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33节

  吴军看向自己刚刚训练的乡兵道:“先回家安排好事情,打包好行李,明天我带大家去陈郡,解散!”

  士兵们默默的走向自己的家,而屈禄走向吴军带着一丝慌张道:“秦军要打过来了,我们能不能赢?”

  吴军笑道:“放心,秦军不会是我家将军的对手的,从起义以来,义军就从没有败过,这次也一定会是我们义军胜利。”

  屈禄却继续问道:“大家都要上战场吗?”

  他在担心的是村里的青壮一去不回。

  吴军道:“免不了的,秦国不让我们过好日子,一直打我们,我们只要打痛他们,秦人才不敢欺负我们。不过大人放心,我们这些乡兵只能做一些守城辅助的任务,将军不会让我们直面秦军的,用我们将军的话来说,这是送人头。”

  吴军的话却不能让屈禄安心多少,但他也知道从村民分官田开始,商河里已经和义军绑定了,秦军攻入陈郡,不会有他们好果子吃,只有打跑了秦军,他们的好日子才能继续过下去。

  村民们回到村里,但大家却心事重重,去了战场生死不由人,谁知道这次会有多少亲人死在战场上,整个村子都有一份凝重之感。

  吴军也回到自己的家中,这几个月时间吴军已经完全融入商河里,在村里建了三间大瓦房,买了一头耕牛,花光全部的赏赐。

  虽然代价大,但效果也是极其明显的,很快就有媒婆找他介绍媳妇。因为在其他人看来,吴军有200亩土地,一头耕牛,有三间大瓦房,还是亭长,妥妥四里八乡的大人物,这不就是一个天然的金龟婿,至于他残疾反而没有人在意了。

  最后吴军娶的是里长屈禄的小女,所以他才会称屈禄为大人。

  吴军回来的时候,村里已经传遍了要打仗的事情了,吴军的妻子小鱼,已经开始默默为丈夫打点行装,准备远行的干粮。

  小鱼看着吴军担忧道:“一定要活着回来。”

  吴军对自己妻子笑道:“放心,我们将军打仗厉害,还从来没有败过!”

  这个时候屈禄带着屈槐找吴军激动道:“我只剩下这个幼子了,可要带好他,他死了,我也活不下去了。”

  屈禄一生过四个儿子,但一个死在秦楚大战当中,两个死在秦军南征路上,即便屈禄这样见贯了生死的人,但也很难承受自己最后一个儿子战死沙场。

  屈槐带着一丝气愤道:“大人,你说这些做什么,这不是为难妹夫,而且孩儿未必不能建功立业。”

  吴军对屈禄保证道:“大人放心,只要小婿没有战死,大哥就一定会活的好好的。”

  屈禄激动道:“好,好,好。”

  什么建功立业屈禄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的幼子活着回来。

  这样生离死别的场景在整个商河里到处都是,无数妻子,母亲为自己的丈夫儿子准备好衣服和干粮,嘱咐他们要保住身体安全,家里的事情不用担心,她们会照看好家的。

  陈郡的百姓对这样的征兵并不陌生,对徐凡这样的后世人来说,始皇帝一统六国就是战国结束。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战国一直没有结束,他们的税赋并没有因为天下一统而减少,他们的兵役也没有随着天下一统而减少,他们的徭役也没有随着天下一统而减少,整个天下依旧是以3-4年大战。

  在天下百姓记忆当中,天下一直都是这样,百姓对这种作战动员,一点也不陌生,他们虽然担心亲人,害怕死亡,但还是按照战国几百年来的习惯将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

  而且对商河里的百姓来说,义军政权比秦国好,徐凡这个将军也比他们从没有见过的始皇帝好,最起码现在他们税少了,徭役没有了,严苛的秦法也没有了,生活也变得好了,即便是为了现在的好生活,他们愿意送自己的亲人上战场赶跑秦军。

  有读者说不要拿焚书坑儒来黑始皇帝,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事情的真假,我一般代入的都是现在发生的事情。

  比如保耕地,这肯定是好事情,所以就可以砍了农民的香蕉,砍了农民的经济林木,再比如焚书的士兵都认识文字,不会冤枉一个人。再比例秦朝之后诸子百家只剩下法,儒,道,百家凋零,这些和始皇帝都没有关系。

第90章 ,心理矛盾的豪强和被夺气运的陈

  胜

  义军在整个陈郡动员了5万民兵,如此大的动作,自然引起了陈郡豪强的注意。

  陈郡豪强当然明白此时义军面临的情况了,秦国8万大军已经快杀过来了,扛不住暴秦的这波进攻,义军就算是完蛋了,天下会再次归于暴秦的统治。

  对于这样一个推演的结果,陈郡豪强们此时内心是复杂的,因为他们既不想秦军杀进陈郡,又不想义军把秦军消灭,双方都不是什么好东西,但要是有选择的话,他们还是更想义军胜利。

  对比义军,秦军就更加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总的来说他们对这场大战选择作壁上观。他们想帮助义军,但又担心自己会被大秦株连。

  这些豪强既承受了暴秦的压迫,想要推翻暴秦,但对于义军侵害他们利益的事情又感到担心,属于后世既要又要的心理。想要不付出代价推翻暴秦,或者说是不用他们付出代价,就是这矛盾的心理让他们一直不能加入义军当中,这就是有产阶级的软弱性吧。

  阳县,景府。

  景涛在听说秦军杀向陈郡,激动的走向自己家族的武库,他等这个机会太久了,比起沉稳的景逸,景涛更想在这个动乱的时节做出一番功业,他本是楚国宗亲,生下来就是贵族,但随着楚国的灭亡,他也失去了贵族的身份,他引以为傲的身份被暴秦打的粉碎,在秦国他也只是一个草民。

  半年前徐凡起义,他眼见着整个陈郡被徐凡这个夫子光复。田氏在齐地复国,自己的堂兄弟在义军风生水起,甚至以前他们家佃户之子,现在也成为了县尉成为他仰望的存在,面对这些人,他就再也不想窝在这景府这小小的天地,他要建功立业,重新复兴景家。

  景涛穿上甲胄、带上配剑、弓弩很快一个楚国武士就出现,全副武装之后景涛来到院子大叫一声道:“我欲从军,建功立业,可有愿从者?”

  景逸听到这话,再看着自己长子这个样子怒道:“放肆,谁让你如此穿戴的。”

  景涛不满的走到父亲面前道:“大人,秦军又要杀进陈郡了,您可是从小就对孩儿说过秦军的残暴,当年王翦率领秦军可是杀了我景家几十人,现在是孩儿要为景家报仇。”

  景逸不满道:“报仇的事情还轮不到你来做,家族当中已经有人在做了,你现在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传承家业。”

  第一批支援义军的其实就有景家的人,景逸的做法和项彪一样,找几个傍支隐姓埋名加入了义军,周章部下有不少都是景家的子弟。

  “父亲这样掩耳盗铃有用吗?当年楚国败亡了,我景家土地十不存一,这次义军败了,秦军真会放过我们?”

  “我们是楚国的宗亲,只要楚地有人造反,秦国都不会放过我们,父亲与其掩耳盗铃,还不如奋起加入这个乱世,开创出一方事业,手中没有军队,即便是一个佃户之子也会爬到我们头上。”

  景逸惊讶的看着自己的儿子,却没有想到他会说出这样一番道理,想起景家在义军的影响力几乎没有,老友周章也不待见他,在这样一个纷乱的世道,没有军中的影响力的确是不行。

  他沉思半天,看着自己全副武装的儿子,叹口气道:“我儿确定要加入义军?”

  景涛点头道:“从这段时间来看,义军军纪严明,行事有法度,首领徐凡有远见,有能力,要不是他当初均田,陈郡此时想要招募5万士兵根本不可能。”

  景逸听到这话一脸尴尬,但他马上说道:“带着我的书信去找周章,让他安排你一个好的职位,为父帮他十几年时间,这点面子他还是要给的。”

  景涛喜道:“多谢父亲。”

  景家财大气粗,景逸当然不可能让景涛一个人参军,他安排了10个武艺高强的门客,并且给他们配备了全套的铠甲武器和战马,这完全是一支精锐的骑兵小队。

  看着离家的儿子,景逸一脸担心,但在这个动荡的时节留在景府未必比义军安全多少。

  话分两头,阳县军营此时热闹非凡,从征兵令下达的第二天,距离阳县最近的村里就带着民兵进入营地当中。

  县尉陈胜看着这些民兵激动异常,每支民兵归队,他必定亲自慰问,了解他们缺少什么并且帮助这些民兵解决问题。

  这样的集结一直到了第三天,整个阳县集结了3000民兵。看着这支庞大的军队,陈胜无比兴奋,终于轮到他发挥才干的时候了。

  徐凡穿越到这个世界算是夺走了陈胜的气运了,按照原本的历史,陈胜本应该是第一个起义的人,但现在他只是徐凡的学生,虽然从阳县就加入了义军,但却没有立下什么功劳,自然也不可能有历史上称王的风光了。

  其实陈胜一直都想成为义军士兵征战沙场,但陈林和陈秀都不同意,两人都认为战场太危险了,所以他一直都在后方帮助陈岗管理义军的后勤事务,这个世界的陈胜毕竟接受了一年教育,算是义军当中的知识分子,很快就成为了陈岗的左膀右臂了。

  但义军攻占整个陈郡的时候,有23个县要管理,陈胜以他的功劳和资格成为了阳县县尉,陈林和陈秀认为这比较安全,但终究还是被陈胜等到机会了。

  “秦狗,等着乃公来砍你们!”

  阳县所有里民兵都集结在阳县校场之后。

  翌日“咚咚咚”战鼓声也随之响起,声震百里。

  所有的亭长听到战鼓声音带着自己里的民兵开始排队。

  陈胜来到高台上对着所有人叫道:“乡亲们,暴秦军队又杀过来了,你们愿意暴秦杀入陈郡,把我们打成刑徒,再此奴役我们所有人。”

  “不愿意!”所有民兵都怒吼道。

  成为秦民的这十年时间,整个陈地的百姓都对秦国的残暴深有体会了,他们是不愿意这样的生活再次出现的。

  秦军想要再次奴役他们,陈地的百姓情愿跟着义军消灭暴秦。

  “诛暴秦,伐无道,所有人都跟着本县尉讨伐暴秦。”说完陈胜第一个走出校场。

  而民兵们也排着队,跟着陈胜走,边走边呼喊道:“诛暴秦,伐无道!”队伍浩浩荡荡,宛如一条长龙。

  而这样的长龙在整个陈郡有22条。

  求收藏,月票举荐票。

1章 ,两军相遇

  话分两头,王离带领3万秦军主力彻底收复了颍川郡所有城池之后,继续带领大军渡过洧水,沿着秦驰道来到了楚国故都鄢陵,他大军再往前一步就要进入陈郡的地盘了。

  不要看王离对何宜等人异常傲慢,但他对待陈郡的叛逆却异常谨慎,还没有进入陈郡就把自己的探马散的极开,最远处抵达大军三十里之外,这份谨慎之感有他祖父王翦三分真传。

  而此时王离再次回忆自己得到徐凡的情报,徐凡从阳县造反,一直到最后野战当中全歼大秦一万大军的情报他都有,只是徐凡的情报让王离感到一阵迷雾。

  在秦国造反不算少见,但像徐凡这样草民出身却可以快速适应指挥上万大军野战,还能战胜上万大军,这是将门子弟都很难做到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其中有很多都不是用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可以说的通的。

  因为天赋异禀的将军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时间并不少见,但军队数量超过千人,统帅就很难直接指挥大军,必须要靠基层的军官来指挥大军,也就是说基层军官的军事才能才是一直军队底线的地方。

  王离可以统帅三万秦军,靠的就是祖父留下来的300曲部,这些曲部都有十年以上军事经验,把这些曲部分散在军中,成为屯长,五百主等中级军官,他才能把这三万大军指挥如臂。这不是他军事天赋高,而是王家的底蕴深而已。

  但徐凡却是一个乡下的夫子,他哪里来的底蕴可以指挥上万大军?说徐凡是天生的将才,他是不相信的,即便是他祖父也没有这样的军事天赋。

  而最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徐凡明明是一个南方人却对指挥骑兵天赋异禀,他好几场胜利都是带领骑兵突击取胜。一个南方人却靠骑兵胜利,这也太怪异了,王离猜测徐凡可能来自北方的边境将门,甚至有很大可能是赵国人。

  就在王离沉思的时候,斥候飞一般赶到。

  “将军,距离我们30里的地方,看见敌人骑兵。”

  王离惊讶道:“这股叛军居然敢主动出击,他们来了多少人?”

  “从敌人的烟尘来看,有好几万人。”

  “继续去探,一定要清楚知道敌人有多少!”

  “诺!”斥候队长再次飞奔出去。

  “传我军令,前军停止前进,密集结阵,准备迎击敌人。”王离大声吼道。

  王离身边的传令兵马上去各支军队传达王离的命令,秦军士兵迅速集结在一起,摆下防守阵势。

  “将军是叛军来了?”秦军军官纷纷询问。

  王离嘲讽道:“我们还没有去消灭叛军,却没有想到他们主动送上门来了,刚刚探马来报,说前方有几万叛军,从陈郡得到的情报来看,整个陈郡只有2万余的叛军,想必他们已经倾巢而出了。”

  王英喜道:“真是天降功劳,我军可以连灭两路叛军了。”

  其他秦军都尉也欣喜不已,灭了这叛军是一喜,二就是他们可以赶得上灭叛乱的魏军,比起草民出身的徐凡,擒拿信陵君长子魏咎的功劳显然是更大了。

  在秦军探马发现徐凡他们的时候,徐凡的探马也发现了秦军的踪迹。

  徐凡马上对吴盛道:“你指挥探马遮掩战场,不能让秦军的探马靠近大军5里范围,同时要尽可能获得敌人的情报。”

  而后他立即找来季布他们,大家一起商量如何打这一战。

  英布道:“还能怎么打,当然是看到秦军冲上去打,义军将士训练了这么久,吃了这么多的粮食,长了这么多的肉,不就是为了消灭秦军。”

  在英布看来义军士兵经过了三个月严苛训练战斗力已经提升好几倍了,打个3万秦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参军陈晓却反驳道:“王离带领的可是秦国精锐,和白勐带领的陈郡秦兵完全不同,这样莽撞冲上去太危险了。”

  英布不以为然道:“我们义军也不算几个月前的义军,大军都是精锐谁怕谁,而且以陈郡平坦的地形,当年王翦和项燕百万大军在这里决战也没有用计谋,你比这两位名将还要厉害,能想出什么计谋来战胜秦军?”

  陈晓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英布了,就像英布说的一样,陈郡一马平川,只有鸿沟水和洧水两河横贯整个陈郡,这种地形根本没有施展计谋的余地。

  季布沉思道:“如今的局面,任何的计谋已经无用,我义军已经没有退路了,当狭路相逢勇者胜。”

  邓宗跟着说道:“季布大哥说的有理,我们义军每个人都和秦军仇深似海,不怕和秦军拼命。”

  “对大家都是一条命,谁怕谁!”

  大家都被英布和季布的话激发了斗志,纷纷表示不怕和秦军拼命,因为他们都和秦军有着深仇大恨。

  徐凡看到众人道:“不能就这样无脑硬拼,秦军不管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在我们义军之上,硬拼且不说能不能胜,即便胜了我们义军也会伤亡惨重,没有继续进攻的能力,大秦有百万大军,他们即便损失这3万大军也伤不到元气,但我们损失一万对义军来说都是不可承受之重。”

  “那怎么打?”英布问道。

  徐凡道:“秦军强大,但我们义军也不算没有强处,就是我们的骑兵比秦军强,只有发挥好骑兵优势,我们才能战胜秦军。”

  徐凡继续说道:“季布你为步兵主帅,指挥2万步兵想办法牵制住秦军的主力,让秦军主力和他们的统帅脱节,我指挥骑兵看时机对秦军进行斩首战术,依靠骑兵强大的突击能力击杀王离,主帅被杀,秦军必定失去崩溃,我军再全军掩杀上去,这样就可以以最小的伤亡歼灭秦军。”

  季布担忧道:“这也太冒险了,要不还是我指挥骑兵突击吧。”

首节上一节33/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