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207节

  谢俞也吃惊道:“这也太奢侈了,我大汉一向提倡简谱,为此天子拆了皇宫的城墙给士兵修建房屋,还把大部分宫殿用于官署和开放给百姓,怎么会有人敢在燕宫外,建设如此奢靡的水晶宫。”

  李斯道:“我们过去看看就知道了。”

  “注意点,这每一块玻璃都比你们的俸禄都要高,打破了你们可赔不起。”此时赵高正带着一群工匠用用钢铁搭建玻璃房。

  这个时候李斯他们才知道,原来这个水晶宫居然是赵高带人修建的。

  “你们怎么敢如此奢靡无度,就不怕天子处罚你们!”郑齐看不过去道。

  要奢靡自己在家族奢靡也就算了,现在光天化日不说,还专门把水晶宫搭建在天子居住的寝宫,这是何用心,是想要腐化天子,想到这里,郑齐的内心更加愤怒了。

  赵高却淡然道:“这是我们玻璃厂购买的土地,想要建什么不关你们的事情。”

  郑齐还想要谴责赵高,但李斯却拉着郑齐而后问道:“天子不是享受之人,你搭建这样的水晶宫,就不怕恶了天子?”

  赵高淡然道:“这就是天子嘱咐搭建的,而且这也不是水晶宫,而是一块菜地。”

  “菜地?”李斯三人全度有点不敢相信。

  赵高道:“这是天子和农家联合弄的反季节蔬菜基地。”

  谢俞道:“这样违反天时的事情,怎么可能会成功,不会是你们想要以以此为借口,腐化天子吧?”

  这个时候在一旁的农家子弟吴越马上说道:“可不能这样污蔑人,我们买下这块地,本就是想要种植蔬菜,解决长安城冬季缺乏蔬菜的问题,这可是惠及天下百姓的好事情。”

  郑齐看着一副农户扮像的吴越,知道这是农家子弟,疑惑道:“真有反季节蔬菜这种东西?”

  吴越道:“自然是有的,在关中上林苑,一处峡谷有温泉,即便冬天温度度不低,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蔬菜,当年秦王室冬季蔬菜,就靠此地来提供。”

  “天子知道此事之后,找到我农家子弟说,既然温度决定植物的生长,那用一个罩子把高温罩住,这样土地不就可以在冬天也继续生长了,这才有了这块实验田。”

  郑齐指着玻璃道:就“是为在冬天吃口蔬菜,这也太奢靡了。”

  吴越道:“话可不是这么说,冬天能吃上蔬菜,人才会健康,死的人就会少,人命关天,几块玻璃又算得了什么。”

  谢俞皱着眉头道:“但在这样水晶宫内种植蔬菜,这价格只怕比肉都要贵,这普通百姓能吃的起?”

  吴越道:“先要解决有无,后面再想办法找其他的东西代替玻璃,或者直接把玻璃的价格打下来。

  但不管怎么样,这都是在增加蔬菜粮食,玻璃这种东西再怎么漂亮,但那也不能吃,粮食和蔬菜却是实实在在能吃的东西,以无用之物换取可以吃的食物,这对天下来说都是划算的,怎么能说是奢靡。”

  郑齐和谢俞被说的哑口无言了,因为在仕林当中,百家宗师都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农桑才是根本,虽然天下人还是更加喜欢黄金珠玉。

  但今天真有人用黄金珠玉来生产粮食,结果就出现如此骇人的景象,农桑为根本,还能用这种方式来表现?

  一时间郑齐他们都迷糊了,虽然吴越说的好,但明明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有问题的事情。

  常识和道理矛盾了,他们三观都开始打结了,他们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倒是李斯根本不在意这些,而是说了自己找他的目的

  当赵高听到李斯想要他赞助《法治月报》。

  赵高淡然道:“这对某有何好处?”

  李斯笑道:“现在赚的钱已经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了,但你的权利却也只能局限在这小小的玻璃厂,而某的《法治月报》却可以影响到整个大汉。”

  赵高思考起来,当了这个玻璃厂厂长,虽然让他赚了很多钱,他家以前被大汉没收的宅院重新被买了回来,富裕的生活也重新回来。

  但他更加想要掌握权利,而不是财富,而他的权利却只能止步在玻璃厂当中,管理这几百号工匠,即便这个玻璃厂再赚钱,这依旧不能让赵高满意。

  想了想赵高道:“你的月报某投入50万钱,要占据一半的份额。”

  李斯摇头道:“老夫的名气也是很值钱的,你拿100万钱,占据三成的份额。”

  赵高道:“成交。”

  获得赵高的资金之后,李斯等人购买办公场所,招募员工和记者,比起保守的钟俊,李斯则激进多了,他招募了几十位记者去北地,去河北,去中原战场,寻找大汉的热点事件。

  在得到投资的第十日,第一份《法治月报》就刊发出来。

  话分两头。

  徐凡在完成对中原豪强的清洗之后,带领援军来到战场前线。而此时在战场前线宋留已经开始反守为攻了。

  大汉庞大的战争机器开动之后,一支支精锐的军队,开始加入宋留的队伍当中,大汉所有的钢铁厂也停止了农具和工匠的生产,而是开始全力打造钢铁武器,铁制铠甲,大汉钢铁武器的产能暴涨。

  宋留机会每隔10天,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全铁甲营,不到一个月时间,镇东军的铁甲数量超过2万。

  而后宋留用这支精锐大军猛攻齐军战线,齐军即便是换上了破甲的重型武器,还是被汉军打的节节败退,只能退守泰山防线。

  徐凡看到宋留打的人才好,继续让宋留为前线主帅,而他自己则为大军准备粮草物资。

  大汉薛郡有20万大军,需要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非常多,徐凡常常找到他们,和他们聊聊家常。

  “今年的收成如何?”

  民夫道:“常平年,不算好,也不算差。”

  徐凡惊愕道:“你们没有用鸟粪石肥田?”

  农夫摇头道:“这鸟粪石太贵了,我们用不起,大部分都是老爷们的土地在用。”

  徐凡继续问道:“堆肥呢?”

  农夫道:“听说过可以肥田,但我们都不懂,不敢乱用在土地上。”

  面对这种情况,徐凡也只能无奈叹口气了,关中果然只是个例,中原百姓连堆肥都不知道,可以说大汉对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他们还是按照几百年来的传统耕作,想要推广先进农业,还是任重道远,还是要增加农业的人才。

  农夫道:“这仗来的不是时候,家里的小麦刚刚割完,就被朝廷催着成为了民夫。就是今年太乱了,整个天下都好像在打仗。”

  说到这里民夫脸色还有几分惶恐,虽然战线是在齐国,但因为大汉清理贵族豪强,整个中原河北都乱糟糟的,这些民夫感觉这天下,一下子从天下太平变成了乱世,他们不想经历这样的乱世。

  徐凡安慰道:“过完今年就好了,以后的天下就不会有大乱了。”

  对这点,徐凡也没有办法,战争肯定会影响农业生产的,不征调军队,民夫,项羽打进中原,百姓死伤会更加惨重。

  这个时候另一民夫愤怒道:“还不是齐王造反,毁了我们的好日子,还有那些贵族老爷,就看不得我们这些穷人过好日子。”

  另一个民夫笑道:“现在这些老爷们都被汉吏抓走了,局势他们要发配到辽东为奴。”

  “朝廷这次可是赚大了,拉粮食钱财的马车就没有断过,局势那黄金重的连运输的马车都压断了,黄金撒了一地,有些人捡到直接发财了。”

  而后这些百姓对徐凡说了家乡的八卦,什么汉吏老爷看中哪家小媳妇,抢了做老婆,又是哪个穷小子捡到老爷们的宝箱,发家致富,让人羡慕不已。这些消息真真假假,连徐凡都难以分辨。

  但总体上来说,他们对大汉的清洗是幸灾乐祸的,认为这些老爷们都是罪有应得。

  中原的百姓他们都是大汉均田的受益者,他们对大汉朝廷都很感激。百姓们的想法很简单,谁对他们好,谁就是好人,谁对他们坏,谁就是坏人,朝廷分他们土地,还给他们减免税赋,免除徭役,这样的好朝廷,八辈子都找不到了。百姓们自然认为朝廷和天子是好人,造反的齐王,贵族老爷是坏人。

  中原百姓是站在大汉这边的,这让徐凡松口气,有百姓支持贵族豪强就翻不了天。

  徐凡和百姓交流没几天,叔孙通来到薛郡找到了徐凡。

  他苦口婆心劝说道:“陛下,中原贵族豪强也有不少是大汉忠良,您这样的做法不是寒了忠良之心。”

  要说这次大汉掀起的大清洗,对哪方势力影响最大,那么必定是儒家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儒家的实力已经是百家之首,天下一半的读书人都是儒生。

  而这也是历史的选择,儒家的那套理论太适合这个时代的豪强贵族了,于是这些人也成为了儒家当中的一员,宣传儒家的理论学说为他们谋利。

  而大汉的清洗,大部分都是儒家的势力,虽然因为孔鲋投靠大汉,有不少儒家子弟投靠了大汉,但中原更多的儒家势力是看不起出身低微的徐凡的。

  历史上刘邦都灭了项羽了,鲁地的儒生因为看不起刘邦,还给项羽披麻戴孝,同情项羽的失败,给刘邦上眼药。

  而现在徐凡的出身更低,大汉的政策对他们这些贵族豪强更加不友好,科举对他们也不友好(这些儒生喜欢一步登天,而不喜欢做实务的小吏,所以也看不上科举),加上鲁地儒生本就是保守派,他们自然就更加厌恶大汉了。

  这样两相看厌的结果,就是鲁地的儒生快被大汉扫荡一空了,很多儒家学派被大汉连根拔除了。

  这导致孔鲋他们坐不住了,他们想要找徐凡求情,毕竟这些人和他们打断骨头连着筋。

  所以叔孙通才来到前线找天子求情。

  徐凡却笑道:“我大汉是新建立的王朝,大肆清洗旧王朝的贵族豪强是必然的选择。”

  叔孙通刚刚想说什么。

  但徐凡却说道:“你先听朕说,商君给天下的官员,士人,商人,工匠,农户定下的比例是1:1:1:3:94。虽然朕不是全部赞同,但在官员和士人这个比例朕还是认可的。前二者不事生产,只能靠农户来养,他们数量多了,天下的百姓就会苦。”

  “而现在我大汉有贵族,有汉吏,天下百姓负担已经极其重了,中原,河北贵族豪强,他们既不肯老实给我大汉纳税,也不想工商农户能增加天下的财富,他们对我大汉有害无益,朕只能去除这些依附在我大汉身上的毒瘤了。”

  “朕在起义的时候就说了,起义要分清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能分清楚敌友,我汉军将会战无不胜。

  现在治理天下也要分清楚,谁是朋友,谁是敌人。大汉的贵族汉吏为朕管理天下,他们是朕的朋友,天下的百姓为大汉纳税,他们是朕的盟友。而六国贵族豪强不但无益我大汉,还只会侵害我大汉的利益,他们就是我大汉的敌人。”

第302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和分步实现天下

  大同

  叔孙通投靠大汉已经有三年,因为和徐凡待的久。他对天子的看法和外界是不同的,外界认为天子豪爽大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千古难见的圣君。

  这样的评价虽然不能算错,但却没说到当今天子的核心。

  当今天子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对用人的标准也是极其简单,对大汉有用,即便是敌人也会重用,对大汉无用,但只要不影响天子做事,天子也不会在意这些。

  但要是对大汉无用有害,天子下起手来回毫不留情,虽然天子很少在肉体上消灭大汉的敌人,比起始皇帝看上去少了几分残暴,但天子却是以阶级划分敌人,只要被天子认定为敌人的,那么这个阶级的人就会全部清除出大汉,受到影响的人反而会更多。

  就像秦吏被天子认定为敌人,暴秦几十万秦吏就遭受到大汉毫不留情的清洗,要知道即便是统一天下的始皇帝,他也得依靠六国的贵族豪强来统治天下。而当今天子做的比始皇帝还要残酷。一句马上得天下,也要马上治天下,收尽汉吏之心,让整个大汉从上到下推动着对秦吏的清洗。

  而现在六国的贵族豪强也是这样,他们这个团体从上到下从大汉的版图消失。从这点上来说,当今天子比始皇帝还要严酷。

  所以叔孙通明白,自己光讲被迫害的六国贵族豪强有多无辜,朝廷冤枉了多少人,这是没有用的,因为天子是不会在意这些事情。

  可能是天下人的幸运吧,天子认为生死是大事,所以很少杀人,这次整个中原河北之地的贵族豪强遭到清洗,但死的人却没有超过百人,对比遭受的十几万清洗的人,这个数字是极其少的。

  天子甚至还专门下达命令,严禁地方发生杀人的恶性事件,对比动不动杀的血流成河的始皇帝,说当今天天子仁义真不为过。

  但也有可能是天下的人不幸,当即天子认为生死之外,没有大事,自然也不用在意,如此大范围的清洗是不是有无辜者。

  但叔孙通还是找到了突破口,能让徐凡结束这场清洗。他拿出封奏折道:“这是臣统计东郡被清洗贵族豪强的名单,还请陛下查看一番。”

  徐凡接过奏折,发现上面是东郡被清洗的豪强贵族名单和他们的家产。徐凡看了几眼脸色就难看起来了。

  最开始的名单还没有问题,不是那种家资亿万的贵族,就是良田万顷的豪强,但越是到名单的后面,这些人的家产就越少,最后居然出现了大量土地千亩,几百亩的小地主。

  这个时代土地的亩产太低了,几百亩上去亩土地只能算是小地主,他们不能像贵族豪强那样做食利者,反而要想办法管理自己的田地,改进生产技术。在这个时代,他们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之一。

  这些大汉的诸侯,贵族豪强联合汉吏清洗六国余孽,徐凡是乐意见到的,所以没有阻止,但现在这种扩大化的趋势,显然不是徐凡乐意见到的。

  于是徐凡命人找来陈胜,把叔孙通的奏折交给他道:“你去东郡探查一下,看看上面的名单是不是真实的。”

  虽然徐凡还要确定,但他已经有七分相信叔孙通上面写的东西了。

  于是他找来张良,和他说了大汉清洗扩大化的事情。

  张良苦笑道:“毕竟这是必然的事情,您虽然给大汉的彻侯分了封地,但他们的封地显然是不如原本贵族豪强土地好的,为了自己的利益,大汉的贵族自然会对付原本的贵族。而汉吏也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推波助澜,扩大清洗范围。”

  徐凡迟疑道:“汉吏为什么要这样做,人口少了,对他们来说也不是好事情。”

  张良道:“您忘记南阳郡的事情了?汉吏清洗了大量原本土地的主人,我大汉即便是均田了,但因为人口少,还是会有大量的田地掌握在汉吏手中,地方上的汉吏不管是损公肥私,还是用这些土地上的钱粮去做政绩升官都是可以的,他们当然有这个动力了。”

  张良想了想道:“陛下,臣明白您不愿意接受原本七国的贵族豪强进入大汉朝廷。而是大规模教育士兵,让这些士兵成为汉吏,为您掌管天下。

  这些汉吏虽然对您忠心耿耿,但这些汉吏却没有理政经验,甚至可以说很不成熟,您给他们划定施政范围,还能勉强控制他们。

  但要是让他们自行其事,就会出现今天这样的事情。天下的战事终究会结束,大汉终究是要进入建设阶段的,这样激烈的行动并不是治国正道。”

  张良这是在提醒徐凡,汉吏虽然好用,但他们比起有经验的老吏官僚太不成熟,容易出现大的动乱,出现今天这种事情是必然的结果。

  叔孙通则说道:“陛下还是应当加强汉吏的教育问题,不单单要教导遵纪守法,还要教导他们如何政策的处理政务,治大国,若烹小鲜,如此激烈的行事,并非国家的长久之道,臣请陛下以暴秦为戒。”

  三日后,陈胜带着自己打听来的情报向徐凡复命,叔孙通上面的名单基本上没有错误,现在汉吏已经盯上千亩以下的小地主,自耕农了。

  徐凡当即下命令,让各地郡守,县令停止清洗的行动。

首节上一节207/26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