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屡次强调,官员要严守官纪,你们如此大呼小叫,对陛下可还有丝毫的敬畏之心。”
上前在栏杆前,毕自严高声喝问道。
“还是说,你们要陛下出来,看看你们这幅不恭顺的模样!”
“毕自严,你个献媚小人,不过做了几年的外官,蒙陛下恩重,有什么资格教训我们!”
听到了毕自严的话,当即人群中就有人又对毕自言骂了起来。
长久以来,京官外官只见泾渭分明,毕自严这个外官做了内阁首辅,很多人心中都不服气,今天终于是释放了出来。
三言两语,在校场之上,大明的官员们仿佛是菜市场上的鸭子一般,吵嚷了起来。
“肃静!肃静!”
在高台上,连喊了几声都没能让下面的官员安静下来,毕自严心中闪过一丝不祥的预感。
仿佛是为了印证一般,就当众多官员吵闹的厉害之时,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传来,却见虎贲卫士卒手持刀兵,将校场围了起来。
“毕自严,你要做什么?!”
看到这一幕,人群之中,顿时就有人冲着高台上的毕自严喊道。
“你这是要屠杀同僚,做那王莽吗?!”
“完了。”
没有理会下面人群中的质问声,毕自严看着远处向着这边而来的人群,嘴里喃喃道。
被士卒围在中间,人群中的吵闹声渐渐的平息了下来,都紧张的看向了高台之上。
“这些文官们是真的胆大啊,在南海子里都敢这么吵闹。”
人群的前方,领兵的曹文诏与丁修两人站在一起,一脸幸灾乐祸的看着脸色已经惴惴不安的众多文官。
正当丁修要说什么时候的时候,就听到他身后传来一阵高呼。
“万胜!万胜!万胜!”
手中的兵器磕在地上,士卒们整齐的呼喊道。
“末将丁修,恭请圣安。”
“末将曹文诏,恭请圣安。”
转过身,丁修与曹文诏两人同时拱手行礼道。
“臣等恭请圣安!”
看到这架势,是个傻子都知道皇帝来了,一众文官连忙跪地道。
成国公世子朱允贞牵马,皇帝坐在一匹白马之上,来到人群之前。
“你们可真是让朕大开眼界啊。”
看着一众跪地的官员,朱由校嘴角带着讥讽。
“你们想做什么,给朕来个左顺门逼宫吗?”(本章完)
第443章 排队挨军棍
“你们想做什么,给朕来个左顺门逼宫吗?”
随着皇帝的话音落下,校场顿时陷入了一阵沉寂。
这次没有人敢跳出来,和他这个皇帝叫板。
看着一个个跟鹌鹑的朝臣,朱由校有些痛苦的伸手捏了捏自己的眉头。
朱元璋废除宰相后,虽然的确是完成了大明中央皇权的加强,但也造成了大明权力的去中心化。
通俗说就是,是个官都能对大明的政策做出评论。
朱元璋这种精力足够旺盛,也有自己的想法的皇帝能调动大明的国家机器,但后面的皇帝就不行了,哪怕是朱棣,他那个大胖儿子可以说就是累死在了监国十五载的过程中。
而且,这种政策还造成了一种非常坏的现象,那就是内阁首辅,或者说内阁没有威信。
中书省被废了,内阁虽然顶上了,但连印信都没有,要知道内阁给其他部门行公文,用的是翰林院的印。
去中心化加上皇帝耳根子软,最终就酿成了崇祯十七年,十九个内阁首辅的奇景。
从任命毕自严为内阁首辅那日开始,不管是再次将家搬到南海子来,还是基本不见一些个小官,朱由校都在帮着毕自言树立威信,但现在看来,他的所作所为不能说是见效显著吧,只能说这些人是习惯了往日的“放肆”,容不得有人骑在他们头上。
“毕自严怎么说也是朕的老师,还是大明的首辅,诸位冲他如此的大吼大叫,是不是也太不将朕这个皇帝,太不将我大明的国体,放在眼里了?”
说着,朱由校歪着头看向在场众多的朝臣道。
“刚才谁冲高台上大吼大叫了,站出来。”
“。。。”
此刻,是个傻子都听出来皇帝话语中的怒气了,顿时鸦雀无声。
“没人承认是吧。”
见状,朱由校翻身从马上下来,手中拿着马鞭道。
“没人承认的话,那现场的这四百多人,每人都挨上三十军棍。”
“陛下息怒。”
此时,已经下了高台的毕自严来到皇帝身前跪下道。
“此事乃臣宣旨不利,致使群臣激忿,要责罚,请陛下责罚臣一人便是。”
“呼~站起来。”
舒了口气,朱由校看着毕自言道。
“陛下不宽恕群臣,臣不能起来。”
“他们在骂你,你还在帮着他们说话。”
手中马鞭指向在场文官,朱由校看向毕自言骂道。
“你是内阁首辅,你要有威严!朕就不信,你在陕西任上,面对下属之时,也是这个软趴趴的样子!”
“陛下,臣。”
看着皇帝怒其不争的眼神,毕自严抬起头,想说什么,却仿佛喉中堵塞,说不出来。
“朕是皇帝,但朕几年只有十六岁,而你是首辅,你今年已经五十多了,这大明的江山,这万民的生计,说是挑在朕的肩上,不如说是挑在你的肩上!”
“你是大明的首辅,你,不能跪!”
“朕命令你!站起来!”
“臣,遵旨。”
此刻,毕自言终于明白了皇帝长久以来对他的期望,再次叩首之后,终于从地上站了起来。
“这才对嘛。”
将马鞭丢给朱允贞,朱由校转头对曹文诏道。
“将这些目无首辅的人,都拉出去,一人打上十军棍,再送回京城。”
“末将领旨!”
听到皇帝的话,曹文诏的眼睛瞬间就亮了。
哦吼吼,能这么打人军棍,还是打文官,这可真是让人心情激动啊。
看着皇帝头都不回的离开,毕自严冲皇帝抱拳道。
“臣万不敢负陛下隆恩!”
“列队,列队。”
左右看了看,曹文诏高声的对自己手下的军法使道。
“将家伙都拿出来。”
“曹将军。”
见状,毕自严上前对其劝道。
“这些人,大都是国之重臣,还望小些力气。”
“阁老放心。”
对于毕自严,曹文诏是不敢放肆的,连忙拱手到。
“军棍不是廷杖,没那么多的花花绕,十军棍顶多就是几天走路有点儿瘸。”
“!!!”
听到曹文诏的话,毕自言瞪大了眼睛。
走路瘸腿,这还敢说不重?
这在场的还有好多六七十的老头儿,这一顿军棍下去,不得了(liao)了账啊。
“若是如此,曹将军要打就先从我开始。”
闻言,毕自言上前道。
“群臣之过,因我而始,要杖责,也应该从我开始。”
“这。。。”
看着毕自言固执的眼神,曹文诏瞬间麻爪。
请教一下,没圣旨,打皇帝老师要挨多少军棍?
“今日之事,阁老有罪责,我等亦有罪责。”
这时,周应秋不知道从那里冒了出来。
“要挨这顿军棍,我们内阁辅臣、六部尚书俱有罪,请同责。”
“!!!”
站在毕自严身侧的韩听到周应秋的话,顿时差点儿骂出声来。
你们两个什么意思,本来只是打刺头,你俩弄成全体都挨一顿,是几个意思?
而且,韩一转头,就看到周应秋颜色不善的看着自己。
好家伙,为了让自己挨顿廷杖,你不惜自己也挨一顿啊。
而比韩更懵逼的是孙如游。
我这今年都七十好久几了,你看我这样子,是能挺一顿军棍的吗?
“周尚书,你这是何必呢?”
看着周应秋,曹文诏差点儿就骂了出来。
你填什么乱呢。
“毕阁老,我去请示陛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