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临终时可有遗言?”
冯孝摇了摇头,这等小事,谁会听一个罪人的遗言呢?
“罢了,上个好谥号吧。”朱祁钰也不想了。
上谥号的权力,在文官手里,皇帝可管不到。
这是他在南京,和在北京的于谦过招。
陈友不过是牺牲品罢了。
“陈友一死,吐鲁番又丢了,可惜了。”
朱祁钰叹息:“给内阁去旨,挑一个名将去甘肃掌兵,寇深岁数也不小了,不要在前线奔波了。”
冯孝目光一闪,皇帝是担心寇深的身体吗?
“再从宫中派人,安抚讲武堂诸生的情绪,切勿因噎废食,当学好本事,以待日后。”
冯孝瞳孔一缩,皇帝这是要借讲武堂诸生的手,削了于谦的荣光。
讲武堂的学生,日后会成为军中的中流砥柱。
陈友的死,可谓一石二鸟。
他忽然有点恐惧于皇帝了。
皇帝很少露出真面目,只有特殊时候,才会偶然露出真容……
“这南京的天儿啊,是太热了。”
朱祁钰一个北人,真的住不惯,受不了南方的夏天。
而在交趾,交州。
方瑛叩接圣旨,圣旨对方瑛的功劳大家肯定,钦封为交国公。
大明第四个国公诞生。
用交字,来彰显他方瑛的战功。
原河内,就是现在的新交州,塑造了方瑛、陶成、夏埙、边永等人雕像,和安南王宫遥遥呼应,杀人诛心。
安南、占城王室的宝物,都送去北京了。
据说皇帝打算建个园子,摆放战利品。
方瑛已经和朱英交接完毕,朱英驻入交趾新省治州。
方瑛这是回广西的路上。
他很清楚,荣封国公之后,两广总督的官职也要拿掉了,他要回京养老去了,除非有特殊战事,才需要他出战。
方瑛很清楚,近三年,他立功太多,晋升太快,需要时间消化战果,并且要建立勋贵中的新山头。
这是皇帝要看到的,国公有国公的用法。
他虽在南方,却对京师之事,了如指掌。
京师三案频发,陈友案,显然是于谦试图反抗炮制出来的。
皇帝反败为胜,削了他的文官之权,如今只剩下武勋邢国公。
所以,皇帝需要他方瑛这位交国公,回到京师,挟制于谦,分摊于谦的兵权。
可以预见,皇帝在南京并不顺利,恐怕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回銮。
这才迫切挟制北方的原因,将中枢牢牢控制在手。
估计等皇帝回銮,就会主持公主大婚,这是当初拉拢他的筹码,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
他要回去挟制于谦了,这个任务,比他吞并安南难上百倍。
刚离开交州,进入广西地界,方瑛就写信给中枢,声称自己身体不佳,想请求入京调养。
三请三让之后,他就会回到京师的。
广西、广东,化土为汉后,已经生机勃发。
广东是天下水运的中心,皇帝在广州湾,划了一地叫香港,对面叫澳门,香港里面叫深圳,澳门里面叫珠海。
一大片城市,如雨后春笋建造起来。
两广欣欣向荣,已经不需要用督抚来镇压什么了。
州。
朱英上任交趾督抚,而当务之急,首要是安置移民,其次是抓捕奴隶。
上任以来,从江南共运来177万人。
这些人仅看穿着气质就知道,都是士绅,这些人和当朝官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戚关系。
年初第一拨妥善安置的,才80万人,伤亡率巨高。
而第二拨、第三拨损失就很少了,几乎没有伤亡,各船都配备了足够的医者、药物,人员也并不密集。
下了船后,全由交趾新组建的政府来安置。
挑最肥沃的土地、最好的商铺给汉人分。
前两年不用种植粮食,交趾给分粮食吃,也不用自己劳作,抓奴隶劳作即可。
各地都按照中枢承诺的规制来安置。
大面积田土、房产、商铺,还有一个奴隶、一张贩奴证,还额外给发了一把刀和一张军中淘汰的弓弩。
奴隶少,因为得让兵卒去抓,抓奴隶损失较大,兵卒也不愿意去抓,只能由交趾政府出面,找土人头人去买。
原七十多万广西军,在搞完屠杀之后,有64万解甲归田,变成了交趾百姓。
这些江南士绅,一路上把皇帝骂死了。
下了船,才发现交趾是天堂啊。
虽然家业没了,但靠着一张贩奴证,很快就能发家致富。
只是,移来的汉民越来越多,每天都有无数条船,停靠在码头上,无数汉民下船。
用不了几年,交趾就会卷起来的。
本来大批大批的俘虏,要送入治水司治理黄河去的,现在移入大批汉民,只能发给这些汉民做奴隶。
夏埙在交趾南部,清扫安南、占城残余势力。
这些江南士绅,竟然找夏埙做生意,让夏埙把这些人抓来卖给他们当奴隶。
朱英为汉民发放奴隶发愁的时候,郝暄则建议朱英,可以出使柬埔寨,令柬埔寨贩卖一批奴隶给大明。
“这不好吧?”
大明已经够欺负人家的了。
军中粮食、移民的粮食,全都由三国负担,还让三国送来一批人,帮交趾耕种。
三国也不同意啊,朱英来了后,就跟他们打了几十场小仗,明军全胜。
方瑛执掌交趾事时,更是天天打仗。
“下官愿意出使柬埔寨,必说服柬埔寨卖给大明十万奴隶!不,五十万!”
郝暄口气不小啊。
“最好三国各卖五十万。”朱英也愁人啊。
郝暄狂翻白眼,三国最弱的就是柬埔寨,柬埔寨是王国衰弱的时候,最容易和大明合作。
皇帝把交趾当成江南蓄水池了。
江南士绅,有罪的没罪的,全都给移入交趾了,还得让地方妥善安置。
而江南士绅尝到甜头后,别说种地了,一家没个几百个奴隶,都不好意思出来见人。
这就导致了,奴隶价格疯涨。
内地还嚷嚷要人呢。
奴隶是真的稀缺啊。
朱英知道,皇帝预计移入五百万人以上,极有可能移入千万人。
那么,仅靠交趾一地,肯定养不活这么多人。
这是惦记三国领土啊。
皇帝也不担心造反,他似乎忘记了,广西军已经解散了,剩下的也在解散的边缘。
大明在交趾,没有强兵啊。
朱英给皇帝写密奏,请求皇帝派大军南下,镇守交趾。
郝暄当外交使臣当上瘾了,跋山涉水去说服柬埔寨王卖奴隶给大明。
等雨季过去,就要修通到广西的驰道。
但是,中枢却给他下旨,让他去找石油,用沥青修路,沥青路在雨季里也能正常行走。
有了沥青路,大明和交趾,就不会因为雨季,就彼此隔绝了。
可是朱英派人去找了,根本就找不到什么石油啊,这地方有石油吗?
(本章完)
第312章 我明人岂能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
夏埙港。
明人井然有序下船,一个个穿着丝绸,扇着扇子,拖家带口的走下码头。
家中的财务都在船上,先登记后,再让人来拉东西。
走下船,随着人流去移民所办理手续,要领取土地、领户籍等等东西。
他们都是以家族为核心的,很多船下来的都是一家人,或者一个村的,都沾亲带故的。
而船老大也跟着下船,领着船上的人往移民点走,路上还陪着笑。
这场景,哪里是罪人移民啊,这是阔爷旅游啊。
逐一登记后。
车把式将大小箱子,装上马车,运去移民所。
碰上阔气的,会打赏几厘钱做赏赐。
这些马车,都是移民所的,而驱赶马车的,都是安南奴隶,没被送去铺路,已经是幸运的了。
在移民所做工无非就是受点气,偶尔还能得点赏钱。
就是伺候人,不太累。
他们深知,明人老爷可惹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