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37节

  “先生别着急嘛。”顾晨扶着他坐下,轻声道:“您相信学生,此事陛下心中肯定是有数的。”

  虽然朱允削藩失败了,但是朱棣削藩却是成功了的。

  只不过朱小四,临了之时,犯了和他爹一个错误,那就是想给自己的后代子孙留点什么。

  所以,削藩没削彻底。

  不过这都不重要,若是将来朱标真的登基称帝的话,他相信朱标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只需要多费些力气,便能兵不血刃地实现削藩大业。

  实在不行,那也和自己无关,反正他又活不到明末。

  尽人事,听天命好了。

  见韩宜可,还是想和老朱,在这件事上杠下去。

  顾晨又道:“老师,藩王之患,终究是许久之后的事情了,现目前,最重要的还是……”

  胡惟庸那个家伙。

  想起胡惟庸,韩宜可的表情肃穆,瞬间表示赞同顾晨的说法。

  “胡相实在是可恶至极,他自己当上了宰相,便开始任人唯亲,排除异己,当朝廷官员是他家下人,可以随意安排。”

  “就连汪大人都被恐吓地在朝中,一句话也不敢多说,堂堂御史大夫,忠勤伯,从一品大员呐。”

  可以想想别的官员,对胡惟庸是有多么害怕。

  顾晨没说话,告辞回到自己的工位。

  其实在他看来,汪广洋就是之前被杨宪整怕了。

  所以明哲保身,开始想逃避党政,学着顾时终日沉溺酒色之中,期盼能安然地全然而退。

  他其实并不是惧怕胡惟庸!

  可刘伯温先前告老还乡,老朱便指望着汪广洋能站出来,和胡惟庸身后的淮西党制衡。

  不过可惜的是,汪广洋不肯当这个枪子。

  老朱不是傻子,既然看出来了,他自然不高兴的。

  所以就算汪广洋如此明哲保身,不参与党争,可到了最后,却也最终难逃一死罢了。

  只不过如今刘伯温回来了,终于有人可以和淮西那帮人抗衡了,也许情况又会不一样吧。

  揉了揉自己的脑袋,顾晨觉得自己这个官当的也挺烦躁的,整天分析官场情势都能让人头疼欲裂。

  “顾御史,太子殿下有请。”

  顾晨刚想请假回去歇个午觉,东宫的文原吉就来找人了。

  “哟,文大人。”

  顾晨一见到他,脸上立刻带了笑意。

  “大人何必亲自来,叫人来唤下官一声就成了呗。”

  虽然两人是平级的官,都是从六品的岗位。

  可人家是太子的亲信,和自己当然是不一样。

  “为太子殿下办事,自是要亲力亲为才是。”

  “听说,顾大人要当父亲了,真是可喜可贺。”

  文原吉的性子,还是一板一眼的,却也比前几个月的表情要好,至少没有那时候那般的冷淡。

  甚至,还有心情和顾晨拉几句家常。

  顾晨大概也猜到了,朱标是催自己送方子过去。

  他早已备好揣在了怀里,待文原吉退下便呈了上去。

  谁知,朱标看了一眼,便把方子递给了身旁的李谨。

  “送去奉天殿。”

  李谨走了,这殿中,便也就只剩下了顾晨和太子。

  顾晨明白了,太子这是,有事要和自己说。

  “今儿在早朝上,诸位御史争得面红耳赤个个急不可耐。”

  “只有你全程没有言语,是认可陛下做法吗?”

  虽然他也疼弟弟,可是他并不觉得老爹做的对。

  所以朱标的想法是复杂的,一方面他想支持父亲这么干,另一方面又想阻止老爹这么干。

  身边之人,不管是反对还是赞成,无非就是那么些大道理罢了。

  他,想听点不一样的。

  其实啊,顾晨知道朱标想知道什么,见他眉头紧锁,也知道太子心中怕是不太好受。

  为此事忧虑,却又没法子彻底解决此事。

  “殿下,臣以为众人所争论的,不过就是宗室的人口问题罢了,大家怕的也是宗室人口过度增长。”

  人口问题?

  的确!

  朱标点点头,这话,刘先生也对自己说过,

  大明,如果只是养二三十个藩王、郡王。

  那自然是没问题。

  可是就怕弟弟们太能生,一个藩王不说生一百个。

  要是一人生二十多个郡王,那些郡王一人再生二十来个将军,将军再生一堆将军……

  那大明,还不得给撑破了么?

第 46 章 控制宗室人口

  国家收上来的税,到时候够不够给宗室发俸禄还不一定呢。

  “你可有何想法?”见顾晨不说话,朱标又轻声道:“这里没别人,你只管大着胆子说。”

  “不管说的对,还是说的错,都不会有旁人知道。”

  当然了,他爹不算。

  朱标知道顾晨在顾虑什么,他是怕得罪了皇子们。

  顾晨是真的不想说,可一想到自己,还要抱朱标的大腿呢……

  这会儿,不正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么?

  “殿下。”

  顾晨心一横,打定要表现的主意后拱手答道。

  “臣以为,可以想法子,控制爵位的数量。”

  见朱标还不太明白,他便说得更清楚了些。

  “臣的意思是,控制藩王们娶亲纳妾的的数量,让他们少生一些,如此便也无碍了。”

  这是朱见深、朱佑、朱厚照、朱厚三代共同完善的法子。

  可惜实行得晚了一些,那时候大明宗室数量已经不容小觑了。

  若是从太祖年间就这么开始控制,想来效果还是不错的。

  老朱对这个建议,应该也能更好地接受一些。

  这是怎么个事呢?

  就是明中期的时候,许多宗室们以生子为发家的途径。

  擅婚滥妾都是小事,甚至还有用私生子冒充庶子。

  以义子,来冒充庶子,欺骗朝廷的爵位和俸禄。

  这不妥妥的欺骗国家财产,压迫普通的百姓么?

  所以,从朱见深开始,到后面的几代帝王便逐步控制事态发展,先是规定凡生母来历不详者 一律不给爵。

  还有生母非良家子出生的,朝廷也是一律不认的。

  到了嘉靖后期之时,便开始限制纳妾年龄的政策。

  以郡王为例子 ,年满二十五岁的,而原配王妃无所出子的,经奏准才准选娶两名妾。

  虽然依旧阻止不了擅婚纳妾,可那是因为当时的大明已经内忧外患,矛盾多的数都数不过来。

  皇帝们,已经没有精力,盯着宗室的后宅了努力了。

  说白了,就是开头的时候,有些规矩没有立好。

  坤宁宫。

  老朱听了朱标的话以后,当即连饭也干脆不吃了。

  他放下碗筷问道:“亲王娶亲后二十五无子,才准纳两个妾,三十岁无子才只能再加两个妾?”

  “郡王二十五无子,可纳一妾,三十岁无子可再追加一妾?生了子以后,就不能纳妾了?”

  朱标笑着点头,然后轻声解释道。

  “此后到宗室四十岁前,每隔五年若还是无子,可以再增加一名妾室,四十过后不管有无子嗣都不可纳妾。”

  按顾晨的说法。

  你四十岁之后,再纳小姑娘为妾就是纯纯的糟蹋人。

  还不如让人家嫁给同龄人,到时候生个健康的孩子。

  或耕种纳税,或从商科举都好。

  这些不都比,当个宗室子,成日里来无所事事,靠着国家养着,当个米虫的贡献要大么?

  对国,对家,都是好事。

  何况,穷人娶不上媳妇,富人们又妻妾成群,分配不均匀,也会造成民间动荡不安嘛。

  他不是看不起女子,觉得女子就应该如何如何。

  主要是农业社会,生产的主力军确实就是男人嘛。

  而男人,追求无非就是那些。

  粮食和女人!

  要是吃不饱饭,又娶不上媳妇,这些人能不造反吗?

  当年,老朱不就是这种人吗?

首节上一节37/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