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67节

  看着手中小巧玲珑的玉米棒子,朱由校气急而笑,看向徐光启问道。

  “回皇上,这就是包谷,民间又称玉蜀黍、包米、包粟。”

  虽然不知道皇帝在气什么,但徐光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

  “至今也已无法查考,是武宗由葡萄牙人带来的,还是隆庆开海后,由西班牙人带来的。不过臣听那些西夷人言,是从哪个什么美洲传来的。”

  “。。。”

  看看徐光启,再看看也就成年人一掌,十几厘米大小的玉米棒子,朱由校头上俱是问号。

  虽然早有预料,但这后世的高产作物看的多了,再看原始种。

  还真是。。。让人大失所望呢。

  “花生呢?”

  放下手中的玉米,朱由校又出声问道。

  “这个。”

  闻言,徐光启忙不迭的给皇帝递过一个托盘。

  在托盘上,放着的是正是后世酒鬼的下酒必备之物。

  花生在大明已经有上百年的种植历史,多种医书中都有他的身影。

  拿起一颗花生米,用手捏了捏,直到捏出油水来,朱由校才将那粒米放回托盘。

  这个时候,因为思维问题,花生油料作物的本质还没开发出来。

  “嗯。”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由校看向徐光启问道。

  “那些西夷传来的,还有什么?”

  “还有番薯、土豆、烟草、葵花籽、番瓜、辣椒等物。”

  徐光启说着,连忙转身对身后的官员示意,让他把托盘端上来。

  看着只有拇指粗的番薯和只有弹球大小的土豆儿,朱由校脑袋上的黑线更多。

  看着眼前的这些作物,朱由校摸着自己的下巴,突然想起了后世一本书《枪炮、细菌和钢铁》中的论调。

  美洲文明的演变,之所以停滞不前,除了西夷人的入侵。

  另外一个原因,自己天生发育不良。

  众所周知,支撑人体的三类物质。

  组成肌肉的蛋白质、大量储存能量的脂肪、作为快速反应能量的糖类。

  而延伸出来的,就是一个强大文明的三种食物来源。

  以华夏文明为例。

  麦、稻提供糖类,豆类植物提供蛋白质,大豆、油菜以及张骞优选出的“胡麻”(西北地区)则是油料作物。

  而美洲,你不能说它没有这三种作物的平替。

  只能说在遗传学发展起来前,想要聚集发展,太难了。

  第一个原因是太难驯化了,不像亚欧这种,有水稻、小麦这种能轻易驯化出的作物。

  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原始品种的玉米,玉米穗只有人手指粗细,产量很低,而且玉米粒外面还有一个坚硬的壳。

  哪怕是到欧洲人到达美洲时,玉米也才被印第安人驯化成到玉米穗有二十一世纪三分之一大小。

  而土豆、番薯、葵花籽、南瓜等作物,同样没有后世吹的那么高产。

  番薯也就两根指头粗细。

  而哪怕是给皇帝的御贡土豆儿,也只有拳头大小。

  要知道,这可是一层一层挑出来具有上好品相的。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这玩意儿太分散了。

  整个美洲,从北美到南美,不是找不出来能提供糖分、蛋白质和油料的作物。

  问题就是,凑不到一起。

  美洲地域狭长,三种作物的可驯化品种呈现分散式分布,距离相隔颇远,无形中就拉长了文明发展的时间。

  “看这作物的产量,谁特娘再说能大规模推广美洲作物,朕铁定送他去西伯利亚挖土豆。”

  心里暗暗发狠,朱由校忍不住拿着个土豆儿在桌子上扔的弹了几下,心里开始计算这些东西的用途。

  番薯、土豆儿、玉米等物,不经过本土化改良育种,肯定是无法大规模推广的。

  一个是饮食结构问题,一个产量问题。

  历史上,螨清再是不务正业,但康熙、雍正两人对农作物改良的功劳还是不能抹灭的。

  另外,薯类它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不顶饿。

  在产量上去前,它是不能代替稻麦这种主食的。

  哪怕是以本作者这种甘肃人来说,以土豆当主食的卜拉,也是要切成条,裹上面粉,上锅蒸着吃的。

  就算这样,本作者不能说吃个肚饱吧,饭量也是从一碗米翻成两碗卜拉。

  就算这样不到两个小时就又饿了。

  ps:在此推荐这种吃法,唯一的不足就是北京的土豆儿价太高了

  “这个。”

  将那粒被自己用指甲刮过的花生递给徐光启,朱由校吩咐道。

  “朕轻轻一刮,就能看到油水,你回去研究下,看能不能用来榨油。”

  “臣遵旨。”

  接过皇帝递来的这粒印皇帝指甲印的花生,徐光启拱身道。

  皇帝的这个指甲印,就是给这个在儒学里,显的“离经叛道”的行为背书了。

  “辣椒。”

  拿起一串虽然早已晒的脱水,但却不失其鲜红的辣椒看了看,朱由校转头就递给了刘时敏。

  “籽留下,就种在西苑里。”

  “外面的皮给皇后送去,就说朕晚上想吃点儿辣的。”

  “奴婢遵旨。”

  闻言,刘时敏楞了一下,在皇帝耳边小声的请示道。

  “此物要不先让奢员试试毒?”

  “试什么。。。”

  闻言,朱由校没好气的刚想呵斥这货,但随即就停了下来。

  大明的辣味发展史,才算是走出朱元璋、朱棣时的胡椒乱政,还没正式的步入后世的“全民辣椒”年代。

  对于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不多,接受度不高。

  而且,对皇帝的饮食问题,谨慎是正确的。

  “捣成粉,放上芝麻、食盐,用油泼熟,再找几个奢员分开试试。”

  “还有,不许多吃!”

  “奴婢明白。”

  看到皇帝严肃的眼神,刘时敏连忙点头应到。

  “这个是?”

  送走了一串干辣椒,又迎来了一堆黄色干瘪的黄色叶子。

  “回皇上,这个奴婢知道,是烟叶,要用这个吸。”

  这个时候,今天当值的某个不务正业东厂提督太监在皇帝身侧解释着,还顺手递出一个崭新的烟斗。

  “。。。”

  “。。。”

  看到魏忠贤的动作,朱由校和徐光启的脑门上同时飘过一阵乌鸦。

  “启禀陛下,这个烟叶是近些年从南海,由西夷传入的。”

  从魏忠贤身上收回目光,徐光启黑着脸解释道。

  “此物性格至今还未试明,但民间有言,其能去湿怯寒,故沿海百姓多喜吸食。”

  “近两年来,京城百姓也有吸食者。”

  说着徐光启看了眼魏忠贤,淡淡道。

  “今见魏大吸食此物,始知魏大也是个消息灵通、见识广博的,这新流入大明没多少年的东西都知道。”

  “杂家提督东厂,为皇爷耳目,这民间流行什么,当然是要知道的。”

  魏忠贤应该是没听懂徐光启讽刺他什么都敢给皇帝推荐,此时颇为自豪的道。

  “烟草。”

  没有理会两人的争锋,朱由校接过魏忠贤递来的烟斗看了看后,向徐光启问道。

  “此物,民间吸食的人很多吗?”

  “顺天府境内暂且不知,但沿海诸地,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

  闻言,徐光启当即道。

  “吸食后,是个什么感觉?”

  “臣从未试过,然只是听说,吸食后飘飘欲仙,如入仙境。”

  说着徐光启的目光看向了皇帝身侧的魏忠贤,那个意思,不言而喻。

  “。。。”

  一刻钟后,主殿外的台阶下,魏忠贤一脸懵逼的嘴里叼个烟斗,吞云吐雾。

  站在台阶上,看着下方正当烟囱的魏忠贤,朱由校眯起了眼睛。

  呛,很呛人。

  未经发酵,添加其他辅助物的烟抽起来,还是太呛人了。

  就算是他这个前世的老烟枪,也是无法接受的。

  至于说禁烟,禁是不可能禁的,这辈子不可能禁的。

  历史上第一个禁烟的皇帝是他的好弟弟,崇祯皇帝朱由检。

  禁烟的理由也很是无厘头:吃烟与吃燕同音,而如今的皇脉又是昔年的燕藩,这话头不祥,太不祥了。

首节上一节167/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