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陛下眼里,丝绸之路上的那些国家,都是‘穷亲戚’,跟大明做生意,就是来讨口子的。”
“你更宁愿断了联系。”
朱元璋冷哼一声,也没有反驳,他的确有这种心思,尤其是周边这些国家前来朝贡,每次朝廷都要额外拿出不少钱出去。
他自是不会待见。
夏之白又道:“这就是陛下目前最大的问题,目光短浅。”
“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久。”
“在陛下心中,周边国家,乃至是更遥远的地方,那些国家全都贫瘠不堪,根本不值得入眼。”
“陛下更愿意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
“与世无争。”
“但陛下却是忘了,陛下坐拥着这么肥美优渥的天下,享受着无尽的金银财宝,又岂会不让人眼红?”
“西方如今正在磨刀霍霍。”
朱元璋勃然大怒,怒喝道:“放屁,咱没去讨伐他们就不错了,他们还敢打咱心思?”
“真当咱的刀不存在吗?!”
朱元璋满眼戾气,大明是他一手创建的,大明的一切都归属他,岂能容外人窥视劫掠?
朱标脸色微异。
夏之白说的这些,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不由恍惚,很多东西,他甚至都不知道,夏之白是如何得知的。
只是这些话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了。
他对外界还是有一定了解,外界的确还有不少国家,但跟大明完全没有可比性,作为天朝上国,大明自是有这样的底气跟自信。
夏之白一脸冷漠。
他知道,朱元璋父子不会这么轻易相信,因为这跟他们目前知晓的完全不同,而他就要打碎那层傲慢。
让他们睁眼看世界!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些添油加醋,甚至是夸大其词,但为了华夏更好的成长跟未来,他责无旁贷。
夏之白道:“陛下还记得我在试卷上写的那几句话吗?”
“亩产千斤的粮食,日行千里的铁马,斩敌千里外的火龙等等,这些东西都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甚至已经是现实了。”
“未来已来!”
“大明正在从自以为是的天朝上国、天下最强大的国家,慢慢滑落,为外边的这些‘弱小’国家,一步步追赶,乃至是超越!”
(本章完)
第46章 这是天下农夫给陛下的回答!
朱元璋脸色阴沉下来。
他死死的背着手,不让自己情绪暴走,但看向夏之白的眼神,已越来越冷,像是在看一具尸体,看一个死人,“还有呢?”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都一并说出来吧。”
“咱今天就听个够!”
“咱也想听听,你还能说出哪些离经叛道的话,说出多少让咱意想不到的事。”
“咱让你说!”
夏之白心中轻叹一声,知道朱元璋没听进去。
朱元璋根本不信,也不愿意去信,这个世界正处在变革前夕,他只愿相信自己看到的、自己经历过的,言语在朱元璋强悍的自我意识下,完全是苍白无力的。
夏之白拱了拱手,“既然陛下想听,那草民就告诉陛下。”
“只不过言语在陛下那,已经是苍白无力的了,陛下也根本不愿意听进去,更不会放在心上,更不会去重视,那草民便用事实说话。”
“陛下不是不信世上有亩产千斤的粮食吗?”
“那我现在就证明给陛下看。”
“这世上有!”
“而且还不止一种!”
说完,夏之白大步去到牛车前,将盖在上面的草席直接掀开了,露出了下面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植’。
朱元璋跟朱标心中一惊。
他们也是连忙朝着牛车看了过去。
只是见到上面的绿植,眼中不由露出一抹失望。
没有粮食。
只有杂乱丛生的杂草。
“这就是说的亩产千斤的粮食,这不就是一堆杂草吗?”朱元璋不屑道,他是真正务过农的,知道庄稼的情况,也知道庄稼的产量。
亩产千斤根本不可能。
虽然他知道,夏之白说的,很可能是埋在泥土的那部分,但这么小的一株,也就到膝盖这么高的植物,又能结出多少粮食?
夏之白没有说话。
他跳上牛车,当着朱元璋的面,将其中一株连根拔了起来,朱元璋目不转睛的看着,也想看看夏之白究竟在弄什么名堂。
若是想在庄稼方面蒙骗他。
夏之白打错主意了。
他远比夏之白了解的更多,甚至比朝中所有的大臣,了解的都清楚,也更深刻,他是真正下到天地耕作过的。
哗!
拔着青藤带出泥。
连根拔起的还有不少黄彤彤的东西。
一株下竟还有不少。
在烛火的照耀下,像是一块块金子。
熠熠生辉。
夏之白将这株‘土豆’扔到了朱元璋跟前,朱元璋眼皮一跳,目光凝重的看了过去,眼中依旧不敢置信,在仔细看了几眼后,这才迈步上前,将这株结满‘硕果’的植物给拿到手中,仔细看了起来。
砰砰砰。
夏之白的手没有停。
又连续拔出了不少的‘硕果’。
每一棵都硕果累累。
夏之白站在牛车上,沉声道:“陛下眼前之物,名为土豆,是外邦天生之物。”
“只不过就如陛下之前颁布的谕令一般,严交通外邦之禁,尤其是国朝之金银、铜钱、火药、兵器等物,这般粮食作物,也是外邦严禁流通出去的。”
“如这土豆一般的高产作物,据我当年无意结识的胡人讲。”
“还有不少,例如红薯、玉米等。”
“而那胡人当时只带了一个土豆,只不过为我重金买下了,在经过几年的细心栽培下,如今总算有了个好结果,陛下可派人来算算。”
“以一牛车大小的土地,种出来的土豆重量,再推以一亩之产量,可有千斤之重!”
朱元璋低着头,满是骇然之色。
他现在根本听不到夏之白的话,眼中只有这黄彤彤的土豆。
他将土豆抓在手中,用力的握着,又连忙将地上的植物捡起,仔细的比对了一下,确定并不是夏之白糊弄自己,在弄虚作假,将一些其它东西插在上面。
而是实打实一株上长出来的。
在接连检查了数株后,朱元璋脸色彻底变了,看向夏之白的眼神,第一次露出了惊慌跟失算之色。
朱标也满脸不敢置信,看向夏之白,怔怔道:“世上真有这么高产的粮食?”
“这怎么可能?”
他依旧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
若非亲眼所见,也真看到了满满一牛车,不然他无论如何都不会信。
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夏之白会带一牛车过来了,就是怕他们父子不信,直接将土豆带泥一并搬了过来,他搬过来了开封府半丈方圆的土。
就为了证明自己没有说谎。
夏之白跳下马车,摇头道:“这些土豆原本也没有这么高产。”
“只是在其他地方的农人,一代代的精心培植之下,渐渐变得高产起来,就如中原大地的稻谷一样,本是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草,却在一代代先辈的培植下,一步步变成了稻谷,产量也越发高产起来。”
“若非陛下不信。”
“我其实不会把土豆拿出来的。”
“我更想拿出来的,是华夏自己培育的高产稻谷。”
“虽达不到亩产千斤,这么恐怖的产量,但比如今绝大多数地方的产量,还是能提高一到两成的,只不过陛下只给了我一个月的时间,而眼下稻谷才刚刚插秧不久,的确见不到最终产量。”
“这才选择将早熟的土豆带来。”
“我之举,只是为了告诉陛下一件事,秦制以来,华夏便奉行集权之路,只是集权并不只是为了满足君主的欲望,更是为了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
“秦的长城驰道,汉的丝绸之路,隋唐大运河等等。”
“皆是集权下的产物。”
“也让天下因此受益良多。”
“你如今坐拥天下,什么都有,还什么都想要,你要的实在太多了,而回馈给天下的又太少了,你试图将天下困住,但你能困得住天下的人,却困不住天下万民的心。”
“你曾入过皇觉寺,应当听过这么一句话。”
“网开一面,功德无量。”
“陛下曾立下过丰功伟业,但你一直错估了一件事,你并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你只是历史的执行者。”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真正影响天下的人,并不是你朱元璋,而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在朝堂上积极进言,为天下图谋远大的官员,是现在依旧在孤灯下苦读的学子。”
“这天下是他们的天下。”
“非是家天下。”
夏之白去到牛车后,从中取出了一株禾苗。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他去到朱元璋身前,将这株禾苗交到了朱元璋的手中,笑着道:“这是开封府的一些老农,在草民建议下,做了数年的尝试,培育出的一株可能高产的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