为于谦手术成功,一炮成名。

  这被新医学当成宣传点来大肆宣传。

  可当时于谦,那是疼晕了,是皇帝给他做主,给他开刀的,若于谦做主,打死他都不会同意开刀的。

  至于于谦事后多么怨恨皇帝,估计没人知道。

  治好也是误打误撞。

  当时的手术环境、条件、能力都不是现在能比的。

  可手术,和新医学的理念还不太一样,手术是哪里坏了就切哪,通俗点说考验的刀工,跟厨子切菜是一样的。

  新医学是一个系统的理论知识,涉及人体方方面面,和中医一样,是一套很系统的理论。

  参与这套理论编纂的,还有谈允贤呢。

  皇帝推广新医学,因为新医学治病快,对于急病有着巨大的功效。

  民间有两医之争。

  老皇帝觉得没有优劣,都有好处,新医学治病及时、效果显著、覆盖病情面广。

  传统中医则是没有后遗症,善于治慢姓病。

  给百姓一个选择的空间,总是好的。

  谁能想到啊,中医院被挤死了。

  百姓是没有长远眼光的,生了病就想快点好,自然就选择了新医学,久而久之,又觉得新医学坑钱。

  去找中医吧,发现中医快被挤死了,一个个要价死贵。

  吃两副药效果一般,没有耐心,调过头来又回来打针了,打两天针这块好了那块又坏了。

  然后他们两边骂,新医学也骂,中医也骂。

  这几年,两医之争甚嚣尘上。

  朝廷也没辙,只能掏钱扶持中医院,扩大中医院市场份额,这是纯亏本的生意。

  别看百姓骂新医学骂得凶,真正去看中医的还是少。

  甚至民间中医诊所,都已经开不下去了,患者一天比一天少。

  内帑只能掏钱扶持,对中医诊所进行免税,并进行一部分房屋租金扶持。

  尤其是欧洲瘟疫,新医学再立奇功。

  很多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至于产生的后遗症,是绝口不提的,反正都是藩国,谁也跑到大明状告他们呀。

  老皇帝只能下旨,呼吁百姓强身健体。

  这就引出了一个社会问题。

  工作压力大呀。

  工人们每天上班,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时间,经常加班,哪里有时间锻炼身体啊。

  身体素质差,自然而然的防病能力差。

  对于减轻工人压力的政策,中枢迟迟没下。

  因为要全盘考虑呀。

  工厂主赚钱,靠的是剥削劳动力,如果朝廷强制给劳动力放假,增加工厂成本,可能造成工厂主破产。

  这会造成生产出来的产品涨价,流通进入市场后,消费者觉得涨价后,不会购买这个产品,又会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崩塌。

  看似涨了几个工人的工资,其实是毁掉整个产业链。

  解决这个问题,要么中枢花钱补贴工厂,要么就放弃低附加值产业链,并将低附加值产业链向外移。

  这就会造成空心化。

  老皇帝对大明的社会构架,内地是高附加值产业,外围是低附加值世界工厂。

  制造空心化,在这个时代是绝对不可行的。

  大明之所以强大,强大的点在于强大的工业制造力,一旦自断臂膀,必然有藩国腾飞。

  现在的世界,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这些藩国里都是明人啊,个个勤劳肯干,个个都是卷王之王,最怕的不是吃苦,而是赚不到钱。

  这个世界上最卷的人。

  大明敢稍微松懈,这些藩国会疯了似的追上来。

  今年,封在北美的大夏,今年财政收入破亿,成为最富裕的藩国,这就相当于景泰四十年时的大明了。

  虽然人少,但他们可以生啊。

  也可以吞并整个北美诸多藩国,独霸北美。

  南美的唐国也不差,几乎就破亿了。

  一个工业国家的衡量水平,绝对不是人口,人口反而是最没用的,只要工业产值足够高,这个国家就是强国。

  财政收入突破五千万的藩国,起码有五个。

  想想吧,未来的世界会多卷。

  大明都不用制造业外移,过不了几年,藩国的制造品就会向大明反倾销,因为人家人工便宜呀。

  制造业,靠的就是便宜的人工,赚的是辛苦钱。

  而随着人工成本增加,自然而然的就会往高附加值产品上生产,同样一块玻璃,一块普通玻璃多少钱?一块火车车玻璃多少钱?一块显微镜镜头多少钱?

  而普通玻璃呢,百姓永远是要用的,百姓可不会管这东西是不是国货,他们只会在乎便宜与否。

  不便宜,我们就不会选择的。

  这就是欧洲殖民其他国家的原因,因为欧洲劳动成本太高了,他们不得不去占领新地,用蛮荒之地的人给他们做工业生产,然后他们寻找市场,比如鞑清,卖给鞑清,他们直接载着银子回国。

  等到鞑清衰弱之后,他们就直接进来抢了,太富也是罪。

  大明也对世界进行殖民,可这个殖民,是鸠占鹊巢式殖民,是花钱殖民,不是赚钱殖民。

  当时老皇帝的想法是,转移大明人口,分担大明境内粮食压力。

  把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出去。

  这就造成了,大明殖民,没赚什么钱。

  老皇帝推动工业革命发展的钱,是和藩国做生意赚的。

  因为移过去的是明人啊,是本就有较高素质的明人,他们到了哪里都是要消费的,有消费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经济,就有赚头。

  新地发展需要工具,老皇帝有技术有工具,就和藩王一拍即合,赚的钱投回大明,又亲自下场促进大明社会发展,促进工业革命。

  整个工业革命的投资额,几乎都出在内帑。

  这就是大明工业革命的根源。

  不是抢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这条路虽然慢,却是最适合大明王朝的一条路。

  大明能创造出来,藩国也能干出来,这里拥有世界上最勤奋的人啊。

  老皇帝是既想要这个,又想要那个。

  就和勇士想保王朝,还要练新人一样,最后啥也得不到。

  最终,这道决策还是没推行。

  民间骂声一片,都在喊累。

  朝廷也在想办法解决,尽量做到早下班,尽可能不加班。

  结果工厂主个个哭诉,都说市场行情不好,再不加班只能倒闭了。

  没错。

  市场行情确实在变差,但仅限于个别行业。

  因为市场同质化过高,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市场并不萎靡,像面向青年的产品,销量都是不错的,可一些厂子,固守老一套,并不肯推陈出新,造出来一些老破旧产品,无人问津在所难免。

  年初时户部进行市场调查,发现市场偏向于年轻化,现在二十岁到三十岁人群,是市场主要消费对象。

  因为这个岁数的人,没有房产压力,也不着急结婚。

  他们就有钱消费的。

  可现在市场上的企业,还面对于婚庆市场和婴幼儿市场的,这就造成了,年轻市场一片空白。

  比如年轻人喜欢萌化了的小卡通人物,类似的手办、小挂件却很少,年轻人想买买不到,就算买到质量也很差。

  年轻人去旅游,也不看人文景观,他们追求的是舒适、放松、自由行,而不是特意去看什么景观,单纯的是买一张票出去走走,看一看而已。

  穷游,成为一种时尚。

  凭什么我旅游就要买东西呀?凭什么我旅游就是来看景观的呀?

  我单纯的是想换个城市,躺着而已。

  年轻人旅游会斤斤计较,对不该花的钱会据理力争,该花的钱绝不含糊。

  开始追求自己享受,比如一些高端酒店,以前都是无人问津的,近几年,有年轻人入住,刚开始以为都是富五代呢,一问才知道就是一个普通工薪阶层。

  住高档酒店因为舒服,不喜欢噪音,不喜欢快生活,喜欢慢生活。

  而高档酒店的配套消费,他们又极度反对,对于高档酒店内部的餐食,因为觉得贵而不肯吃,反而会点外卖。

  他们也不去景点打卡,只是宅在酒店里,反正住酒店的钱是一分不白花。

  抓准年轻人的心,市场销量肯定是不错的。

  可做厂子的人都有几十年经验了,都是老人了,他们没经历过市场自然淘汰。

  这回市场就会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他们以前起家,靠的是政策支持,是朝廷给的福利政策,导致这批人成功了。

首节上一节1533/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