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的盐税,是以盐引为凭,若无盐引,不就是盐税不收了吗?”
“盐场将盐卖给商人的时候,就已经收了。”
听到汪应蛟的话,袁世振忍不住龇了龇牙。
“如今的宫厂法,宫里出钱,太监牵头,民间招募掌柜进行管理,再由户部监督,采用我在两淮的保丁法,对盐场进行整合,使用招工法进行生产。”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其他地方我不知道,但现在天津几乎已经没有小盐户了。”
“为何?”
闻言,汪应蛟皱了皱眉头,有些搞不懂。
“成本低廉。”
看着汪应蛟,董应举掐着手指头算了起来。
“上月新建的长芦十九号盐场,在之大沽口之南,占地七千亩,旺季每亩盐田每月可产盐百斤,按照一斤两文的价出场,每月可得四千五百余两。”
“而每月盐场给盐丁的工钱则是每月三枚银币,算上维护费用,每月支出大概是一千五百枚银币,盈利三千枚银币。”
“而这样的盐场,宫里打算在渤海湾上建五十余个。”
“每个盐场投入多少两银子?”
听着袁世振的话,汪应蛟也在掐着手指,好一会儿后,他突然问道。
“恐怕没个两三年是无法回本吧。”
“这个不好计算,因为除了他们自己招募的士卒外,还有英国公世子张之极在天津那边,带着原来三卫的士卒去修筑盐田。”
脸上的表情诡异,袁世振出声道。
意思很明白,盐场建设上,宫里差不多是白嫖了朝廷卫所军的劳动力。
“你知道的,宫里的账本若陛下不公示,我们是无法知道的。”
“盐场的盈利,是如此之多啊。”
听完了袁世振对盐场的介绍,汪应蛟算是有了个初步了解,而后就见到他问到。
“如今,这盐场是宫里出钱修筑,那这盐场盈利,是如何分配的?”
“本来呢,应该是利润进行三七分成,宫里分七,朝廷分得三成以为盐税。”
听到说得利分配,袁世振当即道。
“但陛下深知如今国势艰难,财用匮乏,就将这个分成改为了三三两两的分成法。”
“两成给朝廷,两成给宫里,三成给天津知府袁可立,让他建造船只,以筹备辽东转运司和天津水师,而最后的三成,则是给盐场扩大规模。”
“不过。”
袁世振的话刚说完,就听到毕自严又补充道。
“现在天津水师船只缺少,陛下就将本该分给宫里的那两成也给了袁可立,宫里现在没有从盐场里拿走一两银子。”
“若神庙有陛下之志,大明何以至此啊。”
听到了皇帝在赚钱盈利上的分配,汪应蛟有些感慨的道。
和万历那个老财迷相比,朱由校这种懂花钱的皇帝,显的太明君了。
“听你们这么说,如今陛下会支持海运,而造船之费,则可通过盐场获得,现在就缺一个主事之人了?”
“那倒不是。”
闻言,毕自严摇了摇头。
“陛下对天津水师规模的期望有些高,估计还要很久才能有银子造给漕运的海船。”
“那你们是想?”
听到这话,汪应蛟当即有些摸不准的看向二人。
“下官想要请汪公出面,总理漕运改制。”
闻言,毕自严出声解释道。
“如今,朝廷要对漕军进行裁撤,此事已经定下,由前番调理漕运,弹劾李三才公器私用的赵于奎去做。”
“你打算拿下李三才?”
听到毕自严的话,汪应蛟眼神闪动,出声问道。
“不错,赵于奎弹劾李三才的奏本我看过,应该不是空穴来风之言。”
点了点头,毕自严肯定的道。
“漕运衙门如今已经是病入膏肓,李三才就是病因,拿下他,大明的漕运才能有救。”
“然李三才在漕运衙门十几年,根基深厚,需要有一个德高望重之人前去坐镇,此事非汪公不可。”
“好。”
看着毕自严坚毅的眼神,汪应蛟半响之后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这个差事。(本章完)
第342章 什么叫致富神话
次日一早,汪应蛟就被毕自严带着进了南海子。
“臣汪应蛟恭请圣安。”
在毕自严的搀扶下,汪应蛟跪在地上行了礼。
“汪爱卿,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此时,朱由校没有第一时间让人平身,而是伸出脖子吃惊的看着地上的老头。
虽然早就看过汪应蛟的履历,但他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回陛下,臣确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察觉到了皇帝对自己考中进士年份早的惊讶,汪应蛟低着头道。
“你,见过张太岳?”
看着这老者,朱由校又问道。
“臣见过。”
闻言,汪应蛟点了点头,而后还抢答了一句。
“臣还见过海瑞,海刚峰。”
“平身,赐座。”
对身侧的刘时敏挥了挥手,朱由校连忙让人上前将汪应蛟扶了起来。
“敢问汪公贵庚?”
待到小太监搬来软凳,让汪应蛟坐下后,朱由校看向汪应蛟问道。
“回陛下,臣是嘉靖二十九年生人,今年七十有一。”
人老成绩,汪应蛟瞬间明白皇帝好奇什么了,当即道。
“万历二年,主考二十四岁时,得中甲戌科进士。”
眼神中闪过一丝回忆,汪应蛟给皇帝讲起了以前的故事。
“那年,是内阁首辅沈一贯主考,还有张居正二子参考,但被刷下。”
人中龙凤兼大明活化石啊这是。
看着坐在软凳上,身形微躬的汪应蛟,朱由校心里感叹一声。
二十四岁中进士,搁后世什么概念?那就是二十四岁博士毕业。
什么大明天才少年。
将汪应蛟的履历放下,朱由校转头看向毕自严问道。
“今日,毕师带汪公来见朕,是为了什么?”
“回陛下。”
同样被赐了个软凳的毕自严闻言,连忙站起来道。
“如今,朝廷对漕运进行改制,纷扰颇多,谣言四起,汪公海内人望,臣想请汪公主持此事。”
“这。。。”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皱了皱眉头。
“朕看汪公年岁已高,如此繁杂之事,交给汪公。。”
“陛下,臣虽年迈,还能为我大明再做些事情。”
听到皇帝说自己年岁高,汪文言连忙站起来表示自己可以。
“朕不是嫌弃汪公年岁大了,只是不忍汪公受案牍之苦。”
听到汪文言的解释,朱由校出声道。
“回陛下,食君禄,忠君事,今国朝有需,臣愿舍此残躯,以全国事。”
“既然此为汪公之志,那朕就不勉强了。”
看着脸色坚毅的汪应蛟,朱由校思考了一会儿后,终于点了点头。
“臣谢陛下隆恩。”
见到皇帝点头同意,毕自严与汪应蛟两人连忙站起来谢恩道。
而后,毕自严对皇帝躬身行了一礼,
“陛下,漕运改制之时,徐尚书曾言,漕运改制,民运官理,分段收税,按省修葺。”
“待到朝廷将所有漕粮运输都承包给民间船商后,漕运总督之职,朝廷即可不设。而王佐辞命不受后,朝廷再未设河道总督。”
“臣请以汪应蛟为河道总督,协理漕运改制。”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准。”
随着皇帝的一个字,汪应蛟主持漕运改制之事,正式开始推广。
出了南海子后,毕自严没有急着回内阁,而是来到了度支司衙门。
“我让你盯着的人,你都有派人吧。”
令人叫来了陆文昭,毕自严看向他问道。
“毕阁老放心,从朝廷要裁撤漕军、改制漕运的那天起,我就将正廉署的精干人手都撒了出去,在各漕军卫所附近住了下来。”
听到毕自严的话,陆文昭当即出声道。
“此外,我们还派出了飞贼潜入各卫所,抄录卫所账册,特别是漕船的账册。”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