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第176节

  刘邦笑道:“乱好呀,只有乱我等才能乱中取胜,为兄拜托你把某的队伍送到辽东去了。”

  刘邦这上千人的队伍当中,有八百多人都是训练过的沛县子弟兵,他自信一般的胡人部落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

  彭越道:“兄长要在辽东扎根,某有几句肺腑之言想说与兄长听。”

  刘邦道:“说。”

  彭越道:“兄长的诸侯国一定要建立在辽河或者水能直通大海的河流附近?”

  刘邦不解的问道:“为什么?”

  “辽东距离大汉本土太远了,从陆路走到辽东要走三四千里路,这一路上走着荒漠沼泽,根本没有几个城邑,所以陆地上的补给几乎不可能只能从海上补给。所以诸侯国建立在沿海,沿河一带最好,这样大汉能支援兄长。

  兄长建立诸侯国必须要购买海船,要不然的话,不管是货物运输还是和野人交易都极其困难。

  兄长的诸侯国想在辽东扎根下来,就必须和四方的野人交易商队是少不了的,而想要商队就必须要有海船。”

  刘邦道:“为兄多谢你提醒了。”

  在离开之前,彭越还给了刘邦一张辽东的地形图,记载了辽东各个部落势力和大致的水泽,山川,地形,地理等。

  刘邦带着这战地图召集自己的心腹道:“这就是辽东3000里江山的地图,我等要把诸侯国建立在什么地方?”

  “可以建在襄城附近,这里靠近辽河有出海口,我等可以从海运联系大汉,而且还可以得到吕国公的帮助。襄城也在附近,可以得到大汉的支持,有这些我等新建立的诸侯国可以快速扎根下来。”刘邦的大舅哥吕泽马上说道。

  但刘邦却皱着眉头道:“这位置不好,三面环海,北面又是吕国公的封地,没有扩张的地方,某来辽东是想要建功立业的,要当小诸侯国,某干脆留在大汉享福就是了。”

  张生点头道:“君侯说的不错,当年周天子分封诸侯,分封在中原的诸侯,虽然占据了富饶之地,但却没有发展的空间,几百年来一直都是小国,最终被其他大国吞并,而像楚,秦等诸侯,本是小国,爵位也只是子爵,但却因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称霸一方。”

  “虽然这是春秋时期的事情,但现在大汉分封却可以套用在辽东,选择安全的地方那必定就是没有扩张空间,沛国就不能壮大发展,最终只会跟中原的诸侯一样被其他的强国吞并。”

  吕释之不屑道:“有天子在谁敢乱吞并诸侯。”

  张生不屑道:“当年周天子也是这样想的,大周的天下也就维持了不到两百年,余下的六百年全是礼乐崩坏的时代。”

  吕释之还想反驳。

  刘邦怒道:“你想要我们的子孙后代困死在这辽东,不能吃苦你就回大汉去,我们来这里是为了子孙后代打天下。”

  而后刘邦对张生拱手行礼道:“先生认为我等应该在何处建立诸侯?”

  张生道:“水附近,一这里面有东胡这样强大的胡人,我等容易扎根于此,先期我等不会遇到强大的敌人。

  二就是水不到百里就是箕子之国,我等你想要扎根辽东就必须要有懂得种植土地的农户,大汉均田,天下的百姓都有土地。除了亡命之徒敢来辽东之外,少有人大汉的百姓来此,沛国想要发展就可以吸纳箕子之国的百姓来开垦土地,等时机成熟,我等甚至可以吞并这箕子之国,让沛国实力大增。”

  刘邦听完这话喜道:“某听先生的,就在这水立国。”

  大汉四年三月十五日。

  刘邦在彭越的帮助下,在广阳造船厂订购了三艘千石运输船,而后在彭越的帮助下,带着自己的部下和物资一路,一路从水入海口,深入百里,在一个水草丰茂之建立了一个可以容纳千人的营地。

  大汉四年三月十八日。

  刘邦带领所有手下,用镰刀和铁锹挖掘出一个几万亩的隔离带,然后一把火把里面的野草,野树等植物烧的干干净净。

  而后用铁犁开垦土地。这里的土地是生地,里面有石头,有密密麻麻的草根,甚至还有用树根,开垦的难度极其大,上千人开垦半天也只有一小块有耕地的样子。

  眼前的太阳越来越高,所有人都汗流浃背了。

  刘邦道:“休息一刻钟。”

  听到这命令之后,开荒的人三三两两的找树荫休息。

  刘邦和娄敬等人聚在一起。

  刘邦看到有的狼狈的张生笑道:“某还以为先生不会种地,却没有想到先生拉犁速度比某都要快。”

  张生气喘吁吁的翻白眼,却不回答刘邦这话,张生明白,刘邦说这话是想拉近和自己的关系。

  这段时间和刘邦相处,张生已经明白了,刘邦这个人仁厚不拘小节,对有本事的人异常恭敬,只是底层出身,不懂礼仪,恭敬的方式太让人难以接受了。

  倒是吕泽笑道:“当年刘老太公让你安心种地,你不安心种地,反而要去做游侠。现在倒好一把年纪了反而主动拉上了犁头。”

  刘邦反驳道:“这怎么能一样,以前的暴秦税率那么高,收获的粮食一大半都被那些贪官污吏收走了,乃公怎么能心甘情愿的种地,而现在这是建设属于我们的国家,现在开出来的每亩土地都是属于我们子孙。”

  吕释之问道:“妹夫我想要一万亩土地你也能给?”

  他吕家本有不少土地的,但在大汉占据泗水郡之后,这些土地大部分被均了。家产被夺了,吕释之内心还是有失落的。

  刘邦没好气道:“这里到处都是土地谁管你开垦多,有本事开出十万亩土地,乃公都不管你。”

  而后刘邦看向娄敬问道:“我等要开垦出多少土地才能自给自足。”

  他们现在远离大汉本土粮食问题是最重要的。

  娄敬道:“第一年刀耕火种,这几万亩土地能收获两万石粮食就已经算好的了,等第二年我们养地之后,粮食的收益才会慢慢增加。”

  张生道:“这里四周都是野人,光有一个营地不安全,我等还是要建立城池才能站稳脚跟。”

  刘邦看着累的气喘吁吁的部下无奈道:“缺人手。”

  张生看向远方,野人眼前一亮道:“某找到人手了。”

  他在不远处的树林当中,看到有人影在穿梭,他们一个个警惕的看向这边。

  刘邦也看到这些野人笑道:“某怎么没有想到。”

  “兄长,带上亲卫和礼物我们去拜访这些邻居。”

  吕泽道:“诺。”

  而后吕泽和刘邦两人带领100士兵,带着十石粟米,一大坛米酒和十匹布跟着这些野人找到了他们隐藏在山林的部落。

  当然刘邦带领如此多的精锐来到这个野人部落之外,引起了他们的警惕,部落的妇孺躲在后面青壮拿出简易的长矛和刘邦他们对峙。

  “大汉沛侯刘邦来拜见邻居。”刘邦叫道。

  吕泽道:“这些野人应该不懂汉话。”

  “大汉是什么国家?”野人首领一开口就打吕泽的脸了。

  “中原之国就是大汉了。”刘邦笑道。

  野人首领不相信道:“中原之国不是大秦?”

  刘邦道:“那是以前的事情了,暴秦无道已经被我大汉给灭了。”

  然后他好奇道:“你怎么会汉话?”

  野人首领道:“有汉商会来某的部落,所以我们才学会了汉话。”

  刘邦吃惊道:“我大汉商贾的步伐行进到如此远的地方,真是可怕。”

  “你们来此做什么?”

  刘邦指着自己的礼物道:“来交朋友。”

  在刘邦的示意下,几个士兵把粮食,米酒和布匹摆在这个首领面前。

  对这些野人部落来说,不管是食品还是布匹都是最珍贵的物资,他们也没有学会大汉的谦虚客套,既然刘邦都说这是礼物了,那就接受。

  野人首领喜道:“以后你的部落和我的部落就是朋友了。”

  而后野人首领就把这些礼物带回了自己的部落,同时邀请了刘邦吃了一顿烧烤。

  酒足饭饱之后刘邦笑道:“我请你去我的地盘上去用餐,我大汉的食物天下第一,绝对比你这些烧烤好。”

  野人部落首领道:“好,明天我就去你的部落看看。”

  野人部落首领是个实在人,第二天果然带着几个亲卫就来到了刘邦的营地。

  刘邦大喜当即拿出酒肉招待野人首领。

第268章 ,快速发展的沛国和老流氓本色

  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刘邦化身为外交官,跑遍他沛国方圆百里,靠着酒肉外交和几十个个野人部落部落首领称兄道弟。

  靠着野人的淳朴和刘邦超强的魅力,这些野人部落首领就成为了刘邦异父异母的亲兄弟。甚至于刘邦还收留了三个维持不下去的野人部落,多了上百部下。

  而打听清楚沛国四周情况,并且建立了联系之后。刘邦开始招揽这些野人青壮为自己做事情,并且付出了每个月30钱的高俸禄,聘请这些野人青壮为自己打工。

  辽东这里的生产力太不发达了,刘邦拿出一匹布就能购买十个野人一个月的劳动力。而且对这些野人来说是赚大了,以前他们想出卖劳动力都没有地方,想要弄到一匹布更是要集全族之力,因为在辽东这里实在没有什么特产,他们想要交易都拿不出多少东西,不是现在只要十个部众劳作一个月就能得到一匹布,沛侯大方之名传遍方圆百里。

  而对于刘邦来说,一匹麻布在大汉不过300钱,确能雇佣到十个青壮劳动力,他赚大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这就是双赢。

  现在刘邦的营地有2000多野人为他打工,这些野人或是帮助刘邦开垦土地,沛国城墙也在这些野人的帮助下开始挖掘护城河,为城墙打地基。

  新生的沛国冉冉升起,每天都有新的变化。刘邦每天乐呵呵的看着自己的诸侯国一点点的建立起来,有一种向后世人玩文明游戏的感觉。这是刘邦玩的是现实版成就感更高。

  刘邦营地,沛国的一众高层集合议事。

  “沛国开垦的土地已经超过了5万亩了,接下来我等就是把把生地变为熟地,同时用鸟粪石增肥,只要三年时间,这片土地每年可以给我沛国提供十五万石粮食,足够一万人食用,所以今年秋收之后,沛国就可以招揽流民在沛国定居。”娄敬道。

  刘邦喜道:“先生真国士无双,当我沛国能年产30万石粮食,某必定以先生为丞相。”

  娄敬喜道:“臣必定为君侯大业鞠躬尽瘁。”

  而后刘邦看向齐秦道:“砖窑厂建设的如何了?”

  齐秦道:“已经建设了三个小窑厂,四周的树木也足够做窑厂的燃料,但想烧出优质的砖头必须要用煤炭,这方面还请军侯多打听一下,以后炼铁厂也需要煤炭和铁矿,没有这两个原材料。我沛国的钢铁厂去建设不起来。”

  刘邦道:“某会让人注意的,不过我沛城城墙什么时候可以建设好,没有城墙保护,某住在荒野也不安心。”

  齐秦道:“有这些野人青壮的帮助,原材料也准备好了,用版筑之法,10日可以筑造一座三里之城。至于砖头则可以用来修房屋和宫殿。”

  不是齐秦不想修一个砖头城墙,实在是这里没有这个条件,哪怕是在城墙外铺一层城墙砖都没这个条件,这三个小窑厂只够修大一点的房屋,所以齐秦干脆不把砖头浪费在城墙上了,而是多修房屋和宫殿。

  但齐秦认为沛国修版筑城墙就已经足够了。刘邦的沛国几乎在以知文明的边界之处了,这四周只有一些野人,根本没有强大的敌人,所以城墙不需要像中原用砖石结构,用粘土夹杂一些杂草版筑城墙既可,这样的泥土城墙虽然既不坚固也不耐用,但对现在的沛国来说已经足够了。

  刘邦道:“还请先生抓紧时间,要任何财力物力都可以告诉某。沛城建立,某就升先生为中大夫。”

  “谢君侯赏识!”齐秦喜道。

  而后刘邦看向能当自己儿子的二舅哥吕释之道:“鸟粪石没有挖光吧,我沛国发展速度的快慢,就取决于你挖鸟粪石的多少。”

  刘邦的沛国刚刚建立,田地只有消耗没有产出,现在刘邦有两个两个支柱产业,一就是手下的船队可以把大汉的粮食布匹等货物,高价贩卖给四周的部落,再把四周部落的皮毛,草药等卖到中原,但这些野人部落毕竟没有多少物资,这条商路赚的钱算不上多,还不足与维持沛国的发展。

  第二个支柱就是鸟粪石行业了,经过了一年多的普及,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有鸟粪石这种肥料,用过鸟粪石的就没有说不好的,尤其是中原地带的郡县,地主豪强都已经见识到鸟粪石增产的威力了,那是可以把下田变成上田的神器,现在整个天下的百姓都对鸟粪石嗷嗷待哺。

  但鸟粪石的数量非常少,挖掘却非常艰难,只有在海外那种鱼鸟丰富的岛屿才能挖掘到鸟粪石,这就让鸟粪石的价格变成高昂起来,现在中原一石鸟粪石可以卖30钱,而且这个价格还在提升。

  而刘邦的沛国到中原的航道上,就有一串串大大小小的岛屿,现在刘邦的船队一般都是在有鸟粪石的岛屿上,挖掘鸟粪石到中原贩卖,一趟能赚10万钱。

  而后再用这些钱购买足够多的粮食,布匹,铁器回到沛国,以这些货物购买四周野人的劳动力,解决了四周野人购买力不足的情况,这样一个以沛国为核心的小经济体出现在辽东这片荒凉的土地上,而有刘邦带来的粮食,布匹等货物,四周部落的生活明显得到改善,而刘邦这样的打撒粮食,也让他的威望在这片土地上一日高过一日。

  所以这条鸟粪石航道是真沛国的经济支柱,更是推动沛国发展的动力来源。此时的沛国不能缺少这根支柱。

  吕释之笑道:“姐夫放心,我们沛国这一路的海岛和天上的繁星一样多,光现在找到可以挖掘鸟粪石的岛屿就超过了10个,这些鸟粪石只怕某这辈子都挖不光。”

  刘邦松口气道:“那就好。”

  那些岛屿上的鸟粪石已经被刘邦看成是金矿了,他就是担心这些金矿不多,打断了沛国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在看来在沛国彻底发展之前,这些鸟粪石是够挖的。

  张生道:“沛国的武备还是要加强,不算箕子之国,我们四周野人有几万人。某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些人都是人,早在周朝时代,就向周王朝的朝贡国。春秋时期,齐桓公曾经发动过对的战争。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只是没有出一个豪杰之士把他们统合起来建立属于人的国家。”

  “但我等的出现必定会引起人的警惕,要是人学习我等也建立国家,对沛国来说就不是好事情了。”

  文明只要出现一个地方必定会被传播,人的领地一直没有什么文明痕迹,人以小部落的方式也能生活的很好,文明自然就难以进步,但刘邦他们出现就像一条鲶鱼一样。必定会搅动四方部落学习。

  这就像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一样,始皇帝没有一统六国之前草原上也是四分五裂,当一个大一统的秦朝出现之后,草原的民族想要继续劫掠中原人的话,就必须整合整个草原来对抗越来越强大的中原王朝。所以当始皇帝出现之后,冒顿的出现就变成了一种必然。

首节上一节176/261下一节尾节目录