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514节

  前几年,中枢决定,引叶尼塞河的水,滋养北方,主要还是滋养关中、山西。

  西北治水治沙治土计划,中枢预计投资20亿,根治西北恶劣天气,坚持退耕还林、退耕还湖政策不动摇,让西北再次绿色嫣然,眼光明媚。

  皇帝提出,从北方冻土层,运出大量黑土,铺在黄土上,肥沃黄土地的土壤。

  保护黄河沿线所有树木,增加黄河沿线树木种植,退耕还林。

  随着火车发展,西北地区,转而种植附加值高的产品,比如水果,放弃种植小麦等附加值低农作物。

  在景泰四十年时,皇帝提出,每个孩子每天要喝半斤以上的牛奶,吃半斤以上的水果、蔬菜、肉类,保证青少年营养供应,成年人也应大量摄入蔬菜、瓜果、肉类、牛奶等高蛋白物质。

  景泰五十年的时候,皇帝提出一揽子菜品供应工程,保证城市居民副食供应机制。

  这就给水果发展,提供了良好机会。

  随着化学技术的提升,化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农作物,先是农药、化肥,然后就是改善瓜果品质。

  第一个实验品就是西瓜。

  景泰三十九年,皇帝斥资1亿,成立食品实验室,主要攻关海鲜、肉类、瓜果、蔬菜的供应难题,包括增产、改良品种、提高味道等问题。

  距今已经二十二年了。

  于景泰五十九年,第一颗成品西瓜成功,汁水足、甘甜可口的现代西瓜诞生。

  没错,以前的西瓜根本就不能吃,只是卖个卖相罢了。

  这次改良成功后,西瓜口感和后世差不多,因为有花纹,所以叫麒麟瓜或者景泰瓜。

  近两年,陆续有香瓜、苹果、砂糖橘等产品攻关成功。

  苹果还是景泰三十年,藩国进贡上来的,但口感很差,这东西也是后来科技改良的结果。

  古代瓜果其实都不好吃,都是经过科技改良后,才变得好吃的。

  瓜果种植基地,一般覆盖于西域、陕西、河南、山东。

  近几年,火车将西北的黄土,运到冻土区,挖出黑土,再用黄土换黑土。

  火车昼夜不停,一车车黑土运到了西北地区。

  进行售卖。

  虽然是卖,但也是半卖半送,皇帝的意思是换土,中枢不赔钱就行。

  这些冻土区,不是永不解封的地区,而是在加高兴安岭后,可能会沦为终年冻土的区域。

  那些终年冻土区,暂时无法挖掘。

  顺便从藩国买回来大批大批鸟粪,用来肥沃土壤。

  一车车黑土、鸟粪,覆盖了原本贫瘠的西北地区。

  黄土也不是都送去北方冻土区。

  更多的送去天津,准备用来填海。

  渤海湾很浅,底下用混凝土,做基石,然后就用沙子和黄土填充,沙子不实诚,若有足够的黄土,就用黄土。

  西边的沙漠,工人昼夜不停的挖沙子。

  装车运过来。

  四大工程,预计准备阶段在十年左右,十年后才能开始建造。

  这期间,要先为西北换土。

  种植树木,保护耕地。

  西北换土计划,预计五年内结束。

  西域也眼馋黑土,但地质专家考量过,西域没有足够的树木,容易水土流失,西北被治理了五十年,已经具备涵养水土的优势了。

  再就是,黑土真的少啊。

  不是整个西伯利亚高原上都有黑土的。

  真正有黑土的地方,东北平原,三江平原,乌苏里江以东,就这点地盘。

  而这些地方,在加高兴安岭后,是东北的核心地盘,不能动的。

  还要预留出,渤海湾、朝鲜湾需要的黑土。

  有专家提出从兴安岭里面挖黑土。

  却遭到民间学者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当气候变暖后,兴安岭会成为东北地区的肺,为整个东北提供氧气。

  一旦遭到破坏,东北会立刻沙化,再富饶的黑土,也会因为一场场风沙,而烟消云散。

  所以,不止不能毁掉兴安岭森林。

  还要在东北地区多多植树。

  防备万一气候变化,导致兴安岭地区的森林大规模死亡,使得气候发生严酷变化。

  为此,有植物专家表示,兴安岭地区的森林适应环境能力很强,是能适应温热气候的,所以不必担心兴安岭森林树木死亡问题。

  植树造林,朝廷一直在做的。

  大明开发东北,是一边砍伐一边种植,填平沼泽后,也要在上面种树。

  其实,最让人担心的是库页岛。

  等到兴安岭被加高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被崇山峻岭阻挡后,可能会向东吹,库页岛没有足够的遮挡,可能会瞬间冰封。

  还有东欧,当西伯利亚寒流被阻挡后,往西吹,很有可能使得莫斯科温度下降十度以上。

  还有加拿大地区,都可能被寒流侵袭。

  所以,有学者提出,对库页岛、虾夷岛的山脉同时进行加高,东欧、加拿大也同时加高山脉。

  让西伯利亚寒流反吹回去,让北极更加寒冷。

  这可能会造成全球温度下降。

  因为地球温度,和冰层面积息息相关。

  冰层面积扩大,气温肯定要下降了的。

  而这,恰恰和中和温室效应,科技发展产生的温室效应,促使全球变暖,恰恰可以用北极的冰层,来抵消掉温室效应,进而达到温度平衡。

  (本章完)

第386章 阻拦禅让,民间主动造神,请老皇帝上神坛

  皇帝始终重视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绿色发展。

  国内因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批暴发户,使得民间风气变得十分浮躁。

  从景泰五十年时,皇帝就提出,整顿民间风气,恢复古风古气,并商人进行品德教育,规范商贾行为举止。

  但治标不治本。

  只要是人,就得经历穷人乍富这个过程。

  中枢有官员提出罚款政策,强制服务人员微笑服务,强制民间百姓恢复古礼古风,对于不遵从守则办的百姓,进行罚款。

  人性需要限制。

  秦朝百姓为何最守古礼,因为秦国礼法最严苛。

  大明也用厉法来限制百姓生活,方方面面都进行限制,强制制造古风古礼假象。

  这种说法,遭到民间非议,认为现在是大明最开放最开明的时代,若为了所谓的古风古法,就行厉法,未免舍本逐末。

  近几年,人心不古的问题,不停被讨论。

  皇帝看过答案的,他不希望大明最后走上了认钱不认人、为了钱六亲不认的道路,必须得想办法拯救人心。

  亲情这东西,真的会变淡。

  古代社会,靠劳动力来维系家庭,所以需要亲人帮助,亲人就必须经常联系,因为生产需要,自然显得有人情味。

  可随着生产力快速发展,种地需要的人力越来越少,城市楼房逐渐隔离邻里关系,私人空间的概念越来越流行,亲情自然而然的就淡了。

  幸好有几个大节日,尚能走亲访友,维护亲情。

  一旦没了春节,亲情估计只剩下一个符号了。

  甚至,近几年已经出现了不养父母的社会问题,在景泰朝以前,就没听过这个问题。

  听过卖儿卖女,没听过卖爹卖娘的。

  卖了儿女给爹娘吃饭,自己和媳妇能饿死,没听说过把爹娘弃养的情况。

  那时候日子过得多困难啊,天灾人祸,吃不饱穿不暖是常事。

  现在不说吃好吧,起码家家能吃饱,几乎顿顿能吃肉,好日子一天比一天强,竟然出现了弃养老人的情况。

  即便中枢发布最严法令,还是架不住孝顺,成为了一句空谈。

  民间说负心多是读书人。

  最开始弃养父母的,恰恰是大学生。

  他们离开了家乡,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自卑心理泛滥,竟抛弃了父母家人,提及父母家人时,充满了厌恶,甚至绝口不提。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这种情况越来越普遍。

  从当初的特案,变成了普案。

  即便法令严苛,民不举官不究,父母心疼儿女,舍不得付诸公堂,反而助长了不良风气蔓延。

  景泰六十一年,中秋节圣旨中,皇帝再一次严厉声明,赡养老人是义务,必须执行。

  并严格打击,民间重男轻女,姐扶弟、妹扶兄这种不良风气,女子有孝顺父母的义务,但没有帮扶兄弟的义务。

  没错。

  伏地魔是越来越多。

  经济发展,女子社会地位提升,家长开始打起了女子彩礼的主意,自家嫁妆一分不出,反而贪图男方送来的彩礼,成亲之后,更是要挟女子,给弟弟买房买车。

  这几年,案例非常多。

  报纸上吵得沸沸扬扬,甚至民间还出现了这种小说。

  伏地魔,一度成为景泰五十九年的热梗,这几年越来越热,有的家长还跟报纸学到了,也这样逼迫自己的女儿。

  其实,出现这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高房价。

  超高房价,几乎是所有民间普通家庭,都无法承担的,为了买房子,自然就得想方设法的搞钱,就打起了女儿的主意。

  尤其民间是多子多女家庭,儿女多,父母肯定偏心,多是偏儿子,轻视女儿。

  朝廷又强令女子读书,这就导致了,女儿长大后,父母会想方设法的从女儿身上捞钱,赚回成本来。

  以前能直接把女儿卖掉,谁家彩礼多就卖给谁。

  但是,景泰朝,把媒婆给踩进泥里了,谁敢给介绍对象啊,一旦对簿公堂,那就是被脸上刺字流放,流放地全是极寒的地方,死都是奢侈。

  没有媒婆当中间人,想卖女儿都难。

首节上一节1514/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