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212节

  大明的工匠连年都在流失。

  为什么?活不下去了呗。

  那些个工匠,为了活命,渐渐的也就只能沦为勋贵富豪的家仆了。

  “可是,朝廷岁入连年减少,长此以往,恐怕会入不敷出。”

  “该增加的增加,该减少的减少,不能因噎废食。”

  从身侧拿出自己总结出的一份条陈,让太监转交给徐光启,朱由校接着道。

  “这是朕从前朝要典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徐爱卿看看。”

  “臣遵旨。”

  闻言,徐光启从太监手中接过皇帝的读书笔记,仔细的看了起来。

  嗯,字一如既往的糟糕。

  “前汉少府、大司农。”

  “李唐少府,工部。”

  这是皇帝对历代数朝工部、少府、大司农职责的总结。

  抬起头来,徐光启有些惊讶,或者说惊恐的看着皇帝。

  “陛下是想?”

  “改制。”

  见到徐光启吃惊,朱由校也不意外,轻声说道。

  “此事重大,派人去将度支司正卿毕自严、户部侍郎袁世振宣来。”

  “奴婢遵旨。”

  听到皇帝的话,跟在皇帝身侧的小黄门连忙前去宣人。

  看到皇帝开始批阅奏章,徐光启也不好再说什么打扰。

  只能在太监搬来的椅子上坐下,仔细的研究皇帝总结出来的诸部门权责,等待其他两人的到来。

  “大司农,少府。”

  摸着自己的下巴,徐光启喃喃自语道。

  大司农,秦汉实权官职,掌钱谷,为国家财政之长。

  下设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部,又辖京城斡官(均输)、铁市两长丞,及郡国诸仓农监、都水共六十五长丞。

  官田、煮盐、冶铁以及其他官营的手工业都归大司农主管。

  而少府,则是历代皇帝的私人机构。

  职责是三个:

  1.征课山海池泽之税。

  2.收藏地方贡物,以备宫廷之用。

  3.负责宫廷所有衣食起居、游猎玩好等需要的供给和服务。

  秦汉时期的少府,完全就是一个小号的朝廷,情况紧急之下,完全可以短时间内替代外廷,最出名的少府就是秦末的章邯。

  而工部,则分为李唐工部和大明工部。

  李唐的工部,掌山泽、屯田、工匠、诸司公廨纸笔墨之事。下设工部、屯田、虞部、水部。

  而大明的工部,则是四清吏司:营缮、虞衡、都水、屯田。

  营缮掌宫室官衙营造修缮。

  虞衡掌制造、收发各种官用器物,主管度量衡及铸钱。

  都水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

  屯田掌陵寝修缮及核销费用,支领物料及部分税收。

  将皇帝总结出的内容翻看了五遍,徐光启方才等来毕自严与袁世振二人。

  早就得到了皇帝要议政的吩咐,二人也没出声打扰正在批阅奏章的皇帝,而是同徐光启一起看起了皇帝总结出的小册子。

  一直等到皇帝批阅完奏章,放过水后回来后,今天的议政方才开始。

  在主位坐下,看着下方的三人,朱由校出声道。

  “朕参考前朝职责,又看了我大明户、工两部的职责,只有一个想法,混乱,管理太过于混乱了。”

  “现在朝廷国帑入不敷出,需要进行一个整理。”

  朱由校一开口,就定下了开会的议题。

  “。。。”

  听着皇帝的话,方才看完了皇帝总结出内容的三人都保持着沉默,用看狐狸的眼神看着皇帝。

  半年了,大伙儿也算是摸清了皇帝的脉路。

  皇帝既然将一件事放在明面上来说了,那就说明主意已经拿定,不容更改。

  而朝臣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完善皇帝提出的事情。

  但是在场三人心里却都明白的跟镜子一样。

  皇帝今天的目的,一定不是这个。

  前番度支司和户部分离,度支司专理国帑,这件事差不多就已经做了,剩下的就是需要在磕磕碰碰中逐渐完善。

  “户部与度支司分离,支出与收入分开的事,已经办完了。”

  果然,皇帝拿起茶杯喝了一口后,接着又道。

  “徐爱卿去了石景厂,又查阅了石景厂的账本,想来对石景厂的获利,有了一个足够的了解吧。”

  “臣。。。非常了解。”

  听到皇帝指出自己在石景厂都干了什么,徐光启沉默了一下后道。

  闻言,朱由校又出言问道。

  “获利几倍?”

  “获利。。。”

  咽了口唾沫,徐光启挣扎着道。

  “不算前期凿洞支出,获利十倍有余。”

  “十倍!”

  听到徐光启的话,毕自严与袁世振二人同时惊呼一声。

  挖矿这个事儿,大家伙儿都觉得个苦力活,经营人收入肯定是没多少的。

  但现在徐光启说了个“十倍”出来,顿时就对两人的常识形成了打击。

  “所以,朕今天想说的,就是,矿税。”

  “矿。。矿税。”

  听到皇帝的话,三人同时低头,看向了皇帝写下的册子中,“征课山海池泽之税”那句话。

  这万历嘎了不到一年,皇帝怎么又将这个事给提出来了!

  这是三人此时确实的心理活动。

  放下茶杯,朱由校有些无奈。

  皇帝也不好做啊,每日的茶叶都是有数的。

  “朕仅是让人收购了西山、石景山的煤矿与铁矿,获利就有如此之多。”

  “天下山川泽国之内,诸多矿场,想来获利与石景厂、西山厂不相上下,但这些人却不交税,朕不能容忍。”

  “所以,矿税必须收,哪怕是朕的矿场。”

  “陛下。”

  听完了皇帝的话,毕自严出声道。

  “神庙之时,天下矿税悉归内帑,但宫内的太监却弄出了杨荣乱滇,高淮乱辽的事儿,致使家国不宁。”

  “矿税之事,必须谨慎。”

  “的确。”

  闻言,朱由校点了点头。

  “宫内的人去做这事儿,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朕记得,前番神庙开征矿税之时,也有人提出,要由朝廷来收矿税。”

  看着在场的众人,朱由校慢慢的道。

  “天下山川泽国,悉为朕有,但朕也不是个吃独食的人,矿税内帑与国帑,五五分成,如何?”

  “这。。。”

  听到了皇帝的话,在场的三人对视一眼,思索了起来。

  当年神宗收矿税,那收的是矿税?

  那收的是大户的保护费!

  那群太监出京之后,根本就不是冲着矿去的,直接就对着大户去了。

  最为常出的事情,就是说人家的家里有矿脉。

  这家人的家里有没有矿脉不知道,但一定有钱。

  你家院子低下有矿脉,麻溜的给爷搬出去。

  想要不搬,那就要看你家能交多少的孝敬了。

  这笔钱,约莫着是万历和太监给三七分了。

  皇帝拿了三成!

  以税监马堂为例,这货每年征税高达二十五万两,但交给内帑的却只有七万余两。

  “臣赞同。”

  身为户部侍郎,如今管理大明岁入之事,袁世振第一个就表达了对朝廷收矿税的支持。

  “臣亦赞同。”

  紧接着,度支司的毕自严也表达了赞同。

  国帑能增加收入就是好事儿,反正收税不是他去收,要骂请骂袁世振。

  “臣亦赞同。”

  见到其他两人表态了,徐光启也出声表态道。

首节上一节212/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