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明朕做主 第143节

  半个小时后,当周应秋与董应举二人进了万寿宫后,这会议才再次开始。

  一挥手免了新来二人的礼,让在小桌子后坐下,朱由校开口道。

  “《汉书》班固有言,前汉之时,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皆秦制也。”

  “秦制为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

  秦汉两朝,都用的是当年商鞅搞出来的什伍连坐法,一家犯罪,全什遭殃。

  “《唐律疏义》曰:里正之等,亲管百姓,既同里,多相谙委。里正、坊正,职在驱催。按比户口,课植农桑,检察非违,催驱赋役。”

  “唐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在邑居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

  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看着暖阁中的四人,朱由校说着自己从史书中的见闻。

  但凡是强盛帝国,都存在一个非常庞大且高效的的行政机构。

  而唐朝是里乡法,百户为一里,五里为一乡。

  汉朝时间太早,资料不好找,但唐朝最为强盛时期,确确实实将爪子伸进了乡间。

  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两位大诗人的诗不仅叙说了黔首小民过的艰难,也说出了朝廷对于基层的把控力。

  “我大明则是甲首、里正、乡老并行。”

  “前些日子,袁爱卿说这里甲制执行不下去了,让六科廊、都察院去查一查,至今也没个回信,那就不等了。”

  “县城官员扩编,县下设乡,乡内设里,一乡统三至六里,统管数百户。设乡长、警、教三职。”

  “乡长为理事,负责劝课农桑。乡老为教化,负责教民识字。乡警为治安,负责缉捕盗贼。”

  “品级,就定为从九品吧。”

  “从九品?”

  听到皇帝的话,袁世振和毕自言的眉头顿时就跳动了起来。

  按照皇帝的新制,从九品就是月俸五两银子,一乡的俸禄就是十五两,一年下来就是一百八十两。

  按照去岁统计出的户数,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五里一乡,一年的俸禄数就是三百二十多万两银子。

  朝廷每年从哪儿拿出这么多钱?

  “陛下,这笔钱。。。”

  “县衙府库出。”

  知道毕自言与袁世振在担心什么,朱由校淡淡的道。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朝廷行政效率低下,无人做事。要扩大官员编制,不要担心冗官的问题。”

  “朝廷官吏多了,行政效率上去,将该收的钱都收上来,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看着堂中的四人,朱由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他的心中,还有另外一个阴恻恻的理由。

  养官儿的池子大了,就能稀释掉那些个学阀培养出的“代言人”。

  十里取一、百里取一、千里取一的质量,到底不同。

  让官员们卷起来。

  “那县衙是否也要扩编。”

  听出了皇帝的意思,周应秋尝试着道。

  “我大明旧有之职,一县之地,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等职。”

  “抬品级,扩编。”

  闻言,朱由校让太监抬出一幅在南海子画出的组织架构图,给众人看。

  正官就是知县,正七品。

  佐贰官则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

  正官就是知县。

  佐贰官是县丞和主薄,负责钱粮、水利、河防等事,各县不同。

  教职则是教谕、训导,受本地知县和本省学政的双重领导。

  杂职则是根据当地位置不同,如巡检司、驿、库、仓、河泊所、批验所、闸等,会设有巡检、驿丞、大使、副使等官,高者从九品,低者未入流。

  而吏典,则是一县具体干事儿的人,一般都会设有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外加承发房和架阁库。

  而一县人数最多的,则是差役,一般县城二三百人,大县上千乃至数千,分为壮、快、皂三班衙役和七部杂役。

  四人伸着脖子看着皇帝画出新的县城组织架构,都感觉脑袋晕乎乎的。

  皇帝这是直接把知县相公高高架起,权力给拆分了啊。

  设税务局,由正八品的主薄负责。

  设巡检局,由新加设正八品县尉负责。

  设刑名局,由位置抬高正八品“典吏”,或者说提刑官负责。

  看着皇帝的架构图,最终还是毕自言开口谨慎的说到。

  “陛下,如此设置,恐会致使朝廷耗费激增,施政拖沓。”

  这要是派去的知县是个缺少手段,或者性格懦弱之徒弟,恐怕会真的让下面的三官给架空了。

第170章 掐起来

  毕自言的话音落下,还未待皇帝说话,周应秋又站了起来说道。

  “陛下,如此设官,或可明部衙权责。但现在朝廷并无如此之多数量的官员。”

  看着皇帝的组织架构图,再结合皇帝先前科举取吏的话,周应秋只感觉自己背冒冷汗。

  要是这么设置官员,别说是进士了,举人恐怕都不够用,要用秀才。

  他是真正的看明白皇帝的意图了。

  卷,狠狠的卷。

  更干脆的说,就是掐起来。

  税务、巡检、刑名三局地位的提高,官员肯定是要朝廷往下派的。

  而后伴随的必然是省、府也要加设三司,这三局肯定是要受到当地主官和上司的双重管理。

  新增三局,再加上以前的教谕,将六房中的户礼兵刑四房拆出了三个半黄册鱼鳞册还握在知县的手中。

  这四个官儿搁一县之地能和谐相处才有鬼了。

  这样一来,知县这个职位与其说是主官,不如说是起到一个协调和监督作用,一个弄不好,就要背锅下台。

  “没人就开恩科。”

  看着周应秋的表情,朱由校就知道这老小子是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他新构建的这套行政系统,精髓就是套娃。

  从中央朝廷开始往下套,一层一层套下去,确保命令能得到实施。

  从周应秋话音中的那句“或可明部衙权责”,毕自严也反应过来了皇帝的意思。

  “陛下,新增如此之多的官员,钱粮必定不够。”

  “朕这些日子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南方会有欠税问题。”

  没有正面回答毕自言的问题,朱由校眼神上移,看着暖阁的大梁。

  “思来想去,朕觉得是官府力量太过薄弱,对于那些个土豪劣绅,无法起到一个震慑作用。”

  “所以,朕再加设县尉之职,以震四方。”

  听到皇帝斩钉截铁的话,在场四人只感觉脖子一凉。

  这是往县级官员手上塞一把刀子啊。

  “废优免,清田亩,编民户。”

  “摊徭入亩,重定赋税,就是朕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不知从哪儿摸出来一根棍子,在组织架构图上点了点,朱由校看着在场四人接着道。

  “废除徭役,天下田亩悉数征税,徭役均摊入田亩之中,有田者纳田税,无田不纳。”

  “启算赋,十五岁起征,人征百文。”

  “可若是那些土豪劣绅偷税漏税。。。”

  听到皇帝的话,周应秋犹豫道。

  “初犯,三倍加罚,举告者可得三成,以为奖励。”

  “再犯者,家产充公,全家迁往边远军州,举告者可得五成作为奖励。”

  “暴力抗税,形同谋反。”

  “皇亲、国戚、功勋之臣,俱在此列,敢犯者,流放乌斯藏。”

  “嘶~”

  听到皇帝的话,在场四人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皇帝这是用高额奖励来打击民间偷税漏税行为啊。

  而且还是丝毫不留情面,八避之议的人都在打击范围之内。

  “这些日子,京城杀掉的贪官污吏,已经有两百之数,光是抄家所的赃银,就已过三百万之巨。”

  “朕舍得杀人,敢杀人,也不怕什么将来有人说朕是什么暴君。”

  看着众人的表情,朱由校揉了揉自己的手腕。

  “朕说过,有本事造反。”

  “让朕看看,是天下罪朕,还是朕罪天下。”

  “大不了,朕将这天下再犁一遍。”

  “陛下,他们没是没胆量造反的。”

  听到皇帝又将犁地的话说出来,在场四人连忙躬身,而后由皇帝的讲筵官毕自言劝道。

  “哼。”

  闻言,朱由校冷哼一声,没再多说。

首节上一节143/48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