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没人弹劾,哪他就该想想要不要清理下锦衣卫了。
将一堆弹劾许显纯的奏本都丢到一边,朱由校摇了摇头后,从书桌旁拿起笔,开始在眼前的纸上勾勾画画。
现在的大明可以说是积重难返,想要挽救这个国度,就必须进行改制。
但是改制,又不是说改就能改,牵扯太广,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且,有些问题是在开国时朱元璋就留下的大坑,贼难填啊,朱元璋朱棣没时间解决,后代帝王。。。经过土木堡之变,根本就不敢解决。
现在大明的情况,说句实话,这口锅已经破的没法修了,要重新打造一口新锅,安上大明的招牌。
同时问题也来了,在新锅造出来前,这旧锅你还要用着。
而重新造锅,哪就需要钱,现在内帑只剩下七百多万两白银,泰昌皇帝那个傻叉,一个月花了四百多万两,花的让朱由校感觉到心疼,急需一双白手套,给自己赚银子,他需要一个甚至于多个桑羊弘。
管理人员要是太监肯定不行,要专业的商人。
别说什么抄家,low不low,单从历史上的知名卖国商晋商来说,抄完家之后呢?
犯人家产都卖了?哪九边重镇非闹个大乱子出来不可,要知道晋商不止是私底下给建奴卖粮卖盐卖铁,其本身还肩负着给九边输送盐铁粮食的任务,卖给建奴的东西都是打着九边军资的幌子运到边境的。
现在大明的情况,同后世的毛子极其相似,晋商、徽商等商人如同毛子家的寡头,保证着国家的运转。
但同时,他们是大明身上的吸血虫,若是没了他们,大明只会变的更糟糕。
写了一会儿,朱由校拿起了徐光启月前的一份上书《历巳周实陈事势兵情疏》。
徐光启巡查通州昌平,原额兵马有10600名,刨去援辽逃亡等,实际只有6837人,又新收839人,需要吃兵粮发军饷的三营兵共7676名。
剩下的这三营七千多人,徐光启给分了三等。
首先,一个上等的都没,只能从中下等里选出中上等715人,中中等1193人,这些人训练一下还能用。
中下等2122人,勉强可以当下杂兵干点杂活。
剩下的人3646人,都是下等,什么叫下等呢,下等就是:老弱病残。
在最后,徐光启总结了一下,这3营兵七千多人,能操兵器的只有2000,勉强充数也就四千。
经过训练能堪称精锐的,也就一二百人罢了。
从厂库领出的盔甲,只有头盔可用,身甲只能用作训练,不能穿着上战场。
武器中,只有钢刀可以用,其余的都是渣渣。
至于筅钯金翁镰棍等长短兵器,厂库里根本就没有,于是不得不暂时买点儿木棍将就着用一下。
至于说大明标配的火器:涌珠炮、虎蹲炮,三眼铳等,大多生锈的生锈,开口子的开口子,根本不敢用,只有一种鸟铳还可以。
看着徐光启的奏章内容,朱由校的脸直接就绿了。
徐光启的奏章,肯定是有夸大成分的,因为这货历史上就没少在装备采购上吃回扣。
但若是有他说的一半的严重,这军队现状就已经是相当的烂了。
抗战时期兔子军队最惨的时候,估摸着和这个不相上下。
不过兔子是真的穷,咱大明。。。不至于吧。
后世,香江一位叫做韩德的警司有这样一句话:贪污在香江警察队伍中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像晚上睡觉,白天起床、刷牙一样自然。
这句话,应该放在大明,因为朱元璋给官员定下的俸禄太低,直接导致了官员不贪活不下去,变相的促成了官员贪污、官商勾结。
按照天启元年,一石粮一两银子计算,就拿正七品的京官来说,一月的俸禄是七石五斗,折合银子七两五,就这有一半还是折算成废纸一样的宝钞。
这点儿钱能干嘛呢,能卖十五只鸭子,或者三十七只鸡,亦或者187斤猪肉,算上平日里的油米盐柴酱醋茶,一家人吃饱都是个问题。
另外还要算上两百年下来的通货膨胀,这点儿工资,是逼着当官儿的去贪。
别说地方官哦,地方官是靠那点儿工资的吗?
经济政策不调整,任何事情都不好做。
将徐光启的奏章放下,朱由校沉默了一会儿,提笔写到练兵纪要。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叫门天子朱祁镇把大明精锐送了个精光,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就被兵部收缴,直接导致皇帝手里兵权被限制到了一种夸张的境界。
也得亏明朝锦衣卫和东厂强势,不然发生个王莽篡位都不奇怪。
而兵权落到了文官的手上是个什么后果,看看赵宋,哪弱成了什么鸟样。
北宋灭亡前,若不是宋徽宗他哥宋哲宗再次变法,重启河湟之役留下了西军这个臃肿的军事集团,别说南宋了,宣和北方大暴动和方腊造反差不多就能把赵宋给抬走了。
而在明朝,靠着军权夺了朱允天下的朱棣,对于“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曾经叮嘱朱高炽:你只要没死!就得每日巡阅京营!
在封建王朝,一个皇帝若是手里没兵,说句实话,放屁都放不响。
再想想历史上天启皇帝的落水而亡。。。
朱由校突然缩了缩脖子,感觉这皇宫也不安全啊。
半响,朱由校突然转头对刘时敏道。
“刘时敏,令徐光启带其所招新兵到南海子扎营作训,从内帑拨出二十万两银子给他,敢有贪污者,凌迟处死,再抽调一半的腾骧四卫去南海子。还有,你亲自去净军中,给朕挑选二百名身强体壮的年轻太监,要身世清白的。”
“奴婢遵旨。”
身为一个万历皇帝留下的小太监,哪是相当的听话,刘时敏听到朱由校的话,连忙下去吩咐。
就在朱由校批阅奏章时,北镇抚司内。
“大人,那个打人的顾大章怎么办?”
看着大清早吃炖羊肉的许显纯,他的旧友田尔耕坐在他的下首,好奇的问到。
“我已经托人打听了,已经有很多弹劾大人的奏章进了内阁。”
“怕什么。”
闻言,许显纯一吸鼻子,放下手中的碗筷。
“先关着,等到皇上问起的时候再说。”
“那若是皇上不问呢?”
“不问?哪就一直关着。”
闻言,许显纯抬起眼皮子看了眼对方,不知道他想的是什么。
这人是前兵部尚书田乐的孙子,不会是收了别人的钱,想把那货捞出去,来他这儿做说客的吧。
想到这里,许显纯不由得用舌尖从牙根处卷出一丝羊肉,看向对方的眼神有些不对。
这锦衣卫内部,也需要进行一下肃清啊。
“他今天敢打锦衣卫,明天就敢刺王杀驾,这种人,一定要严格查察。”
“大人说的是。”
不知道许显纯看自己的眼神不对,但田尔耕在听到许显纯的“严格”二字,田尔耕的眼睛不由得一亮。
“要不卑职亲自去审,保证审的他几岁不尿床都交代的一清二楚。”
听到田尔耕的话,许显纯一顿,他想错了?
“嗯,你去吧。”
第12章 辽东的任命问题
2023-12-11
“拟升任袁应泰为辽东巡抚。”
这本奏章是刘一票拟的,具体内容是辽东巡抚周永春因为母亲去世,要回去办理丧事,顺带着丁忧,所以上书辞官,拟升任永平道按察使袁应泰为辽东巡抚。
“袁应泰。”
看着这个名字,朱由校陷入一阵沉思。
大明同后金的战争中,萨尔浒之战是个转折,标志着大明由攻转守,那么辽沈大战则标志着大明失去辽东的主动权。
而辽沈大战的主持人就是袁应泰。
万历四十八年九月初,袁应泰代替周永泰巡抚辽东,而后朝廷大臣又排挤走了熊廷弼,这位老兄一人独揽辽东军政,开始在辽东不断扩大边防,收编叛将、逃兵,来投即纳。
袁应泰收编了后金降卒和蒙古难民,散发军粮,还将他们安置到了辽东首府辽阳和重镇沈阳,这些人里面混进了大批的建奴奸细。
最后在建奴内应的帮助下打开城门,导致沈阳辽阳两座军事重镇拱手送给建奴。
辽阳沈阳两座大城对于辽东局势的的意义太过于巨大。
有了这两座城市,建奴就有了一块可以安心发展的基地。
而大明一旦失去了辽阳沈阳这两座桥头堡,在缺少骑兵的情况下,整个辽东无险可守,只能退回广宁。
很多人对辽东没个确切概念。
就在这里简单的说一说,我国最大的关东平原就在辽东,其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其中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对于这年头来说有点儿远,这年头还全都是原始森林。
主要说说辽河平原,左(西)边围着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右(东)边围着千山山脉贯穿的辽东半岛,北至铁岭彰武一线,南至辽东湾,也就是历史上毛文龙打游击的地方。
这周围全是山、山、还有山,大规模军事行动根本无法展开。
但是到了内部,辽河平原可以说的上是一马平川。
而辽沈两座大城,就卡在辽河平原上,只要控制住辽沈,那么辽河平原上你就别想安稳的种地发展。
辽沈两座大城一丢,别说面对骑兵,就是面对马军,都只能退回辽西走廊的入口,守着家门口的宁远过日子。
另外,很多人好奇,这蒙古草原是怎么和辽东连在一起的,这中间不是还隔着大兴安岭和燕山山脉吗?
eummmm,是隔着,但没完全隔开。这里面有一个缺口,蒙古高原上有一条东流的西拉木伦河,贯穿燕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在如今的赤峰境内有一个西拉木伦河谷,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现在属于科尔沁部落。
而历史上,在失去了辽阳沈阳两座大城的威慑,再加上明朝对蒙政策的因素,科尔沁很快就彻底倒向了建奴。
袁应泰这人就是妇人之仁,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闭上眼睛,仔细的思索着历史上他记忆中的辽东,以及这这几天看辽东军报得到的情报。
现在他已经下令,熊廷弼一人独揽辽东军政大权,但是辽东巡抚这个职位不能空缺,需要有人去做,而且去做的这个人一定不能给熊廷弼添麻烦。
思索着朝廷里的人,朱由校有些诸葛亮让马谡守街亭的无奈。
手下没人可用啊。
想当年,刘皇叔在夷陵让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二代将领差点儿打空,等到丞相兵出祁山的时候,只能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了。
而现在大明面对的情况,比之当年刘备夷陵之败有过而无不及啊。
首先是兵,损耗的兵马除了辽东本地的外,还有从三边、浙兵、川兵抽调的精锐。
而后是将,萨尔浒之战前前后后战死大大小小将领三百余人,其中三路主帅杜松、刘、马林悉数战死。
你别管别人对其人的评论,能坐到那个位置上就不是蠢货,三人都是参与过当年的万历朝鲜战争的,哪就是头猪,发展到这会儿也是头浑身肌肉的肌肉猪。
另外,全国才二十多个总兵,在辽东一次阵亡十四个,正处于当打之年的将领损失大半。
嘉靖隆庆时期有戚继光、刘应节能挂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