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随着毕自严的话音落下,户部尚书袁世振和工部尚书徐光启两人几乎是同时出声感叹。
在朝廷控制力下降的情况下,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地方官员要完成朝廷分发的赋税指标,就务必要姑息地方大户。
大户带头交钱了,小民才会跟着交。
大户若是不交,那地方官员也就只能派人下乡搜刮,到时候百姓就会用自己能用的一切工具来武装抗税。
因为不交赋税反抗是个死,交赋税不反抗也是死。
地方大户们侵占了太多的生产工具,却不肯缴纳赋税,他们的那部份就被分摊到了小民的头上。
朝廷的赋税额度是按照黄册、鱼鳞册进行分配的,一个县要交多少赋税,都是明算出来的。
这就导致了,地方官要想收税,就必须要姑息占据了绝大多数生产工具的大户,越是姑息,生产工具越会集中大户手中,最终结果就是,百姓也沦为了佃户,靠着大户才能活。
大户挟地自重、挟民自重,往后就会愈发的张狂,不将地方官员放在眼里,而地方官员,也就只能更加的放纵大户。
一旦朝廷将刀子动到他们身上,只要没有明白的弄死他们,他们就会利用对百姓的掌控,进行反抗,最终弄的一地鸡毛。
“百姓什么都没有,只能靠着他们活着,这就是陛下问的那个问题,他们为何敢如此苛待小民的答案。”
对于民间的乱像进行了一个总结后,毕自严看向六部尚书开口问道。
“你们还记得,前段时间在南海子时,陛下说的那个事情吗?”
“就是关于磨坊租子的那个事儿。”
“记得。”
闻言,几个尚书同时点了点头。
“我记得当时陛下是说,这大户的磨坊若是没有百姓的租子来进行修葺,就会变的破旧,渐渐的百姓也就不会再去租借。”
转头看了眼在场众人,户部尚书袁世振开口到。
“而朝廷也相同,若是收不到足够的赋税来维持,国势就会渐渐的衰退,早有一天,会压死所有的人。”
说着,袁世振看向毕自严道。
“这样吧。”
“不错。”
闻言,毕自严点了点头,对袁世振的记忆力表示肯定。
“这个。。。将大户的磨坊比作朝廷,是不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就在这时,顺天知府董应举看着对面的几位明公开口道。
今天他们的会议是有纪要的,御史台那边的人都是可以看的。
这话要是传到那些言官的耳朵里,还不得把他们骂死啊。
“我说的,就是陛下的原话。”
对于董应举的小心,袁世振是能够理解的,为此看着对方道。
“这话虽然糙了些,但理是相同的。”
“朝廷官员的俸禄、士卒的军饷、衙门的开支,这些都是需要钱粮来维持的。”
“陛下的意思也很明确,那些大户凭什么只享受朝廷的庇护,却不肯给朝廷缴赋纳税呢?”
“理是这个理,但有的人他不遵守啊。”
闻言,礼部尚书孙如游出声道。
“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以往能够不交,现在凭什么要交呢?”
“那你说,顺天新政,那些大户们为什么老老实实的都将赋税给纳了呢?”
闻言,袁世振看向孙如游问道。
“这。。。”
虽然心中有答案,但孙如游斟酌再三后,还是没有开口。
还不是因为皇帝把刀架在了大户的脖子上。
“你们来说说。”
见道孙如游不愿开口,袁世振转头看向董应举、邓士亮等顺天府官僚。
“因为他们不敢,那么做,一个不小心,可就是会死人的。”
不待董应举开口,邓士亮就先发言道。
“偷税、漏税、抗税,朝廷各衙门都在盯着,若是被发现、举告,成本太大。”
“要罚没的银钱更多,而且还可能落得个流放辽东的下场。”
“这半年来,顺天府可是处理了不少这样的人。”
“至于说酿起民变,且不说朝廷兵锋朝发夕至,那个赵大户全家惨死,不就是现成的例子吗?”
“说的不错。”
不待董应举补充,袁世振就点了点头。
“他们肯交税,就是因为朝廷真的能杀了他们,真的能抄了他们的家。”
“我方才说姑息贿政,就是因为朝廷姑息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姑息大户。”
“朝廷管不住地方官员,地方官员管不住境内的大户,为什么呢?因为斗不过,就只能姑息。”
“为什么斗不过呢?本官觉得在于两点。”
伸出两根指头,袁世振看着在场众人道。
“第一点,朝廷管不住地方官员,是在于朝纲不正,这一点不是我这个户部尚书可以说的,我就不多言了。”
“第二点,在于地方官员管不住境内的大户,因为他们斗不过,为什么斗不过?因为他们手中没有刀!”
“朝廷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把刀递给地方的官吏们。”
“这。。。”
对于袁世振的递刀论,周应秋知道,董应举知道,徐光启也知道。
因为他们三人都是给乡警配刀这件事的参与者。
毕自言和兵部尚书黄克瓒对这件事也是有所耳闻,因为避不开。
只有礼部尚书孙如游对此事不知情。
“这么做,恐怕不妥吧。”
看着毕自严,孙如游忧心的道。
“顺天府就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将刀子递给地方官吏,就算出了事儿,朝廷京营也很快就能将之平息下去。”
“但若是离京远了,若是再出上几个有心之人,难保不会酿成藩镇之乱啊。”
“所以,这件事情我也在犹豫。”
听到孙如游的话,袁世振点了点头。
“若是酿成大祸,悔之晚矣。”
“这刀应该递。”
这时,首辅毕自言开口到。
“但是将刀子递给地方官吏,如何保证不会伤害到朝廷根本,就需要制定好律法,划定好权责,这需要多做讨论。”
“巡检司,公安司。”
就在这时,徐光启突然开口道。
“陛下方到南海子练兵之时,在如何安排旧有京营之事上,曾问询于我。”
“那个时候,陛下对旧京营的处置上,考虑颇多,曾动过将京营划归巡检司的想法。”
“巡检我们知道。”
闻言,孙如游看向徐光启开口问道。
“国初之时,太祖设巡检,扼要道,察奸伪,期在士民乐业,商旅无艰。”
“但,公安是个什么东西?”
“我想想啊。。。”
闻言,徐光启用手揉了揉太阳穴,思考了起来。
这都是去年的事儿了,他的记忆力有些衰退。
“保护公众安全,所以叫公安。”
就当徐光启思索之时,一个声音冷不丁的出声道。
“!!!”
听到这话,会议室内的众人转头看去,却见刘时敏坐在一把椅子上,就那么看着众人。
“皇爷曾想过新设公安衙门,但最终却放弃了,因为公安衙门的权责,和巡检衙门的有重叠。”
对于一众人探究的目光,刘时敏恍若未觉般,继续解释道。
“但巡检司衙门的设置,一直都没个定制,皇爷一直都想弄个定制出来。”
说完后,刘时敏又对众人道。
“杂家就来替皇爷听听,你们不用理会杂家。”
闻言,众人脑门上顿时浮现出几道黑线。
什么叫听听,什么叫不用理会。
对于刘时敏的话,袁世振是一百个不信,但还是开口道。
“管理乡警,可对?”
对于袁世振的问题,刘时敏思索了一下后,惜字如金的道。
“军政分离。”
说完,刘时敏就闭上了眼睛,不再多言。
“。。。”
见到刘时敏表明态度不再插嘴,众人虽然觉得别扭,但还是继续将注意力放回到了桌子上。
现在太监的这种只看不说的状态就很好,还是不要改变了。
“军政分离,这是何意?”
看着在场众人,袁世振有些摸不着头脑。
皇帝一直在将文官和将领进行切割,后面还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