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51节

  徐凡继续说道:“老先生有多少弟子,小子打算都安排下去,提升粮食的产能。”

  而后徐凡叹口气道:“农户太苦了,辛辛苦苦一年多,每亩只有一石多点的粮食,这和绝收有什么区别,就这点粮食,大半还都进入官老爷的口中,真是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老朽有十几个弟子,农家弟子加起来有上百,要是将军不嫌弃的话,他们应该能帮到将军。”许丰听到徐凡的两句诗词终于动容了。

  徐凡可能不会种田,但他是真懂农户的,加上他这段时间考察陈郡,发现陈郡的徭役全部免除了,税赋也降低了一半,这些都符合农家轻徭薄赋的主张,从这些动作可以看出,徐凡是真心为农户好的君主。

  徐凡喜道:“小子怎么可能嫌弃,你们这样的人才小子巴不得越多越好。”

  徐帆虽然不是学农科的,但托后世知识大爆炸的福,他还是知道一些农业知识的,他知道庄稼想要增产,需要氮磷钾三种肥料,甚至知道钾肥是草木灰,磷肥和骨头有关,氮肥可以种植大豆等作物,只是这些知识需要专业人才的辅助,才能在这个世界普及开,农家的到来可以说是解决了徐凡执行的难题。

  徐凡继续说道:“我义军新收了颍川郡,有23县都缺乏足够的官员,老先生的弟子都精通农作可为县令,提升一县的粮食增产。”

  许丰弟子听到徐凡的话各个面露喜色,农家虽然规矩严,作风上也和墨家一样简朴,提倡自种自食,自食其力,但天生的圣人终究是少数,能成为一县之长,对许丰的弟子而言,是一大阶级的跃升了。

  但许丰却摆手道:“将军太过了,老朽的弟子只会种田,哪里管理的好一县事务,给他们一块地,他们自己种地就可以了。”

  徐凡却说道:“人才都是历练出来的,陈郡的县令多是我义军士兵出身,他们难道懂管理一县,还不是边做边熟悉,现在对我义军来说粮食增长是第一要务,懂农活的县令正好合适。老先生就不要推迟了,真不合适,那就退下来专门做管理农业的农官就是了。”

  许丰看着自己弟子恳请的目光,终于不说话了。他祖父是农家宗师,这让他可以傲视王侯,但他的弟子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农家子弟,徐凡给他们的是一次可以改变整个家族命运的计划,他终究还是不忍阻碍弟子的前途。

  徐凡看到许丰不说话了就对周章道:“周兄,记得安排一下,我们义军每个县都要有一名农家子弟在。”

  周章拱手行礼道:“诺。”

  徐凡这个安排倒是在场很多人吃柠檬了,尤其是孔鲋的弟子,他们是第一批投靠徐凡的读书人,但他们当中只有少数几位成为了县令主簿等职务,大部分还是跟着自己老师教导义军小孩读书。但教导学生读书和成为掌管一地的百里侯,这其中的差距是个人都可以差距到。

  孔鲋许多学生都暗自埋怨自己的老师,召来百家之人,这不是给他们找来竞争对手。

  孔鲋却没有在意这些,而是拉着一个和陈胜差不多年纪的小子,来到徐凡身边,一脸钦佩的介绍到道:“将军此人名秦泊,乃是墨家遗孤,忠义之后。”

  徐帆一脸奇怪,怎么到墨家就让一个年轻的小子当掌门人了。

  孔鲋道:“墨家三分之后,秦墨辅助始皇帝一统天下。当年秦灭六国之后,墨家本以为天下会就此太平,但秦墨万万没想到,天下一统之后了,始皇帝就成为天下最大的毒瘤,天下也并没有出现秦墨想象当中的安乐景象。”

  “秦墨认为只有除掉始皇帝,才能让天下真正的太平,于是他们组织立场刺杀始皇帝的行动,只是失败了,秦墨就此被始皇帝铲除,只留下了秦泊这一个遗孤。”

  听到这里徐帆都肃然起敬,华夏的仁人志士果然都是一样的,2000年后有一批人舍生忘死的救国,2000年前照样有一批人为了心中道义,天下太平,舍弃荣华富贵甚至是生命。

  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仁人志士为这个国家民族舍生忘死,成为这个国家的脊梁,这个国家才能屡屡复兴,繁荣昌盛。

  同时也算是解除了徐凡的一个疑惑了,墨家好像就是在秦末消失的无影无踪,原来这里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徐凡拍着秦泊的肩膀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你师傅那代墨者都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大豪杰大侠客,你要继承他们的遗志光大墨家,你去陈郡的工匠里看看,觉得哪些人适合传承墨家的学问,就招他们到地当弟子,墨家的传承就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辜负你那些师傅们的期望。”

  秦泊红着眼道:“诺!”

  孔鲋继续介绍道:“这位是名家掌门公孙硕。”

  “公孙硕拜见上柱国将军。”

  徐凡道:“名家大名,我也有所耳闻,白马非马,这个故事我也听说过。”

  公孙硕傲然道:“那是家祖。”

  但徐凡却摇头道:“你家老祖却是把名家带入歧途当中。”

  公孙硕说听到这话气愤道:“即便您是义军将军,也不该如此侮辱家祖。”

  徐凡道:“我可没有侮辱你老祖,为万事万物命名,好让天下百姓更好掌握万事万物之理,这才是你名家该做之事,但你家老祖却喜欢与人辩论,甚至为了辩论丢弃了名家的根本。”

  “百姓愚钝,天下的大道又岂是那么容易掌握的?”公孙硕不服气道。

  徐凡道:“这不就是诸子百家存在的意义,春秋诸子的主旨就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大道讲述给百姓听,孔子为了传授自己的大道,教导3000弟子,而墨子为了传播自己的大道,“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法家人杰更是为了开启各国变法,付出了生命,这都是诸子在践行自己的大道。”

  求收藏,订阅和月票

第128章 ,精通百家和影响各不同

  看着公孙硕还不服气,徐凡继续道:“你家老祖公孙龙用白马非马的争辩的时候,已经落了最下层了,他在辩论的时候的确是赢了,但天下真有谁把白马踢出了马的行列吗?天下人当中有谁是把白马看成另一种动物?

  这种无意义的诡辩,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怎么会让天下百姓的信服,所以我才说你家先祖把名家带入了歧途,这种辩论之术,只能让人口服,不能让人心服,所以你家先祖没有被人称之为公孙子。”

  这点让公孙硕也是一脸无奈,他的家先祖辩论无人可敌,但却没有人承认他的学术成果,自然也不可能有人称他为子了。

  “名家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分析出气候的温度,好方便农户种植,计算好雨水的数量,好让农户自己今年是丰收还是歉收,这才是真正的大道,即便是辩论也应该是什么是马,什么是白马,把这其中的区别告诉天下人,这才是名家正道。”

  “温度?此无名无状如何分析,雨水飘在空中,遮天蔽日如何计算他数量,将军这不是在难为人!”公孙硕还是不服气,虽然徐凡说的有道理,但这种事情怎么可能做的了。

  徐凡笑道:“我就以水为例,低温结冰的水定为零度,高温沸腾的水定为100度,要是能找到一个丈量之物,零度时是一个刻度,100度时又是另一个刻度,这不就把温度划分出来了,还有雨水也是一样的,你想办法弄一个斗。下雨时斗装了多少雨水,你按比例放大就不知道当地下了多少雨水了。”

  公孙硕此时也被徐凡的话吸引了,但听他说的如此模糊又有点无奈道:“将军您好歹说的具体一点。”他的思路被徐凡打开了,按照徐凡这条路走下去,他必定可以成为名家新的宗师,但偏偏徐凡给的方法又极其模糊,他现在好像被困在天花板下面,明明看到了上面的风景,却又打不破这块天花板。

  徐凡没好气道:“我要是知道,那我就是名家宗师了,还要你做什么。”

  他倒是知道水银温度计测量法,但全说明白了,让你捡个便宜凭什么,只凭你脸大。

  公孙硕一时间被说的哑口无言。

  而其他百家之人看到徐凡也是一脸惊讶,光凭这番见解,徐帆即便不成为将军,也能成为诸子之一呀。

  后面徐帆还接见了医家小说家等小流派的人,徐凡最喜欢的就是这些技术流的掌门了,他们能马上补全义军缺失的地方。

  徐凡和医家聊治疗外伤,像他用针线缝合外伤,可以快速治疗大的伤口,对于刀剑等外伤义军还有大量的数据作为依托,义军的伤兵的死亡率就极低,大部分都可以救活,这在医家人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外伤方面义军的技术已经超越他们了。

  但他们和徐凡聊医术的时候,徐凡提出的开水消毒,还有一些杀菌之类的常识,蛊虫毒虫,各种疑难杂症都可以说个一二,甚至普及开水,减少病症等行为都让医家之人耳目一新,这不是乱说,徐凡提出的思路,他们在治疗疑难杂症都能对上,徐凡的方法也能让他们有恍然大悟之感。

  这个时候他们才发现,徐凡的医术之高明超乎了他们的想象,很多医家子弟都想要拜徐凡为师了,这幕把百家之人震惊的说不话来了,了解一些百家之言还不算离谱,但能在医术上让医家臣服,这也太夸张了。

  徐凡当然不可能真收下这些学生,而是说道:“我也是听说了这些理论,真正实践还是要靠你们大夫。”

  而后徐凡继续说道:“我义军治下有百万之众,但这其中大夫寥寥无几,很多百姓生病了只能自己抗,一个小病都会要百姓的性命,各位到我义军百姓有就救,我们义军会在每个州县给各位建立医馆,同时义军也会给各位补贴,让各位生活的待遇不会差于我义军的屯长,在下唯一的要求就是各位遇到贫穷的百姓,也想办法救治他们,不要让他们因为一点小病失去生命。

  医家子弟听到徐凡这话也感动道:“医者父母心,这点不用将军说,我们也会做的。”

  徐凡想了想道:“在下还有一个提议,就是各位根基自己的经验,把一些小病,常见病整理成册,由我们义军负责把这些书籍扩大数量,而只要看过这些书籍的人,就可以治疗一些简单的头疼脑热,这样大夫的数量就可以极大增加了。”

  徐凡刚刚想到的赤脚医生手册,在这个时代大夫想要快速普及基本上不可能,但用赤脚医生手册弄出一些二把刀大夫却已经是最符合这个时代的方法了。义军一直的普及文字,徐凡的想法是,退役的士兵可以先集中培训一些技能,想成为大夫也是一个好职业,他们也可以解决这个世界的医疗资源匮乏的问题。

  医家子弟相互讨论一番之后对徐凡行礼道:“诺!”

  对于小说家,徐凡把他们吸纳进戏曲队当中,徐凡则要求他们按照《楚昭女》《活着》编写新的剧本,一定要做到百姓喜闻乐见,同时暴露始皇帝独夫丑恶面目,秦吏丑陋的嘴脸,舆论这块高地,徐凡是占领定了。

  此时百家之人看到徐凡就像看怪物一样,一两个行业精通就算了,面对这些百家之人,他每家都能说出一两点让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大而化之的大道问题也就算了,偏偏最需要时间积累技术类宗门更加精通,甚至超越了这个宗门,百家之人都像看怪物一样看着徐凡。

  接见一番诸子百家之后,看到了徐凡的尊重,甚至是恭敬,这些百家弟子之心也算是安定下来了,他们见到了徐凡求贤若渴的态度,也在义军这里得到了一个好的位置,他们都相信自己在义军这里会有很好的发展。

  而徐凡更加满意,这些人才的加入极大丰富了义军的人才库,各行各业都充实起来了,义军终于不至于像一个草台班子了。

  回去的路上徐凡问周章道:“孔老先生,面子有这么大吗?我的招贤令公布了一年多,也没招到几个人才,他一招呼诸子百家都出山。”

  周章笑道:“这还是将军的功劳,将军两战歼灭了八万秦军,天下震动,诸子百家之人自然也听闻此事,诸子认为秦国已经处于盛极而衰的状态,所以诸子门人纷纷出山,想要辅助新的王朝,而将军现在是义军当中实力最强的一支,投靠的诸子自然也最多。”

  徐凡惊讶道:“周兄怎么了解诸子百家之间的传闻?”

  周章笑道:“将军就没有发现孔鲋介绍的人,没有黄老之人,我本就是黄老学派的弟子,师从楚南公,黄老学派已经派了不少弟子加入我们义军了。”

  

  陈郡,商河里。

  一群村民推着独轮车,兴高采烈地的回到自己的家乡,他们就是商河里乡兵。

  本来吴军带着他们去陈郡的时候,每个人都是人心惶惶的,担心秦军会打进自己的家乡,也担心自己会死在战场上,家里的妻儿老小不知道该怎么生活。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事情反转的速度会如此之快,他们在军营训练不到10日,就传来上柱国将军在长平县歼灭3万秦军,杀了秦国大将王离。这个消息传来全军欢呼,他们甚至还吃了一顿的酒席。

  接下来更是好消息一个接一个,义军攻克了颍川郡,吊死颍川郡守,为百姓出口恶气,带领大军攻入三川郡全歼5万秦军,杀了三川郡守李由,他们再吃了一顿酒席。

  昨天他们被解散归乡,离开前长史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一石粮食作物赏赐,所以每个人都是乐呵呵的,这次参军他们不但没有危险,还吃了2个月的饱饭不说还得到一石粮食的赏赐。

  商河里的村民无不感叹:“义军仁义呀!”

  “女婿呀,我们带这些木头和毛竹回去有什么用吗?”屈禄不解问道。

  因为商河里靠近陈郡,所以在离开前,吴军让自己的老丈人带着商河里的村民,和所有的独立车去接他们,结果吴军却带他们装上了一堆木头和毛竹,牛车上甚至还装着几百斤重的石块,为了这些东西吴军把他们的赏赐全部花完了。

  吴军笑道:“大人,我们占大便宜了,我在军中有一个战友。”

  “战友?”

  看到所有人都不懂,吴军解释道:“这是上柱国将军说的新词,和袍泽是一个意思。”

  屈禄听到这是徐凡发明的词顿时肃然起敬道:“原来是上柱国将军说的话,战友!果然这就比袍泽好听。”

  吴军继续说道:“我那战友告诉我,说陈郡有一批二手的水车要被拆解,我想要的话只要20石粮食就可以带走,我们独轮车上的这些就是那二手水车的部件。”

  “这是水车?”屈禄满脸疑惑,这种新鲜事物屈禄是不懂的。

  屈槐笑着对自己父亲解释道:“您在河边看到的大木架子就是水车了,它能把河里的水运输到田地当中,让旱田变成水田,义军一架水车要300石粮食,我们只花了20石就弄到一个水车是赚大了。”

  经过儿子的讲解,屈禄想到了在鸿沟水边上见到的水车,还有水车附近的水田,激动指着部件道:“这些就是老朽在陈郡外看到的大家伙!”

  屈禄现在脑海当中只有300石的大家伙,居然被他们用20石粮食卖回来了,他们赚翻了。

  吴军解释道:“大家伙才值300石,我们这个是小水车,只有百石粮食上下,而义军有了大水车了,就嫌弃这小水车占地方了,所以要拆了重建大的,我们到手的是二手小水车才会如此便宜。”

  屈禄激动摸着水车部件道:“即便这样我们也赚了。”

  吴军笑道:“我也是这样的想法,浇地算不得什么,这小水车的主要功能,他主要是可以带动石碾转动,只要我们把石碾按上,碾米就不需要花力气了,大家省下来的力气可砍树木和毛竹赚钱,而且我们还可以帮助其他村里碾米,可以要一些粗糠作为报酬,粗糠可以用来养殖家禽牲畜,卖给义军又能赚一笔钱。”

  屈禄听完吴军的话一脸自豪对四周村民道:“你们跟着我女婿算是享大福了。”

  四周村民也笑道:“亭长是能人,这谁不知道,有他在我们商河里会过的越来越好的。”

  屈槐却说道:“石头,土根,二狗哥他们也是能人,义军选拔常备军的时候,他们已经被选上了,家里马上多了50亩土地,我们这点赏赐又算得了什么。”

  听到这话吴军也一脸暗淡,手被砍断,他的前途也被砍断了,成为商家里的亭长就是他这一生的极限了。

  屈禄当即骂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吴军阻止丈人继续责骂道:“算了,我们商河里能走出三个常备军,这也是一份荣誉。”

  

  阳县,景府。

  一大早景逸就来到自己府邸门口观望了,等了半天,他终于等到了战马驰骋的声音。

  他当即向声音方向看过去,果然几个骑士向着他走来。

  “父亲,孩儿让您担心了!”景涛看到门口的父亲当即下马跪拜在景逸身前。

  景逸摸遍自己儿子的身体,发现没有出现什么问题,松口气道:“能安全回来就好。”

  景涛自豪道:“父亲,孩儿已经是义军曲长了,掌管500骑兵,在歼灭李由的大战当中,孩儿领军击溃了几千秦军,杀了5个秦人,为我景家报了一份仇了。”

  景逸激动道:“好好好,我们回家。”

  这个时候跟着景涛的8个骑士拱手行礼道:“家主,多谢家主这段时间的照料,但我等的家小要搬离了景家了。”

  这八个骑士原本是景家的门客,跟着景涛上战场了,两个战死,活着的都受到了重用,现在他们最高地位的是骑兵屯长,差的也是队率,属于已经的军官了,自然不可能再继续当景家的门客了。

  景逸也明白这点,他感激道:“多谢各位在战场上照顾小儿,各位的家小已经在家中等候了。”

  本人说郑国渠不同的重点是,别的地方上田只能收三石粮食,怎么郑国渠的土地就这么特殊可以收6石四斗,它那个翻一倍,超过了秦末粮食极限的原因是什么。

第129章 ,思想冲突和财政危机

  景涛回府邸之后,景逸马上派人点燃爆竹并且向四周宣扬道:“今日我儿归家,我景家大摆三天流水席,大家都过来,不要客气。

首节上一节51/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