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442节

  老百姓压根不知道澳大利亚是哪,反正字儿多,肯定牛鼻。

  却不知道,那是大明的新地,就换个洋名而已,最好玩的是,澳大利亚语,是瞎划拉出来的,连写的人都不知道那是什么玩意儿,但民间居然有人在研究澳大利亚语。

  产品就别说了,沾上外文名字,就卖到爆炸。

  买买买!

  一场“外资”的饕餮盛宴,在大明上演。

  王复兴冲冲进入养心殿,告诉皇帝,今年财政收入,可能会超过3亿!

  国企收入,可能达到20亿!

  朱祁钰以前真没看出来,王复是个营销天才,老二十也不错。

  一场外资盛宴,第一顿肉吃得满嘴油,而这口汤估计能喝十几年,等孩子们长大了,还能收割孩子们一批情怀,赚大了。

  就是二十年后,这些集团的口碑血崩。

  崩就崩呗,谁让你们蠢比了。

  随着中枢发行金币,大明盘子里的现金,已经超过了200亿,甚至更多。

  中枢在非洲发现了黄金矿,但开采的黄金,是要还给皇帝的,还要支付利息。

  这里面的黄金,皇帝也在占股。

  王复和皇帝密谈很久。

  “王卿,要记住一点,进入中枢的钱,要花出去,钱要流动起来才是钱。”

  朱祁钰认真道:“实在没地方花,就投资基建,让钱回到老百姓口袋里。”

  “反复流通,钱就会升值。”

  王复却面色发苦:“陛下呀,您说得简单,可基建搞了二十多年,还有什么没搞的呀?路都修遍了,桥是不该建的也建了,学校是盖了一座又一座,就算是未来有十亿孩子上学,也够用了呀。”

  没错,民间过度基建,是皇帝支持的。

  现在就该出现新技术,比如蒸汽机,带动全行业大变革,才能拉动第二次消费。

  问题是蒸汽机研制出来了,但无法量产。

  电,在景泰三十年的时候就出现了,有人提出了电的理论,皇帝还投进去不少钱,到现在连个鬼影子都看不到。

  各行各业,都进入瓶颈。

  这些年,中枢从欧罗巴引进十几万各方面人才,但技术这东西,就是缓慢的。

  难道只能投资房地产?

  房地产是最好的蓄水池,让资金进行新一轮流动。

  以前朱祁钰最讨厌房地产,可走到这一步,才发现吹大房地产泡沫,未尝不是一条路。

  “藩国基建呢?”朱祁钰忽然想到了,大明是两条腿走路,本土之外,还有无数藩国呢。

  王复却不看好藩国基建:“容易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没错,藩国距离大明太远,基建回本周期最少二十年,现在投资了,以后万一巨亏,这些钱就流入藩国了,得不偿失。

  “那就发展房地产。”

  朱祁钰拍板。

  国内房价开始涨价,各地出现了炒房团,从京师开始炒,把房价炒得越来越高。

  房价越涨,自然就带上了金融属性。

  聪明人开始入场了。

  但房地产真正赚的是傻子的钱,最先入场的人反而赚不到他们的钱,赚的是最后一个接盘人的钱。

  击鼓传花,传到最后一个人手上就接盘。

  但聪明人,也容易被现实迷住双眼,然后变成最后接盘者。

  跳出圈子的人,要么是清醒者,要么是知道政策走向的人权贵。

  基建回报率低,皇帝本不想发展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意味着城镇化。

  关键是,银行巨额资金就躺在银行呢,如果财政收入继续躺着,那么大明就是一潭死水了,逼着拿房地产充当蓄水池。

  皇帝的本意是当蓄水池,房价轻轻涨,把中枢的钱放进去就行了。

  可房地产一旦发展,皇帝也无法叫停。

  而这,就意味着得罪了权贵阶层。

  因为最先进场的是他们,这不割我们呢嘛!

  他们还能给皇帝卖命了吗?

  所以朱祁钰按下房地产启动键,一切就脱离他的掌控了,房价一路飙升,仅仅一年,就翻了一倍。

  整个景泰三十六年,整个大明爆发出前所未见的繁荣,炽烈繁花。

  高端奢侈品,消费量激增。

  以前明人是精打细算,现在是花钱大手大脚,甚至逐渐兴起了贷款风潮,花明天的钱,享受今天。

  民间各行各业肉眼可见的极致繁荣,所有人洋溢着笑脸,仿佛手里的银币,不是钱了一样。

  人也变得得意志满,说话变得极为张狂。

  一切都是因为房子涨价!

  房子涨价了,未来前途一片光明,甚至,有的人找到了发财的捷径,炒房!

  买卖一套房子,比你辛苦赚十年都要强,那谁还会钻研一项技术了?整个社会陷入极度浮华之中。

  最关键的是,他们口袋里没钱啊,这是虚浮主义,是假想主义,一切的繁荣是吹出来的,是臆想出来的!

  可是,一个虚无的泡沫,把所有人罩住了,大明彻底变了。

  这种极致的繁华,把中枢重臣都吓到了。

  皇帝数次下旨,倡导民间简朴等良好风气,但都把皇帝的话当放屁,房子这么值钱了,我还会缺钱?

  下馆子成了今年最热的词汇。

  以前大家忙了一年到头,也舍不得去饭店吃一顿饭,现在,随随便便就下馆子,家里不爱吃就去饭店吃,家里做的不好吃就去饭店吃,甚至出现了“为什么不天天在饭店吃?”这样的风潮!

  整个大明躁动起来了。

  二十亿人的躁动。

  整个社会进入极端不平衡的发展阶段,不是人和人的不平衡,而是思想不平衡,思想跟不上快发展的节奏,儒家思想遭到了质疑。

  少有的清醒者,被骂为老顽固,跟不上时代的老废物。

  同时,给移民增加了巨大难度,因为大明实在太幸福了,谁愿意去那苦哈哈地方受苦去呀?

  移民从好说好商量,变成了强制。

  按照户籍人数出丁。

  快、富、狂,成为景泰三十六年的主基调。

  即便皇帝呼吁,中枢下旨,也挡不住这种风气,反而民间出现了皇帝落伍的声音,该让太子登基。

  大明进入所谓的“快”发展时代。

  甚至,一度皇帝想按下房地产休止符,却被中枢群臣劝阻,因为成绩单太漂亮了。

  景泰三十六年,财政收入飙升到5亿,国企总收入高达37亿,皇家商行总收入超过30亿。

  民间财富,整体翻了一倍。

  大资本不知道翻了多少倍,这是大明建国以来,从未见过的一幕。

  就算皇帝想按下休止符,恐怕也很难了,因为房地产的发展完全背离皇帝的发展轨道,根本无法叫停。

  年末时,皇帝忽然下旨,强令拥有百万资产的资本,拿出20%注资技术行业。

  内阁上下是反对的,却被皇帝都骂了一顿,让他们滚出去跪着。

  朱见淇很久没见到他爹如此震怒了。

  大明明明发展这么好,皇帝为什么要生气呢?

  现在正是快发展的良机,应该加快房地产的扩张速度,而不是投入什么狗屁技术。

  财政收入5亿啊,景泰八年时候才600万两啊,这是翻了多少倍啊!皇帝为什么还要生气呢?

  朝臣也没明白。

  倒是三缅总督丘上疏,言明房地产对各行各业的毁灭性伤害,甚至对民风的毁灭性打击。

  他建议,按下房价休止符,去杠杆去房价金融属性。

  他却遭到了诸多资本群起而攻之,大骂丘不懂装懂,有的还扒出丘的私生活不检点、儿子科举舞弊等等问题。

  民间吵得热闹,宫中也挺热闹。

  “陛下,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最多三年,财政收入就能过十亿!”

  王复语气激动:“十亿呀,那是以前几百年也看不到的钱啊。”

  朝臣看在钱的份儿上,不愿意去看这件事的弊端,而是极力鼓吹房地产的未来前景。

  “陛下,就算您强按休止符,等太子登基,难道太子还能不做吗?”王一针见血。

  皇帝你能压住天下资本,背离天下人的人心做事。

  可太子能吗?

  他有这个资本吗?他能不被如此巨大的利益蛊惑吗?

  朱祁钰心乱:“王卿,别人见利起早,您难道也看不透彻吗?”

  王今年七十了,是老资格了。

  算得上朝中的定海神针,和商辂、彭时,并成为中枢三老,是皇帝最倚重是三个人。

  “陛下呀,看得透彻又如何?”

  王苦笑:“这是真金白银啊,谁不喜欢?以前中枢瞻前顾后,说来说去不就是差钱吗?”

  “您忘了,前些年为了钱发了多少次火。”

  “当时还担心农业税停收,中枢该如何发展呢。”

  “现在财政收入这么多,难道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

  有钱,就有一切。

  朱祁钰看向商辂。

  商辂苦笑一声:“陛下的担心,老臣明白,无非是虚假繁荣,是泡沫。”

  “其实百姓兜里并没有钱,但他们却被高涨的房价迷惑住了,愿意掏出兜里的钱,拿出来花。”

  “而且,随着房地产爆发,各行各业的发展更显颓势。”

首节上一节1442/17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