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科举开始宰执天下 第173节

  他们神色有些呆滞。

  就这么孤零零的站在一旁。

  无所适从。

  只是目光不时望向门口,眼中充满了担忧跟恐惧,还有着痛苦跟凄凉,他们年岁已不轻,早就过了不知事的年纪,也知道今日城中在发生什么,他们的父亲族人,多半都将生出不测。

  只是他们不敢表露伤心。

  但整个人却显得失了魂,没了神。

  夏之白指点着答鲁等人学了一些新字,转过头,看着马涛等人道:“想哭就哭吧,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商人尤其是盘踞地方几十年的大商人,这些人手上都沾着血,没多少人会为他们的死生出同情,我给你们的唯一要求,就是不要抱着仇恨之心。”

  “过去的事都过去了。”

  马涛等少年低垂着头,仿佛没有听到夏之白说话。

  隔了一会才传出呜呜的哭声。

  没一会。

  就全都泣不成声了。

  他们哭的声音并不是很大,有几人还紧咬着牙关,不让自己哭声露出来。

  夏之白摇了摇头。

  有的事需要靠自己去度。

  变得一无所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变得一蹶不振。

  尤其是知道自己一家上下,除了自己全部被杀光,这种残酷的心灵跟肉体上的煎熬,不是所有人都能撑过去的,但这就是人生的游戏,一旦参与进来,就必须一直玩下去。

  直到

  彻底失败或是死亡!

  对于马文骅等盐商,夏之白没任何同情。

  他对商人没有滤镜,若是有,那只可能是敌意跟警惕。

  现代商人在法律的监督下,尚且敢直接逾越律法,何况是明朝,在如今普遍选择性执法,朝廷难以有效监管的时代,除了那些走街串巷谋生的贩夫走卒,凡是有门有户的商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他们的手里都沾过血。

  这就是事实。

  夏之白没有太理会马涛等人。

  他的心思在一张地图上,这是他前段时间去铁矿地,将四周走了个大概画下的图。

  经过这几日的不断调整,上面多出了一些厂区的轮廓。

  他在北平有些时日了。

  铁矿却一直没机会动工,一来是实在没有人手,百姓要么忙着秋收,要么被官府征去服役了,他自不可能在这种时候,去百姓中呼唤,让百姓参与铁矿建设。

  二来是应天府的矿工还没到。

  对于铁矿的建设跟发展,夏之白已琢磨的差不多了。

  北平是个好地方。

  北平过去在元朝属于中书省。

  洪武元年,中书省被拆分为了大都路、保定路、河间路、真定路、顺德路、广平路、大名路,而后又分别改置为北平府、保定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

  后面几年大明一直在改,曾被改属为山东行省,又被拆出来置为北平行中书省。

  直到洪武九年,才将北平行省改置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

  而后才正式确定下来。

  如今的北平,跟后世不同,还不是京师,自然不存在环京师贫困带,没有京师的光环,被世人称为的河北之地,可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发展限制,有铁有煤,足够燕云十六州之地发展很长时间了。

  至少在钢铁产业方面,北平将不再受到抑制。

  北方的经济也能得到极大提升。

  夏之白对北方的目前定位很简单,就是以发展钢铁产业为主,至于轻工业,北方的确是玩不过南方,倒不是百姓的问题,而是人口,南方人口比北方多太多了,在交通运输不通畅的年代,南方市场太大了。

  根本不是北方能比的。

  夏之白当下考虑的是将北方资源利用起来。

  优先发展北方,将北方的经济发展起来,从而倒逼南方去改变。

  至于一头扎入南方,夏之白没考虑过。

  南方尤其是江淮,不是一般人能踏足的,哪怕是朱元璋,这么铁腕的人,在江淮这些地方,依旧会碰一鼻子灰。

  江淮这些地方,功勋势力太大,利益集团太多,地方势力犬牙交错、根深蒂固,朝廷没有足够的力量,根本就整治不好,一番猛拳下去,只不过是此消彼长,你方唱罢我登台。

  治标不治本。

  朱元璋明显也知道这个问题。

  一直在用心拔除江淮的势力,但奈何其他地方读书读不过,考试考不过,就连‘举孝廉’,同样干不过,至于经济,更是被江淮拉开了个十万八千里。

  即便朱元璋对江淮地区收了更高税。

  依旧不起太大作用。

  地方官吏、豪强、地主,有的是办法,将这些税转移到百姓身上,朱元璋一连串的猛攻,还引起了地方悼念张士诚,这股‘反明’思潮的出现,一番操作无果后,朱元璋这才消停下来。

  开始试着从朝廷枝剪。

  就历史的结果来看,朱元璋依旧失败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南方太过富饶了,远远压过了北方,定然会导致南方出更多人才,因为南方有更多的金钱,更好的教育资源,朱元璋再怎么压制,也只是隔靴搔痒,隔一阵就又恢复了。

  甚至压制的越狠,反弹就会越厉害。

  华夏这块地界,从最初的关中跟河北,再到如今的江淮,也算是风水轮流转,只不过关中随着气候,以及西北对外商路的关闭,彻底一蹶不振了,唯一能拉起来对抗江淮的就只有河北了。

  北方也将是夏之白长期的经略地。

  夏之白收回心神。

  他将手中的图纸卷了起来。

  算算时间,应天府派来的人,这几日就该到了。

  咯吱。

  紧闭的屋门被推开了。

  黑娃一脸失落的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几个少年,衣裳都很破烂,甚至连要害处都遮蔽不全,几个小乞丐紧张的看着院里众人,看到答鲁几人满脸络腮胡子,更是被吓得往后退了几步。

  似乎对色目人有不好的回忆。

  夏之白抬眸。

  他看了几眼这几名小乞丐,猜到这应该是这段时间,黑娃在城中走动认识的‘帮手’。

  黑娃垂头丧气的走了过来,道:“夏大哥,我我的人被官府抢了,官府今日宣布把城外的一些田地分给城中乞丐,我这段时间认识的不少人,都接受了朝廷的安排,选择在北平安定了。”

  “我”

  黑娃眼睛有些红,显得很委屈难受。

  夏之白哈哈一笑,安慰道:“这不是好事吗?”

  “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知足常乐,他们的选择没有错,相较于我给出的轻飘飘的虚言,朝廷给与的可是实打实的田地,若换做是我,也会选田地。”

  “这可是能养家糊口的。”

  “有了田地,以后吃穿都有了着落,也能自此成家立业了。”

  “你若真视他们为朋友,该为他们感到高兴。”

  “但他们之前明明说好的。”黑娃还是有些气不过,觉得自己被背刺了。

  夏之白摸着黑娃的脑袋,笑着道:“啊,有时候就太想当然了,你的确是从乞丐出来的,但他们可没有你经历的那些事,一顿饱跟顿顿饱,真的很难选吗?”

  “没必要太过纠结。”

  “不是还有人愿意听你的建议吗?”

  “你就不介绍一下?”

  黑娃抹了一下脸,看向一旁的几人,脸上重新露出了笑容,振作道:“没错,他们不愿意就不愿意,总有愿意的,夏大哥我给你介绍,这人是李子,这个是方桓,这个是”

  黑娃将这几人仔细的介绍了一番。

  都很年轻。

  夏之白笑着点头,主动伸手示意道:“我是夏之白,感谢你们最近替我在城中收集信息,我夏之白说过的话不会食言,今后会给你们一段全新的生活。”

  “欢迎你们加入。”

  (本章完)

173.第173章 京师来人!(第一更)

  173.

  两天后。

  朝廷派的工匠终于来了。

  领首的是工部下清吏司的虞衡司主官,郑元庆。

  郑元庆的官职不低,从五品。

  虞衡司主要负责监管山林川泽的采捕和冶炼工作,还担负着管理各类鸟兽资源的按时采捕,并负责军装、兵器、陶瓷制品、钱币和火器的生产制造工作。

  靠山吃山说的就是虞衡司。

  按照正常情况,在北平重启一座铁矿,根本不用派一名工部员外郎,只不过因为‘郭桓案’,工部太多人遭到清洗,实在没有多余的人手,最终才将从工部主事,升为工部员外郎的郑元庆派来了。

  与郑元庆同时来的还有上百位‘百工’。

  大部分是建筑跟冶铁。

  在大批人马过来时,夏之白便出城迎接了。

  郑元庆的年岁已过四旬,面色有些沧桑,还带着几分疲态,目光有些清冷,神色显得有些严肃。

  夏之白迎上去,拱手道:“见过员外郎。”

  郑元庆打量了夏之白几眼,眼中闪过一抹忌惮,点头道:“状元郎的本领当真了得,我这次也是沾了你的光,不然想做到如今的位置,还不知要多久。”

  夏之白苦笑一声。

  郭桓案其实跟他并无多大关系。

  只不过朝堂上下知情的不多,都以为是他献上的统账之法,将郭桓犯的错给捅了出去,继而导致了这场朝堂风波,夏之白自己倒是清楚,但也不可能真的说出来。

  他缓缓道:“无心之举,为之奈何?”

  郑元庆肃然道:“无心也好,有心也罢,此事都过去了,本官这次奉陛下之命前来,为北平重开遵化铁冶,自会秉公办事,不过铁冶之事,非比寻常,开炉锻造需要投入不小的人手,这恐需要夏状元,你自己负责了。”

  夏之白点头,笑着道:“员外郎放心,我已找好了人手。”

首节上一节173/20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