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第237节

  于是她便带着自己丈夫,率领家中十余名随从。

  来势汹汹地冲回朱家,盘上一批财物以后扬长而去。

  接着二女儿再次回家,找到史氏纠缠哭诉表示姐姐都有了,她也必须得有,没有只给一个的道理。

  丈夫死骨未寒,儿女却拉开争夺家产的大战。

  史氏气急攻心,病倒在床,没三个月就随丈夫去了。

  她死了以后,嗣子朱忠和两姐妹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争夺家产更加肆无忌惮,并且闹到三家人互殴的地步。

  可对方有两家人,加上妹夫撑腰,敌众我寡。

  朱忠干不过这两姐妹,只好一纸诉状将两个妹妹告上衙门,最后当地衙司判决三人平分。

  这也是判定朱忠乃嗣子的原因,因为在宋朝只有嗣子,才是和亲女平分家产,否则遗产就全是亲儿子的。

  若非嗣子,县官这么判是绝对没有依据的。

  而朱忠因为和两个妹夫互殴,三人被各杖责七十。

  伤好以后,朱忠不服气,直接把案卷上呈大理寺。

  大理寺卿王驳回了判决,认为不该三兄妹平分。

  觉得这般对朱忠并不公平,并觉得两姐妹撒泼打滚,气病母亲,都有道德上的缺陷,应该受到惩罚。

  结局到底如何,王没有具体记载,可当时作为大理寺卿的他,完全可以按自己的思维判案。

  所以两姐妹最后的结果,可能不但是到嘴鸭子飞了,说不准还要付出一些伤害性的代价。

  有一说一,朱家两姐妹不是善茬,可人家也确实是在争取自己的权益,这个精神是对的。

  嗣子朱忠也没有问题,他离开自己爹娘叫别人爹娘,若是不能继承遗产,何必折腾一遭呢?

  衙门按宋代的规矩,判亲女与男嗣平分也没有问题,因为你要考虑到遗产主人真正的血脉。

  王驳回判决其实也没有问题,毕竟是时代思想局限性,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批判他。

  当时令他惊讶的是古人的反抗精神,你要知道这可是在明朝也,而且是给人印象很封建、而且很压迫女性的明朝也?

  成化十年,废除殉葬制才几年,这些拥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居然不是哭哭啼啼地接受家族安排。

  而是奋起争抢?

  可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朝代,怎么会有许多反抗之事发生,证明当时的民风绝不是明史上那般不堪。

  也就是因为这个案卷,原本对明朝不太喜欢的他。

  重新开始研究起了整个明史,从而发现了一个不一样大明,和想象中不一样的明朝人。

  李贽曾经任过姚安知府,他小时候家庭十分贫困,却勤奋苦读,是当时反封建追求自我的人物。

  他对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男尊女卑假道学、社会腐败、贪官污吏,大加痛斥还有批判。

  在当时的社会,他居然敢公然说秦始皇乃是千古一帝,说武则天是明察善断”的圣后。

  

  要知道,在当时,不管是秦始皇和武则天都是被儒家臭骂的人物,可他却能大方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他讲学也不分贫富贵贱,和尚、樵夫、农民。

  甚至女子离开自己闺门,前去听他讲学他也会欣然开讲。

  他批判批判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等人,抨击明朝当时的时政弊端。

  受到当时保守派恶意的打压,最后自刎狱中。

  时年七十六岁!

  明朝的男子没我们想的封建,女子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逆来顺受,他们从没停下过反抗世俗尘规的步伐。

  诚然,大部分没有勇气反抗,可对于敢于反抗的人也该心存敬意,正是因为有他们来过,永远被压迫的人才会逐渐明白。

  哦~原来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反抗二字?

第 290 章 格局小了

  衙门在判案的时候,也没有他从前想象中的那么死板。

  案件怎么判和主判官的主观情感有很大的关系,像这个案件,衙门判官和大理寺卿的主观不同,所以判的结果就不同。

  洪武时,还有个有趣的案例,那是个杀子案,只不过是成华年间的大臣陆容写的《菽园杂记》,真实性待考。

  说是明朝有个商人姓史,他有个妻子貌甚美。

  这里就简称史妻,这个商人还有个朋友就叫史友。

  结果史友看上了史妻,在一次出行时害死了她的丈夫,然后嘘寒问暖,花了许多年终于抱得美人归。

  史妻还给他生了两儿子,大概是得意忘形了吧,所以史友无意间说出了好友死亡的真相。

  史妻大为震撼,却不动声色,发誓一定要让这个男人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于是趁他出门时杀了两个儿子。

  史友又痛苦又伤心,把自己的妻子告上朝廷衙门。

  衙门判其史妻极刑,可咱们朱老板知道了以后,却觉得这事判的不妥。

  认为此女是对亡夫忠心,不该罚,所以横插一脚,判史妻无罪,评史妻为烈女,处死她的后夫。

  ennnn,这事顾晨就觉得很难评,并且有点想小声哔哔。

  “后夫杀你亡夫,那你就找你的后夫报仇不就行了么,干啥对你的亲生孩子动手呢?”

  这是干不过大的,只能弄小的,这不典型欺软怕硬么?

  人家孩子真是倒了八辈子霉,投到你家给你俩个神经病当孩子。

  纵然不知道到底有没这事,却也能看出大明律法形同虚设,怎么判完全是靠上层者的意愿。

  上层者若是好那就好,若是上面的人不好的话……

  额,那可就有老百姓受得咯!

  从这些个案件里,顾晨还看到了大明律的很多很多弊端,也发现了自宋亡之后,中原方方面面退化有多严重。

  宋朝的司法制度,堪称是整个封建社会的巅峰。

  宋时的政治、经济民事立法的流程更详密完备,在当时的世界上面,可谓是无与伦比的。

  蒙元入主中原后的蛮横,还有按他们的方式胡乱治理中原,导致律法直接开起了历史倒车,几乎一夜便倒退回到奴隶制的社会。

  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觉得唐宋的律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便令人选取好的律法搬到大明律上。

  所以大明令还有大明律,都是直接从唐宋时还有元时的律法中直接选取过来的律法。

  如今大明令已经编纂完成,可大明律还正在编纂当中。

  历史上的大明律,是在洪武三十年彻底完成的增删修撰。

  因为时间太仓促的原因,导致很多原本只不过是老朱提出临时性的条例,都被那帮官员给搬进去,并且成功沿用至到明朝末年。

  比如说:“既设取科,令各行省连试三年,庶贤才众多而官足任使也。”的科举例,就一直被沿用至明末。

  而其实人家宋朝开科举就很灵活,最开始是一年一次,后面人够用了,就是每两年或三年举行一次。

  包括宋朝的法律,能控制整个国家,而大明却不行。

  众所周知,除了老朱和朱胖胖这几个勤劳的君主外。

  大部分姓朱的皇帝都不太理会朝政,甚至常年不上朝的。

  这就导致文官集团,还有宦官集团轮流上台把持朝政。

  严重影响了大明律法的运行,还有就是明朝的特务机构严重,镇抚司、东厂、西厂等。

  导致违法审判、法外用刑比比皆是,所以才说明朝的律法很难评,甚至到后期可以说形同虚设。

  同样的情况,同样的案件,同样的律法套出来。

  别人官老爷给出的判决,他就是能判出不一样的花儿来。

  ,甚至同一个人,过两个月你再让衙门判说不定又不一样,因为人家官老爷可能睡一觉起来想法发生改变了。

  就问你,气不气?

  还好大明律如今还没确定,如今若是真的想完善。

  确实还来得及,只要对国家好、对老百姓好,无碍朱家的子孙,老朱这个人还是好说话的。

  “陆姑娘,这和你嫁人无关!”顾晨起身笑道:“为人父母官的,只要是对百姓和大明有好的意见,本官都会去做的,不需要以身相许……”

  若是为了这件事才非想嫁灏哥儿,那也确实没这个必要。

  “这只是其一。”陆念锦有些感动,声音都带了些羞意:“顾大人开明正直,想必是家风使然,若能嫁于顾家为媳,晚辈此生无憾。”

  “顾大人,晚辈还是想试一试……”

  她在京城这么久,从未听到顾家的人有什么不好做派,这样的人家,在京城可找不到几家。

  “~”不得不说,这小姑娘说话还怪讨人喜欢的,顾晨便答应了下来:“下月十五我休沐,我到时候会拉那小子去城隍庙拜文昌。”

  “如今时间不早了,陆姑娘,本官就先告辞了。”

  人家鼓起追求自己的幸福,还是应该给人个机会。

  反正他家侄子是男的,给人看几眼又不吃亏。

  万一人家看对眼了呢,那不解决了哥嫂一大心事?

  得到了时间地点,陆念锦也笑着隔着屏风行礼。

  “顾大人慢走。”

  从始至终,顾晨都没看清姑娘长相,整得他那个心叫一个痒痒,因为上次问媳妇儿。

  人家就不肯告诉他,还说他有一肚子花花肠子。

  他能有什么花花肠子,他就是单纯的好奇好不好?

  过了十日,各位藩王陆续回京,不过这不关顾晨的事儿,这事儿应该让礼部去忙的活计。

  他该干啥干啥,好容易熬到休沐那日便迫不及待地扯着顾灏去拜神,苏婉盈也想跟着去看热闹。

  顾晨却笑道:“这次就不带你了,为夫要求你在家里看家,今日不得踏出家门一步。”

  害他勾了两个月的好奇心,怎么不也得报复回来。

  苏婉盈:“……姓顾的,你以为你今年才三岁吗?”

  幼不幼稚啊?

  顾晨才不管幼不幼稚,反正他早早就独自带着侄子出门了,留下苏婉盈冲他远去的马车直撇嘴。

  “二叔,咱们为什么不带二婶?”顾灏对此事颇为不解,轻声道:“很多夫人都爱去城隍庙那边拜神的。”

  那边香火鼎盛,商贩也多,卖着各种各样的稀奇物件,许多夫人、小姐,都爱拜完神后去逛逛。

首节上一节237/4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